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儿庄战役中的杂牌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儿庄战役中的杂牌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儿庄战役中的杂牌军

2 台儿庄战役最后以中国军队取得反撼世界的大捷宣告结束,这个大捷的取得与参战非摘系部队所起的作用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非摘系部队在整个战役的胜利中起了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

3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参战人数226470人,其中杂牌军人数179780人,占整个参战部队的79.2%.

4 拍摄者:罗伯特·卡帕

5 参与台儿庄战役的杂牌军 西北军 川军 东北军 桂系

6 西北军 由北洋直系军阀分化演变而来,首领冯玉祥。大革命中,冯在五原誓师,组成国民联军,参加北伐,其部队发展到二十余万。中原大战后,冯军失败,西北军解体,但实力尚存,部队多数被蒋收编,编成第三路、第十三路、第二十二路、第二十五路、第二十六路,成为与东北军一样的多个军系的集合体。黄河以北的部队则被张学良改编为东北军序列第三军,后改第二十九军。抗战时期编成第二、三、三十三、三十九等四个集团军。解放战争时期,新八军、九十六军、五十九军、七十七军、一一三军先后起义,第八兵团在撤至金门时被谴散,第三十军于太原被歼,西北军不复存在。其主要将领在早期有“五虎上将”、“十三太保”等。国民政府时期,仍活跃者有宋哲元(七七事迹变时的二十九军军长)、鹿钟麟(冀察战区总司令)、孙连仲(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汝明(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等,抗日殉国的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冯安邦等和先后起义加入中共军队的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高树勋、张克侠、何基沣、鲁崇义等均出身该军。

7 “布衣将军”冯玉祥

8 张自忠 庞炳勋与临沂战斗 庞炳勋、张自忠两军合力作战砍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粉碎了日军第五、第十师团会师台儿庄的计划,造成了台儿庄会战中,我军围歼孤军深入台儿庄的矶谷师团的战机。这次战斗,张、庞两军共约伤亡3000余人,日军也被歼灭3000人左右,其中包括第11联队长长野裕一郎大佐、牟田中佐。李宗仁高度赞扬临沂之战,他指出:“当板垣、矶谷两师团齐头南下时,我守临沂庞炳勋部,适时赶到。与张自忠部协力将板垣师团击溃,阻其南下与矶谷师团在台儿庄会师。临沂之捷,实为台儿庄胜利的先决条件。

9 抗日名将张自忠

10 孙连仲与台儿庄战斗 临沂阻击战和滕县保卫战,为台儿庄战斗赢得了准备时间。台儿庄大捷是徐州会战的高潮,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这个过去鲜为人知的鲁南小镇,从此名闻中外 当时摆在李宗仁面前的形势是,第五战区能否在台儿庄、运河一线阻止住日军的攻势,顺利完成鲁南防守作战计划,关系全局。如果日军击破台儿庄、运河一线,徐州即将不保,那样,武汉会战的部署将全盘打乱。以第五战区现有的几支部队衡量,哪支部队能够胜任台儿庄、运河一线的阻击任务呢?李宗仁反复权衡,决定由第二集团军来担任此项艰巨任务

11 传奇上将孙连仲

12 光荣与耻辱——庞炳勋

13 第二集团军是国民党军队的一支杂牌部队,其前身是冯玉祥西北军之一部。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1893—1990),字仿鲁,河北省雄县人,原是冯玉祥主要战将之一。中原大战后,接受蒋介石的改编,任命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抗战开始后,曾率部在娘子关重创日军。李宗仁对这支部队的历史和战斗力有深刻了解,他认为,孙军为原西北军旧部,最善于防守。 孙连仲接到命令以后,即令池峰城第31师为先头部队,立即驰往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先行构筑工事,掩护其他部队陆续集中。此时,守卫台儿庄的国军部队有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还有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迂回策应

14 川军 由旧川军直接易帜而成。川军从始至终不是一个统一的集团,只是对源出四川的各路军阀的统称。早在旧川军时代,川军便已分成多股。大革命时,编成杨森第二十军、刘湘第二十一军、赖心辉第二十二军、刘成勋第二十三军、刘文辉第二十四军、邓锡候第二十八军、田颂尧第二十九军等,但各成一股,并非一体。尚有刘斌、罗泽洲、郭汝栋等多个派系,常年在本省内混战不休,这中间分合频繁,起伏错落,要说清楚绝非三言五语所能及。1935年参谋团入川后,川军整编。抗战暴发后,编成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三十六共6个集团军出川抗战。也许是由于共同受到中央军的排挤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____日本帝国主义,使得本不是一个系统且多年争斗不休的出川川军各部,却不分彼此,都能以一个团体相待,协作抗战,贡献颇大。先后有王铭章、李家珏、许国璋、饶国华等高级将领为国捐躯。抗战胜利后又被投入内战,消耗殆尽,余下的川军除刘文辉集团外,多数被蒋军消耗与渗透,其势大弱。大陆解放前夕,杨森、孙震等兵败去台,王陵基被俘、唐式遵战死,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华、王瓒绪等率部起义,川军不存在了。

