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十五章 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十五章 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十五章 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第三十五章 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2 教学目的 掌握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教学要求 掌握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处理原则、 熟悉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特殊性及麻醉特点. 了解常用的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3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诊断性检查及介人性诊断治疗的麻醉特点; 2、重点讲解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处理原则. 3、讲解常用的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4 第一节 手术室外麻醉的特殊性与麻醉工作指南
第一节 手术室外麻醉的特殊性与麻醉工作指南

5 一、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1.诊断性检查有些需在暗室或X线下进行,能见度差,给麻醉操作和观察病人带来很多不便,有时会影响麻醉和急救的顺利进行。 2.X线机为高压电装置,应禁用易燃、易爆的麻醉药。

6 一、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3.在X线曝光的瞬间,麻醉医师不能远离病人,应注意防护;在CT检查和MRI扫描检查时,麻醉医师远离检查病人,应注意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诊断性检查场所的麻醉监护、急救设备及各种药品均不如手术室齐备,必须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病人发生意外时急救的需要和安全。

7 一、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5.暗室面积窄小,室内空气易被吸入麻醉药污染。 6.检查中有时病人需长时间固定于某种姿势,亦有时需多次大幅度挪动病人躯体或头部,在麻醉状态下,体位的重力影响和突然改变体位,可严重干扰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有时亦可发生呼吸道梗阻、气管导管扭曲或误入一侧支气管或脱出声门等,造成各种意外事故。

8 二、造影剂或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 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4万
麻醉药的毒副作用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该类麻醉前必须予以重视,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抗生素与肌松药的相互作用,长期服用激素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α、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高血压治疗药对心肌的抑制作用等,应依其药理作用和药代学特点给予相应处理。

9 三、技术操作的危险性 各种内镜检查与治疗,有可能造成被检查脏器的穿孔;心导管检查可引起大血管损伤,而致严重出血,亦可能引起气栓和严重心律紊乱;快速加压注射造影剂或腹腔内注入CO2都可能发生并发症。

10 四、手术室外麻醉指南 供氧 吸引装置 废气排气装置 监测仪器 安全电源 麻醉机 空间 除颤仪、急救药品、急救设备 麻醉医师的能力 规范

11 第二节 麻醉处理原则 诊断性检查与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处理原则,主要是在解除病人痛苦和不适并保障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避免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各种因素。

12 第三节 常用的检查性诊断及介入性诊断治 疗的麻醉
第三节 常用的检查性诊断及介入性诊断治 疗的麻醉

13 一、脑血管、脑室及气脑造影的麻醉 麻醉处理原则:除确保注入造影剂时病人安静不动外,尽可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护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不使颅内压继续升高。

14 麻醉前准备:病人准备同全身麻醉。造影室必备麻醉机、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
麻醉选择和麻醉管理注意事项:成年人合作者均可在局麻或局麻加强化麻醉(指用氟哌利多、哌替啶合剂,或异丙嗪、哌替啶合剂等)下施行脑血管造影术。 成人在造影前应给予适量镇静催眠药或造影前给予适量神经安定镇痛合剂。 儿童和浅昏迷不能合作者,需采用基础麻醉或全身麻醉。

15 并发症: ①颈动脉血肿:大的血肿可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应作相应处理,必要时需行气管造口术。 ②失血:对婴幼儿应注意失血量的补充。 ③注射造影剂可导致血管扩张引起暂时性低血压,一般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均能恢复。

16 脑室以及气脑造影的麻醉 脑室及气脑造影是指将氧气或空气注入脑室作X线摄片。其区别在于:脑室造影系指直接将气注入脑室,需先行脑室穿刺;气脑造影是经腰穿后,将气注入蛛网膜下隙,同时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使气体达到脑室。 气脑造影的病人,颅内压多无改变;脑室造影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 全麻时禁用氧化亚氮,颅内压高者禁用氯胺酮。

17 二、心血管系统检查与介入性治疗的麻醉 检查本身的要求是:病人安静配合,无兴奋挣扎和随意活动,保持血压、心率稳定;保持自主呼吸,避免吸氧,否则会影响血流动力学检查和血气分析的准确性。

