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古代汉语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院精品课程小组 张世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古代汉语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院精品课程小组 张世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代汉语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院精品课程小组 张世超

2 古代汉语教学片

3 第四章 音 韵 第一节 音韵常识 第二节 中古音 第三节 上古音 第四节 近古音 第五节 古代的韵书

4 第一节 音韵常识 篆刻: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返回本章目录

5 譬况法 譬况法 高诱: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急气 缓气 高诱:闀读近鸿,缓气言之。 描写某 字发音 的情貌
《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高诱: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吕氏春秋·慎行》:崔杼之子相与私闀。 高诱:闀读近鸿,缓气言之。 急气 缓气 譬况法 描写某 字发音 的情貌 和方法 《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 春秋伐者为客 ,伐者为主。 何休: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 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 齐人语也。 长言 短言 譬况法实际上没有注出读音。 《释名·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 之,天,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 天,坦也。 舌腹 舌头 返回本章目录

6 读若法 直音法 读若法、直音法 用音近 字注音 用同音 字注音 珣(xún),读若宣。 《说文解字》 釆,辨别也,读若辨。 (同上)
釆,辨别也,读若辨。 (同上) 蜡(qū),读若狙(jū)司之狙。 《周礼·蜡氏》郑注 用音近 字注音 读若法 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厶,音司。 《说文解字》 仍,音成。 《辞源》 仳(pí),音嚭(pǐ)。 (同上) 用同音 字注音 直音法 返回本章目录

7 反切法-1 《说文解字》和其它古籍多采用反切注音。 反切 返回本章目录

8 练: 郎 甸 切 郎 甸 láng liàn 练 反切法-2 【反切】 方法:取反切上字的 diàn 反切产生于汉魏,最 也叫反语,是用两个
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传统 的注音方法。 练: 郎 甸 切 被 切 字 反切上字 反切下字 方法:取反切上字的 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 声调,两者拼合而得出被 切字的读音。 diàn láng liàn 反切产生于汉魏,最 初叫“反” 或 “翻” ,宋代 《广韵》才确定用“切”字。 返回本章目录

9 zh 、ch、sh + ü zh 、ch、sh + u
反切变例-1 古代反切 今天读音 zh 、ch、sh + ü zh 、ch、sh + u 朱-章俱切 出-赤律切 书-商居切 zhang chi shang 有的反切已不能准确切出被切字的实际读音,这是古今语音变化的结果。以下8个变例反映了这种变化。 zh+u=zhu ch+u=chu sh+u=shu 返回本章目录

10 反切变例-2 古代反切 今天读音 ü + ei u + ei 伟-羽给切 ü gei u+ei=wei 返回本章目录

11 g 、k 、h + i-、ü j、q、x + i-、ü
反切变例-3 古代反切 今天读音 g 、k 、h + i-、ü j、q、x + i-、ü 讲-古项切 驱-亏于切 效-乎教切 gu xiang kui ü hu jiao j+iang=jiang q+ü=qü x+iao=xiao 返回本章目录

12 刚-居郎切 康-丘冈切 居 ju 郎 lang 丘 qiu 冈 gang g+ang=gang k+ang=kang 反切变例-4
古代反切 今天读音 j、q 、x+非i、非ü g 、k 、h+非i、非ü 刚-居郎切 康-丘冈切 ju lang qiu gang g+ang=gang k+ang=kang 返回本章目录

13 fang lian uang bian p+ian=pian 篇-芳连切 免-亡辨切 反切变例-5
古代反切 今天读音 f、零声母 + 韵母 b 、p 、m + 韵母 篇-芳连切 免-亡辨切 fang lian uang bian p+ian=pian  m+ian=mian 返回本章目录

14 d、 t + 韵母 zh 、ch + 韵母 罩-都教切 虫-徒冬切 都 du 教 jiao 徒 tu 冬 dong zh+ao=zhao
反切变例-6 今天读音 古代反切 d、 t + 韵母 zh 、ch + 韵母 罩-都教切 虫-徒冬切 du jiao tu dong zh+ao=zhao ch+ong=chong 返回本章目录

15 r、y + i n + i 倪-日疑切 儿-汝疑切 儿-研奚切 日 ri 疑 i 汝 ru 疑 i 研 ian 奚 xi n+i=ni
反切变例-7 古代反切 今天读音 r、y + i n + i 倪-日疑切 儿-汝疑切 儿-研奚切 ri i ru i ian xi n+i=ni n+i=ni n+i=ni 返回本章目录

16 肉-而六切 嫉-疾二切 而 er 六 liou 疾 ji 二 er r+ ou = rou j + i= ji 反切变例-8
古代反切 今天读音 古代反切 今天读音 1.er + 韵母 r + 韵母 2.声母 + er 声母 + i 肉-而六切 嫉-疾二切 er liou ji er r+ ou = rou j + i= ji 返回本章目录

17 如字 附:如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 之谓自谦。 《礼记·大学》
按照某字常 见的读音去 读,叫做如 字。这种情 况是相对于 破读而说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经典释文》: 好,毛如字,郑呼报反。 如字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 之谓自谦。 《礼记·大学》 《经典释文》: 恶,上乌路反,下如字。 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返回本章目录

18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音nín)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叶音说-1 朱熹:叶尼心反 叶,音xié,同
《诗经·燕燕》 朱熹:叶尼心反 (音nín) 叶,音xié,同 “协”,和谐的 意思。 返回本章目录

19 “叶音说” 萌生于南北朝沈重的《毛诗音》,宋代
叶音说-2 “叶音说” 萌生于南北朝沈重的《毛诗音》,宋代 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叶音说”。“叶音说” 不能用 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押韵的现象,为了叶韵而临时改变 读音。“叶音说” 错误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 观点,不懂得古韵是发展变化的。 明人陈第著《毛诗古音考》等,彻底推翻了“叶音 说”,第一个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 有转移”的发展比较音论(语音时地说),使古韵研究走上 了科学的道路。 返回本章目录

20 双 声 叠 韵 双声、叠韵-1 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 蒹葭 微妙 ⒈ 是一种 两个音节都是零声母。 历史现 犹豫 鸳鸯 象。 ⒉ 多指联
蒹葭 微妙 两个音节都是零声母。 犹豫 鸳鸯 双 声 ⒈ 是一种 历史现 象。 ⒉ 多指联 绵词。 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 崔嵬 仓庚 蹉跎 峥嵘 叠 韵 返回本章目录