15 川军血战滕县 成就台儿庄战役最惨烈一战 与临沂阻击战同时,另一支杂牌军——川军王铭章122师也在滕县上演了催人泪下的悲壮一幕。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孙震第四十一军王铭章第122师与日军展开滕县保卫战,该师官兵英勇异常,前仆后继,有进无退。日军攻入西城,师长王铭章、参谋长赵渭滨、团长王麟阵亡,县长周同坠城殉职,城内300多名重伤员以手榴弹互炸殉国。滕县保卫战,第122师以寡敌众,付出重大伤亡代价,歼灭日军2000余人,迟滞日军第十师团达100多小时,为汤恩伯、孙连仲等援军赶到参战争取了宝贵的3天时间。他们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整个战局的胜利。

16 4月21日,李宗仁致蒋介石的电报中曾说:“该集团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对绝对优势之顽敌,独能奋勇抗战,官兵浴血苦斗达三日半以上,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使我援军得以适时赶到,战役中心之徐州得以转危为安,此为国牺牲之精神,不可泯也。”又说:“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为褒扬王铭章将军,国民政府明令追赠其为陆军上将。蒋介石亲拟挽联悼念王铭章: 执干戈以卫邦家,壮士不还,拼将忠诚垂宇宙 闻鼙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

17 王铭章

18 东北军 由原北洋奉系军阀直接易帜而成,首领张学良。中原大战中,张拥兵三十万,虎据关外,举足轻重,在战争最后关头入关助蒋,使大战很快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结束。东北军入关后,其部队编成第四十九、五十一、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三、六十七和骑兵军共7个军。西安事变后,张遭囚禁,部队群龙无首,被分割使用,实际上从这时起,东北军已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同一根源下的不同的军系的集合体。在剿共和抗战时期部队被逐渐消耗压缩,有减无增。内战中,十二军、四十九军、五十一军先后被歼,解放战争后期仅剩下第八兵团部及第五十三军,于东北解放战争中投诚,东北军历史结束。主要将领有于学忠(鲁苏战区总司令)、王树常(东北军入关时的第一军军长)、王以哲(六十七军军长)、邹作华(全军炮兵总指挥)、刘多荃(十二战区副长官)、何柱国(鲁苏战区副总司令)、董英斌(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吴克华(六十七军军长)、周福成(第八兵团司令官)等。最先组织义勇军抗战的马占山、苏炳文、李杜和后来成为解放军将领的吕正操、万毅、解方等亦出身该军。

19 东北军:51军参加台儿庄战役 与日军决战淮河 从1937年12月中旬起,南路日军华中方面军指挥第13师团从镇江、南京、芜湖渡江,沿津浦路北上,1938年1月下旬,日军第13师团主力攻占滁县、来安、明光、他河、藕塘,抵达池河东岸。日军第13师团另一部攻占扬州后,即进击邵伯、天长一线。日军第9师团一部攻占裕溪口后,循淮南铁路北进至巢县、全椒一线。

20 中国第5战区的作战部署是:以李品仙之第11集团军和于学忠之第51军,利用淮河、淝河、侩河等地形障碍,阻止沿津浦路北进的日军。当正面北进日军向明光、池河镇一带进攻时,即为刘士毅所部第31军堵截。待日军从南京增调援军及重武器继续来犯,其主力被吸引到明光一带时,李品仙急令第31军让开津浦路正面,撤至铁路西侧山区伺机出击;同时,又以于学忠之第51军增援,由砀山南调至淮河沿岸,阻敌越河北进。至2月初,定远、临淮关、蚌埠等地相继失守。 2月8日,日军向小蚌埠第51军阵地进攻,被中国守军歼灭 500 亲人。2月9日,日军强渡淮河。中国守军未能阻止敌军渡河。中国第5战区急调第27集团军之第59军及第21集团军第7军增援。2月10日,中国军队于学忠之第51军所属第114师在王庄阵地同日军展开激烈争夺,几经血战阵地失守,中国军队伤亡2000余人。 2月13日,张自忠率第59军抵达淮河流域,在瓦疃集、姚集、固镇、蒙城一线,接替第51军战斗。于此同时,廖磊率第 21 集团军到达合肥、舒城、八斗岭、下塘集之线。中国军队以第51、59 军在淮河北岸节节抵抗;以韦云淞之第48军固守炉桥、洛河一线;刘士毅之第31军和周祖晃之第7军对日军侧背进行袭击。2月11日,第31军围攻上窑,守军冲人圩内与敌肉搏,敌300余人向考城逃窜,日军被歼100余人。 1938年2月16日,周祖晃之第7军由张桥镇、老人仓一线向池河、定远日军展开侧击,并一度攻人桑家涧,日军不得不抽调淮河地区主力6000余人增援考城、上窑、他河、定远。

21 当日军回援淮南之时,张自忠之第59军乘机向火神庙、新桥日军反攻,敌退向曹老集。第59军分向苏集、湖口子、曹老集、王庄之线推进,将日军驱逐至淝河南岸,并朝淮河北岸推进。日军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乃全部退回淮河南岸,沿邵伯、天长、盱眙、临淮关、蚌埠、怀远、三十里铺之线与淮河北岸中国军队形成隔河对峙的局面。

