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2
第八章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 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 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 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 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 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 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基本框架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 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 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4、我国市场经济在运行中的问题 市场秩序不规范 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 市场规则不统一 市场竞争不充分
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5、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强调市场经济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 发挥政府作用
9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确立的原因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 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 条件下发展多做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 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1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 用
1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 实现形式
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 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1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商独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1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 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17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的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 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按劳分配 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为它是公有制 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 (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2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1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2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 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3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1)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24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2)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以城镇化 为载体,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城镇化的过程。
25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 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这 一变化是建立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上的。
26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4)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 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四化”同步发展是现 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27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 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28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 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9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0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 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2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人民民主专政——国体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33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 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 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 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 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34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 作是核心内容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 主监督、参政议政
35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4、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 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 方事务的权利
原则: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36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农村村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委员会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37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8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实施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进一步强调加强社会 主义法制建设,并于1996年2月提出了“依法治国” 思想。 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 正案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确定下来。
39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依法治国的含义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 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 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 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 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40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 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 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 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1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 (4)违法必究
42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 (1)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 高到一个新水平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 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 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4)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5)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43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4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总体要求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 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 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 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
45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基本原则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46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目标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7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主要任务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3)发展基层民主
48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9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纲领
(2)新中国成立后:双服、双百、双用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手抓,两手都 要硬 (4)新世纪以来:突出文化建设
50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容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51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容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 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2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措施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
53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4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55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56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7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全面提 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
58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
59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2、发展教育和科学
(1)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重要内容,对于提升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60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2、发展教育和科学 (2)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 点。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 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61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2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什么是文化强国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 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63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64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65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十六大: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性质和定位,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 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十七大、十八大:反复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性,并将社会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总布局
66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7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3、十八大提出社会建设的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68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要求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 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 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69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70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1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72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73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74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1、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 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 境。
75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2、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76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77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尊重自然 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 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78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79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3、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 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 生态系统。
80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81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 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 护生态环境
82
Thanks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