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复习课件 第4节 免疫调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复习课件 第4节 免疫调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习课件 第4节 免疫调节

2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 1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淋巴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吞噬细胞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来源(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4 T细胞和B细胞    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并发育成淋巴细胞,称为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另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5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比较 B细胞 T细胞 来源 成熟 场所 寿命 血液中含量 功能 骨髓造血干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骨髓 胸腺
几天至一二周 可存活几年 约20% 约80%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6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1. 第二道防线 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细胞免疫

7 皮肤和黏膜(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内表面) 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内表面) 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杀菌物质. 分泌物(唾液、泪液等) 2.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溶菌酶) 体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吞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主要由免疫系统组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8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内表面)以及分泌物(唾液、泪液等)中的杀菌物质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9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10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系统组成(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11 一 一 二 二或三 三 三 不属于免疫系统 .关于三道防线 1.下列分别属于第几道防线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体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骨髓 抗体 红细胞 二或三 不属于免疫系统

12 皮肤和黏膜(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内表面) 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内表面) 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杀菌物质. 分泌物(唾液、泪液等) 2.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溶菌酶) 体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吞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主要由免疫系统组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13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机体对所有抗原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仅对某一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非专一性 专一性 生来就有的
作用 范围 特性 形成 强弱 机体对所有抗原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仅对某一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非专一性 专一性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的 返回

14 3.抗 原 1、定义: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的物质就叫做抗原。 2、举例:____________等外来病原体。 3、特点:
3.抗 原 1、定义: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的物质就叫做抗原。 2、举例:____________等外来病原体。 自身______________也可作为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病毒、细菌 衰老、癌变细胞 3、特点: 特异性: 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 一种抗原只能与_______________ 发生特异性结合。 4.特异性基础:抗原表面或内部含有__________. 抗原决定簇

15 4.抗 体 免疫球蛋白 抗体的化学本质: 特异性 抗体的性质: 抗体的形成: 合成 分泌 抗原 B细胞 抗体 浆细胞 抗体的分布:
4.抗 体 免疫球蛋白 抗体的化学本质: 特异性 抗体的性质: 抗体的形成: 合成 分泌 抗原 B细胞 抗体 浆细胞 抗体的分布: (1)血浆(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等)

16 抗毒素、凝集素 抗体的种类: 与抗体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 合成 内质网:加工 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分泌。 线粒体:提供能量

17 CD 二、关于抗体 1.(多选)下列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1.(多选)下列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能直接杀死抗原 F.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18 三.关于抗体、抗原、淋巴因子的区别 产生 特点 种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抗毒素: 凝集素: T细胞 效应T细胞 浆细胞 体内或体外
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能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免疫效应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细菌、病毒、 自身衰老、癌变细胞、外毒素 抗毒素: 凝集素:

19 免疫作用的过程(重点)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抗原进入人体后,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中的抗体消灭,若侵入了细胞则抗体就无能为力了,只能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2、细胞免疫

20 抗原 吞噬细胞 感应阶段 体液免疫过程 T细胞 5.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反应阶段 抗体 效应阶段 抗体与抗原结合

21 体液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 刺激 呈递抗原 T细胞 呈递抗原 B细胞 (识别)

22 体液免疫 B细胞 2)反应阶段: 浆细胞 记忆细胞 受抗原刺激
增殖和分化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3 体液免疫 浆细胞 3)效应阶段: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合成和分泌 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4 6.细胞免疫的过程 感 应 阶 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
记忆细胞 靶细胞破裂死亡 淋巴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25 细胞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呈递抗原 T细胞 (识别)

26 细胞免疫 T细胞 2)反应阶段: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受抗原刺激
增殖和分化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7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 3)效应阶段: 释放 密切接触 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吸水膨胀最终裂解死亡。

28 7.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不同点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相同点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联系 抗原
靶细胞(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 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1、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而予以彻底消灭。 2、细胞免疫的作用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再由抗体消灭之。 (两种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返回

29 DF 免疫概念: 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过程。 1.(多选)下列不属于免疫的是:( ) A.花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1.(多选)下列不属于免疫的是:( ) A.花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B. 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体内抗体清除抗原的过程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E.病原体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F.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30 四.关于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细胞、B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
1.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吞噬细胞、 T细胞、B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 效应T细胞、 2.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细胞、B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效应T细胞、 3.免疫反应中唯一没有识别抗原能力的细胞是 _________________ 效应B细胞 4.能识别抗原的物质是___________ 抗体

