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1章 导论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要素 三、管理的本质 四、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1章 导论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要素 三、管理的本质 四、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管理学 二、管理学原理 三、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四、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管理学原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原理的学科特点 二、管理学原理研究的指导原则 三、管理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2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要素 三、管理的本质 四、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要素 三、管理的本质 四、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3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1.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5项内容。 3.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4.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杜拉克认为,管理就是经验的总结。 5.还有认为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对相关联的人、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根据国内外管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管理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借助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对所属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进行合乎目的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活动。
4
二、管理的要素 从管理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出,管理包括五个要素: (一)管理主体——管理者
(二)管理客体一一管理对象。现代管理理论则认为,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等5个方面。 (三)管理手段一一管理职能。从管理职能划分的演变过程来看,计划、组织、控制是各管理学派公认的职能,7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一般把管理职能概括地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4种职能。本书在论述管理职能时也将围绕以上4种主要职能。 (四)管理的目标 (五)管理的环境。任何组织及其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直接地或间接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或干扰。因而我们进行管理活动不能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主要有:(1)经济环境;(2)技术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政治环境;(5)自然环境。
5
三、管理的本质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也有其质的规定性。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都是由管理的本质决定的。
管理的本质具有二重性。这是马克思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管理活动提出来的,管理一方面是由社会化引起的,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意志,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就是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管理具有正确调节生产关系和合理组织生产力两方面的职能,明确管理的两重性,可以掌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在借鉴、学习国外经验的时候,能正确区分精华与糟粕,有分析地吸收有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同时,也要防止不顾我国特点,盲目地照搬照用。
6
四、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通过管理,可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管理是使各个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及人们共同劳动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不可缺少的前提和重要因素,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2.管理是加速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杆。通过管理把分散的单个劳动能力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巨大的集体力,这种集体力,大大超过单个能力的总和,起到增大倍率的作用,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加速社会进步。 3.管理会使科学技术这个最先进的生产力得到最充分地发挥。科学技术和管理都是生产力,对生产力起结合和控制作用,但科学技术结合和控制的是个体,而管理结合和控制的是群体,两者的结合将大大地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有人比喻管理与科技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4.管理制约生产力总体能力的发挥。生产中的诸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以劳动者为主体,通过管理把各个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生产能力,这种结合的合理与否,决定着生产能力的大小。因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总能力的高低。
7
一、管理学 二、管理学原理 三、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四、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管理学 二、管理学原理 三、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四、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内容
8
一、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作为一门科学,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发展起来的。管理学是人们长期从事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它是在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和运用有关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经归纳提高而形成的管理的系统知识。管理学源于管理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管理活动,为管理所运用和为管理实践服务。 现代管理学是在继承与发展管理历史经验与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社会条件下,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形成的综合性交叉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软科学和应用性科学,这一学科在不断发展、提高、充实和完善,对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广泛的重视。