21 徘徊 苍黄 踌躇 蒹葭 须臾 辗转 犹豫 逶迤 仓庚 思维 容与 玄黄 峥嵘 虚无 憔悴 缤纷 利益 舒服 威望 虚心 刚强 展览
双声、叠韵-2 徘徊 苍黄 须臾 辗转 仓庚 思维 峥嵘 虚无 利益 舒服 刚强 展览 踌躇 蒹葭 犹豫 逶迤 容与 玄黄 憔悴 缤纷 威望 虚心 辉煌 学习 古叠韵 今叠韵 古双声 今双声 返回本章目录

22 近古音 音 韵 学 上古音 中古音 北音学 先秦—东汉: 古音学 今音学 等韵学 魏晋 — 宋 : 元 — 清 : 古音分期
《诗经》音系 北音学 音 韵 学 (声韵学、历史语音学) 先秦—东汉: 古音学 今音学 等韵学 中古音 《切韵》音系 魏晋 — 宋 : 近古音 《中原音韵》音系 元 — 清 : 返回本章目录

23 音韵学-等韵学 【音韵学】 也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 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等韵学】
中国古代通过分析音节结构,探讨发音原 理和发音方法的科学,叫做等韵学。 以“等呼”分析韵母的结构; 以“七音”分析声母的发音部位; 以“清浊”分析声母的发音方法; 以“字母”表示汉语的声母系统。 返回本章目录

24 等韵学-切韵指掌图 (旧题司马光撰) 右照片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返回本章目录

25 南梁汉比丘守温述: 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 不芳並明 舌音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牙音 见〔君〕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唇音 不芳並明 舌音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牙音 见〔君〕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齿音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喉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返回本章目录

26 三十六字母-1 发音部位 今名 旧名 唇 音 舌 音 齿 音 发音方法 次 清 全 浊 次 浊 全 清 特 征 精 心 照 审 从 邪 床
次 清 送气不带 音的塞音 和塞擦音 全 浊 带音的塞 音、擦音 和塞擦音 次 浊 带音的鼻 音、边音 和半元音 全 清 不送气不带音 的塞音、擦音 和塞擦音 发音部位 特 征 今名 旧名 穿 帮 滂 並 明 非 敷 奉 微 端 透 定 泥 知 彻 澄 娘 双唇音 唇 音 重唇 唇齿音 轻唇 舌 音 舌头 舌尖中音 舌上 舌面前音 舌尖前音 齿头 齿 音 舌面前音 正齿 返回本章目录

27 三十六字母-2 全 清 次 清 次 浊 发音部位 今名 旧名 牙 音 喉 音 半舌音 半齿音 发音方法 全 浊 特 征 见 溪 群 疑 影
送气不带 音的塞音 和塞擦音 发音方法 全 浊 带音的塞 音、擦音 和塞擦音 次 浊 带音的鼻 音、边音 和半元音 不送气不带音 的塞音、擦音 和塞擦音 发音部位 今名 旧名 见 溪 群 疑 晓 匣 牙 音 舌根音 (零声母) 喉 音 舌根音 舌面中音 (半元音) 舌尖中音 半舌音 舌面前音 半齿音 返回本章目录

28 传统音韵学沿用最久的一套声类标目。宋 字母、三十六字母 【字母】 声类的代表字叫字母。传统音韵学归纳了
声类之后,便从同一声类的字中找出一个作为 这一声类的名称,如:帮、透、泥等。它们分 别代表着一个声母类别,习惯称之为字母。 【三十六字母】 传统音韵学沿用最久的一套声类标目。宋 人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益而成。三十六 字母大致可以代表唐末宋初的汉语声母系统。 返回本章目录

29 字音 声 韵 调 字音分析 平 仄 韵头 韵腹 韵尾 七音 清浊 上 去 入 舒 类 促 类 开 合 四 呼 入声韵 四 等 阳声韵 阴声韵
注:入声韵必须有塞音韵尾,入声调却不一定。 韵头 韵腹 韵尾 开 合 四 呼 入声韵 四 等 阳声韵 阴声韵 七音 清浊 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 返回本章目录

30 唇 音 舌 音 齿 音 牙 音 喉 音 【五音】 音韵学家 半舌音 半齿音 五音、七音 依据发音部位 划分的声母类 别。包括 — 分出。
唇 音 舌 音 齿 音 牙 音 喉 音 【五音】 音韵学家 依据发音部位 划分的声母类 别。包括 — 半舌音 半齿音 【七音】 宋元时 分出。 返回本章目录

31 清声 按照声 根据气 母的发 流或浊 音方法 化的程 分类 度分类 浊声 清与浊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不送气的清声 发音时不 带音的辅
发音时带 音的辅音 根据气 流或浊 化的程 度分类 全浊 带音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浊 带音的鼻音、 边音、半元音 返回本章目录

32 清 浊 z c s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清浊 发音部位
清 浊 发音部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双 唇 音 唇 齿 音 舌 尖 音 舌 根 音 舌 面 音 舌尖后音 舌尖前音 返回本章目录

33 “等”是汉语音韵学对韵母结构进行分析的术语。韵 母被分为四等,用来表示各韵母上的区别。 返回本章目录

34 开 口 呼 合 口 呼 呼与洪、细 宋元等呼洪细 明 清 四 呼 洪 细 洪音 细音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开口洪音 开口细音 合口洪音
宋元等呼洪细 明 清 四 呼 洪 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无介音,主要元音 不是﹝i﹞、﹝u﹞、﹝y﹞的音节 开 口 呼 合 口 呼 洪音 细音 开口洪音 开口细音 合口洪音 合口细音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cuō 介音或主要元音是 ﹝i﹞的音节 介音或主要元音是 ﹝u﹞的音节 介音或主要元音 是﹝y﹞的音节 返回本章目录

35 × × √ √ √ 关于韵的一组概念-1 是 否 概 念 定 义 韵母 韵 韵类 是 否 区别韵头 区别声调 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以外
定 义 韵母 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以外 的音素,包括韵头、韵腹、 韵尾。 × 由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 字组成的类别,不管有没有 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 × 韵类 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 返回本章目录

36 × × √ 关于韵的一组概念-2 是 否 概 念 定 义 韵部 韵目 韵摄 是 否 区别韵头 区别声调 同韵的字汇成一个部类。韵腹、
是 否 区别声调 概 念 定 义 韵部 × 同韵的字汇成一个部类。韵腹、 韵尾相同。上古韵部不区别声 调。 韵目是韵部的代表字,也是韵 书的标目。 韵目 韵摄 × 中古以后等韵学上的一个概念。 宋元的等韵学家把韵腹、韵尾 相同或相近的韵部归并为一类, 称为韵摄(统摄)。 《广韵》中 的206韵归并为16摄。 shè 返回本章目录

