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五四運動」不啻是個重要的歷史轉捩點。它同時兼具文學啟蒙與知識生產、學生運動、政治及社會改革乃至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估等多向度的意涵,也象徵著中國在西潮/現代性的交相激盪下,所萌動的一場鉅變。因此,本課程所擘畫的專題一:「觸摸歷史‧走入五四」即聚焦於其複雜的內蘊,期望能通過重新耙梳「五四」的時代理絡、探尋箇中流變及後續效應,打開同學觀照歷史的視域,且對於現代文學與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紛繁面貌,具有一通盤而宏觀的理解。 梅家玲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導論:五四運動 及其在中國文學與 文化史上的意義
「五四」在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發展進程中具有不可磨滅的指標意義,它一則促發「新文學運動」(尤以白話文寫作的提倡最為重要),從根本處改造了中國文學的表達形制與意涵;二則,「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大量吸收並轉化自由主義、民主、科學等西方觀念思維,對中國固有的傳統提出深刻而基進的批判,一時間,「新國民」、「新文學」、「新潮流」、「新教育」等詞彙蔚為風尚,而就在各項改革多軌並進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開始朝著建設「新中國」的目標挺進。此圖為1919年5月7日,八名於5月4日當天遭逮捕的學生被釋返校,北京高校師生歡欣鼓舞地將這「八勇士」高高舉起。

3 導論:五四運動及其在中國 文學與文化史上的意義
導論:五四運動及其在中國 文學與文化史上的意義 為什麼從五四說起? 五四運動的內涵與相關問題  五四運動的內涵 激發五四運動的要素與起迄時期  促成五四運動的力量 「五四事件」的始末 進入歷史,重返五四 五四事件的後續發展及其意義 認識五四人物 本張投影片為本講次接下來授課的綱要及其次序。本課程既擇定「觸摸歷史‧走入五四」作為第一場專題,首先,即在課堂上向學生解說「五四」在中國文學與文化史上的意義,其次,則介述「五四運動」的內涵與相關問題,諸如:促成五四運動的(來自社會各階層)力量、起迄的時期、「五四事件」的生發始末……等,俾使修課學生能初步掌握其發展脈絡,從而「進入歷史,重返五四」;「五四事件」的後續發展由教師申述,並開放各組討論其之於當代的意義。最後,則列舉五四時期活躍的人物及知識分子,透過瞭解其生平事跡,相信能更迅速地把握住五四精神與時代脈動。

4 為什麼從五四說起? 從政治社會到文學與文化的全面革新 由新式學校教育所培養的青年學者與學生主導,學校教育與思想文學革命相輔相成
白話文正式取代文言文,成為文學創作的主要文體 本張投影片旨在說明「為什麼從五四說起」的因由。除了強調其所涵攝的革新面向(政治、社會、思想啟蒙等)外,底下則進一步列舉「五四運動」在中國文學與文化上具體的改革內容,以及透過「五四」所彰顯出的學校教育和思想、文學革命間的對話關係。圖片由左至右分別為《青年雜誌》、《新青年》及《新潮》刊影;其中,本校中文系系刊亦定名為《新潮》,象徵著賡續「老北大」的人文傳統以及「五四」精神。 圖片來源︰五四文學人物影像展

5 五四運動的內涵與相關問題 五四運動的內涵 引進新思潮 文學革命 新知識分子所提倡的各種政治社會改革 學生運動、工商界的罷工罷市 抵制日貨運動
「五四運動」是個指涉複雜的概念語彙,它不唯涵蓋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的學生示威遊行,更包括了其他群起響應的抗議活動:工商界的罷工罷市、抵制日貨運動,乃至其後掀起的文學革命……等,就積極面而言,「五四運動」期間,大量的(西方)新思潮被引入中國,海外歸國學人和思想界新起的知識分子亦倡議政治、社會等多項改革方針;要言之,「五四運動」的內涵是多面性的,而其訴求最終皆指向「建設新中國」的目標。上圖為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宣傳畫,題名為「蠍子政策」;下圖為揚州群眾焚燒日貨以聲援學生的情景,可見彼時高漲的反日情緒。