9
二、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解决与管理活动有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构造形如金字塔,其顶端是具有指导作用的、构成了有理论、有方法、有实践的科学系统。所以管理学原理,既是管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管理理论的抽象与概括。管理哲学则是对管理学原理的再抽象概括,是管理学的指导思想。因此,管理科学包括的内容,根据其概括与抽象的程度,可分为管理哲学、管理学原理和管理学三个层次。
10
三、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原理是从管理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具体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 1.合理组织生产力。主要研究如何配置组织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相互统一。 2.完善生产关系。主要是研究如何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设立、人员安排以及各种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如何激发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适时调整上层建筑。主要是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秩序和规章制度,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1
四、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内容 根据管理的性质和管理原理的研究对象,管理学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和介绍,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 2.现代管理的一般原理与原则。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管理规律,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 3.管理过程以及相应的职能。主要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环节、管理工作的程序等问题。管理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 4.管理者及其行为。管理者的素质高低、领导方式、领导行为、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对管理活动的成功取着决定性的作用。 5.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实现管理目标所不可缺少的,因而它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凡是有助于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程序、手段、技术都可以归于管理方法的范畴。管理方法包括各种管理技术和手段。
12
第三节 管理学原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原理的学科特点 二、管理学原理研究的指导原则 三、管理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13
一、管理学原理的学科特点 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边缘科学 2.管理学原理是一门软科学 3.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科学
4.管理学原理是一门模糊科学 5.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14
二、管理学原理研究的指导原则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管理学原理的基础指导原则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4.研究管理学原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为我所用”的原则
15
三、管理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历史研究的方法 3.调查研究法 4.试验研究法 5.比较研究方法 6.定量分析的方法
7.案例分析法
16
本章小结 本章分三节。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要素、管理的本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从管理的定义出发,分析了管理的要素、管理的本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进一步讨论管理学原理的学科特点、管理学原理研究的指导原则以及管理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17
作业 搜集素材,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形成与管理活动有关的典型案例,从中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总结出理论、经验和规律。
18
第一节 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 第五节 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第2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 第五节 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19
一、人类管理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二、人类早期的管理活动 三、工业革命以来的管理思想 四、三者间管理思想的沿承
第一节 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人类管理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二、人类早期的管理活动 三、工业革命以来的管理思想 四、三者间管理思想的沿承
20
一、人类管理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对人类集体活动的协调和组织,古已有之。 埃及金字塔 中国万里长城 中国古代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21
二、人类早期的管理活动 人类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组织起来,征服自然,获取人类所需要的资源。
人类的这些活动,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都是为了合理地取得、培植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协调不同个人的努力,对这些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劳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存在的。
22
三、工业革命以来的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2、罗伯特.欧文的管理思想 3、查理.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23
四、三者间管理思想的延承 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的传播
24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三、其他管理理论
25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科学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2)泰罗其人 (3)泰罗制的主要内容 (4)泰罗科学管理的局限性