37 第二节 中 古 音 篆刻:闭门即是深山 返回本章目录

38 广韵-1 《广韵》的全称是《大宋重修广韵》,作者为北宋陈彭 年、丘雍等,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是现存
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韵书。共分206韵,收字26194个。 《广韵》,参见124页。图见于《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价值:保存了《切韵》的语音系统,并作了合理的调整。 是研究中古语音的必需资料,是进行上古音与中古音分合比 较的基础,是研究近代音与中古音对应规律的重要资料。 返回本章目录

39 《广韵》的体例:以四声为经,以韵部为纬。
广韵-2 《广韵》的体例:以四声为经,以韵部为纬。 返回本章目录

40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广韵韵目-1 一东 一送 二冬 三鐘 四江 五支 六脂 七之 八微 九鱼 十虞 十一模 二宋 三用 四绛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一东 二冬 三鐘 四江 五支 六脂 七之 八微 九鱼 十虞 十一模 一送 二宋 三用 四绛 五寘 六至 七志 八未 九御 十遇 十一暮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旨 六止 七尾 八语 九麌 十姥 一屋 二沃 三烛 四觉 注:有大括号者为同用,其余为独用。下同。 返回本章目录

41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广韵韵目-2 十二齐 十三佳 十四皆 十五灰 十六咍 十一荠 十二蟹 十三骇 十四贿 十五海 十二霁 十三祭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二齐 十三佳 十四皆 十五灰 十六咍 十一荠 十二蟹 十三骇 十四贿 十五海 十二霁 十三祭 十四泰 十五卦 十六怪 十七夬 十八队 十九代 二十废 注:《广韵》里,入声韵与阳声韵相配(因发音部位相同,元 音相同),不与阴声韵相配。此与上古异。 返回本章目录

42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广韵韵目-3 十七真 十六轸 五质 十八谆 十九臻 二十文 二十一欣 二十二元 二十三魂 二十四痕 二十五寒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七真 十八谆 十九臻 二十文 二十一欣 二十二元 二十三魂 二十四痕 二十五寒 二十六桓 十六轸 十七准 十八吻 十九隐 二十阮 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 二十三旱 二十四缓 五质 六术 七栉 八物 九迄 十月 十一没 十二曷 十三末 二十一震 二十二稕 二十三问 二十四焮 二十五愿 二十六慁 二十七恨 二十八翰 二十九换 返回本章目录

43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广韵韵目-4 二十七删 二十八山 一先 二仙 三萧 四宵 五肴 六豪 七歌 八戈 九麻 二十五潸 二十六产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二十七删 二十八山 一先 二仙 三萧 四宵 五肴 六豪 七歌 八戈 九麻 二十五潸 二十六产 二十七铣 二十八狝 二十九篠 三 十 小 三十一巧 三十二皓 三十三哿 三十四果 三十五马 三 十 谏 三十一襇 三十二霰 三十三钱 三十四啸 三十五笑 三十六效 三十七号 三十八个 三十九过 四 十 禡 十四黠 十五辖 十六屑 十七薛 返回本章目录

44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广韵韵目-5 十 阳 十八药 十一唐 十二庚 十三耕 十四清 十五青 十六蒸 十七登 十八尤 十九侯 二十幽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 阳 十一唐 十二庚 十三耕 十四清 十五青 十六蒸 十七登 十八尤 十九侯 二十幽 十八药 十九铎 二十陌 二十一麦 二十二昔 二十三锡 二十四职 二十五德 三十六养 三十七荡 三十八梗 三十九耿 四 十 静 四十一迥 四十二拯 四十三等 四十四有 四十五厚 四十六黝 四十一漾 四十二宕 四十三映 四十四诤 四十五劲 四十六径 四十七证 四十八嶝 四十九宥 五 十 候 五十一幼 返回本章目录

45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广韵韵目-6 二十一侵 二十二覃 二十三谈 二十四盐 二十五添 二十六咸 二十七衔 二十八严 二十九凡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二十一侵 二十二覃 二十三谈 二十四盐 二十五添 二十六咸 二十七衔 二十八严 二十九凡 四十七寝 四十八感 四十九敢 五 十 琰 五十一忝 五十二豏 五十三槛 五十四俨 五十五范 五十二沁 五十三勘 五十四阚 五十五艳 五十六木忝 五十七陷 五十八鉴 五十九酽 六 十 梵 二十六缉 二十七合 二十八盍 二十九叶 三 十 帖 三十一洽 三十二狎 三十三业 三十四乏 返回本章目录

46 平水韵韵目与十六摄-1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六摄 通摄 江摄 止摄 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 二冬 二肿 二宋 二沃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六摄 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 二冬 二肿 二宋 二沃 三江 三讲 三绛 三觉 四支 四纸 四寘 五微 五尾 五未 通摄 江摄 止摄 注:等韵学家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为一类,称为“摄” 或 “韵摄” 。 “摄”是统摄的意思,即一个韵摄统摄一个或数个 韵。韵摄的作用在于把繁杂的中古韵母系统化为比较简单的韵 类大系,便于认识和掌握。《四声等子》把《广韵》206韵归 并为16摄,并以通、江、止 、遇等16字为标目。 《四声等子》作于宋元时期,作者不详。 《平水韵》,见124页。具体字的归部,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诗韵常用字表》。 返回本章目录

47 平水韵韵目与十六摄-2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六摄 遇摄 蟹摄 臻摄 六鱼 六语 六御 七虞 七麌 七遇 八齐 八荠 八霁 九泰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六摄 六鱼 六语 六御 七虞 七麌 七遇 八齐 八荠 八霁 九泰 九佳 九蟹 十卦 十灰 十贿 十一队 十一真 十一轸 十二震 四质 十二文 十二吻 十三问 五物 十三元 十三阮 十四愿 六月 遇摄 蟹摄 臻摄 返回本章目录

48 平水韵韵目与十六摄-3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六摄 山摄 效摄 果摄 假摄 宕摄 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六摄 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 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 一先 十六铣 十七霰 九屑 二萧 十七篠 十八啸 三肴 十八巧 十九效 四豪 十九皓 二十号 五歌 二十哿 二十一箇 六麻 二十一马 二十二禡 七阳 二十二养 二十三漾 十药 山摄 效摄 果摄 假摄 宕摄 返回本章目录

49 平水韵韵目与十六摄-4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六摄 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 梗摄 曾摄 流摄 深摄 咸摄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十六摄 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 九青 二十四迥 二十五径 十二锡 十蒸 十三职 十一尤 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 十二侵 二十六寝 二十七沁 十四缉 十三覃 二十七感 二十八勘 十五合 十四盐 二十八琰 二十九艳 十六叶 十五咸 二十九豏 三 十 陷 十七洽 梗摄 曾摄 流摄 深摄 咸摄 返回本章目录

