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節 婦嬰護理的定義及意義 第二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婦嬰護理 第三節 台灣婦嬰衛生工作之現況 第四節 台灣婦嬰衛生未來發展趨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節 婦嬰護理的定義及意義 第二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婦嬰護理 第三節 台灣婦嬰衛生工作之現況 第四節 台灣婦嬰衛生未來發展趨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節 婦嬰護理的定義及意義 第二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婦嬰護理 第三節 台灣婦嬰衛生工作之現況 第四節 台灣婦嬰衛生未來發展趨勢
緒論 第一節 婦嬰護理的定義及意義 第二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婦嬰護理 第三節 台灣婦嬰衛生工作之現況 第四節 台灣婦嬰衛生未來發展趨勢

2 第一節 婦嬰護理的定義及意義 婦嬰護理的定義
第一節 婦嬰護理的定義及意義 婦嬰護理的定義 「婦嬰護理」(maternal-infant care)是指15~49歲的育齡婦女、1歲內嬰兒與一般婦女的健康問題、需求及照護,針對三大類照護對象,其照護重點及工作範圍介紹如下: 孕產婦方面:包括孕期、分娩期、產後期,及高危險妊娠與產科合併症之護理。 嬰幼兒方面:包括新生兒期間的護理 婦女(女性)方面

3 婦嬰護理的意義 1、懷孕是一個充滿壓力及不確定感的過程。 2、強調的是「以家庭為中心」。 3、不論是孕產婦、父親、嬰兒或其他的家庭成員,都需要相關人員提供更多的照護,並且協助其家庭調適及適應,進而重組一個新的角色與功能。 4、最終目標在於改善和增進孕產婦及嬰幼兒的健康,並能針對生育期家庭給予整體性的健康照護。

4 第二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婦嬰護理 基本概念及精神
第二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婦嬰護理 基本概念及精神 1、「以家庭為中心的婦嬰護理之母,強調家庭是一個新生命且在其一生中會持續存在,婦幼相關照護人員應使父母強烈感受並有能力為人父母(Phillips, 1999)。 2、 1960年代的消費者運動及女性主義的興起,婦女開始要求對自己的身體及健康有更多的參與及控制, 3、提倡「自然生產運動(natural childbirth movement)」、「去醫療化(demedicalization)」的生產理念,生產亦屬一家庭事件。 4、安全範圍內,鼓勵準爸爸陪產。 5、主張懷孕及生產為自然且健康的現象,而非一種疾病,生產對家庭而言是正常且健康的事件。

5 實施方法 懷孕及生產是一個正常、自然且健康的現象,實不需不必要或多餘的醫療常規處置及僵硬的生產環境和制度。 1、選擇適合之生產方式
目前台灣懷孕的婦女選擇以醫院或診所作為生產的主要場所,其生產過程:先在待產室待產→ 即將分娩時再推至產房→產後再移至恢復室→ 待1.5~2小時之後→轉至產後病房休息。

6 人性化的生產過程 舒適的生產環境 多數孕產婦期待的是「人性化生產」;使孕產婦從「待產」、「生產」到「恢復室」(labor-delivery-recovery;LDR)都能有親人陪伴,俗稱「樂得兒產房」或稱「家庭室待產房」,例如:以柔軟的燈光營造居家式環境,生產急救設備多以壁畫或壁櫥的方式隱藏起來,推翻孕產婦對傳統產房冷冰冰的印象,且新生兒可與母親留在同一房間較長的時間,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此種「單一房間生產照顧(single-room maternity care)」是依據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照顧哲學與加護病房的有效率模式綜合而成,是最具整體性及人性化的照護制度。甚至有醫院正推行LDRP (labor-delivery-recovery-postpartum),指的是連產後亦在同一房間,更能展現以家庭為中心的人性化照護。

7 鼓勵準爸爸全程陪伴 女性自得知懷孕的一剎那起,即開始發展及執行母性任務。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文化的變遷,及國人觀念的改變,老一輩忌諱陪產、將產房視為禁地的觀念,自1990年代後,逐漸改為強調生產是男、女雙方的責任,準父母應同時參與孕育及迎接下一代的新理念。因此,準爸爸陪伴孕產婦待產、參與生產及新生命降臨的過程、提供支持、信心及資源、激發孕產婦的希望及生產時的力量,此種觀念已愈來愈受社會大眾所重視。 準爸爸在照顧及支持孕產婦懷孕、生產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國內、外均大力倡導準爸爸陪產制度。