26
(3)泰罗制的主要内容 1. 劳动方法标准化。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提出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提出企业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提出例外管理原则。
27
(4)泰罗科学管理的局限性 1、“经济人”假设。 2、机械模式。 3、研究范围。
28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一)法约尔其人 (二)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9
(2)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经营”和“管理”研究。 2.提出14项管理基本原则 3.提出管理的五大要素
30
1、对“经营”和“管理”研究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经营是指指导或引导一个集体趋向一个目标。经营包括六种活动: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与加工);②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集与运用);④安全(指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活动);⑤会计活动(指成本统计、核算等);⑥管理活动等在这六项活动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
31
2.提出14项管理基本原则 ①劳动分工 ②权力和责任 ③纪律 ④统一指挥 ⑤统一领导 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⑦人员的报酬 ⑧集权化
⑨等级制度 ⑩秩序 ⑾公平 ⑿人员的稳定 ⒀首创精神 ⒁人员的团结
32
3.提出管理的五大要素 ① 计划 ②组织 ③指挥 ④协调 ⑤控制
33
三、其他管理理论 1.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的行政组织理论。
2.亨利·甘特(Henry Gantl,1861~1919) 3.吉尔布雷斯夫妇(Fank Gibreth,1868~1924,Lillian M.Gilbreth ,1878~1972) 4.詹姆斯·穆尼(James D.Mooney,1884~1957)的组织原则。 5.厄威克和古利克对管理的贡献。
34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35
一、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一)霍桑试验 (二)梅奥的结论与人际关系学说
36
(一)霍桑试验 1.照明度试验(1924~1927) 2.继电器装配试验(1927~1932) 3.访谈试验(1928~1930);
4.绕线试验(1930~1932)
37
(二)梅奥的结论与人际关系学说 1.职工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的程度
38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一)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 (二)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行为科学在后一阶段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一)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 (二)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三)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四)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39
第四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社会系统学派 二、决策理论学派 三、系统管理学派 四、经验主义学派 五、权变理论学派 六、管理科学学派
40
一、社会系统学派 主要观点是: 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三项: 1.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是由相互进行协作的各个人组成的系统。
2.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3.关于经理人员的职能 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三项: (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 (2)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加以阐明。
41
二、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串于整个管理过程 2.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搜集情报; (2)拟定方案; (3)选择方案; (4)评估审查。 3.提出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的”准则。 4.关于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2
三、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使各个系统和有关部门的相互联系网络更清楚,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目标。 系统管理学派在六十年代最为盛行。后来,由于它不能满足各方面的期望而稍有减弱,但仍有相当多的人继续从事研究。而且,系统管理理论中的许多内容有助于自动化、控制论、管理情报系统、权变理论的发展。
43
四、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如下: 1.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作为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任务:一是经理必须创造一个“生产的统一体”。 此外,为了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杜拉克还提出了目标管理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将在第五章介绍这种方法。
44
五、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通过大量事例的分析和研究,找出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与环境的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把各种各样的管理情况归纳为几种基本类型,并给每个类型找出一种模式。 因此,权变管理就是根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即企业管理的方式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5
六、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量学派或运筹学派。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企业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从名称上来看,凡以管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都可称为管理科学;但作为一个学派,它主要是将定量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当中。 管理科学学派主要采用数量分析方法和决策技术,分析和研究企业管理的新问题,因而发展了许多数量方法,如盈亏平衡分析、库存控制模型、决策树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对策论等。
46
第五节 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1981年威廉·大内发表了《Z理论》 1982年美国推出了《企业文化》、《成功之路》 1984《赢得优势》
47
