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编 先秦艺术 (公元前21世纪至前221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编 先秦艺术 (公元前21世纪至前221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编 先秦艺术 (公元前21世纪至前221年)

2 概 况 先秦包括夏、商、周三代,约二千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中国文化的主体就是在这时形成的。
概 况 先秦包括夏、商、周三代,约二千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中国文化的主体就是在这时形成的。 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 观逐渐确立:中国的国家体制、社会结构、 官吏制度、人际关系获得雏形。中国的哲学 、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科学技术、文 学艺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此,以黄河 长江为中心的古代中国成为博大精深、历史 悠久、生命力旺盛的东方文化的核心。

3 先秦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商代,代表神权和政权的礼器出 现。 (二)西周青铜器中的铭文增多,纹饰舒 朗粗阔。
(三)春秋青铜器和玉器中的用品大量增 加,造型生动活泼。 (四)战国青铜工艺获得巨大发展。 (五)夏商已有宫廷音乐和歌舞。

4 第一章 青铜艺术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早在四千年前,中国已发明青铜。 商、周时代,青铜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 征,甚至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第一章 青铜艺术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早在四千年前,中国已发明青铜。 商、周时代,青铜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 征,甚至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青铜器的类型:农具、礼器、兵器、饮 食器、酒器、盥器、水器、乐器、杂器 、车马器、符及玺印,等。 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依用途不同分为四大 类:

5 1、礼器——象征社会等级的器物; 2、乐器——演奏音乐的器物; 3、兵器——武器装备; 4、工具及车马器——用于生产和交通 运输的器具。

6 “饕餮”成为青铜时代的至尊。 华夏民族在青铜时代的立国之重器—— 宝鼎。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 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 天祭祖的祭器。鼎在华夏先民心目中处 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属 于民族的图腾才有资格登上如此崇高的 地位而被镌刻铸造在宝鼎重器之上。

7 饕餮是什么呢?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 ,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 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周鼎上寓有治身治国寓意的 饕餮纹逐渐被人们淡忘,后人对饕餮形象中贪吃的 部分加以夸张,苏东坡就曾写过一篇《老饕赋》说:“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为饕餮增添了几分 贪吃的可爱。至今,喜好美食的朋友被称做“饕餮族 古代饕餮古怪恐怖的形象,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 另一方面有事保护的神灵。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 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有具有保护的神力 。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感情和想象凝聚在此怪 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8 商、周鼎上的纹饰 主要由饕餮纹和云 纹所组成,云纹环 绕其周围。饕餮神 兽在天上,从云层 里探出头,俯看人 间。它的身体则藏 在云里。

9 商、周鼎上寓有治身治国寓意的饕餮——饕餮纹
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常见于青铜 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 从事原始文化与艺术研究的学者认为, 饕餮纹是虎纹的夸张、变形。 饕餮纹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 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 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夏文化 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10 青铜器——饕餮纹

11 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的蕴意: 体现了早期宗法制社会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
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的意义。饕餮以超世间神 秘威吓动物的形象,表现出宗教性、政治性大人物 对自身统治者地位的肯定和幻想。 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的结合是青铜艺术 散发出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 风格。 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也才能欣赏和评价这种 崇高狞厉的美。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 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 真的、拙朴的美。

12 一 、夏商青铜器 商代晚期是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 个高峰。

13 青铜礼器充满神秘感。礼器的形状有的 取枭(xiao,俗称猫头鹰)形,有的取人 面形,有的取羊形,还有的取虎食人的 情节性场面,气氛十分恐怖。器物表面 遍布各种装饰纹,如蛇纹、牛纹、象纹 、蝉纹、鹿纹。

14 工匠在制作器 物时,虽然要 遵循器物的基 本形状,但巧 妙地在容器上 加入附属部分 ,适当改变器 物形状,使之 具有动物的形 态。

15 先秦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之所以 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 ,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 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的体现 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 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 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 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 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 与火的野蛮年代。

16 二、西周青铜器 中国南方和西南方 的青铜艺术异军突 起,令人刮目相看 。

17 1986年夏季,在中 国的四川省成都市 郊的三星堆村发现 了三千年前的一座 祭祀坑,出土70多 件与真人一样大的 青铜人像。

18 在周代,每当发生重大 事件,君王和大臣都会 下令铸造
在周代,每当发生重大 事件,君王和大臣都会 下令铸造.礼器,并在礼 器上留下铭文,记录这 件事作为纪念,因此青 铜器上的铭文具有重大 的史料价值。 西周晚期的作品更重视 形制的轻巧和纹饰的简 练。青铜器减少了早期 和盛期青铜文化的威严 、华丽和繁复的宗教性 及等级性,增加了世俗 文化的活泼和轻松的色 彩