6 五四運動的內涵與相關問題 激發五四運動的兩大要素
由二十一條及山東決議案所激起的愛國熱情:外抗強權,內除國賊 知識分子提倡西學,依科學民主觀點來重新評價傳統,建設新中國  激發五四運動的因素主要可歸納為兩點,其一為1915年日本向中國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及1919年巴黎和會所提出的山東決議案,兩項可謂「喪權辱國」的不合理要求激起廣大群眾的愛國心與反抗情緒,彼時的中國學生和思想界新起的精英們,遂趁勢發起了一連串抗日活動;而另一方面,受過西式教育的知識分子則希冀破除中國傳統社會固有的「舊慣陋俗」,透過引進西方思潮——如大家所熟悉的「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science),以及社會、思想等多方面的改革,繼而落實「建設新中國」的長遠目標。圖左為袁世凱簽字接受日本提出之「二十一條要求」的文件;圖中為章宗祥簽字同意的「山東問題交換公文」文件;圖右為當時出版的一些重要刊物。

7 五四運動的內涵與相關問題 五四運動的起迄時期
1917年初~1921年底 發起新思想與新文化改革,以《新青年》 雜誌及北京大學為中心 1921年以後 運動多發展為直接政治行動 本課程大抵以1917年年初至1921年年底作為「五四運動」的起迄時期,原因在於自1917年起,有心從事改革的知識分子開始團結起來,並以北京大學和《新青年》雜誌為核心,傳播他們的改革企圖與理念;而1921年後,相關運動多半已訴諸直接、實際的政治行動,對思想和文化改革方面的熱度逐漸減低。另值得一提的是,「五四運動」又可依其主要領導或參與者,而粗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的領導者為受過新式教育的海外歸國學人;第二階段則以學生為主力,對中國傳統文化與舊有的思想體系的批判也愈趨激烈。圖左為《青年雜誌》書影,後更名為《新青年》雜誌(圖右);圖中則為1918年蔡元培(前排中)、陳獨秀(前排右二)和北京大學文科畢業生的合影。

8 五四運動的內涵與相關問題 促成五四運動的力量
國內愛國分子的國恥感(二十一條的衝擊) 海外留學生的改革熱忱 在美發展的思想和文學上的爭論 日本對軍事、文學和革命的影響 在法國成長的革命政治意識和 活動 「五四運動」之所以能順利發起,除了歸因於「二十一條要求」引發國內愛國分子的國恥感,繼而相互串聯、共同抵制日貨外,海外留學生戮力提倡改革的熱忱同樣是促成運動的契機。而這些歸國的年輕學人,也因其浸染的(留學)文化環境的殊異,對改革也往往持有不同見解。舉例而言:留美學生多半注重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問題,他們推廣「教育救國」理念,也為「新文學運動」提供強大的理論根基;佔最多數的留日學生中則有不少成為運動的領袖人物,其他還包括基進的知識分子,新文學作家中的主導者(事實上,五四期間的中國新文學創作,多仰仗於留日學生的實踐)以及許多革命極端分子如民族主義者、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與部分反對「五四運動」中軍事和民政方面的官吏。至於留法的華工與「學生工人」,因其所處的社會、工作環境,也逐漸培養出獨特的種族和階級立場,他們將極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導入運動中,激化彼時的工會組織及相關活動。這些留法的精英們,甚至和日後中國共產黨的創辦,都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係。