作业 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在管理领域有一定声望的中外管理学家的生平、代表著作及其主要思想、观点、方法。
48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 二、整分合原理 三、封闭原理
第3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 二、整分合原理 三、封闭原理 第二节 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 二、能级原理 三、动力原理 第三节 动态相关原理 一、动态相关原理 二、动态平衡原理 三、弹性原理 四、反馈原理 第四节 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内涵 二、效益的分类 三、效益的评价 四、提高效益的途径 第五节 责任原理 一、责任原理的涵义 二、责任原理的基本做法
49
第一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 二、整分合原理 三、封闭原理
50
一、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系统管理和系统工程
51
(一)系统的概念 把系统表述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系统分成不同的系统类型: (1)按照系统的形成过程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按人对系统的认识程度区分为黑色系统、灰色系统和白色系统。 (4)从系统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把系统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52
(二)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层次性 结构性 环境适应性 目的性
53
(三)系统管理和系统工程 系统管理是根据系统管理的原则及其原则,吸收现代管理各个学派的精华,采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讲究管理艺术,对管理对象进行全面和科学的管理。 系统工程就是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近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对一般系统进行系统分析、规划、开发、建模、仿真、评价、优化、设计、实施及其管理,使系统最佳地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涉及到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是系统管理的最高形式。系统工程与传统的工程有一定的区别。传统工程是指特定的物质工程,而系统工程则不限于此,任何特定的系统均可成为其研究对象。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它特别强调创造性思维,强调的是实践性。
54
二、整分合原理 (一)整分合原理的基本思想 (二)系统的分工与结合
55
三、封闭原理 (一)封闭原理的基本思想 (二)封闭的必要性 (三)实现动态的封闭
56
第二节 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 二、能级原理 三、动力原理
57
一、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就是管理系统要以人为本,其基本涵义是说,任何组织和系统的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感情和需求,以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要目的。 对人本原理的理解: 第一,人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离开人的管理根本就谈不上管理。 第二,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无限的,管理活动的任务是调动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第三,管理的手段是通过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求的了解,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尊重人的感情、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
58
管理思想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其焦点之一就是对人的看法上。
奴隶社会中的奴隶,即是一种“机械人”。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梅奥、马斯洛为代表人物的早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则把人当成“社会人”,认为人的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人们不但有经济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人 经济人 机械人
59
当代管理理论中的“人” 当代管理理论则把人当成所谓“复杂人”,认为人是复杂的,所以需要也是因人、因年龄、地点、时间不同而不同,且随着各种变化而改变,人与人的关系也会改变。当代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管理目的的本质,这也是人本原理的社会历史根源。
60
二、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 (一)人是管理的主体 1.要素研究阶段 :人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机器大生产开始时)
2.行为研究阶段:人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又取决于需要。但其基本仍然是把劳动者作为管理的客体(二战前后) 3.主体研究阶段 :人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企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目的绝不是单纯商品的生产和利润的创造,而是为人的社会发展服务的。(70年代后,日本)
61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一是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严格管理,铁的纪律,重奖重罚。(把职工当作管理客体) 二是适度分权、民主治厂,科学管理,职工参与,自觉努力。(把职工当作管理主体) 要特别重视非专职管理的职工(普通工人、职员和技术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问题(头脑风暴法)
62
包括:企业内部、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人和企业外部的、企业通过提供产品为之服务的用户。
(三)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完美发展 人性?善?恶?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包括:企业内部、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人和企业外部的、企业通过提供产品为之服务的用户。
63
三、能级原则 (一)能级原则的实质 (系统论)
能级原理认为,人和其他要素的能量都有大小和等级,并会随着一定条件而发展变化;它强调知人善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人的能量发挥在与管理活动相适应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材,各尽所能。 刘邦:“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响馈,不缉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64
(二)能级的划分 经营层 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有善于听取各方建议并作出果断决定的能力和魄力 管理层 具有较强的组织才能和良好的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直言不讳,只唯实,不唯上。 执行层 具有业务知识熟悉、联系群众、善于发现问题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才能。 操作层 忠实坚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富于创新,精于时间的节约和利用。