18 麻醉前准备(同全身麻醉) 成人在检查前1h,可口服地西泮或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加用适量镇痛药。4岁以下小儿和婴幼儿,可不用术前药。4岁以上小儿可给予适量术前药,一般不用阿托品,以防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肺动脉高压者可用吗啡为术前药(0.1mg/kg)。

19 麻醉处理 (1)婴幼儿肌肉注射氯胺酮(4mg/kg); (2)小儿用氟芬合剂,小量分次静脉滴入,复合氯胺酮(1~2mgl/kg)分次静脉注射; (3)小儿于检查前30min肌注地西泮(0.2~0.3mg/kg)或咪达唑仑(0.1~0.3mg/kg),盖消毒铺巾前用面罩间断吸入或用开放法滴人七氟醚或安氟醚,此法诱导快,清醒亦快。

20 常见并发症 (1)心律失常 (2)低血压 (3)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 (4)心肌梗死 (5)呼吸抑制 (6)晕厥、急性脑缺氧 (7)体温下降

21 三、气管、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造影的麻醉
气管、支气管镜检查有急症和择期两类 麻醉前准备 麻醉处理: 成人均可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检查。 小儿则需全身麻醉加表面麻醉。小儿全麻可选用:①γ-OH或咪达唑仑使之入睡,辅以哌替啶、氟哌利多合剂,当麻醉减浅时可静注小量氯胺酮或异丙酚,再加以完善的表面麻醉。②应用冬眠工号合剂,分次静脉滴入,再辅以小量氯胺酮。镜检前给予完善的表面麻醉。

22 并发症 1)心律紊乱:多见于危重病人,且多为在严重缺氧基础上出现迷走神经反射而引起。镜检过程应作ECG监护或监听心音,以随时发现心律紊乱及时处理。 2)喉水肿:小儿喉头细小,且组织疏松,淋巴丰富较易发生喉水肿,继发窒息。应予积极防治。 3)呕吐误吸:

23 支气管造影的麻醉 麻醉前准备: 湿肺痰多者,需于术前控制炎症和体位引流排痰,待炎症基本控制后进行,2周内仍有咯血者,应暂缓造影。造影前按全麻准备。

24 麻醉处理: 成人均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小儿则需全麻行气管内插管。麻醉处理的要点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足够的通气量。

25 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 ①透视下证实支气管内造影剂已大部排除; ②呼吸交换已恢复正常,且无呼吸困难; ③咳嗽、吞咽反射已恢复正常,方可拔除气管插管。

26 并发症: ①气道阻塞窒息:多因造影剂、痰、血阻塞引起,偶也见于严重支气管痉挛,应作好预防。 ②心脏停搏:主要继发于呼吸道梗阻,在严重缺氧、CO2蓄积的基础上发生,为此应避免缺氧及CO2蓄积。

27 四、食管镜检查治疗的麻醉 成人均可在咽喉表面麻醉下完成,应注意恶心呕吐的发生。
小儿则需全麻,具体方法可依病儿年龄、检查所需时间、病儿全身情况及有无饱胃等决定。

28 五、腹腔镜、胆道镜检查与手术的麻醉 麻醉多在全麻下完成。全身麻醉可用静脉复合全麻、神经安定镇痛麻醉或吸入麻醉。

29 六、膀胱镜检查与治疗的麻醉 膀胱镜检查与电灼是泌尿外科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女性病人多可在表面麻醉下完成,男性多需采用硬膜外麻醉或骶麻、脊麻完成。小儿可采用安氟醚、七氟醚、异氟醚等吸入麻醉。单纯硫喷妥钠麻醉因其喉痉挛、心动过缓与低血压发生率高,应避免单独应用。

30 七、其他各种光纤维镜检查与治疗的麻醉 近年来逐渐普及如肩、膝关节镜,纤维结肠镜,纤维胃镜,十二指肠胰管造影等。上述检查多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

31 谢谢


Download ppt "第三十五章 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