50 上平声15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下平声15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平水韵30平声韵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返回本章目录

51 比较的方面 广 韵 平 水 韵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韵 数 韵部数 57韵 55韵 60韵 34韵 206韵 61个韵部 30韵
广韵、平水韵分韵比较 比较的方面 广 韵 平 水 韵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韵 数 韵部数 57韵 55韵 60韵 34韵 206韵 61个韵部 30韵 29韵 17韵 106韵 31个韵部 返回本章目录

52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包括er ) b p m f d t n l 中古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对照-1
中古声母 现代普通话声母 见组 精组 庄组 照组 知组 日组 帮组(包括非敷奉) 端组(包括娘来)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包括er ) b p m f d t n l 返回本章目录

53 a o e u(w) i(y)ü 微母 喻母 疑母 影母 中古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对照-2 中古声母 现代普通话声母 零声母
中古声母 现代普通话声母 微母 喻母 疑母 影母 u(w) i(y)ü 零声母 a o e 注:微母少数今为m。 疑母少数今为n。 返回本章目录

54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中古四声与现代普通话四声的对应关系 中古四声 现代普通话四声 例 字 初 安 飞 低
中古四声 现代普通话四声 例 字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初 安 飞 低 清 声 母 劈 屋 七 帖 部分清声母 龙 民 齐 云 浊 声 母 杂 局 竹 福 部分清声母、全浊声母 准 海 马 语 清声母、次浊声母 上 坐 在 似 全浊声母 演变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铁 笔 雪 塔 部 分 清 声 母 助 爱 至 用 六 作 设 月 部分清声母、次浊声母 返回本章目录

55 平声长言, 平声哀而安, 上声短言, 上声厉而举, 去声重言, 去声清而远, 入声急言。 入声急而促。 中古四声的读音-1 清 · 张成孙
《说文谐声谱》 平声哀而安, 上声厉而举, 去声清而远, 入声急而促。 唐释处忠 《元和韵谱》 返回本章目录

56 平 声 平 道 莫 低 昂 中古四声的读音-2 上 声 高 呼 猛 烈 强 去 声 分 明 哀 远 道 入 声 短 促 急 收 藏
明释真空《玉钥匙歌诀》 平 声 平 道 莫 低 昂 上 声 高 呼 猛 烈 强 去 声 分 明 哀 远 道 入 声 短 促 急 收 藏 返回本章目录

57 1.排除法。 韵尾为-n、-ng的字,不是入声字。 据此可知:韵母为 an、en、ang、 eng 、ong 、in 、ing、un的字,都
辨识入声字的方法-1 1.排除法。 韵尾为-n、-ng的字,不是入声字。 据此可知:韵母为 an、en、ang、 eng 、ong 、in 、ing、un的字,都 不是入声字。 入声字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附录二《诗韵常用字表》。 返回本章目录

58 2.拼合法。 下列字为入声字: 例字:拔 鼻 白 读 狄 德 国 革 例字:发 佛 法 罚 拂 辨识入声字的方法-2
2.拼合法。 下列字为入声字: ① 不送气塞音b、d、g和塞擦音 j、z、zh的阳平字。 例字:拔 鼻 白 读 狄 德 国 革 ② f + a、u、o 例字:发 佛 法 罚 拂 返回本章目录

59 例字:学 觉 雪(瘸、靴、嗟除外) 例字:扩 卓 说 弱 例字:别 跌 铁 涅(爹除外) 例字:得 则 色 侧 辨识入声字的方法-3
③ yu + e 例字:学 觉 雪(瘸、靴、嗟除外) ④ k、zh、ch、sh、r + uo 例字:扩 卓 说 弱 ⑤ b、p、m、d、t、n + ie 例字:别 跌 铁 涅(爹除外) ⑥ d、t、n、l、z、c、s + e 例字:得 则 色 侧 返回本章目录

60 3.类推法。 (段玉裁:同谐声者必同部。) 辨识入声字的方法-4 一屋 卜:扑 赴 讣 足:促 捉 蹙 屋:渥 幄 握 三觉 复:腹 覆 馥
3.类推法。 (段玉裁:同谐声者必同部。) 一屋 卜:扑 赴 讣 足:促 捉 蹙 屋:渥 幄 握 三觉 复:腹 覆 馥 告:诰 酷 梏 叔:寂 淑 菽 四质 失:秩 跌 帙 吉:桔 结 颉 必:泌 秘 毖 六月 舌:括 话 刮 曷:竭 喝 谒 折:哲 誓 浙 “卜”为入声字,从卜得声的扑、赴、讣都是入声字。余类推。 返回本章目录

61 辨识入声字的方法-5 十药 卓:悼 掉 淖 勺:钓 灼 约 暴:瀑 爆 曝 十一陌 白:柏 伯 帛 乍:昨 作 昨 各:格 客 阁 十三职
卓:悼 掉 淖 勺:钓 灼 约 暴:瀑 爆 曝 十一陌 白:柏 伯 帛 乍:昨 作 昨 各:格 客 阁 十三职 直:值 植 殖 代:袋 岱 贷 畐:逼 副 幅 十二锡 易:惕 锡 剔 益:溢 镒 缢 解:懈 蟹 邂 例外者: 白≠怕 弗≠费 莫≠幕 肃≠萧 返回本章目录

62 第三节 上 古 音 篆刻:霜叶红于二月花(茗屋) 返回本章目录

63 顾炎武 十部 王念孙 二十一部 江 永 十三部 章炳麟 二十三部 戴 震 十五部 黄 侃 二十八部 段玉裁 十七部 王 力 三 十 部
各家古韵分部数量 顾炎武 十部 王念孙 二十一部 江 永 十三部 章炳麟 二十三部 戴 震 十五部 黄 侃 二十八部 段玉裁 十七部 王 力 三 十 部 戴震 章炳麟 顾炎武 段玉裁 王念孙 返回本章目录

64 -职部 归纳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 辗转反侧。 坎坎伐辐兮, 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
《周南·关雎》 -职部 坎坎伐辐兮, 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 不素食兮。《魏风·伐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 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 爰得我直。 《魏风·硕鼠》 通过互相押韵的字来推求韵部的方法,叫做系连法。 返回本章目录

65 之部 鱼部 父 布 甫 -父声 以 矣 能 台-以声 似 姒- 以声 归纳上古韵部的方法-谐声法1 釜 斧 -父声 怖 佈 -布声
釜 斧 -父声 怖 佈 -布声 捕 浦 -甫声 蒲 - -浦声 这组字归根结底 都从父得声。 鱼部 以 矣 能 台-以声 似 姒- 以声 挨 俟- 矣声 態 -- 能声 笞 始 -台声 这组字归根结底 都从以得声。 之部 以系连法为主,辅之以谐声法。 返回本章目录