65
(三)贯彻能级原则的方法 1.确立具有稳定结构的管理能级 经营层 管理层 执行层 操作层
66
2.明确各种管理能级的目标 下一能级的目标是达到上一能级目标的手段 上一能级的目标对下一能级的目标起着制约作用 3.实现各能级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责任 利益 授其权, 获其酬,惩其误 能力 权力
67
4.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地相适应 一个案例:管仲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知
68
四、行为原则 (一)行为原则的实质 行为机制 动机 动作 行为 心理紧张 未满足需 求 新的需求
未满足需 求 新的需求 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进行管理,正确分析组织中各类人员的行为,研究其行为产生的原因、行为特点和行为表现,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
69
(二)行为与动机的关系 一个动机产生多种行为 (顺手牵羊) 多个动机产生一种行为 (异因同果) 有动机无行为(有色心没色胆) 无动机有行为 (无心插柳柳成阴) 合理动机产生不合理行为 (好心办错事) 错误动机产生合理行为(坏心办好事) 一种动机产生另一种行为 (权变)
70
(三)行为的划分 1.自发行为 2.有原因行为 3.有目的行为 4.持久性行为 5.可改变行为 6.有效果行为 7.可重复行为
71
(四)贯彻行为原则的方法 1.正确发挥行为机制的作用 (1)调查需要 2.贯彻“中西结合”方针 要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针 需要有合理不合理之分 3.强化行为约束 (2)预测动机 强化组织外部约束 动机与需要之间必须存在诱因 动机有强弱之分 强化个人自我约束 (3)引导行为 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正确对待挫折行为
72
五、动力原则 (一)动力原则的实质 管理要有一定的动力,管理者必须正确运用各种动力,以促进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和企业的正常运行。
思考:传统国有企业为什么活力不足? 健力宝的李经纬;红塔的诸时健;…… 原因何在?
73
(二)动力的划分 1.按照性质的不同 (1) 物质动力 (2)精神动力 (3)信息动力 2.按照引发主体的不同 (1)内在动力 (2)外在动力
74
物质动力 由物质利益引发的 动力,是各类动力的基础,是管理活动最基本的动力。 胡萝卜管理
75
精神动力:包括信仰、理想、成就、精神鼓励和思想政治工作等等
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沟通只有7%是通过语言实现的;37%在于话语中的强调口气;56%完全与言辞无关。所以,领导的魅力一半以上其实是“无言的结局”。 美国的研究者伯恩斯认为:“基本潜意识状态的东西能变成有意识的东西”,他还说:“毛泽东真正的天赋是理解别人的感情”。 另一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泽尔兹尼克说:“领导者能够搅动员工的情感世界”。还有一位心理学家戴维·迈克兰德在《权力:内在的经验》里说,在面对有魅力的领导时,员工会变得“精神振奋和意志坚强起来,他们感觉自己更强大了”。(余世维的演讲)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心理经济学,即前景理论
76
信息动力 信息动力是一种获取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的动力。
人们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交流,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进而形成一种经常的动力。人们为获取知识,就一种求知欲动力;为探索自然界奥秘,就会有一种追求科学真理的动力。
77
(三)贯彻动力原则的方法 1.正确掌握各种动力应用的量界 2.充分重视合力作用 综合应用各种动力 处理好个体动力与群体动力的关系 3.选择适当的动力激发方式
78
第三节 动态相关原理 一、动态相关原理 二、动态平衡原理 三、弹性原理 四、反馈原理
79
一、动态相关原理 动态相关原理的实际表现 蝴蝶与飓风:蝴蝶效应 ,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加勒比海掀起一股飓风;
广州楼盘使用劣质水泥肇因山西矿难(何海鹰.南方都市报 ); 尿布与啤酒:周五时,尿布与啤酒的销量就上升(沃尔玛); ……
80
一、动态相关原理的涵义 管理系统的运动变化及构成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动态相关原理。 任何系统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系统状态是时间的函数,这就是系统的动态性。系统的动态性,取决于系统的相关性。
81
系统相关原理的实质: 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关联性。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相关就是联系。因此,动态相关原理的实质,是揭示要素、系统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系统状态的影响。
82
系统内部各要素、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关性
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越合理,每一个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就发挥的越充分,由系统效应产生的整体功能就越好(放大效应,即1+1>2)。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如果发生改变,就会影响与之相关的要素发生变化,进而通过结构导致系统整体的变化,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如大坝裂口,很可能导致整个大坝失去作用。人体中某部位病变,很可能蔓延全身,给健康带来威胁。局部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其结果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失调,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者间的动态相关。
83
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决策与环境研究。
系统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存在于二者的对立统一之中。对于系统来说,环境是系统的环境,系统的改变会引起环境的改变(系统创造了自己的环境)。对于环境来说,系统是环境的系统,环境的改变又会引起系统的变化(环境规定着自己的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要求人们把系统视为开放系统,在环境和系统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环境和系统工能的关系,条件和系统目标的关系。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决策与环境研究。
84
二、动态平衡原理 管理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维持了系统整体的动态平衡,使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管理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维持了系统整体的动态平衡,使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要获得管理的最佳效益,必须把管理系统的各子系统放在运动中加以研究,注意各子系统和各要素动态变化,并注意预防和克服经常可能出现的限制总体功能的薄弱环节,从而保持系统运动的新平衡,产生新的系统功能。
85
三、弹性原理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放风筝
86
(1)弹性原理的定义:是指管理必须保持充分析弹性,及时适应客观事物的各种变化,才能有效地实现动态的管理。
(2)弹性原理的必要性: 管理是模糊的; 管理是管理人; (3)管理弹性的类别: 局部弹性:任何管理必须在其环节上保持可调节性,特别在重要的关键环节上。 整体弹性: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即管理活动都留有一定后备,以应付变故。“留一手”
87
