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不同的学科研究城市,各自侧重研究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因此,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给城市所下的定义,是有较大的不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不同的学科研究城市,各自侧重研究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因此,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给城市所下的定义,是有较大的不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不同的学科研究城市,各自侧重研究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因此,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给城市所下的定义,是有较大的不同。
对“城市”有多种定义的理解 由于城市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不同的学科研究城市,各自侧重研究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因此,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给城市所下的定义,是有较大的不同。

2 系统论是哲学在现代的新的分 支学科,由于哲学具有从自然科学、 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总 结抽象的一般规律的性质和功能, 因此,系统论给城市所下的定义, 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的。

3 系统论关于城市的定义 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聚集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 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 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聚集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 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

4 聚集性或曰集中性,是城市的根本 特点或曰主要特征。它指各种生产要素 的高度聚集性。多种生产要素的高聚集 性是城市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本 原因,是城市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它 与“生产力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 论点是一致的,是这一论点的细化和补 充。

5 “市区”指“市辖区”。如上海市 的松江区、金山区、奉贤区、南 汇区等,仍有大片的农村地区。 所以,人口密度较低。

6 “城市建成区”指市中心区, 或中心城区,英语中指“down- town”。如上海市的黄浦区、静 安区、卢湾区等,人口密度很 高。

7 城市的特征之一“文化构成的异 属性”,源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 它是移民社会,市民来自祖国各地, 甚至来自世界各地(如美国的纽约、 法国的巴黎等),造成了“文化构成 的异属性”。

8 原始社会没有城市。城市 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时期,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 等同步产生的。

9 经考古发现,地下发掘出的 古代城市遗址,表明这些地区都 属于较早的奴隶制国家。 城市的起源之地,也就是人 类文明的发祥地。

10 城市起源时间、地点一览表 时间 地点 城名 公元前3500年 西亚两河流域 巴比伦国的吴尔城 公元前3000年 尼罗河流域
埃及中王国的卡呼恩城 公元前2500年 印度河流域 哈拉帕地区的莫亨约达罗 公元前1500年 黄河流域 商朝殷城 公元前800年 地中海沿岸 古希腊城邦

11 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三次 社会大分工的出现)是城市产生 的根本动因,这是经济动力。 军事动力、城市建设(基础 设施)动力、政治动力等也是城 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12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特点 1、城市的密集分布从北方逐渐南移。 2、很大一部分是郡县城市。 3、主要在南方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
商业中心城市。

13 4、以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发展较 晚。 5、在城市发展历史中,多次出 现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 的局面。

14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特点 1、港口城市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掠夺 中国财富、统治中国人民的中 心。 2、受租界影响,城市畸形发展,布 局很不合理。

15 3、主要依靠民族资本发展起来的城 市,由 于缺乏资金,基础设施 落后。 4、沿海城市较发达,内地广大地区 城市少,城中保留封建时期的 面貌。

16 现代城市成为经济中心, 其含义是城市成为第二、三产 业的中心,并且趋向于以第三 产业为主。

17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三种社会过程的统 一,即第二、三产业的聚集过程 ,以及由产业聚集过程决定的人 口集中过程和生活方式不断扩大
过程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18 在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不仅 人口向城市集中,而且尤其向大 城市集中。这是由于大城市的生 产要素与中小城市相比聚集程度 较高,导致劳动生产率较高,单 位劳动时间的收入也较高。

19 古代社会的城市多沿江河湖海而建, 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较好的农业自然 条件是城市商业、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前 提;二是便于货物运输。 近、现代以来的大城市很大一部分是 在古代城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 是有沿江河湖海的特征。

20 近、现代以来的城市更多地沿 着铁路、高速公路发展。 从中国人口较多的国情出发, 沿着城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发展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是中国城市 布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1 第三产业为主是发达的城 市、地区或国家的重要标志。具 体表现为第三产业产值占当地国 内生产总值、在第三产业就业的 人口占当地总人口,都达到70% 以上。

2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乡 镇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个重大的贡 献是就地吸收了多数的农业剩余 人口,大大减轻了农业剩余人口 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压力。

23 而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剩余人 口过分地向少数几个大城市转移和 集中,给大城市带来一系列较严重 的问题,如人口拥挤、住房紧张、 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环境卫生差、 城市贫困人口激增、社会治安恶化 等。

