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 本课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要注意对题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大部分考题难度稍大。 2. 本课近三年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的途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 本课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要注意对题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大部分考题难度稍大。 2. 本课近三年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的途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五课 文化创新

3   1. 本课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要注意对题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大部分考题难度稍大。
2. 本课近三年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的途径。   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有: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主体工程,从图纸设计、施工过程可用本课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实践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进行分析;2011年3月两会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如何形成都与文化创新这一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4

5 ①文化创新 ②源泉 ③动力 ④文化创新 ⑤社会实践 ⑥民族文化 ⑦人民群众 ⑧社会实践 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⑩“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⑾文化多样性 ⑿优秀成果 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⒁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⒂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⒃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⒄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6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重点提炼: 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7 2. 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8 拓展深化: 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 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9 【误区警示】 误区1:混淆文化创新的主体、源泉、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根本目的与作用。 评析: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检验标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误区2: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评析:错。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0 (2011淮南模拟))2010年6月安徽淮南市电视台推出了一档电视节目,主持人用淳朴的方言,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诉说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为民说话,为民服务,为民解忧;关注热点,体现服务;吸引参与,体现互动,与群众零距离。节目推出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请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是什么关系?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关系的。

11 【思路分析】本题以地方语言的创新表现形式为背景材料,意在考查文化创新的来源及作用。解答本题关键在抓住提问中的“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题眼,既要把原理讲清楚,又要把材料分析透彻。
【参考答案】(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电视台在选材上遵循“三贴近”原则,诉说与群众相关的事情,反映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电视台为民说话,为民解忧,吸引参与,体现互动,深受群众喜爱,体现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2 【技巧点拨】 此题属于关系型体现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必须依据材料内容,对应设问知识指向,首先明确材料中哪些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哪些属于文化发展的范畴。然后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与之对应,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13 文化创新的途径 重点提炼: 1.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4 (2)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实质: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原则: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目的: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15 3.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倾向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6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
拓展深化: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 发展性 原则 文化创新必须与时俱进,跟随时代进步,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和要求 扬弃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创新,要求我们首先要正确对待历史,尊重历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 创造性 我们进行文化创新不仅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要追求超越和升华,既要敢于创新,又要善于创新 开放性 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特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 (2)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四种错误倾向。 ①必须反对守旧主义。②必须反对封闭主义。③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④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17 【误区警示】 误区1:继承创新文化与体现时代精神是相矛盾的。 评析: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误区2:“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相矛盾的。 评析:“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文化交流中要做到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分。

18 (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19 【思路分析】本题以传统的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背景材料,意在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提问中针对性很明确,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途径”该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应引起高度重视。此类题目在各种模拟题中也常见。解答本题并不难,关键在平时要把重点知识掌握牢靠。 【参考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20 高考体验 1. (2010·浙江高考)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 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 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解析】本题以世博会为背景考查文化交流的作用。世博会就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通过“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表明文化交流借鉴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1 2. (2010·江苏高考)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
A.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 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解析】题干表明中国音乐受到欧洲的好评,故B符合题意。A材料未涉及;C表述片面,各国文化既有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文化既有通俗的又有高雅的,D表述不准确。 【答案】B

22 3. (2009·江苏高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③的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的说法错误;①②的说法正确地反映了题意。 【答案】A

23 4. (2010·江苏高考)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24 【世博之魅】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从1851年英国伦敦的第一次世博会开始,人类找到了一种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世博会成为多国文化融汇和最新科技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影响,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帖: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跟帖:经济发展了,文化软实力就自然提升了。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25 【解析】本题出题新颖,以学生常见的网络论坛为背景材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使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兴奋,提高了学生解题的兴趣。解答本题要扣住提问中“评析跟帖”、“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看法”,结合书本知识来解题,切不可抛开书本侃侃来谈。 【答案】(1)跟帖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 (2)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

26 考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011·临沂模拟)丰都巨资打造“世界鬼城”,淮安要建南北分界标志,最近以来,各地纷纷投巨资打造文化“名城”,一夜间仿佛变得“越大就越有文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文化发展必须与人民的需求相结合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投入越多文化品味越高 C. 文化创新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 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形式的创新

27 【解析】文化创新、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故选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B。C 不符合题干,文化创新关键在于促进内容的发展,排除D。

28 2.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创新意义的认识和把握,采用排除法,②明显错误,B项入选。 【答案】B

29 3.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俄要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办好2009年在中国举行的‘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行的‘汉语年’”。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表明(  )
A. 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文化交流 B. 文化创新来自于交流的灵感 C.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借鉴和融合 D.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解析】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表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借鉴和融合,故选C。文化创新的源泉、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故A、B、D错误。 【答案】C

30 4. 亚洲电影研究会主席、《国际漫画杂志》主编约翰·兰特认为,生活本身永远是创作的沃土。中国的社会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中国现代社会图景的展现,让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发展中的中国,展现平常人的生活,这应该是中国元素极为重要的一种表达内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文化创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B. 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文化创新是生活实践的目的 【解析】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C。A、B观点在材料中没有出现,而D观点错误,均可排除。 【答案】C

31 5. 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的学生练习的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一些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用交响乐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这说明要以中国人容易接受的形式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  ) A.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 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C. 推崇外来文化 D.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解析】A、B都属于“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都是错误倾向,故不选。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D

32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年 8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烟台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立足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力加强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整合能力,回答时要注意思考角度要全面。围绕文化创新,结合材料,既要把课本基本原理阐述清楚,又要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3 【答案】(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因此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材料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立足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体现了这一点。(6分)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反对拒绝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材料中“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体现了这一点。(6分)


Download ppt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 本课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要注意对题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大部分考题难度稍大。 2. 本课近三年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的途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