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話本的形式 及特色 李雅文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話本的形式 及特色 李雅文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話本的形式 及特色 李雅文 1

2 何謂「話本」? 根據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的說法,「話本」 即說話人底本的意思,他說:「說話之事,雖在
2 何謂「話本」? 根據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的說法,「話本」 即說話人底本的意思,他說:「說話之事,雖在 說話人各運匠心,隨時發生,而仍有底本以作憑 依,是為‘話本’。」 話本的本源是說話,說話則源於說故事。

3 話本的形式 話本的形式比起一般小說較為特別,一篇話本可 分為三個部分:入話、正文、結尾。 入話:在全篇開始時先引一至數首詩詞,再說
3 話本的形式 話本的形式比起一般小說較為特別,一篇話本可 分為三個部分:入話、正文、結尾。 入話:在全篇開始時先引一至數首詩詞,再說 個與內容相關的小故事。 正文:話本的主體,以白話文為主,也可穿插 詩詞,如描寫景物或人物感情時便可以詩詞表 達。 結尾。故事結束時以詩詞結尾,可點名主題, 也可評論故事內容或勸戒聽眾。

4 宋代話本特色: a.為了延遲正文開講時間,並穩定早到聽眾的情 緒,因此吸收了變文中押座文的經驗,在正文之
4 宋代話本特色: a.為了延遲正文開講時間,並穩定早到聽眾的情 緒,因此吸收了變文中押座文的經驗,在正文之 前,用一個引子即「入話」做開場,就是講述幾 首詩詞,或是一兩個小故事,他們大都和正文意 旨有關,便於互相啟發,當時人稱這些引子為 「得勝頭迴」。

5 b.在話本正文中,為了承上啟下,渲染氣氛,或 寫景抒情,常插進駢文、詩詞或聯語。
5 b.在話本正文中,為了承上啟下,渲染氣氛,或 寫景抒情,常插進駢文、詩詞或聯語。 c.話本結尾常用詩句或韻語總結全文,或評論時 事,或點明主旨,亦在勸戒聽眾。

6 d.為了吸引聽眾下次重來,說話人常在故事引人
6 d.為了吸引聽眾下次重來,說話人常在故事引人 入勝處佈下一個高潮,便突然中止,在結尾處說 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便是 後代章回小說分章會的起源。

7 宋話本的市民文學要素 1.故事角色及內容由上層社會下移至市民階層 這時侯,小說故事的主角已經從帝王、士子等上層人物,
7 1.故事角色及內容由上層社會下移至市民階層 這時侯,小說故事的主角已經從帝王、士子等上層人物, 轉移到藥鋪主管、碾玉待詔等小人物之上。如〈崔待詔 生死冤家〉所述說的,是咸安郡王府碾玉待詔崔寧與婢 女璩秀秀的故事。

8 2.故事情節起伏大 由於話本的形式是由說書人向群眾講述故事,為 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書會先生編寫話本時,就
8 2.故事情節起伏大 由於話本的形式是由說書人向群眾講述故事,為 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書會先生編寫話本時,就 必須有意識地加入大量曲折情節,時刻抓緊聽眾 的注意力,以免令他們失去觀賞的興趣,甚或流 失觀眾。

9 作為一種起源於民間的文學,所以保留和充滿了 大量的通俗語言俚語和日常用語,非常貼近生活 。
3.語言貼近生活,口語成分強 9 作為一種起源於民間的文學,所以保留和充滿了 大量的通俗語言俚語和日常用語,非常貼近生活 。

10 人物個性鮮明 小說的作者有時還透過富有戲劇性的對話,以表 現人物性格的特徵。 Ex.秀秀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
10 人物個性鮮明 小說的作者有時還透過富有戲劇性的對話,以表 現人物性格的特徵。 Ex.秀秀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 做夫妻?不知您意下如何?」崔寧道:「豈 敢。」…