8 促進親子依附關係 包含鼓勵及早且持續哺餵母乳、母嬰同室。「母嬰親善醫院(baby-friendly hospital)」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主持的全球運動,目的在創造一個讓母乳哺育「母嬰親善醫院」,其10大執行措施如下(UNICEF, 2009): 訂定明確的支持哺餵母乳政策。 提供相關工作人員教育訓練。 提供孕產婦哺餵母乳之相關衛教與指導。 幫助母親產後儘早開始哺餵母乳。 提供母親哺餵母乳及維持奶水分泌等相關衛教及協助。 非有醫療上的需要,不得提供母乳之外的食物或飲料給嬰兒。 實施24小時母嬰同室。 鼓勵依嬰兒的需求哺餵母乳。 不得提供嬰兒奶瓶或安撫奶嘴。 鼓勵院所內成立母乳哺餵支持團體,並建立轉介系統。

9 第三節 台灣婦嬰衛生工作之現況 出生率 據行政院衛生署(2008)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在1961年前之粗出生率屬於高出生率(35~50‰),自1964年起實施「家庭計畫推廣政策」後,已逐漸下降,2001年為11.65‰,至2007年已降至8.92‰,與亞洲及歐美國家相較則明顯偏低。

10 生育率

11 新生兒、嬰兒死亡概況

12 孕產婦死亡概況 而孕產婦的主要死因,多年來不外乎是產後出血、產科之肺栓塞、妊娠生產及產褥熱併發之高血壓、產後感染,及羊水栓塞等,其中羊水栓塞、產後大出血及產後感染更是造成產婦死亡的三大急症。

13 婦嬰相關衛生工作之現況與問題 台灣地區目前所面臨的婦嬰相關衛生工作,可分為育齡婦女及嬰幼兒照護兩大部分,以下僅介紹其現況與問題,以茲了解欲改進的方向。

14 育齡婦女健康照護方面 與受孕相關議題 不孕:隨著社會生活型態與環境改變,加上現代人晚婚的趨勢,夫婦罹患不孕症的比率逐漸增加,根據各國的統計資料中顯示,約10~15%的夫婦會有不孕的困擾。2004年台灣地區不孕婦女施行人工協助生殖技術之結果,其成功懷孕率是37.8%,而活產率只有27.2%(國民健康局,2006)。

15 育齡婦女健康照護方面 青少女的生育率:台灣整體青少女生育率呈下降趨勢,不表示青少女懷孕狀況減輕,或許與墮胎藥物容易取得有關,由於青少女尚處於發展自我概念、重視身體心像之際,身心尚未成熟,懷孕、生產對青少女之生、心理影響深遠,且嬰兒出現合併症及危險性也較高,故減少青少女懷孕仍是婦嬰護理應努力的方向。

16 育齡婦女健康照護方面 高齡產婦:政府人口政策建議女性在22~30歲最適合生兒育女,但愈來愈多女性搭上高齡產婦列車,而高齡產婦要面對的生理弱勢,如卵巢變老、卵子功能變差,造成生育力大幅下降、影響成功受孕機會的生殖器官病變較多、流產機會較高、孕期及生產併發症較多,及生下染色體異常兒機率也較高。故為使高齡產婦能產下健康的寶寶,家庭計畫機構、優生保健及遺傳諮詢機構應加強照護,以降低孕產婦、新生兒、嬰兒死亡率。

17 育齡婦女健康照護方面 與孕產婦健康相關議題
優生保健(genetic health):是基於預防醫學之精神,透過遺傳學醫療科技,於婚前、孕前、產前、產後不同生活週期之介入,以避免先天性缺陷兒產生,進而保障國民健康、家庭幸福及社會進步。我國優生保健法於1984年公布,其服務包括:解釋有關遺傳性疾病的事宜、及早診斷出遺傳性疾病、迅速予以治療或防範、協助並指導父母撫養遺傳性疾病兒的原則及方法,目的為提高人口素質,保護母子健康及增進家庭幸福。