四、反馈原理 管理反馈本身就是一种控制; 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或者说,没有信息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有效的控制去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 正负反馈:凡是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导致系统运动加剧,这种反馈叫做正反馈;反之,使影响减小,使系统运动收敛的,叫做负反馈。
88
一、效益的内涵 二、效益的分类 三、效益的评价 四、提高效益的途径
第四节 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内涵 二、效益的分类 三、效益的评价 四、提高效益的途径
89
一、效益的内涵 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益是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90
二、效益的分类 (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三)生态效益 是指某项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进步、文明,以及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影响。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矛盾统一体。 经济效益强调个体与局部,社会效益强调整体与全局。 但是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一)经济效益 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尽量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三)生态效益 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活环境、生态平衡的影响。 道法自然、天地合一
91
三、效益的评价 效益的评价,可由不同主体、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因此其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阿拉斯加案例)
有效的管理要求对效益的评价尽可能公正和客观。 首长评价 群众评价 专家评价 市场评价
92
四、提高效益的途径(效益的追求) 1.管理效益是直接通过经济效益体现的,评价管理效益,必须从经济效益出发;但是,不能忽视其他效益的追求和实现。 2.管理主体的管理思想观念是影响管理效益实现的重要因素。管理只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战略才解决“怎样做正确的事”。 3.要注意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协调一致。 4.要追求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有效结合。 5.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从“以生产为中心”到“以效益为中心”。
93
第五节 责任原理 一、责任原理的涵义 二、责任原理的基本做法
94
一、责任原理的涵义 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及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力、所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95
二、责任原理的基本做法 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职责界限要清楚 职责内容要具体 职责落实要到人 2.权限委授要合理 3.奖惩要分明、公正和及时
96
作业 结合企业实际例子,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现代管理中的系统原理。
97
第一节 管理方法概述 第二节 管理的一般手段性方法 第三节 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第四节 管理的网络化方法
第4章 管理方法 第一节 管理方法概述 第二节 管理的一般手段性方法 第三节 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第四节 管理的网络化方法
98
一、管理方法的概念及分类 二、管理方法的实质及作用
第一节 管理方法概述 一、管理方法的概念及分类 二、管理方法的实质及作用
99
一、管理方法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指为使管理系统的功能不断提高,在各种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和途径的总称。 (二)、分类
按照管理方法的内容特征分类分为: ①管理一般手段性方法(如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宣传教育方法) ②管理技术性方法(如目标管理法、价值工程法、ABC分析法、网络计划技术等)。
100
二、管理方法的实质及作用 (一)、管理的实质
管理方法是人们对管理对象实行干预的自觉作用的手段,通过它同各种自发的因素相抗衡,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管理方法实质上是要解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怎样结合”,管理的职能作用“怎样发挥”,人们的主观意志“怎样自觉作用”于被管理对象的问题,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管理方法的作用 1、通过管理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管理方法对执行管理职能,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控制起着保证作用。 3、正确地选择管理方法,可以贯彻党和国家的意志,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与愿望。
101
一、行政方法 二、经济方法 三、法律方法 四、教育方法 五、数学方法
第二节 管理的一般手段性方法 一、行政方法 二、经济方法 三、法律方法 四、教育方法 五、数学方法
102
一、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依靠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权力,运用带有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命令、指示、规定以及规章制度等方式,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和作用的管理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特点 1、权威性。 权威性是行政方法最主要的特点 2、强制性。 行政方法是通过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发出的命令、指标、规定、指令性计划、规章制度等来实行的,对管理对象来说,具有强制性。 3、层次性。 行政方法是按行政管理层次进行管理的,它是分层次的垂直管理。 4、针对性。 行政方法是具体的,从行政命令发布的对象到命令的内容,都是针对某个组织、某些人或某件事作出的,因而有较强的针对性。 5、保密性。 行政命令、指示、计划、规定等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所属的管理范围。因此,行政方法往往在某一阶段和在某种范围内具有保密性。 (二)行政方法的作用 1、行政方法促使管理系统保持集中统一 2、行政方法便于管理职能的发挥 3、行政方法是其他方法实施的必要手段 4、行政方法有一定灵活性,便于处理特殊问题
103
(三)行政方法的缺点 1、它受领导者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影响较大。 2、行政方法不便于分权,不利于发挥下级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贻误经济活动的有利时机。 3、行政方法是纵向的垂直的管理,横向沟通困难,因而子系统之间的矛盾较多,协调任务重。 4、当行政机构庞大、管理层次较多时,易造成信息传递迟缓甚至严重失真的情况。
104
二、经济方法 (一)概念 1、经济方法:是指依靠经济管理组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的方法。