11 →在上述對話中,秀秀追求愛情時所表現的主動、
11 →在上述對話中,秀秀追求愛情時所表現的主動、 潑辣的性格,和崔寧的憨厚、怯懦的個性都鮮明 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12 12 曲折的故事情節 故事中的曲折情節,可從郡王府近鄰失火,婢女 璩秀秀「提著一帕子金珠富貴」,與碾玉待詔崔 寧出走一節開始。

13 13 →安排郭排軍出賣二人,致令他們被「解到府中」。 →接著,故事寫到郡王「寬了崔寧」,「發還建 康府居住」,秀秀則自述郡王:「把我捉入後花 園,打了三十竹篦,遂便趕我出來。」於是,崔 寧、秀秀及其父母「四口同住」。

14 14 →皇帝宣召崔寧修整玉觀音。郭排軍在清湖河下 重遇崔寧,揭露出秀秀當日早被郡王打死,而她 父母亦早已跳河死去。 →最後,秀秀「雙手揪住崔寧。叫得一聲,匹然 倒地」,結果,「崔寧也被扯去,和父母四個, 一塊兒做鬼去了。」

15 針對普羅市民,強調公眾道德的維持 璩秀秀與崔寧的遭遇雖然惹人同情,但他們始終 是違背傳統社會對他們的命運安排,因此,被咸
15 針對普羅市民,強調公眾道德的維持 璩秀秀與崔寧的遭遇雖然惹人同情,但他們始終 是違背傳統社會對他們的命運安排,因此,被咸 安郡王阻撓他們倆的愛情關係,就成為故事的必 然結局。

16 由說書到話本 張佑瑄 張秀貞 陳良郡 16

17 17 起源 話本的本源是說話,說話則源於說故事。 唐五代時期:由於君主提倡,上行下效,佛教得以在中土大盛。佛教盛行,僧人以說故事的方式宣傳教義。 唐代的俗講是說唱經文,但是當到了宋代時已經只剩下說的形式。

18 18 何謂變文? 唐朝受佛教影響而興起的一種文學體裁。僧侶為了傳講佛經,將佛經中的道理和佛經中的故事用講唱的方式表現,這些故事內容通俗易懂,寫成稿本後即是變文。 變文多取材於佛經或中國民間故事,加以舖述改寫。因此變文中多使用佛教語。 例如: 「羅剎」、「涅槃」

19 19 變文的取材 佛教故事的變文 如《降魔變文》、《破魔變文》 史料性質的變文 如《王昭君變文》 民間傳說題材的變文 如《劉家太子變文》

20 20 說書技藝的發達:說話藝人有其行會及書會組織。 《武林舊事》記述,「二月八日為桐川張王生辰,震山行官朝拜極盛,百戲竟集。如緋綠社(雜劇)……雄辯社(小說)。」 說話技藝有商品化的傾向,士人的創作目的就由傳統儒家的文以載道,轉變為服從現實的商業利益。

21 21 「說話」技藝的發展,促成了宋話本的興起。 說話人本身水平的提昇,以及制度化的組織,均可體現為話說技藝發達的指標。 說話人有著廣博知識,以及高超的藝術技巧,自然具備取悅群眾的基本條件。

22 22 宋代話本承接俗講和變文的特點:「接近人民的佛經故事、歷史故事和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變文,則為人民所歡迎而廣泛地流傳於後世。」 說書及話本的對象: 平民百姓。

23 23 說書之處 「瓦肆勾欄」,是說書人演出的地方。 「瓦肆」,是一種規模較大的綜合商場。 「勾欄」就是商場裡供藝人表演的場地。 說話表演的繁盛景象: 汴京東南角的瓦子裡就有大小「勾欄」五十餘座,由此可見當時繁榮景象。