18 育齡婦女健康照護方面 產前檢查及遺傳診斷:嬰兒的健康大幅地受到孕產婦健康的影響,為增進孕產婦及其子女的健康,全民健康保險預防保健服務實施辦法中製發「孕婦健康手冊」,提供孕產婦10次免費產前檢查服務及,接受產前檢查可以提早發現異常,促使產前照護更加完善,並可把握適當處理時機,使傷害減到最低。為了進一步篩檢遺傳疾病,針對子宮內胎兒是否具有先天性缺陷的診斷方法,通稱產前遺傳診斷,其中高齡孕產婦接受羊膜穿刺術的比率約為62%,尚有改進空間。

19 育齡婦女健康照護方面 台灣新移民女性之健康相關議題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我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約達39.9萬人,預計未來由外籍或大陸配偶所生的子女數會以快速的比例增加(內政部統計處,2008)。 而因這些新移民女性教育程度偏低、結婚年齡偏低、嬰兒出生數日漸增多,加上語言溝通問題,更增加照護工作挑戰,尤其有許多外籍婦女為未成年懷孕者,故內政部於2003年將「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定為8大重點工作,內容包括生活輔導適應、醫療優生保健、保障就業權益、提升教育文化、協助子女教養、人身安全保護、健全法令制度、加強宣導族群平等與相互尊重觀念

20 嬰幼兒健康照護方面 在嬰幼兒保健部分,台灣地區近年來新生兒及嬰兒死亡率雖有下降,目前出生通報作業是由接生醫療院所直接通報當地戶政及衛生主管機關,故衛生單位能及時獲知新生兒出生,適時提供預防接種、產後保健等衛生服務。 2007年新生兒及嬰兒死亡率中以「源於周產期之病態」、「先天性畸形」、「事故傷害」分居前三名,因此在整合醫療網路和提升周全的醫療照護,皆為近年台灣所強調的婦幼照護重點。

21 嬰幼兒健康照護方面 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
簡稱為新生兒篩檢,其新生兒篩檢目的為早期發現新生兒是否罹患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以期於有效期間內施以有效治療,避免發生智能不足、發展遲緩,甚至死亡之後遺症。 其篩檢5項疾病: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CHT)、苯酮尿症(PKU)、高胱胺酸尿症(HCU)、半乳糖血症(GAL)及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缺乏症(G-6-PD)(俗稱蠶豆症),至2006年7月,將篩檢項目由5項增為11項,含新增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AH)、楓糖漿尿症(MSUD)、中鏈醯輔A去氫缺乏症(MCAD)、戊二酸血症第一型(GA1)、異戊酸血症(IVA)及甲基丙二酸血症(MMA)等6項篩檢。

22 嬰幼兒健康照護方面 早期療育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第6條中定義「發展遲緩兒童」為在認知、生理、語言及溝通、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並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評估確認,發給證明之兒童,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發展遲緩兒的盛行率約為6~8%,發展遲緩兒接受早期療育,可有效降低障礙程度或使日後的發展逐漸趨向正常;另外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第6條中提及「早期療育」,意指由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專業人員以團隊合作方式,依未滿6歲之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之個別需求,提供必要之治療、教育、諮詢、轉介、安置與其他服務及照顧,其主要精神為希冀藉由早期篩檢、早期發現(early detection) 。

23 嬰幼兒健康照護方面 嬰幼兒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一直都是1~14歲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事故多發生在居家場所,其類型以跌倒、墜落及撞砸事故為主,此外,幼兒誤食亦是原因之一,如香菸、內服或外用藥品、金屬、塑膠製品、玩具等皆屬危險物品,由此可知維護居家安全之重要性,父母應學習如何預防居家可能的意外事故傷害風險,及時改善居家安全環境,使嬰幼兒能擁有更完善、安全的

24 第四節 台灣婦嬰衛生未來發展趨勢 育齡婦女之健康促進及保護
第四節 台灣婦嬰衛生未來發展趨勢 育齡婦女之健康促進及保護 未來育齡婦女保健工作之指標,為持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提升出生率、降低青少女及高齡產婦生育率、增進婦女健康,及降低胎兒畸形為指標,可採取之策略建議如下: 與受孕相關(含不孕、青少女懷孕、高齡產婦) 與孕產婦健康相關(含優生保健、產前檢查、母乳哺餵等) 建全外籍與大陸配偶之健康管理資訊