66 脂部 尼 比 旨--匕声 泥 --- 尼声 皆阶谐资自次 毗 妣 庇-比声 指 脂 耆-旨声 归纳上古韵部的方法-谐声法2 私四指迟师矢
这组字归根结底 都从匕得声。 脂部 皆阶谐资自次 私四指迟师矢 示视二比妣陛 琵迷低弟几妻 齐启西伊美媚 返回本章目录

67 第 一 类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王力三十韵部表-1 之部【ə】 职部【ək】 蒸部【əŋ】 支部【e】 锡部【ek】 耕部【eŋ】
鱼部【a】 铎部【ak】 阳部【aŋ】 侯部【 】 屋部【 k】 东部【 ŋ】 宵部【o】 药部【ok】 幽部【u】 觉部【uk】 〔冬部〕【uŋ】 第 一 类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注: 冬部为战国韵部,从侵部分出。 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540页。以《诗经》为代表的韵部为二十九部,以《楚辞》为代表的战国时代的韵部为三十韵部,冬部是从侵部分立出来的。 返回本章目录

68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缉部【əp】 侵部【əm】 叶部【ap】 谈部【am】 王力三十韵部表-2 微部【əi】 物部【ət】 文部【ən】
脂部【ei】 质部【et】 真部【en】 歌部【ai】 月部【at】 元部【an】 缉部【əp】 侵部【əm】 叶部【ap】 谈部【am】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第二类 第三类 返回本章目录

69 按韵尾 分类 三十韵部的分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 如: 侯部 歌部 阳声韵:以鼻音-m、-n、-ŋ 收尾的。 如: 东部 元部
如: 侯部 歌部 阳声韵:以鼻音-m、-n、-ŋ 收尾的。 如: 东部 元部 入声韵:以塞音-b、-d、-g收尾的。 如: 屋部 月部 按韵尾 分类 注: 阴声韵、阳声韵的名称是清代音韵学家孔广森提出来的, 戴震在此基础上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大类。 返回本章目录

70 发明者 重要学说 说 明 钱大昕 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1 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 上古语音系统中不存 在非、敷、奉、微一组声
发明者 重要学说 说 明 古无轻唇音 上古语音系统中不存 在非、敷、奉、微一组声 母,它们包含在帮、滂、 並、明之中。 钱大昕 上古语音系统中没有舌 上音,中古的舌上音(知、 彻、澄)在上古时包含在舌 头音(端、透、定)之中。 古无舌上音 照片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返回本章目录

71 章炳麟 曾运乾 发明者 重要学说 说 明 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2 娘日归泥 中古喻纽三等字,上古 喻三归匣 中古喻纽四等字,上古 喻四归定
发明者 重要学说 说 明 中古娘、日二纽,在上 古还没有从泥母分化出来, 都归泥母。 娘日归泥 章炳麟 曾运乾 喻三归匣 喻四归定 中古喻纽三等字,上古 时包括在匣纽之中,尚未分 化出来。 中古喻纽四等字,上古 时包括在定纽之中,尚未分 返回本章目录

72 甫傅缚 圃 敷 捕哺蒲 辅 上古声纽 中古声纽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1 同谐“甫” 声的字, -非纽 帮纽 上古属帮 -帮纽 系,中古
滂纽-- 並纽 -非纽 -帮纽 -敷纽 -並纽 -奉纽 中古声纽 同谐“甫” 声的字, 上古属帮 系,中古 则分属帮、 非二系。 甫傅缚 捕哺蒲 返回本章目录

73 上古声纽 中古声纽 方放坊 榜谤 滂 芳访 旁 房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2 帮纽 滂纽 並纽 --非纽 --帮纽 --滂纽 --敷纽
--並纽 --奉纽 中古声纽 同谐“方” 声的字, 上古属帮 系,中古 则分属帮、 非二系。 方放坊 榜谤 芳访 返回本章目录

74 b p f m u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3 方声 - 彷 旁 非声 - 辈 排 徘 奉声 - 棒 捧 反声 - 板 版 阪
分声 - 扮 颁 亡声 - 忙 盲 茫 门声 - 闻 问 逢声 - 蓬 篷 分声 - 盆 上古声母 b p m 普通话声母 f u 返回本章目录

75 上古声纽 並纽 --並纽 --奉纽 中古声纽 匍匐 扶服 蒲服 阿房宫 阿旁宫 古无轻唇音-古书异文的例证 “匍” 、 “扶” 、
“蒲”等字,上 古属帮系,中 则分属帮、非 二系。 匍匐 扶服 蒲服 阿房宫 阿旁宫 返回本章目录

76 古无轻唇音-反切的例证 上古声纽 中古声纽 非 纽 帮 纽 卑 府移切 奉 纽 並 纽 平 符兵切 返回本章目录

77 者声 - 都 睹 周声 - 凋 调 卓声 - 悼 掉 兆声 - 桃 逃 竹声 - 笃 真声 - 颠 填 失声 - 跌 迭 寿声 - 涛 祷
古无舌上音-谐声偏旁的例证 者声 - 都 睹 周声 - 凋 调 卓声 - 悼 掉 兆声 - 桃 逃 竹声 - 笃 真声 - 颠 填 失声 - 跌 迭 寿声 - 涛 祷 冬声 - 终 登声 - 澄 橙 堂声 - 瞠 返回本章目录

78 上古声纽 中古声纽 女奴驽努 如汝茹 内纳衲讷 芮枘 乃奶鼐 仍 娘日归泥-谐声偏旁的例证 --泥纽 --日纽 泥纽 从“女” 、 “内”、
“乃”得声 的字,上 古属泥母, 中古则分 属泥、日 二母。 女奴驽努 如汝茹 内纳衲讷 芮枘 乃奶鼐 返回本章目录

79 爰-喻三 缓-匣母 云-喻三 魂-匣母 或-匣母 域-喻三 华-匣母 烨-喻三 喻三归匣-谐声偏旁的例证 中古喻纽三等 曾运乾
《喻母古读考》: 中古喻纽三等 字,上古时包括在 匣纽之中,尚未分 化出来。即中古喻 母三等字是由上古 匣母变来的。 爰-喻三 缓-匣母 云-喻三 魂-匣母 或-匣母 域-喻三 华-匣母 烨-喻三 返回本章目录

80 甬-喻四 兑-定母 筩-定母 悦-喻四 余-喻四 台-定母 荼-定母 怡-喻四 喻四归定-谐声偏旁的例证 曾运乾 《喻母古读考》:
中古喻纽四等 字,上古时包括在 定纽之中,尚未分 化出来。即中古喻 母四等字是由上古 定母变来的。 甬-喻四 筩-定母 余-喻四 荼-定母 兑-定母 悦-喻四 台-定母 怡-喻四 返回本章目录