24 職業說書 技藝人:以講故事維生,而不全是讀書人 對象:普通市民 形式:以說為主,以念誦或歌唱為輔
24 職業說書 技藝人:以講故事維生,而不全是讀書人 對象:普通市民 形式:以說為主,以念誦或歌唱為輔 魯迅:「說話者,謂口說古今驚聽之事, 蓋唐時亦有之。」

25 25 職業說書的特色 評與說並行 無舞台,無粉墨 跑堂 專門演出地點(瓦子、 勾欄) 助慶娛賓 民眾主動入場

26 通俗與口語化 白話小說所繼承 各地方的技藝人以各地的母語說故事 時間不定,自己掌控,重要的是臨場反應 傳達話本給觀眾,並生動內容 26

27 術語 作場、 敷衍:演出 書會:編故事的組織 書會先生、 才人、 名公:書會中的人 雄辯社:說話人的組織 27

28 技巧與要點 開場詩:常吟誦一首詩或小令詩 開臉兒:介紹新人物的特徵 擺砌末:講述故事的場景 賦贊:稱讚故事人物,用對偶句,富有美感
28 技巧與要點 每段稱:回 <100回 小段 >100回 長篇活 一回或幾回 片活子 開場詩:常吟誦一首詩或小令詩 開臉兒:介紹新人物的特徵 擺砌末:講述故事的場景 賦贊:稱讚故事人物,用對偶句,富有美感 垛句(串口):說演到精彩時,使用排比,強化效果

29 形容要逼真,刻畫是主流 改頭與換面,不能把底漏 快而不可亂,歡而不可浮 慢而不可斷,疑而不可猶 29

30 發聲與咬字,注意剛和柔 四呼與拉音,歸韻把音收 噱頭與嘻口,笑料有用途 結合故事生,不能瞎亂抖 30

31 說書雖小道,事事有曲根 綱目是靈魂,梁柱必須有 審音與判物,一絲不能苟 使用賦與贊,臨場看火侯 31

32 32 什麼是話本? 「 話本 」一詞大約產生於唐朝,其中「話 」字具有故事的意思;「本」字具有文本的意思。從字面上看,話本就是故事的文本。

33 流變 - 宋 33 宋元話本像一個萬花筒,映照出當時的人生百態。 話本還蘊涵著廣大市民的社會政治觀念、倫理道德觀念與審美觀念,是研究古代人民社會心理的第一手資料。

34 話本以詩詞作為故事的引子與總結,中間用韻文加以渲染,在引人入勝的地方分回斷開,奠定了元明清的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基本模式。
34 話本以詩詞作為故事的引子與總結,中間用韻文加以渲染,在引人入勝的地方分回斷開,奠定了元明清的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基本模式。

35 35 話本小說藝術上的諸多特色對我國白話小說民族特點的形成,對我們民族欣賞小說的習慣乃至傳統的形成,都產生的深遠的影響。宋元話本出現了以後,中國就產生的所謂通俗小說。它奠定了 明清小說發展的基礎。

36 未經加工潤飾,僅抄錄材料的說話人底本,作 者是無名的書會先生。 已受文人加工之作,或由文人模彷宋元話本的
36 後代的「話本」可以分為兩種: 未經加工潤飾,僅抄錄材料的說話人底本,作 者是無名的書會先生。 已受文人加工之作,或由文人模彷宋元話本的 形式和語言特點而作的,稱為「擬話本」。

37 明代的通俗小說,又可分為長篇和短篇兩大巨流。
37 明代的通俗小說,又可分為長篇和短篇兩大巨流。 長篇小說:四大奇書。 短篇小說: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

38 二、對小說觀念的改變 白話文小說是理想的社會教育工具。 其效果在孝經、論語之上。 且小說的傳播方式,已由現場傳述變而為案頭文學,普及性更高。
38 二、對小說觀念的改變 白話文小說是理想的社會教育工具。 其效果在孝經、論語之上。 且小說的傳播方式,已由現場傳述變而為案頭文學,普及性更高。


Download ppt "話本的形式 及特色 李雅文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