25 與受孕相關(含不孕、青少女懷孕、高齡產婦)
尊重婦女之生育自主權,強化家庭計畫觀念。 積極推動人工協助生殖之立法,繼續辦理「人工協助生殖技術醫療機構」之評估及品質保證措施。 加強青少年生育防治之觀念及資源,透過各種青少年活動及參與修訂各級學校有關生育保健、家庭計畫課程,以減少青少女生育率。 建構優質的生育保健支持環境,鼓勵婚育、推行部分薪資之育嬰假及其他補助方案,以提升一般生育率。 加強弱勢族群之生育保健服務與宣導教育。

26 與孕產婦健康相關(含優生保健、產前檢查、母乳哺餵等)
優生保健方面: 普及產前遺傳診斷、諮詢及醫療補助的整體優生保健服務,強化辦理有明顯績效之優生保健工作。 加強宣導婚前健康檢查、產前遺傳診斷及諮詢之重要性,以預防先天性畸形兒或重症患童之出生數。 針對弱勢族群,如有礙優生之疾病、身心障礙、列案低收入戶等特殊群體,指導生育保健。

27 針對偏遠地區或產前檢查服務醫療機構缺乏之地區,加強設置及成立輔導機構。
加強高危險群之遺傳諮詢及產前檢查,提高34歲以上孕婦羊水分析檢查率,並逐年提高羊膜穿刺補助費用。 追蹤產前遺傳診斷發現異常個案,將其列入高危險孕產婦追蹤管理。 督導強化優生保健諮詢中心之功能,並增設保健諮詢中心。 整合國內遺傳疾病診斷實驗室,以提供快速及準確的服務。

28 母乳哺餵、母嬰親善方面 以自然、溫馨的方式推動母乳哺餵,提升產後6個月純母乳哺餵率。 持續積極辦理母乳哺餵教育宣導活動。
積極培訓母乳哺餵種子指導員,及廣設母乳哺餵諮詢單位。 鼓勵推行及落實「母嬰同室」。 將母嬰親善就醫環境納入醫院評鑑標準,輔導未辦理母嬰親善之醫院通過評鑑,獎勵母嬰親善醫院、診所之設置。

29 落實哺(集)乳室之使用,加強職場及一般民眾對母乳哺餵的認知與支持,營造職場及社區母嬰親善的哺乳環境。
辦理母乳哺餵志工訓練及擴大成立支持團體,以強化其功能。

30 建全外籍與大陸配偶之健康管理資訊 全面建卡管理,如加強新婚者登記之建卡管理、提升其新案建卡率等。
加強宣導儘早產前檢查之重要性,尤其帶孕入境者。 對於已懷孕者提供產前、產後、優生保健及家庭計畫等指導。 持續辦理以外籍配偶母語印製之「外籍配偶生育保健手冊」。

31 嬰幼兒之健康促進及保護 未來嬰幼兒保健工作之指標,為持續降低新生兒及嬰兒死亡率,可採取之策略建議如下:
發展完善、有效之全國性兒童發展篩檢體系,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定期更新0~6歲兒童生長發育常模,以提供嬰幼兒生長發育評估及預防保健服務指導之依據。

32 提供發展篩檢疑似或異常個案之追蹤管理、及其子女發展遲緩(含疑似個案)之追蹤管理。
積極改善預防注射之效力,及逐年擴大辦理兒童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疫苗之免費注射。 加強推廣0~3歲兒童6次免費健康檢查服務,以提高服務率。 提升出生通報(healthcare certification authority;HCA)資料上傳率,並強化出生通報電腦化資料的正確性。

33 擴大建立新生兒(周產期)醫療網、落實新生兒或早產兒轉診及輸送制度。
隨時注意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之罹病狀況,以便修正新生兒篩檢之疾病項目。 加強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確認個案之追蹤管理,將其列入高危險群嬰幼兒追蹤管理,並持續提升轉介治療率。 持續辦理先天性缺陷兒通報與追蹤管理。 宣導及強化家庭環境及公共設施之防護措施及安全機制,以降低嬰幼兒之意外傷害。

34 持續辦理以外籍配偶母語印製之「外籍配偶育兒保健手冊」。
加強托兒社福制度規劃。

35 The End 回目錄


Download ppt "第一節 婦嬰護理的定義及意義 第二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婦嬰護理 第三節 台灣婦嬰衛生工作之現況 第四節 台灣婦嬰衛生未來發展趨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