19 鸟纹卣 西 周中期 1927- 1928年党 玉琨盗于 陕西宝鸡 现藏于美 国波士顿 美术馆

20

21 十五连盏树 形铜灯 战国 78年出土于 河北平山中 山王墓

22 妇好觚(音同姑) 商代 1976年河 南省安阳妇好墓 出土 现藏中国 历史博物馆。

23 三、春秋青铜器 春秋时期,青铜艺术 中的人文因素不断加 强,工匠们为了突出 清新、自由的新气象 ,在造型设计中引入 更活泼的动物形象。
工匠发明了复杂的镂 空透雕技术。

24

25 四、战国青铜器 工匠们不但早已发 明部件分铸法和失 蜡浇铸法,而且发 明了焊接、鎏金、 镶嵌、镂刻、错金 银等工艺,因而可 以制造更为精致的 青铜器。 曾侯乙出土尊、盘

26 战国时期,由于各国努力发展经济文化事 业,出现了一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 品。
古代艺术家把当时的生活、劳动、战争的 情景都刻画下来。 在战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纯粹用于生活 的青铜器。

27

28 与青铜时代同时发达成熟的,还有汉字

29 第二章 玉器艺术 中国人所说的玉,根据矿物分析,主要 是角闪石和辉石两类。 角闪石色泽纯白,近于凝结的油脂,被 称为羊脂玉。
第二章 玉器艺术 中国人所说的玉,根据矿物分析,主要 是角闪石和辉石两类。 角闪石色泽纯白,近于凝结的油脂,被 称为羊脂玉。 辉石以翠绿色为最美,有“翡翠”的雅称 ,翡翠质地坚硬,有水晶状结构,具有 玻璃的光泽,透明晶莹。 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制品, 辉石类的玉材18世纪后才大量采用。

30 中国人爱玉不仅因为玉稀少而美丽,而 且早在夏商之际已把玉比喻为美德。象 征着正人君子的诚实、正直、聪慧、坚 强、勇敢、仁义等一切高贵品质,因此 古人佩带玉表示自己品德高洁。
此外,古人还相信玉有神奇的力量,可 以使人躲避灾祸,化险为夷。古人以为 在墓葬中,陪葬的玉器能够维持人的精 气不散,保护尸体千年不腐。 玉器还往往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1 一、夏商玉器

32

33 二、西周玉器 在玉器艺术中,中国独特的线条技法已 经形成。这些线条龙飞凤舞,曲折蜿蜒 ,显示出一种单纯而丰富的美感。
在玉器艺术中,中国独特的线条技法已 经形成。这些线条龙飞凤舞,曲折蜿蜒 ,显示出一种单纯而丰富的美感。 由此造成历史达数千年之久的中国线艺 术风格。

34 三、春秋战国玉器 尖利的制玉工具可雕刻出美丽精致的花 纹,还可雕刻出透空的立体花纹,人们 称之为镂空雕刻技巧。

35 第三章 绘画艺术 一、先秦壁画 先秦壁画和宫殿、 庙堂往往合为一体 , 古建筑基本都毁于战 火 。故流传下来的甚 少。只能根据有限的 记载推测。先秦壁画 以人物画为主,主要 描绘先祖、神灵、君 王和功臣的形象 。

36

37 史书记载商代“宫墙文画”,“锦绣被堂”(宫墙 上画满壁画,布置着锦缎帐幕)。1975年曾在 殷墟小屯发现建筑壁画残块,有红、黑两色 在白墙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 。
西周曾绘制重大历史题材的庙堂壁画 。 春秋战国时代,《庄子》记载“叶公好龙,室 屋雕文,尽以写龙”,说的是叶公屋里尽是雕 的和画的龙。 东汉王逸曾在他的《楚辞章句·天问·序》里 写道 ……。神奇壮丽的画面激发他丰富的想 像,他依据壁画内容写出名诗《天问》

38 二、战国帛画 现存最古老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是 在湖南长沙两座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

39

40 三、漆画艺术 在楚国,漆画绘制在丧葬用具如漆棺上 ,也绘制在各种实用器物上。

41

42

43 第四章 雕塑、金银、纺织艺术 一、陶塑、木雕 瓷器出现于商代。瓷器 以高岭土为材料,外面 涂以釉层。
楚国工匠采用圆雕、浮 雕、透雕、镟制、锯制 等多种手法,制造形状 复杂的木质用品。

44 二、金银器、纺织 根据考古发掘,中国的纺织 和服装已有七千多年历史,丝 绸已有五千年历史。至战国 时期,丝织物有十几个品种 ,染色工艺已日渐成熟,仅 正色就有五种,间色也有五 种。 古代工匠以针穿上各种绣线 ,按照画在丝绸上的图案, 用各种针法绣出龙凤和花卉 。

45 第五章 先秦乐舞 一、夏代舞蹈 四五千年前的中原一带大约处于古籍中所记 的夏代。那时已出现早期的国家,传说有一 位叫大禹的英雄带领人民战胜了洪水。为了 纪念他的功绩,人们创造出一种叫《大夏》 的歌舞。《大夏》一直流传到春秋时代,在 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宫廷里演出。