81 王力三十二声母表 牙 音 见 溪 群 疑 舌 音 端知 透彻 定澄 泥娘 余喻四 唇 音 帮非 滂敷 並奉 明微 齿 音 精 清 从 心 邪
牙 音 见 溪 群 疑 舌 音 端知 透彻 定澄 泥娘 余喻四 章照三 昌穿三 船牀三 书审三 禅 唇 音 帮非 滂敷 並奉 明微 齿 音 精 清 从 心 邪 庄照二 初穿二 崇牀二 山审二 喉 音 影 晓 匣喻三 半舌音 来 半齿音 日 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544页。 返回本章目录

82 王国维--古有五声说(阳声;阴声:平、上、去、入) 黄 侃--古二声说(平、入) 陆志韦--古有五声说(平、上、长去、短去、入)
关于上古声调的学说 顾炎武--四声一贯说(平、上、去、入) 段玉裁--古无去声说 孔广森--古无入声说 王国维--古有五声说(阳声;阴声:平、上、去、入) 黄 侃--古二声说(平、入) 陆志韦--古有五声说(平、上、长去、短去、入) 返回本章目录

83 一读音,这是上古读音的音转。音转可以是声 纽的转变,也可以是韵部的转变。
音转现象总说-1 某字由原来的读音按一定的规律转变为另 一读音,这是上古读音的音转。音转可以是声 纽的转变,也可以是韵部的转变。 声纽之间的通转,也叫“一声之转” 。戴侗 在《六书故》中最早运用“一声之转”的术语。 韵部之间对转的理论,首先是由戴震提出 的,孔广森加以确立,清末章炳麟又发展了它。 音转理论对于说明形声字读音的分化、辨 识同源、说明通假、构拟古音等方面都具有重 要意义。 返回本章目录

84 声纽的转变 韵部的转变 音转现象总说-2 1.发音部位相同的同一 大类声纽可以通转。 2.喉音与牙音可以通转。 阴阳对转 阴入对转 阳入对转
(一声之转) 阴阳对转 阴入对转 阳入对转 阴 阳 对 转 韵部的转变 1.对转 2.旁转 3.通转(旁对转) 返回本章目录

85 寺声 者声 上古声纽间的通转关系-1 等--- 持待特- 诗--- 侍恃-- 都堵睹猪- 屠储--- 奢暑--- 赭诸渚煮- 薯曙-- 端纽
(说明形声字读音的分化) 等--- 持待特- 诗--- 侍恃-- 都堵睹猪- 屠储--- 奢暑--- 赭诸渚煮- 薯曙-- 者声 寺声 端纽 定纽 书纽 禅纽 (舌音) 章纽 返回本章目录

86 同 源 词 决:水缺 江河决口 玦:玉缺 环形而有 缺:器缺 瓦器之类 见纽 阙:门缺 宫阙 溪纽 上古声纽间的通转关系-2 同属牙音
(确定同源) 决:水缺 江河决口 玦:玉缺 环形而有 缺口的玉 缺:器缺 瓦器之类 有了缺口 阙:门缺 宫阙 同 源 词 见纽 溪纽 同属牙音 (同属月部) 返回本章目录

87 韵、入声韵的各韵部之间(同类同横行的阴声、 阳声、入声之间),在主要元音不变的情况下, 因韵尾的增加或失落而产生的转变,叫做对转。
上古韵部间的通转关系-1 (对转) 上古时期,主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韵、阳声 韵、入声韵的各韵部之间(同类同横行的阴声、 阳声、入声之间),在主要元音不变的情况下, 因韵尾的增加或失落而产生的转变,叫做对转。 对转包括:阴阳对转、阴入对转、阳入对 转,前人统称为阴阳对转。 对转的语音条件:韵腹(主要元音)相同。 返回本章目录

88 上古时期,三大类各自内部的阴声 与阴声、阳声与阳声、入声与入声的两 个不同韵部之间,在韵尾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主要元音开口度的大小不同而产生
上古韵部间的通转关系-2 (旁转) 上古时期,三大类各自内部的阴声 与阴声、阳声与阳声、入声与入声的两 个不同韵部之间,在韵尾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主要元音开口度的大小不同而产生 的转变,叫做旁转。 旁转的语音条件:韵腹相近,韵尾 相同(或无韵尾)。 返回本章目录

89 上古时期,不同类而韵腹相同、 韵尾发音部位不同的各部之间的转 变,叫做通转,也叫旁对转。 通转的语音条件:韵腹相同。
上古韵部间的通转关系-3 (通转) 上古时期,不同类而韵腹相同、 韵尾发音部位不同的各部之间的转 变,叫做通转,也叫旁对转。 通转的语音条件:韵腹相同。 返回本章目录

90 阴 声 韵 入 声 韵 阳 声 韵 寺侍持 特 等 疑 凝 扩 广犷旷 掠 京鲸凉 酗 凶 上古韵部间的通转关系-4 之部 鱼部 侯部
(说明形声字读音的分化) 阴 声 韵 入 声 韵 阳 声 韵 寺侍持 特 等 之部 鱼部 侯部 职部 铎部 屋部 蒸部 阳部 东部 疑 凝 扩 广犷旷 掠 京鲸凉 酗 凶 返回本章目录

91 负--之部 背--职部 同源词 陟--职部 登--蒸部 焚--文部 燔--元部 阴入对转 之职对转 阳入对转 文元旁转
上古韵部间的通转关系-5 (确定同源1 ) 负--之部 背--职部 陟--职部 登--蒸部 焚--文部 燔--元部 阴入对转 之职对转 阳入对转 职蒸对转 文元旁转 同源词 返回本章目录

92 存--文部 在--之部 同源词 境--阳部 界--月部 阴阳通转 阳入通转 上古韵部间的通转关系-5 之文通转 阳月通转 (确定同源2 )
返回本章目录

93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 -- 阳部 无 -- 鱼部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 谁曰不然? 《左传·隐公元年》 阙 -- 月部
上古韵部间的通转关系-6 (辨识通假)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 -- 阳部 无 -- 鱼部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 谁曰不然? 《左传·隐公元年》 阙 -- 月部 掘 -- 物部 物 月 旁 转 阴阳对转 鱼阳对转 返回本章目录

94 阴入对转 清人在轴, 驷介陶陶。 左旋右抽, 中军作好。 觉部 幽部 上古韵部间的通转关系-7 幽觉对转 《郑风·清人》
(《诗经》押韵现象1 ) 清人在轴, 驷介陶陶。 左旋右抽, 中军作好。 《郑风·清人》 觉部 幽部 阴入对转 幽觉对转 返回本章目录