9 五四運動的內涵與相關問題「五四事件」的始末
近因: 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 條要求」帶來的國恥感 巴黎和會( ) 對山東問題的處理失利 →學生憤怒的示威遊行 本張投影片近旨在介述「五四事件」生發的近因,一則原於日方提出的不合理「二十一條」要求;二則,由於巴黎和會當中列強對山東問題的處理失利,終於激起中國境內愛國分子的憤慨情緒,思想界的領袖人物藉機發起一連串抗日活動,便是在多股勢力的合縱連橫之下,大規模的學生示威遊行得以開展。此處要引導學生思考的是:為何彼時中國的年輕學子們,擁有如此強烈的政治及社會意識?放眼中國歷史上,由學生主動帶頭、批評甚而干涉政治走向的事件,是否有一定的發展脈絡可尋?比較起來,現下的(台大)學子們面對公共事務,是否仍持有一份積極參與的熱忱呢?圖為當時報刊針對山東問題所作的報導與評論文章。

10 五四運動的內涵與相關問題「五四事件」的始末
當時學生特性 救亡的使命感 從廟堂到廣場 →從「學而優則仕」到作群眾領導人 接受新式教育 →有別於受舊式教育的政府官員 集中住宿 →形成集體的、合作的態度 成立社團組織 北京:新潮社、國民雜誌社、同言社 工學會  由於彼時面臨中國國勢的積弱和政治、社會局面的疲弊,讀書識字的年輕學子們很早就培蓄出一股「救亡」的使命感,而集中住宿的團體生活模式,更進一步促使他們養成集體的、合作的態度。有別於接受舊式教育的政府官員,斷續接受西方文化思潮洗禮的學生們在科舉制度廢除後,個人既難以開展「學而優則仕」的理想,胸間的抱負便逐漸轉化為領導群眾的渴望;加以一九一八年五月請願後,學生間相繼成立、參加許多社團(如頗富影響力的新潮社、國民雜誌社和工學會等),這些組織傳播各式主義及西方思潮,率先為「五四運動」撒下行動能量的種籽。

11 進入歷史,重返五四 1919年5月4日,星期天,晴 10:00 AM 學生在堂子胡同法政專門學校 前開各校學生代表會,預備遊 行示威活動
教育部派人赴北京大學勸阻學 生遊行,北大學生因與教育部 官員辯論之故而遲到。 由本張投影片開始,即將「進入五四」的第一現場。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星期天,上午十時,學生們依照前夜集會討論得到的共識,在堂子胡同法政專門學校開各校學生代表會,預定的示威路線為:由天安門出發,路經東交民巷,崇文門大街等熱鬧商業地區。而在上午十一時左右,教育當局派遣了幾名人員抵達北京大學,企圖說服其取消遊行。雙方進行辯論,學生們拒絕接受教育部人員的關說,惟因之使整個遊行隊伍遲到了些時候。上圖為五四時期天安門集會遊行一景,下圖為描繪五四運動的油畫。

12 進入歷史,重返五四 13:00 PM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 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 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
三千學生齊集天安門前廣場 參加遊行示威,分發「北京 學界全體宣言」傳單: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 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 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 下午一時左右,約三千多名學生群聚於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示威活動。過程中,他們且分發印有「北京學界全體宣言」的傳單,揭示本次遊行的目的,其中最慷慨激昂的信條為:「「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這份宣言是由羅家倫起草,亦是五四當天唯一發送的印刷品。簡潔的白話文同時呼應了文學革命的具體成果,一般咸認此為青年知識分子最佳的精神宣告範式。圖為遊行學生高舉著批判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白布條。

13 進入歷史,重返五四 遊行標語: 「賣國求榮,早知曹暪遺種碑無字; 傾心媚外,不期章惇餘孽死有頭。 北京學界淚輓」
     北京學界淚輓」 集會的時間很短,幾位學生領導約略說明開會之意義後,遊行活動即將開始。便是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訴求下,遊行隊伍中穿插著一副中國傳統式輓聯標語:「賣國求榮,早知曹暪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惇餘孽死有頭。北京學界淚輓」聯中用曹操和章惇的姓氏指稱曹汝霖及章宗祥;此外,示威遊行的隊伍一面向圍觀的民眾發送傳單,一面揮動寫滿中、英或法文標語的小白旗表達他們遊行的目的和情緒,在北京的民眾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圖右為「賣國賊之一」章宗祥肖像,因參與多起中日交涉談判,被認為親日;圖左為「賣國賊之二」曹汝霖肖像,其出任交通總長期間負責將部分利益讓予日本,同樣為群眾所唾棄。

