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 筼筜(yún dāng)谷,地名,在现在汉中盆地东面的洋州,北倚秦岭,南屏巴山,包括今洋县、佛坪以及西乡的一部分。文与可任洋州知州时,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洋州城内外开辟了南园、横湖、冰池、蓼屿、荻浦、望云楼、吏隐亭、披锦亭、筼筜谷等三十个风景点,合称洋州三十景,其中尤以筼筜谷最为著名。

3  筼筜谷在洋州城以北十里,位于傥水河与贾屿河的交汇处,这里溪泉清冽,修竹蔽天,环境极为幽雅。文与可在此建造亭榭,培植花木,开掘水池,公余之暇,常来此吟咏休憩,画竹写生。他在《筼筜谷绝句》中这样写道:“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寻幽直去境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 苏轼也有诗道:“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tuò)龙,料得清平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4 由于苏轼和文与可互相题咏,遂使筼筜谷名声大噪,历久不衰。正如明人陈棐在《洋县怀古》中写道:“当日文公剌,曾招苏子游。一时留藻丽,千古慕风流
 由于苏轼和文与可互相题咏,遂使筼筜谷名声大噪,历久不衰。正如明人陈棐在《洋县怀古》中写道:“当日文公剌,曾招苏子游。一时留藻丽,千古慕风流!”清人童颜舒在其《洋县古迹二十八绝》中也写道:“梓潼贤守据风流,山起楼台水泛舟。一自二苏题咏后,人间愈觉重洋州。”

5 偃竹,倾斜的竹子。

6 古人非常喜欢竹子 把竹称为“岁寒四君子”之一。 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郑板桥《题竹石图》诗云:“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

7 竹画欣赏

8 竹画欣赏

9 竹画欣赏

10 竹画欣赏

11 竹画欣赏

12 竹画欣赏

13  文与可(1018-1078),名同,字与可。北宋梓州梓潼(今四川盐亭县)人,诗、书、画俱佳,尤其擅长画竹,首创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的画法。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14 朗读第一小节 1、明确文与可告诉我们应如何画竹? 2、对文与可的绘画理论,“我”是怎么看的? 3、子由(苏辙)的《墨竹赋》中的两个典故用来说明什么?

15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6 文与可的绘画理论 整体观念 胸有成竹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与可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17 郑板桥用紫色画竹子

18 有人把竹子画成这样

19 蜩腹蛇蚹 (什么)生而有之? 而心识其所以然 平居自视了然 而读书者与之

20 第二小节,苏轼回忆了文与可与竹子有关的三件事。
1、请文与可画画的人很多,文与可拿他们的画布当袜子 ——蔑视权贵,淡薄名利,狂放不羁 2、苏轼和文与可互赠关于画竹子的诗歌 ——以小见大,重神轻形的美学思想 3、苏轼写诗说文与可贪吃竹笋 ——为官清廉,不图享乐,喜爱竹笋

21 第三小节,交代写作缘由

22 弄清本文的文脉 理论 实践 悼念 以竹为线索

23 完成思考和练习


Download ppt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