46 在南方也流传一种怀念禹的情歌。结尾 的部分有起伏的旋律,歌词中有重复的 词语,说明早期的抒情歌曲已初具形态
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时期,古人已能 制造陶质吹奏乐器——埙(Xun)。埙是 椭圆形,顶端有一个吹孔。埙体上有的 有按音孔,有的没有,可以吹出小三度 音程。 可以推想,埙是给《大夏》一类歌舞伴 奏的乐器,是夏代主要的乐器之一。

47 二、商代乐舞 商代宗教盛行,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巫 常以唱歌跳舞来配合,所以商代音乐具 有明显的宗教性。

48 商周之交已有七声音阶,即宫(do)、商 (re)、角(mi)、徽(sol)、羽(1a),角与徵 之间的变徵(#fa),以及宫与羽之间的变 宫。古人所说的“九歌、八风、七音、 六律。以奉五声”(《左传·昭二十五年》 )讲的是五个正音始终是音阶的中心。

49 三、西周乐舞 西周政权在继承夏礼乐制度的基础上增 订修改,制定了一套法定礼乐制度。通 过这种制度体现社会等级,规定君臣、 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上下关系。 宫廷设立相应乐舞机构,创作大型乐舞 《六代舞》,纪念先王。 舞蹈是贵族子女受教育的必修课,因为 乐舞是贵族的修养内容之一。

50 西周 《六小舞》和《六代舞》是最早的雅乐 雅舞。雅乐、雅舞是宫廷贵族的艺术, 以弘扬伦理道德为宗旨。
西周的乐器随着歌舞的繁荣也日益丰富 ,形成以钟磐(编钟、编磐)为核心的“金 石之乐”,甬钟和铸也是重要的乐器。

51 四、春秋乐舞 春秋时期,民间歌舞越来越兴盛。王室 定期下乡“采风”,收集和整理民间歌舞 。
许多诸侯和贵族无视西周礼仪制度和伦 理道德,纵情地追求享受。歌舞的规模 越来越大,质量也不断提高。 楚国把祀巫仪式和歌舞结合,以歌舞娱 神。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九歌》就是 依据祭祀歌舞的歌词而创作的。

52 歌舞不仅可以娱乐,而且是外交和政治 的工具。各国都以歌舞迎送贵宾,以舞 乐为礼品,以赠送歌舞表示友好。在政 治斗争中,以乐舞表达政治态度和愿望 ,以歌舞讽喻时事,以乐舞达到政治目 的。
乐舞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53 五、战国乐舞 编钟 排萧 古琴

54

55

56 古琴是我国的古老弦乐器,依文献记载 ,三代之前已然出现(如“昔者舜作五 弦之琴,以歌南风。”“故舜弹五弦之琴 ,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等),甚至 有伏羲、神农作琴之说。远古传说难以 信凭,却暗示了古琴历史的绵长。

57 五、先秦音乐观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否定音乐的社会 教育功能。
儒家音乐思想主要体现在《乐记》这本 书中。在这部系统的音乐论著中,他继 承了儒家的基本思想,认为音乐是人对 世界的反应。世上有物,人心才动,人 心动,就生音乐。

58 小 结 (一)先秦艺术有明显的阶段性 商代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原本是食具、酒 具的用品变成庄严神秘的礼器。尤其是青铜鼎 ,它代表着神权和政权,具有极大的威慑力。 青铜器的造型非常庄重,纹饰追求神秘。 西周艺术中的神秘色彩减少,人文成分增加。 春秋艺术具有变革的特点。旧的奴隶时代的艺 术衰落,新的封建时代的艺术兴起。新时代的 艺术自由活泼,形式多样,突破了旧制度的规 定和限制,深入到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 战国处于中国文化大发展大扩散的时期,因此 战国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59 (二)中国艺术重视线条的传统开始形成。 (三)中国艺术重夸张、变形、拼合的趋势已经形成。

60 概念解释 青铜器 鼎 礼器 司母戊鼎 饕餮纹 三星堆祭祀坑 铭文铜簋 莲鹤方壶 青铜剑 失蜡法 鎏金 错金银 曾 侯乙墓水陆攻战纹鉴 玉器 妇好墓 镂空雕刻 玉佩 帛画 人物龙凤图 人 物御龙图 漆画 瓷器 江陵马山一号 楚墓丝织品 礼乐 乐记 曾侯乙墓编钟 十二律 金石之乐

61 思考题 1.商青铜器的宗教性。 2.楚国青铜器的特点。 3.礼器的作用。 4.先秦乐舞与政治的关系。

62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歌之咏 之;歌咏之不足,舞之蹈之。

63 谢谢!


Download ppt "第三编 先秦艺术 (公元前21世纪至前221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