95 遵彼汝坟, 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 惄如调饥。 微部 脂微旁转 脂部 上古韵部间的通转关系-7 《周南·汝坟》 (《诗经》押韵现象2 )
微部 脂部 脂微旁转 返回本章目录

96 《 孟 子》“好像”义用 “犹”、“由”等字;
上古多通假字之原因 1.汉字数量少。 李 斯 《仓颉篇》 赵 高 《爰历篇》 3300字 胡毋敬 《博学篇》 许 慎《说文解字》 9353字 2.古人习惯以音表义。 钱大昕《六书音均表序》:古人以音载义。 3.汉字规范化程度低。 《 孟 子》“好像”义用 “犹”、“由”等字; 《韩非子》“疲惫”义用 “疲”、“罢”等字; 《 荀 子》“眉毛”义用 “眉”、“麋”等字。 返回本章目录

97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阴阳对转 惠:匣母,质部 慧:匣母,月部 质月旁转 双声通假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韵部不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甚矣,汝之不惠。 (同上) 惠:匣母,质部 慧:匣母,月部 阴阳对转 质月旁转 韵部不 同,但 多相近。 返回本章目录

98 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国语·越语上》 絜:匣母,月部 潔:见母,月部 一声之转
叠韵通假 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礼记·檀弓下》 为:匣母,歌部 伪:疑母,歌部 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国语·越语上》 絜:匣母,月部 潔:见母,月部 一声之转 匣疑:牙音 匣见:牙音 声母虽 不同, 但发音 部位多 相同。 返回本章目录

99 非双声叠韵通假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论语·阳货》 归:见母 微部 馈:群母 物部 是以差论蚤牙之士。 《墨子·天志下》 蚤:精母 幽部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论语·阳货》 归:见母 微部 馈:群母 物部 是以差论蚤牙之士。 《墨子·天志下》 蚤:精母 幽部 爪:庄母 宵部 尽管非 双声叠 韵,但 声母、 韵母都 相近。 见、群:牙音 微、物:阴入对转 精、庄:齿音 幽、宵:旁转 返回本章目录

100 崖 — 山边 涯 — 水边 郭 — 外城 槨 — 外棺 昂 — 抬起头 仰 — 抬起头 读音:两两相近 意义:两两相关 同源词-概念
涯 — 水边 郭 — 外城 槨 — 外棺 昂 — 抬起头 仰 — 抬起头 共同始祖: 词根 【同源词】 出于同一语源,后来 分化成意义相关而不完全 相同的一组词。 读音:两两相近 意义:两两相关 返回本章目录

101 三 条 件 缺 一 不 可 1.声近:一组同源词的读音必须相通。 声母 韵母 2.义通:一组同源词的意义相同、相近、
同源词-三个条件 1.声近:一组同源词的读音必须相通。 双声--声纽相同。 对转--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 叠韵--属同一韵部。 对转--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 韵尾有对应关系。 声母 韵母 三 条 件 缺 一 不 可 2.义通:一组同源词的意义相同、相近、 相关。 3.古证:有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证据。 返回本章目录

102 同源词-例词 崖-涯 郭-槨 分-班-判-别-辨-半 空-孔-窟窿 昂-仰 徘徊-盘桓-彷徨-伴奂 返回本章目录

103 ⒈破读 破读(异读)-1 类 别 说 明 举 例 皆朝于齐。 《战国策·齐策》 沛公欲王关中。 用改变词的通常读 音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不
类 别 说 明 举 例 ⒈破读 读破 破音异读 四声别义 皆朝于齐。 《战国策·齐策》 沛公欲王关中。 《史记·项羽本纪》 用改变词的通常读 音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不 同词性和意义,叫做破 读,也叫读破。 破读分为引申破读 (如:朝)、活用破读 (如:王)。传统上把 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 “如字” ,把改变的读音 叫“破读音”。 返回本章目录

104 ⒉通假破读 ⒊分化破读 ⒋古音异读 破读(异读)- 2 类 别 说 明 举 例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读本字的读音。
类 别 说 明 举 例 ⒉通假破读 通假异读 读本字的读音。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⒊分化破读 古今异读 读今字的读音。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⒋古音异读 有些专有名词, 具有固定性,从 而保留了古音。 阿房宫 返回本章目录

105 古音异读-1 龟 兹 qiū cí 西域国名 大 宛 yuān 西域国名 焉 耆 péng 西域国名 康 居 qú 西域国名
大月氏 zhī 西域国名 高句丽 gōu lí 朝鲜古国名 身 毒 yuāndǔ 古代印度的音译 镐 京 hào 周朝初年的都城 长 勺 shuò 春秋时鲁国地名 并 州 bīng 古九州之一 冤 句 qú 秦时县名 番 禺 pān 秦时县名 阿房宫 ēpáng 秦时宫殿名 会 稽 guì 秦代郡名;山名 函谷关 xián 秦汉时关名 阳 夏 jiǎ 秦汉时县名 东不羹 láng 西汉地名 左冯翊 píng 汉代政区名 逻 些 suō 唐吐蕃都城, 今拉萨市 返回本章目录

106 古音异读- 2 天 姥 mǔ 山名 吐谷浑 tǔyùhún 古代北方部族 盟 诸 mèng 古泽名 吐 蕃 tǔbō 古代藏族政权
台 州 tāi 唐代州名 曲 沃 wǔ 春秋时晋国地名 朱 提 shúshí 西汉县名 华不注 huáfū 山名 魁 父 fǔ 山名 先 零 lián 古代羌族的一支 牢 姐 zī 古代羌族的一支 荤 粥 xūnyù 秦汉时匈奴族 吐谷浑 tǔyùhún 古代北方部族 吐 蕃 tǔbō 古代藏族政权 名称 仆 射 pū yè 秦代官名 洗 马 xiǎn 太子属官 扈 从 zòng 皇帝出巡时的 保卫人员 单 于 chán 汉时匈奴对国 王的称呼 可 汗 kèhán 古代西域对国 返回本章目录

107 古音异读- 3 女 娲 wā 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观射父 guàn yì fǔ 战国时楚国 契 xiè 传说中的商代始祖
大夫 景 差 cuō 战国时楚辞作家 樊於期 wū jī 战国时秦国人 高渐离 jiān 战国时燕国人 夏无且 jū 战国时秦国人 禽滑厘 gǔ 战国时墨家人物 郦食其 yì jī 西汉刘邦的谋臣 冒 顿 mò dú 汉代匈奴王名 呼韩邪 yé 汉代匈奴王名 女 娲 wā 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契 xiè 传说中的商代始祖 皋 陶 gāoyáo 传说中舜的臣子 冯 夷 píng 神话中水神名 共 工 gōng 神话人物 宓 妃 fú 洛水女神 夫 差 chāi 春秋时吴王 伍 员 yún 春秋时人 句 践 gōu 春秋时越王 墨 翟 dí 春秋学者墨子 返回本章目录