2、经济手段:是指把集体及个人的物质利益与其工作相联系的办法,如价格、工资、利润、利息、税收、信贷、奖金、罚款等经济杠杆和价值工具,以及经济合同、经济责任制等制度。 (二)经济方法的特点 主要特点是,经济组织对下属单位或个人不进行直接的强制,而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使他们从自身的物质利益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 1、利益性。 2、引导性。 3、技术性。 4、竞争性。
105
(三)经济方法的作用 1、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2、便于分权 3、能充分调动被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有利于引导经济组织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5、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四)经济方法的不足之处。 单纯采用经济方法容易使人们注重个人的局部的利益,滋长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使用经济方法进行管理时,还可能产生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偷税漏税等经济违法行为。 经济方法原则上只适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管理,并要通过一定的经济组织去执行。
106
三、法律方法 (一)概念 法律方法就是把管理中比较成熟、比较稳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制度和方法,由国家以经济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固定下来,作为调整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并由国家司法机关强制实施,以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良好的经济秩序。 (二)法律方法的特点 1、概括性。 法律方法的概括性也就是无差别性。 2、规范性。 表现在,它明确规定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它是在人类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3、强制性。 法律规范同其它社会道德规范不同,它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所以具有强制性。 4、稳定性。 法律方法规定的行为准则,都是经过反复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一经确定,就比较稳定,可以较长时期反复应用。
107
(三)法律方法的作用 1、维持正常经济秩序 利用法律方法的稳定性,使各经济组织、各管理机构和管理层次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义务、正常地发挥各自的职能,从而使整个管理系统有效地运转,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 2、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3、处理各类经济纠纷 4、使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以保护 在组织对外经济联系中,也必须以法律为依据,用法律方法来促进对外经济交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四)法律方法的缺点 法律方法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缺少灵活性和弹性。因而在使用中不便于处理一些特殊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法律方法原则上只适用于管理的某些具体领域。
108
四、教育方法 (一)概念 教育方法是指通过传授、宣传、启发、诱导等方式,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技术水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二)教育方法特点 1、启发性。 教育方法是启发人们自觉地指向共同的目标并培养和推动人们热爱劳动、热爱某项事业的动机,从而促使人们产生积极劳动,努力工作的行为。 2、灵活性。 教育方法应因人因时、因事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动机行为,以符合管理目标的要求,把实现管理目标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3、更新性。 4、长期性。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是无止境的。为此,教育的方法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它具有长期性。
109
(三)教育方法的运用 利用宣传教育的方法进行管理,必须根据,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1、教育的形式要有科学性 教育要排除那些粗制滥造、华而不实、违情悖理的东西,坚持从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反映内容,以增强教育效果,各种具体形式的运用要把握好质、量和时空等要素。 例如运用批评与表扬、奖励与惩罚,一般地说,表扬与奖励要比批评与惩罚多一些,以便尽可能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把握准确度,无论表扬与批评都要准确、公道、服人服众;时机和场合的选择要适当;通常表扬场合宜大,批评场合宜小。 2、教育的形式要注意群众性 思想教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自我认识活动。因此,要废止那些强迫式、命令式、填鸭式的方法,采用讨论,商量或启发的方式,通过群众自教、互教去达到目的。 3、教育形式要讲究艺术性 教育是用道理教育人,以理服人,具有艺术性的宣传教育形式,可以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形象、直观,收到良好的效果。 4、保持教育工作的弹性 ①在时间上要有弹性。 ②在形式上要有弹性。 ③在环境的选择上要有弹性。
110
五、数学方法 (一)概念 数学方法是指运用数据的数学公式,对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算,测量、分析,执行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
当前运用较多的数学方法有:生产函数、线性规则、网络法、量本利分析、价值工程、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等。 (二)数学方法的特点 1、计量性。 2、严密性。 3、广泛性。 4、先进性。
111
(三)数学方法的运用 1、必须以正确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为前提 2、数学方法只是管理的辅助手段 数学不是管理,管理也不是数学,数学可以用来帮助人们计算经济利益的得与失,但不能代替人们的经济利益选择。各种预测,优化模型只能为决策工作提供依据,但不能代替决策工作本身。数学方法只是一种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管理方法,不能直接用数学模型对生产经营活动施加影响。 3、数学方法的运用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各种模型的作用程度是有限的。如数学方法的分析求解,往往需要假设许多特定条件和己知条件,既然是假设,就不是实际情况,加上因素,条件的变化,以及许多因素、条件非计量性。因此,数学方法的运用,有其严格限定的范围和要求条件。
112
一、现代管理方法的主要特点 二、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第三节 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一、现代管理方法的主要特点 二、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113
一、现代管理方法的主要特点 1、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以现代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它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理统计、运筹学、系统工程、行为科学等科学原理和方法在管理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现代管理技术性方法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择选性。 3、现代管理技术性方法使管理数据化,并把管理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密切结合起来,使管理活动从定性分析发展为定量分析,从依靠经验判断变为数理决策。 4、现代管理技术性方法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和关联性。 5、电脑网络化。