31 吞噬细胞 .效应B细胞 5. 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 该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细胞器)较多。 高尔基体 核糖体 内质网 线粒体 吞噬细胞 6.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细胞是______

32 问题探讨: 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33 三、免疫失调 免疫功能过强 自身免疫病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缺乏 免疫功能过弱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34 1.自身免疫病 举例: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
定义: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举例: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

35 自身免疫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红斑狼疮

36 2.过敏反应 定义: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 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7 过敏原: 发生的机理: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机体在过敏原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细胞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和抗体相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

38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 刺激 产生 吸附 过敏原 机 体 抗 体 某些细胞 再次刺激 过敏原 释放物质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导致 全身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过敏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敏 (食物过敏性肠胃炎) 皮肤过敏 (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39 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 1)找出过敏原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40 BG 五.过敏原与抗原的比较 过敏原对人有个体差异 抗原对人无个体差异 1.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
2.(多选)下列属于抗原的是( ) A牛奶 B结核杆菌 C青霉素 D花粉 E尘土 F鸡蛋 G病原菌 H自身正常细胞 返回

41 六.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中抗体的比较 来源:都是效应B细胞 相同点 本质:都是蛋白质 作用:都是抗体和抗原 (或过敏原)特异性结合 (过敏反应)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 分布: 不同点 (体液免疫)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42 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

43 3.免疫缺陷病 概念及特点: 特点: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得多。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特点: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得多。

44 4.艾滋病 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英文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原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原体英文缩写:___________________ 致病机理:HIV能够攻击人体的_______,特别是能够侵入____________,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艾滋病病毒 HIV 免疫系统 T细胞

45 艾滋病毒 HIV:

46 病毒分布: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7 艾滋病 艾滋病感染阶段: 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 2)无症状期 3)症状期

48 艾滋病 艾滋病感染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
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49 艾滋病 艾滋病感染阶段: 2)无症状期: 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

50 艾滋病 艾滋病感染阶段: 3)症状期: 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般在6---24个月内死亡。

51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52 讨论 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53 3、据图分析,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几年?
约9年

54 河南文娄村的爱滋病孤儿

55 高耀洁 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获“亚洲的诺贝尔奖”——亚洲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 温家宝在河南与艾滋病患者共度春节

56 √ √ √ × 八.关于艾滋病 判断 1.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的感染。( )
3.HIV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 ( ) 4.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此时HIV复制能力弱。 ( ) ×

57 × √ √ × × × × × 5.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 ( ) 6.HIV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高频性。( )
8.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相同。( ) 9.艾滋病可通过蚊蝇叮咬传播。( ) 10.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可传染艾滋病( ) 11. HIV能够独立生存。( ) 12. HIV有细胞结构.( ) × × × × ×

58 四.免疫系统功能 对外,防卫功能; 对内,监控功能; 清除外界病原体和内部突变细胞的功能。

59 五.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60 四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预防: 预防接种: 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 菌苗: 疫苗: 类毒素:
四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预防: 预防接种: 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 菌苗: 疫苗: 类毒素: 伤寒菌苗、卡介苗 乙脑疫苗、牛痘苗 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免疫用的 生物制品 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 白喉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

61 四 免疫学的应用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四 免疫学的应用 器官移植: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62 讨论 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63 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
不能。例如,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 4、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2001年4月起,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这项计划,更名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在北京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分库。 你关注过有关报道吗?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什么意义?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

64 4、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 /5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

65 解析 (l)溶菌酶杀菌若在口腔内(外界环境)属第一道防线;若在体液中(内环境)进行,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二种情况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吞噬细胞在体液中吞噬病原微生物并将其杀灭,应为非特异性免疫,即第二道防线;若仅仅暴露抗原决定族并呈递给T细胞或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应界定于特异性免疫,即第三道防线。

66 九.关于二次免疫 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 抗体数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67 4.资料 抗原 寿命 快 强 更长 多 迅速 3.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
1.记忆细胞的特点:________长,对_____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的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____且____,持续时间___________。 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______且_______. 寿命 更长 迅速 3.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 4.资料


Download ppt "复习课件 第4节 免疫调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