108 古音异读- 4 盖 gě 姓 金日磾 mì dī 匈奴休屠王太子, 仇 qiú 姓 查 zhā 姓 祢 衡 mí 汉末文学家 任 rén 姓
无射 yì 周景王所铸钟名 徵 zhǐ 五声音阶中的 一个音级 筑 zhú 竹制乐器 牺尊 suō 酒器 纶巾 guān 青丝帛的头巾 齐衰 zīcuī 古代的一种丧服 金日磾 mì dī 匈奴休屠王太子, 汉武帝时归汉 祢 衡 mí 汉末文学家 曹大家 gū 班固之妹班昭的 别称 繁 钦 pó 汉末文学家 玄 奘 zàng 唐僧 李阳冰 níng 李白的族叔 万 俟 mòqí 复姓 尉 迟 yù 复姓 种 chóng 姓 返回本章目录

109 第四节 近 古 音 篆刻:下水龟(陈清狂) 返回本章目录

110 作 者: 周 德 清 问世时间: 元代元统元年 特 点: 1.声 — 全浊声母清化。 《中原音韵》- 1
作 者: 周 德 清 问世时间: 元代元统元年 (1333年) 特 点: 1.声 — 全浊声母清化。 2.韵 — 106韵简化成19韵部(包 括46个韵母)。 3.调 — 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 入声已经消失。 《中原音韵》图见于《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返回本章目录

111 编撰体例:韵部为经,四声为纬。 意 义:声、韵、调三个方面的变化, 反映十四世纪北方话的语音实际,更 接近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这部韵
《中原音韵》- 2 编撰体例:韵部为经,四声为纬。 意 义:声、韵、调三个方面的变化, 反映十四世纪北方话的语音实际,更 接近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这部韵 书是现代普通话的历史源头,是研究 近古普通话语音的重要韵书。 返回本章目录

112 ong ang -i i er ei ü u ai o e a ie eng ao en an ou 东钟 江阳 支思 齐微 鱼模 皆来
《中原音韵》19韵部与现代韵母对照 东钟 江阳 支思 齐微 鱼模 皆来 歌戈 ong ang -i i er ei ü u ai o e 家麻 车遮 庚青 萧豪 真文 侵寻 a ie eng ao en 寒山 桓欢 先天 监咸 廉纤 尤侯 an ou 返回本章目录

113 附:十三辙 ie yue a i yu -I er ao eng ing ong en in yun ou iu ai an ang
e o uo ei u 乜斜辙 发花辙 衣期辙 遥迢辙 中东辙 人辰辙 由求辙 怀来辙 言前辙 江阳辙 梭坡辙 灰堆辙 姑苏辙 注:右边三句话可帮助记忆十三辙。 返回本章目录

114 早 梅 诗 东风破早梅, 兰茂《韵略易通》 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 春从天上来。 近古声母 - 早梅诗 与《中原音韵》同为北
早 梅 诗 兰茂《韵略易通》 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 春从天上来。 兰茂《韵略易通》 与《中原音韵》同为北 音韵书,此书用 “早梅 诗” 二十个字代表近古 声母,这是北音系统声 纽具有标目的开始。它 比《中原音韵》缺少一 个疑母。 返回本章目录

115 冰 破 梅 风 无 东 天 暖 来 见 开 疑 b t p n,r m l g, j f k,q d 近古声母同中古、现代声母的对应关系-1
近 古 21声母 现 代 21声母 中 古 36声母 近 古 21声母 现 代 21声母 中 古 36声母 帮並 滂並 非敷奉 端定 透定 泥娘 见群 溪群 b t p n,r m l g, j f k,q 零声母 d 零声母, n 返回本章目录

116 向 一 枝 春 上 人 早 从 雪 r h ,x z j q zh c ch s x sh 近古声母同中古、现代声母的对应关系-2 晓匣
近 古 21声母 现 代 21声母 中 古 36声母 近 古 21声母 现 代 21声母 中 古 36声母 晓匣 影喻疑 照知床澄 审禅 日喻 精从 清从邪 心邪 r h ,x ,零声母 z j 零声母 q zh c 穿彻床 澄禅 ch s x sh 返回本章目录

117 附:现代汉语方言区示意图 方 言 区 代表者 北方方言区 北京话 吴方 言 区 上海话 湘方 言 区 长沙话 赣方 言 区 南昌话
方 言 区 代表者 北方方言区 北京话 吴方 言 区 上海话 湘方 言 区 长沙话 赣方 言 区 南昌话 客家方言区 梅县话 粤方 言 区 广州话 闽北方言区 福州话 闽南方言区 厦门话 图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返回本章目录

118 第五节 古代的韵书 篆刻:美化生活 返回本章目录

119 切 韵 魏 晋 梁 隋 唐 仁寿元年 古代的韵书-1 声 类 韵 集 四声谱 陆 法 言 唐 韵 李 登 吕 静 沈 约 孙 愐 王仁昫
魏 晋 梁 隋 唐 李 登 声 类 吕 静 韵 集 沈 约 四声谱 注:标△者已散佚。 陆 法 言 切 韵 仁寿元年 601年 编写宗旨: 广文路, 赏知音 孙 愐 唐 韵 王仁昫 刊谬补 缺切韵 返回本章目录

120 广 韵 平 水 韵 宋 金 古代的韵书-2 陈彭年 丘 雍 刘 渊 淳祐十二年 集 韵 平 水 韵 王 文 郁 《平水新刊礼
宋 金 陈彭年 丘 雍 广 韵 《大宋重修广韵》 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 刘 渊 平 水 韵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淳祐十二年 1252年 丁 度 集 韵 王 文 郁 平 水 韵 《平水新刊礼 部韵略》 返回本章目录

121 元 明 清 佩文韵府 五方元音 音韵阐微 古代的韵书-3 周 德 清 洪武正韵 中 原 音 韵 佩文诗韵 韵略易通 韵府群玉 张 玉 书
元 明 清 张 玉 书 佩文韵府 佩文诗韵 樊 腾 凤 五方元音 李 光 地 王 兰 生 音韵阐微 周 德 清 中 原 音 韵 元统元年 1333年 阴 时 夫 韵府群玉 乐 韶 凤 洪武正韵 兰 茂 韵略易通 返回本章目录


Download ppt "古代汉语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院精品课程小组 张世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