114
二、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1985年,由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系统工程教研室编的《现代管理方法十八法》介绍了:目标管理、价值工程、ABC分类控制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法、看板管理、量本利分析等十八种管理方法方法。 进入90年代,企业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出现了许多现代管理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TQC);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准时化生产方式(JIT);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管理方法。
115
一、网络化方法的产生 二、网络化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第四节 管理的网络化方法 一、网络化方法的产生 二、网络化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116
一、网络化方法的产生 (一)网络化方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1、信息业简介 2、网络化
(二)网络化方法是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时代必然要求 1、知识经济简介 定义: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2、知识经济时代与网络经济管理
117
二、网络化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一)、网络化管理的涵义 网络化管理就是通过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网络对组织的财务、人事、日常事务等进行管理。
网络化管理的途径是现代信息技术 (二)、网络化管理的特征 1、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网络是网络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2、巨大的创新能力是网络化管理的生命力所在。
118
【案例10—1】 美国麦考密克公司:减时提薪的领导艺术
美国麦考密克公司成立之初也还顺利,员工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都比较快。但是,公司创始人w·麦考密克是个个性豪放、带有浓厚江湖义气的经营者,其经营方法逐渐落后于时代,虽然苦心经营了许多年,公司还是渐渐变得不景气,以致陷入裁员减薪的困境,几乎马上就要倒闭了。 此时,w·麦考密克得病去世,公司总裁由C·麦考密克继任,人们希望他能重整旗鼓,恢复公司的元气。新经理胸怀壮志,表示不把公司搞好决不罢休。 所以他一上任就向公司的全体员工宣布了一条令人吃惊的、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措施:自本月起,全体员工薪水每人增加10%,工作时间适当缩短,并号召大家:“本公司生死存亡的重任落在诸位肩上。我希望大家同舟共济,协力渡过难关。”原先要减薪一成,如今反而提薪一成,而且工作时间还要缩短,员工们顿时听呆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转而对年富力强的新经理的做法表示由衷的感谢。 从此,士气大振,全公司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共同努力,一年内就扭亏为盈了。 同一个公司,由于新老公司经理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措施,效果是不一样的。减薪,“时了员工的危机感,使之背水一战,是激励;加薪,振奋了员工精神,也是激励。麦考密克公司也由此大为振奋,发展更为迅速。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公司。 (本案例选自:圣丁主编、哈佛商学院MBA案例教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
119
【案例10—2】 美国斯凯特郎公司:为人才分忧排难
【案例10—2】 美国斯凯特郎公司:为人才分忧排难 美国斯凯特朗电子电视公司的总裁阿瑟·利维创业初期,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研究一种新的显像管,录用了3个主要专家,其中有一个叫佛兰克,他脾气古怪,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和别人争吵,研制小组上上下下的人他都吵遍了,就连利维也不例外。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一件小事,对利维感激不已。 有一天,为了一个实验问题,佛兰克同研制组的另一个研究员劳布争执不下,他大动肝火,又拍桌子又摔东西。利维过去劝阻也着实被骂了一顿。正在他们闹得不可开交时,佛兰克的小女儿来到了实验室,她看见爸爸那副怒发冲冠的样子,吓得哭了起来。 佛兰克见状再也顾不上继续吵架,赶忙跑过去,陪着笑脸哄逗着自己的小女儿。看到这一幕动人的情景,利维心里猛地一亮,发现了佛兰克虽然看谁都不顺眼,但对留在他身边的这个小女儿却是百依百顺。视为掌上明珠,不难看出,这小女儿就是他的主要精神依托。 为了使佛兰克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利维立刻在公司附近为佛兰克租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好让他经常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处于创业初期,资金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利维能够为佛兰克祖房,这使佛兰克很过意不去,尽管经过再三劝说,佛兰克始终不肯搬进新居。 利维很了解佛兰克的性格,只要他一流露出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说明他正在犹豫不决,这里,如果正面去说,肯定效果不好,必须换个方式。于是他对佛兰克说:
120
“搬不搬家,恐怕由不得你了。”利维说。 “什么?我自己不愿搬,你还敢强迫我不成?”佛兰克提高了嗓门,大声他说。 “我当然不敢逼你,不过,你的千金安妮已替你作主了。”利维继续说,“她说你心境不好,容易发脾气,这会伤身体的。如果的能住在附近照顾你,你就不会发脾气了。起初,我也拿不定主意,怕你不肯搬。可是,安妮小姐最后说:我爸爸多可怜呀,我不能让他再孤独了,我要搬到他附近,经常照顾他,安慰他。” 听完这番活,佛兰克的眼里充满了泪水,终于服从了利维的安排,搬进了新居。利维为佛兰克租房,虽然花费了不少钱,可搬家这件事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不是用这些钱所能买到的。 首先,佛兰克认为,利维在资金状况窘困的时刻,仍然把他的生活看作比金钱更重要,因而对利维感恩不尽。 其次,这件事必然会使公司的其他专家和员工都知道经理讲义气,关怀部下,因此,他们都会齐心协力,把公司办得更好。 另外,这件事一旦传向社会,那些有真才实学而又暂不得志的人,必然会拥向利维的怀抱,从而使他的人才队伍日益扩大。 (本案例选自:圣丁主编、哈佛商学院MBA案例教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
121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方法在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2、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在使用原则上有何区别? 3、用经济的方法来管理经济,有哪些经济手段?要注意哪些问题? 4、教育方法在现代管理实际中有何意义? 5、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管理应如何适应环境,迎接挑战? 6、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7、管理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如何正确运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