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台灣保育類動物 校別:新屋國中 班別:八年二班 座號:16 作者:李倪 指導老師:洪小龜老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
保育物種 台灣黑熊 鴛鴦 食蛇龜 櫻花鉤吻鮭 台灣水青岡 台灣山椒魚
3
台灣黑熊 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 IUCN :易危
特徵:臺灣黑熊極為強壯,體長 公分,肩高60-70公分,最重可逾200公斤。牠的頭呈圓形、頸部短、眼睛小、吻部很長。牠的頭約26-35公分長,頭圍約40-60公分。耳長8-12公分,牠的吻部形狀像狗,因此許多人習慣稱呼牠為「狗熊」。牠的尾巴短,通常不到10公分。身體覆蓋著粗,濃密而具有光澤的黑毛,在頸部的毛可以超過10公分長。牠的頷部末端是白色的,在胸口有黃色或白色毛呈V字型、或是弦月的形狀,因此英文中也有「月熊」(Moon Bear)稱呼。 繁殖:臺灣黑熊是獨居動物,除了母熊在哺育幼熊的時期外,牠們沒有固定居所。牠們的交配期很短,公熊尾隨母熊幾天,交配後牠們就各自回到獨居生活。母熊在3-4歲時發展到性成熟,公熊則在4-5歲,通常比母熊晚一年。交配期通常在六到八月,懷孕期則有6-7個月。因此小熊通常在12月到隔年二月間出生。 母熊每胎會生1-3隻小熊,並餵養幼熊約6個月,幼熊會跟隨母熊約兩年,直到下一次動情週期來它會驅離小熊。這形成台灣黑熊約兩年的繁殖週期。
4
雌性鴛鴦遠不如雄性鴛鴦漂亮,通體顏色為暗啞的灰色,也不具有雄鳥所具有的「帆狀三級飛羽」雌鳥的辨識特徵為鮮明的白色貫眼紋,喙灰色。
學名: Aix galericulata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 IUCN:無危 生態環境:棲息於溪流、沼澤、湖泊等處;常見於闊葉樹林環繞的沼澤、蘆葦叢生的水面。白天常在水面中心處漂浮遊盪,夜間常在闊葉樹林中活動,晨昏常在水田和岸邊的沼澤地活動。 特徵:雄性鴛鴦色彩極為艷麗,喙為少見的鮮紅色,端部具亮黃色嘴甲。額部和頭頂中央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翠綠色,枕部紅銅色的羽毛後頸暗綠按紫色的羽毛都很長,形成一個很有特色的「頭套」上體深色腰部和背部褐色並帶有綠色的金屬光澤,下體淺色,最具有特色的是最後一枚三級飛羽特化,形成面積很大樹立於背部的帆狀結構,為耀眼的桔紅色,這是鴛鴦的一個顯著特徵。 雌性鴛鴦遠不如雄性鴛鴦漂亮,通體顏色為暗啞的灰色,也不具有雄鳥所具有的「帆狀三級飛羽」雌鳥的辨識特徵為鮮明的白色貫眼紋,喙灰色。 鴛鴦體長41-49厘米,翼展65-75厘米。 繁殖:本物種繁殖期從4月到9月,多在水邊喬木的樹洞中營巢,巢由墊在樹洞底部的乾草搭建成皿狀巢,巢內墊以親鳥的絨羽。每窩產卵7-12枚,孵化期28-29日。
5
學名:Cuora flavomarginata
食蛇龜 學名:Cuora flavomarginata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 IUCN:瀕危 生態特徵:食蛇龜稜脊上有一條明顯的黃線食蛇龜的背甲顏色為深褐色,稜脊上有一條明顯的黃線;頭部顏色呈黃綠色,眼睛後方有一條鮮豔的黃色縱帶;腹甲為黑色,中間有一條橫向韌帶,可使腹甲的前後兩半分別向上移動,使前後的背甲閉合。成龜背甲可長達18公分,雄龜體型略小,多不及17公分,而且體重大多只有雌龜的一半。食蛇龜交配季節約為每年4月,4月至初秋間的生殖季可產下1窩至2窩的卵,每窩產卵1至8顆。食蛇龜為雜食性,以昆蟲、蚯蚓、蛙、蝸牛、魚、腐屍為食,也會攝取蕈類、果實、菜葉。 分布:食蛇龜常生活在森林邊緣、河流、湖泊等潮濕處。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東部、南部、中部,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等,北至河南省等地。在日本也有分布,特別是琉球群島、石垣島和西表島。台灣的棲息地主要為翡翠水庫集水區、宜蘭、南投、屏東的中低海拔山區。香港也是棲息地之一。