22 这次淮河血战,虽然没有把北犯日军全部歼灭,却使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将日军迟滞于淮河一线,粉碎了日军预定的“南北夹击”的战略,迫使日军改取“南守北攻”战略,从北面取道山东,进攻滕县、峄县,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从而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灭日军造成了良好的战机。李宗仁在指挥徐州以南阻击北进之敌的同时,又积极阻截华北日军南下。

23 新桂系 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称:广西的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由旧桂系脱胎而出,首领先是李宗仁、黄绍弘、白崇禧,后变成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虽李、黄、白等均出身旧桂系下级军官,但早在他们都还是营长时便已自立门户,并与旧桂系革命,故新旧桂系不存在继承关系。这一点和其他西南新旧军阀一脉相承的特点有所区别。新桂系虽以李宗仁为首,但却采取集体领导,这又是其一大特色,是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例。该军自始至终未被蒋介石控制和分割,在北伐、抗战以及反共内战中,李宗仁、白崇禧还曾数次入主中枢,其政治势力较之军事实力更显强大。北伐时编成第七军,出兵两湖,颇著战绩。北伐过程中吞并其他杂牌扩编为第七、十五、十八、十九等4个军,中原大战后割据广西,仍称第四集团军,辖七,十五两个军。抗战暴发后先后编成第十一、十六、二十一等三个集团军,有极佳表现,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即由李宗仁、白崇禧指挥奏成。解放战争中桂军编成第三、十两个兵团,坚持反共,国民党大势已去后,仍负隅西南,与解放军顽抗,最终全部灭亡于解放军。其部将主要有李品仙(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夏威(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叶琪(割据时期的桂军参谋长)、张淦(第三兵团司令官)、徐启明(第十兵团司令官)等,多出身保定军校。

24 李宗仁对杂牌军的驾驭策略 李宗仁对杂牌军兼容并蓄,晓以大义,平等相 待,极大调动了他们抗战积极性,使全军上下一心,
英勇抗战,终于一举击败日军,取得了台儿庄战役 的胜利。具体来讲,李宗仁对杂牌军的驾驭策略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5 (一)兼容并蓄,五战区欢迎“川军” 李宗仁敞开抗日大门,不因小过而排斥异己,也不因战斗力弱而嫌弃杂牌军,从而吸纳各方抗日志士。第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因在“七七事变”之初奉命与日军周旋,涉汉奸之嫌,而被国人责难.适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由广西到南京,将转赴徐州.李宗仁素念张自忠才武,不顾包庇“汉奸”之嫌,亲向蒋介石求情,请张自忠回原任。事后张自忠对此感激不尽,表示“有生之日,当以热血生命以报国家,以报称知遇之恩。”后来他在李宗仁指挥下,在临沂保卫战中开创“作战以来歼敌之新记录”,大败日本军队,为台儿庄大捷拉开了序幕。被认为是“抗日不足,扰民有余”的“土匪军”的川军,无人想要,李宗仁却不嫌弃,向他们敞开了大门。电告白崇禧“诸葛亮用草人尚能胜敌,五战区欢迎川军.”李宗仁的这一态度与其他战区将川军拒之门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川军上下对其感激不尽.在其后抗战中,川军表现得积极勇敢,一扫畏缩不前之风。在腾县保卫战中,川军以寡抵众,拼死抵抗日军,直至城陷终未后撤一步。

26 (二)晓之大义,将士为国用命 抗战军兴,许多地方实力派放弃纷争,以国家 民族利益为重,出兵抗日。李宗仁对杂牌军也晓之以民族大义,号召广大官兵“为我民族之独立,为完成抗战之伟大使命而努力奋斗。”激发他们为国用命之心,让他们自觉地效命疆场,保卫国家,杀敌立功。

27 在强敌人侵、民族存亡之时,各地方实力派能出兵抗日即为其以爱国大义、民族利益为重之表现。只要加以开导,将士无不有为国用命之心
在强敌人侵、民族存亡之时,各地方实力派能出兵抗日即为其以爱国大义、民族利益为重之表现。只要加以开导,将士无不有为国用命之心.李宗仁对杂牌军的说教和感化不仅调解了矛盾,也鼓舞了士气,使杂牌军明确他们此次参战的意义以及为民族、为国家而战的光荣.

28 (三)平等相待,德公御将以礼 李宗仁有宽厚仁慈之风,体恤部属,深得部属拥戴.他对各杂牌军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杂牌军在中央遭抑裁,在其他战场又遭歧视,独在李宗仁五战区深受重视.李宗仁从不因杂牌部队将老兵衰、装备破烂、作战无力而嫌弃,总是处处予以关心,让他们也能在抗战中竭尽一点心力,李宗仁还尽其所能为他们解困,补充枪支弹药,这在以前是从未有之事,杂牌军对李感激之情自不待言.


Download ppt "台儿庄战役中的杂牌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