14 進入歷史,重返五四 13:30 PM 天安門→(南出)中華門→(經過)棋盤街→東交 民巷(各國公使館區)西口→警察禁止學生進入治
外法權區→學生代表進入美、英、法、義使館陳情 →中國軍警包圍 東交民巷→憤怒 學生失控轉往曹 汝霖家 下午一點半左右,學生開始陸續由天安門南出中華門,行經棋盤街,向座落於東交民巷的各國公使館挺進。直到東交民巷的西口,警察人員試圖阻止學生們進入此享有治外法權的地區,隨後,學生們推派代表進入英、法、美使館陳情,留下說帖。與此同時,大批的中國軍警也已進駐東交民巷的入口,雙方略有爭執後,憤怒而失控的學生決意轉往曹汝霖家,並在下午四點半左右到達趙家樓二號曹宅。圖為北京地圖,虛線為學生們當日的遊行動線。

15 進入歷史,重返五四 16:30 PM 17:30 PM 20:30 PM 搗毀家具汽車,放火燒屋 東交民巷附近宣佈戒嚴 救火隊趕到
抵達趙家樓二號曹宅→ 搗毀家具汽車,放火燒屋 17:30 PM 警察逮捕學生三十二人→  東交民巷附近宣佈戒嚴  救火隊趕到 20:30 PM  大火撲滅 下午四點半,學生們來到位於外交部附近的曹汝霖家宅,高喊著「曹汝霖在哪裏?」「拖出曹汝霖來,揍他一頓!」隨後少數激烈派的學生,走到汽車房搗毀了曹的座車,並取來幾桶汽油,放火燒屋。火勢一發不可收拾,警察與學生的衝突也往下持續到五時三刻;警察總監吳炳湘和步兵統領李長泰陸續提捕了卅二名學生,之後東交民巷附近地區即刻宣佈戒嚴,救火大隊這也才趕至曹宅,蔓延的火勢,至晚間八時方得撲滅。上圖為「國賊」曹汝霖舊宅大門;下圖為遭逮捕的北京大學學生及警察。

16 進入歷史,重返五四 圖左為遊行學生舉著標語往天安門廣場集合的照片;圖右為示威遊行活動中的女學生隊伍,顯見在當時的新式教育體制下,女性已可擺脫傳統體制的約束,得以涉足公共領域,參與公共事務。

17 進入歷史,重返五四 圖左為當時散發的傳單;圖右為上海《新申報》於1919年5月5日發行的關於五四運動的號外。

18 進入歷史,重返五四 圖左為五四時期的愛國傳單;圖右則是當時的漫畫傳單,上面寫著:現在中國的郵政、電報、關稅、路礦、都被人占去,支離破碎,局面很悲慘……。 可見當時高漲的民族主義與愛國情緒。

19 五四事件的後續發展 學生遊行及大規模罷課 學生與工商界及工人聯盟 .5月4日~5月18日 學生專心從事組織爭取其它 學界人士支持遊行示威
 學生專心從事組織爭取其它 學界人士支持遊行示威 .5月19以後  普遍罷課 強烈抵制日貨 學生與工商界及工人聯盟 . 6月2、3、4日 政府大批逮捕學生 . 6月5日 上海罷市罷工 「五四事件」的示威、遊行及罷課由五月四日起一直延伸到十八日,另一方面,學生們也更加積極地從事組織活動,爭取其他學界人士的支持;六月二日至四日,北京政府開始對持續進行抗議的學生發出逮捕令,予以監禁處分。這連續三日的大逮捕終於引發各界的憤慨,其中反應最為激烈的當屬上海,城市中的企業家、商業巨賈、工人等不同階層的群眾開始結集、聯繫,某種程度上,此亦反映知識分子以外的普羅大眾已逐漸萌發出民族意識和自治理想,並且以改革中國經濟和社會為標的。1919年6月5日,在學生領袖和知識分子的帶領下,上海開始了大規模的罷工和罷市活動,這也將「五四運動」推往了一個全新的方向。圖為1919年5月9日,上海各界罷工、罷市、罷課的通告。