6
學名: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 IUCN:極危 櫻花鉤吻鮭 簡介:鮭魚是溫帶魚類,必須生長在水溫攝氏16度以下的溪流中。而處於亞熱帶的台灣溪流,只有在1500公尺以上的河川上游,才可能找到16度的平均溫,因此,理論上台灣應該不會有鮭魚才對。櫻花鉤吻鮭原來與一般生長在溫帶的鮭魚一樣,有迴游性,會從大海朔河而上回到牠出生的河流上游交配、產卵。雌魚產卵後不久就會死亡,雄魚則順河而下回到大海。魚卵在河流上游孵化後,稍長會再往下游出海,成熟後又回老家交配、產卵,如此循環不已。大島正滿先生推論,冰河時期,台灣溪流裡的鮭魚,也是這樣來回朔河、生生不息。在大約1萬5千年前,冰河期接近尾聲,由於地殼的劇烈升降,台灣地形隆起,氣溫升高。平緩的河川變為陡峭、短急,櫻花鉤吻鮭無法生存。唯獨大甲溪上游相對上平坦的地形,保存了櫻花鉤吻鮭的生活環境。但是該溪的中、下游水溫又過高,中游在今天的谷關到德基水庫中間又形成一個小斷層,阻止了櫻花鉤吻鮭迴游大海的機會,於是櫻花鉤吻鮭遂成為「陸封性鮭魚」。因為櫻花鉤吻鮭是在冰河時期來到台灣的,所以也被稱為是一種「冰河孑遺生物」。 分布:家族主要在環日本海地區,包括日本全島、庫頁島、斯堪地半島南部、東西伯利亞與韓國東部的溪流中與沿海。台灣則是唯一分布該種魚類的亞熱帶地區。
7
學名中的「早田」(はやた; Hayata)乃為紀念日治時代到台灣研究的植物學家早田文藏。
台灣水青岡 學名:Fagus hayatae IUCN:易危 早田山毛櫸(學名:Fagus hayatae),又名台灣水青岡、台灣山毛櫸,屬殼斗科山毛櫸屬,為落葉性喬木,樹高可達20公尺以上,胸高直徑可達70公分以上,大多生長在山稜線附近,在新北市、桃園縣和宜蘭縣一帶分布最多。由於結實率偏低,種子不易發芽,屬於公告的台灣珍稀植物。目前成立的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中有大面積的山毛櫸林。 學名中的「早田」(はやた; Hayata)乃為紀念日治時代到台灣研究的植物學家早田文藏。
8
學名:Hynobius formosanus
台灣山椒魚 學名:Hynobius formosanus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 IUCN:瀕危 臺灣山椒魚(學名:Hynobius formosanus),又名臺灣小鯢,因身上有山椒的味道,所以被稱作山椒魚。其體長約5~9公分,終生具有尾巴,屬於兩生類的生物,原本是處於寒帶的物種,約在十萬年前的冰河時期,牠們移至臺灣生活,就是所謂的孑遺生物,現可在臺灣二千(或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山(如玉山)看到他們的蹤跡。因為生活環境受侷限,以及棲息地森林砍伐破壞,現已屬於瀕臨絕種動物。臺灣山椒魚位於世界山椒魚中分布的最低緯度,目前可分為下列三種:阿里山型山椒魚、能高型山椒魚、南湖型山椒魚。(一般分為阿里山山椒魚、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目前的分類仍未有定論,可能有更多種,而也有學者認為臺灣山椒魚和阿里山山椒魚是同種。) 臺灣山椒魚幼時以鰓呼吸,在肺部發育完成後,鰓會逐漸消失,之後則會改為用肺來呼吸,這時臺灣山椒魚也可以離開水面生活。(呼吸器官由鰓變成肺的過程中,發育較差,皮膚上於是分布了許多黏液腺,可使皮膚保持濕潤,幫助呼吸。)臺灣山椒魚多半居住在較冷的溪流岸邊、森林底層的岩石。賴以維生的食物是地面上的節肢動物,每年的八月則是他們的產卵季節。臺灣山椒魚由卵孵化成蝌蚪,再發育為成體。因為牠長得很像蜥蜴,常被誤認為爬蟲類。
9
謝謝大家: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