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大气环境保护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2
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 全球变暖是因为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使气温升高的一种大气环境问题。
3
全球变暖——影响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的影响;其次,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危害
4
防治措施 科学家们认为,解决全球变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人类只要将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甲烷排放量减少8%,就能制止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为此,国际社会正在共同努力。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迫于各国一致呼吁,24个发达国家签订了《里约热内卢公约》,准备把200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的水平。1998年4月,世界8个经济大国(英、加、法、德、意、日、俄、美)宣布,它们将立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对付气候变暖。中国政府也制订并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决心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早日使地球“体温”降下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5
全球变暖·危害 →防止措施 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地球两极的冰雪溶化,地球海平面将会上升。
全球变暖作为一个重要的气候现象,也将使水汽蒸发加剧,进而影响到各地的降水,改变大气环流状况,使气候反常。 全球变暖还会引发疾病的流行和蔓延。 →防止措施
6
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7
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破坏因素 太阳辐射的紫外光中有一部分能量极高,如果到达地球表面,就可能破坏生物分子的蛋白质和基因物质,即我们所熟知的DNA,造成细胞破坏和死亡。 来自于太阳的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在到达地球表面之前,其中高能的紫外线使得高空中(离地面10公里以上)的氧气分子发生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因此能很快与大气中含量很高的氧分子发生进一步的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分子。臭氧层被破坏主要是因为人使用了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化合物)。
8
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影响: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9
酸雨之危害 可以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害人类健康。
酸雨与环境
10
酸雨的防治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11
酸雨与环境 本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勒姆发现酸雨可导致湖泊和土壤酸化,即酸雨可形成灾难,但是此成果未能为世人重视。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2
50年代初,北欧国家瑞典和挪威渔业减产,原因不明;1959年挪威科学家才揭示元凶是酸雨。欧洲大陆工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随高空气流飘到北欧,被雨雪冲刷,所形成酸雨使湖泊酸化,导致渔业减产。
13
60年代 60年代,欧洲建立了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继而发现pH值低于4.0 的酸雨地区,集中于地势较低地区,如荷兰,丹麦,比利时等。瑞典科学家奥登研究了欧洲的气象和降水,湖水,土壤的化学变化,证实欧洲大陆存在大面积酸雨,是洲级区域环境问题。
14
1972年,瑞典政府给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报告《穿过国界的大气污染:大气和降水中硫的影响》,引起各国政府关注,1973至1975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了专项研究,证实酸雨地区几乎覆盖了整个西北欧。1974年和以后北美证实在美国东北部和与加拿大交界地区亦发现大面积酸雨区域,几乎北美有三分之二陆地面积受到酸雨威胁,甚至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迎风一侧,也出现酸雨。再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亦发现大面积酸雨。有位科学家到杳无人烟,且长年冰封雪盖的格陵兰岛,给冰层打钻,取出180年前的冰块,与现在的酸度相比,酸度增长了99倍。至此世人公认酸雨是当前全球性重要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15
80年代 1986年5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第三世界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上,专家们认为,酸雨现象正在发展,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环境的十大问题之一。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终年冰雪,罕见人至,但80年代,挪威科学家在北极圈内大面积地区都测到酸雨(酸雪)。哪儿来的?他们认为是前苏联南部工业区排放的大气酸性物质, 随气流,几千公里飘移到此地。后来在南极地区也有人曾收集到pH为5.5的酸性降水。这些酸性降水所含的酸性物质,可能来自更远的距离。看来,酸雨不但没有国界, 也没有洲界。
16
1990年以后 1998年上半年, 中国南极长城站八次测得南极酸性降水, 其中一次pH值为5.46。有趣地是, 当刮偏南风或偏东风时, 南极大陆因为没有人为排放, 大气是新鲜的, 所以测得降水的都接近于中性;当刮西北风时, 来自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将吹到中国南极站所处的南极半岛, 遇到降水, 形成酸雨。这说明: 南极也不是“净土” 。 酸雨给人类敲响了警钟。90年代科学家又在冰雪世界的南极和北极收集到了含有有毒农药成份的“毒雪”。“毒雪”形成与酸雨或酸雪形成过程极为相似。也是人类活动,使用人造的农药到田间,杀虫增产,但农药却进入了环境;也是通过大气远程传输;也是在高空中,污染物被雨雪冲刷;也是最终降落地面,危害人类。由“酸雨”,发展到“毒雪”,如此严重的环境恶化趋势,能不令人类反省吗?!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