20 五四運動的意義 中國知識分子對個人人權和 民族獨立觀念迅速覺醒,並 首次覺察到有徹底改革中國 文明的必要 隨後幾十年絕大多數激烈論
戰與鬥爭都是由此一運動所 觸發 新文化與新文學運動全面開展 以白話文書寫的現代文學取代文言書寫 的古典文學,成為創作主流 本張投影片總結五四運動的意義。李大釗嘗在〈歡迎獨秀出獄〉一文中寫道:「五四運動當然不只指一九一九年五月四號這一天的運動,乃是指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歷程,五四不過是這個歷程中的一個指標。」在這個指標性的革命中,傳統儒家典律的威權和倫理體系遭受嚴厲批判,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意識到「個人人權」和「民族獨立」觀念,並渴望以科學及民主觀點,徹底地改革中國政治、社會與文化。影響所及,新文化與新文學運動開始全面推展,當中尤為要者,乃是以白話文書寫的現代文學取代了文言書寫的古典文學,成為創作的語體主流。往後數十年,中國政治與社會上絕大多數的激烈論戰與鬥爭皆可尋溯回五四運動時所觸發的契機。圖為北大學生於遊行示威活動中的演講。

21 五四人物:思想與文學 「五四運動」確實是近、現代中國歷史上波瀾壯闊的一頁,其引發的論爭與反響迄今仍餘波盪漾,因此,在和學生分享史料性質的五四運動概述之餘,亦能打開文學與文化想像的觸機,導引學生思索我們這個時代的可能性與趨向。本張投影片於內容部分主要呈現的是五四時代重要的人物群像:上排由左至右依序為蔡元培、魯迅、陳獨秀;下排由左至右依序為胡適、錢玄同、劉半農。 百度百科︰DrakknighT

22 五四人物:思想與文學 本講次主要參考資料: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 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百度百科 ︰kl002002 五四人物群像:徐志摩、李大釗、羅家倫、傅斯年(青年時期)。 上述五四人物陸續會於後面講次中提到,故教師在此可僅依循投影片所放之照片,帶領同學認識五四人物,以為後續講次的引子。 本講次主要參考資料: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 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23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來源:五四運動紀念館
到訪日期:2010/08/20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到訪日期:2010/08/19 來源:五四文學人物影像展 到訪日期:2010/08/22 到訪日期:2010/08/20 來源:維基百科 來源:共青團鄭州大學能源委員會 到訪日期:2010/09/16

24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來源:海之子網站 到訪日期:2010/08/24 來源:五四運動紀念館 到訪日期:2010/08/20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到訪日期:2010/08/19 來源:維基百科 來訪日期:2010/08/19 來源:百度百科 :宏儿2010 到訪日期:2010/08/20

25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來源:華聲在線 到訪日期:2010/09/16 來源:共青團鄭州大學能源委員會 來源:五四運動紀念館 到訪日期:2010/08/20 作者:西德尼(攝影) 來源:照片中國

26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來源:五四運動紀念館
到訪日期:2010/08/20 五四運動紀念館 2010/08/20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到訪日期:2010/08/19

27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到訪日期:2010/08/19 來源:維基百科 來源:百度百科︰DrakknighT 到訪日期:2010/08/24 來源:百度百科 ︰kl002002 來源:中山大學校史 到訪日期:2010/09/16 作者:江欣潔


Download ppt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