24 一方面,应肯定中国发展乡镇企业 的功绩;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已经看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小城镇化落后于乡 镇工业化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基本 原因有两个:一是严格控制农村户口转 为小城镇户口;二是国家缺乏资金投资 建设小城镇的基础设施。

25 所以,近年来国家的相关公共 政策做了调整:一是放宽了农村户 口转为小城镇户口的标准;二是在 各级政府的财政加大对小城镇基础 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允许非公经 济成分投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26 城市的适度郊区化是中国大 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该课题的重大意义是改变中 国大城市以高层公寓为主的居住 形态,使居民比较亲近自然环境。

27 该课题要探索和解决下列问题: (1)大城市的适度郊区化与占用耕地的 矛盾; (2)轨道交通向郊区延伸; (3)构建以多层为主,并有一部分独幢 住房的郊区居住形态; (4)商业、服务业网点布局; (5)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 业的布局。

28 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 市场体制转变相配套,中国城市化的发 展,也将经历以政府为主导向以市场为 主导的转变。 以市场为主导的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有两个:一是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的自 由投资;二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当然,以市场为主导的城市化需要 政府必要而适度的规划。

29 “乡村城镇化”的含义是农村 的自然村向行政村集中,在行政 村建设农民新村,多数的农村剩 余人口不进入现有的小城镇,而 是在行政村就地实现小城镇化。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是“乡村 城镇化”的典型。

30 中国农村剩余人口难以走欧美国家 之路,即先向大、中城市集中,到了城 市化的分散性阶段再重新回到小城市和 农村。 现有的小城镇也难以容纳9亿农民中 多数作为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 “乡村城镇化”是中国多数农村剩余人 口实现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31 据人口学研究,中国人口的零 增长将会发生在2050年左右(较乐 观的预测)至2070年左右(较保守 的预测)。中国人口的最大值是17 亿多。 前几年,据统计,上海市有户 籍的人口曾出现过负增长。现在欧 美不少国家已稳定地出现人口负增 长。

32 人口学有所谓“逆淘汰”的 概念,它指文化素质高的人口 少生、不生孩子,而文化素质 低的人口却较多地生育孩子。

33 中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难 点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这 些地区农民超生的生存动因是“养 儿防老”。因此,逐步在农村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计划生 育难题的根本性的公共政策。

34 国家发展大城市方针的内容: 1、严格控制大城市的人口、用 地规模,严格控制污染的产业。 2、大城市发展主要走内涵式即 集约型的道路,即在原有生产要素 的数量下,通过科技加管理,不断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城市的竞争力。 3、充分发挥大城市带动中、小 城市和经济区的中心作用。

35 大城市是有比中、小城市和 农村更高的经济效益,具体指: (1)人均GDP较高; (2)每百元固定资产所创造 的利润和税收较高。

36 改革开放以来,在1980—2000 期间,中国转移了1亿农村剩余劳动 力;根据有关规划,在2000—2010 年期间,还要转移1亿农村剩余劳动 力。可见,后10年中国城市化速度 加快。

37 中国目前城市人口约占40% 以上。 以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城 市人口占全国人口从35%向70% 以上发展阶段,是城市化的高潮 阶段。这说明中国正面临着城市 化的高潮。

38 由于中国城市化是有政府主导 的特色和传统,中国的全国性、区 域性和地方性的三级城市网络分别 以直辖市和一部分省会城市、计划 单列市、以地级市、以县级市为中 心来带动。

39 中国城市化在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 上的两大问题: 一是目前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 50%以上,中等城市人口约占城市人口 30%以上,小城市和小城镇人口占城市 人口仅10%多一些。 发展的目标是城市人口在大、中、 小城市、小城镇的相对均衡的分布;并 且朝着以中、小城市、小城镇为主的方 向发展。

40 二是城市人口过分集中在东部 地区。西部地区不仅城市人口偏少, 大城市也偏少。 发展目标是城市人口、包括大 城市人口在东、中、西部地区相对 均衡的分布。这是中国城市化方针 中关于“促进生产力和人口合理布局” 的含义。


Download ppt "不同的学科研究城市,各自侧重研究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因此,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给城市所下的定义,是有较大的不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