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三章 天然災害
2
教學目標 能了解地盤下陷、旱災及火山等天然災害類型與原因。 能於災害發生時採取緊急應變措施。
3
大綱 地層下陷 乾旱 火山 災害防救與應變措施
4
地層下陷 又稱地盤下陷,當地表的土壤、礫石等地質材料受到自然或人為因素影響,進而可能產生壓縮、壓實的現象,使得地表逐漸下降。此土地表層在一定時間內所形成的緩慢沈降現象。 不易察覺,加上不會直接危及人類生命財 產安全或對建築物瞬間造成破壞,因此容 易被輕忽,故被稱為「沈默的危機」。
5
地層下陷原因-自然因素 大陸或海底板塊移動造成地表坍塌。 火山或地震導致土壤液化引起浮動沉陷。
易溶岩區因地表水和地下水長期對延時進 行溶解、沖刷導致地面凹蝕。 溫度變化促使原本冰凍地層解凍,造成土 壤不堪負荷而下陷。
6
地層下陷原因-人為因素 地下水超抽 地下水水位下降 地面構造物 深基礎開挖與採礦 淺覆蓋開挖
7
臺灣地層下陷情況 目前為止,臺灣發生地層下陷之地區包括臺北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宜蘭縣。
凡達到「地層下陷累積總量」或「近年地層下陷年 平均速率」認定標準,且達到「易淹水區域」認定 標準之鄉鎮,則被劃定為嚴重地層下陷區。 雲林縣為持續下陷面積最嚴重與下陷速率最快且累 積最大下陷量的地區。
8
(資料來源:senior.cvhs.tp.edu.tw)
9
地層下陷所造成之危害 地下水資源涵蓄能力降低
當地層發生壓密作用時,將使其厚度減少且孔 隙率減低,導致所能涵蓄之地下水水量也相對 減少,造成下陷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容易耗竭。 當地層下陷持續發生時,地下水源對於該地地 下水的補注將會越來越緩慢,若未有效改善, 則地層下陷的幅度只會愈趨嚴重。
10
地層下陷所造成之危害 地勢低窪易生洪氾溢淹
長年累月的地層下陷造成地勢低窪,使原有的 排水坡度改變,引發排水困難的情形,若遭逢 雨極易產生積水不退的現象。 在沿海地區,若地勢低於海平面,將使得海堤 堤頂高程相對下降,保護程度降低,故時而引 致海水倒灌,沿岸居民自身生命財產安全將嚴 重受到威脅。
11
地層下陷所造成之危害 地下水鹽化 當地層下陷將使得地下水面下降,而淡水地下 水的水壓也隨之減少,導致原本的淡水與海水 壓力平衡被破壤,海水因而侵入原來貯存淡水 的地層。 不僅導致以地下水為主要供水來源地區的民生 或農業用水受到影響,也間接導致土壤鹽化, 造成農民耕作困難,降低土地永續生產力。
12
地層下陷所造成之危害 建築物、工程結構物與維生系統設施損壞
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地層有效應力增加而壓密, 地面建物或橋墩、橋台等,因沈陷率增加而導 致結構損壞,可能造成自來水、瓦斯管線等維 生系統管線與下水道因彎曲壞損而洩漏。
13
地層下陷防治策略 依據區位條件合理發展產業 推動區域水資源調配與管理 加速消減洪澇災害損失 落實地層下陷區土地防護管理
1 依據區位條件合理發展產業 2 推動區域水資源調配與管理 3 加速消減洪澇災害損失 4 落實地層下陷區土地防護管理 5 健全推動組織與協調機制 6 持續教育訓練
14
旱災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定義,當連續20日以上降水量均未達0.5 毫米時,即可稱為乾旱。
根據水利署的統計則發現,臺灣平均每10 年就會出現一次大乾旱,每2至3年則會出 現一次小旱。
15
旱災 氣象乾旱 農業乾旱: 某一地區雨量相較於長期平均雨量有持續性偏 少的趨勢,導致該期間總雨量遠低於長期氣候 平均值。
土壤水分不能滿足植物需要的一種乾旱現象, 長期氣象乾旱是農業乾旱的主要原因。
16
旱災 水文乾旱: 水資源供需(社會經濟): 因降雨量大幅縮減導致河道流量、湖泊或水庫 容量減少和地下水位下降。
長期未降雨或降雨量極少所造成的供水量少於 需水量情形。
17
災害原因 雨量在時間及空間之分佈不均勻 河川短且陡,蓄水不易 總用水量持續增加
18
臺灣各地區乾旱事件 根據 年的乾旱次數統計結果顯示,近10年北部與南部地區發生乾旱的頻率,明顯較中部與東部地區多,且東部受乾旱的影響較小。
19
旱災防治策略 三級狀況 二級狀況 一級狀況 地方政府及自來水事業成立緊急應變小組進行抗旱應 變事宜。
成立「經濟部水利署旱災緊急應變小組」進行抗旱應 變事宜。 一級狀況 成立「經濟部旱災緊急應變小組」;需跨部會協調時 ,應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20
火山 惟有「適當的地體構造環境」、「地面深處有岩漿的形成」、「地殼處有岩漿庫的存在」及「岩漿能上升至地表噴發」四個條件兼具時,才會產生火山活動。 活火山 休火山 死火山
21
火山所造成之危害 火山泥流堆積 火山灰 如同土石流一般,不僅能淹沒廣大的區域,同 時也能沖垮任何建物,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
影響人體健康及飛安,過多的火山灰甚至會進 入平流層,籠罩在全球天空使得氣溫下降。
22
全球最近火山爆發事件 2010年冰島南部的艾雅法拉冰河火山,產生大量火山灰,造成艾雅法拉冰川融化,附近居民撤離、多國封閉領空、火山灰裡高濃度的氟對動物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資料來源:big5.cri.cn)
23
臺灣火山 北部 屬於大陸邊緣型式的安 山岩火山區,包括大屯 火山群、基隆火山群、 觀音山、草嶺山(大溪 慈湖)及外海的彭佳嶼 、棉花嶼、花瓶嶼、基 隆嶼和龜山島。 東部 屬於島弧型式的安山岩 火山區,涵蓋海岸山脈 、綠島、蘭嶼和小蘭嶼 西部 澎湖列島,屬於大陸裂 谷型半洪流式的玄武岩 之死火山區。
24
災害防救與應變 英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Maplecroft 曾於2011 年公布之《天然災害風險圖輯》(the Natural Hazards Risk Atlas, 2011 NR) 將我國經濟活動的絕對災害風險指標列為全球第四,與美國、日本及大陸並列為具有極端風險之國家。 (行政院,2012)
25
災害防救法 2000年7月19日公布並施行。 以風災、水災、震災、旱災、寒害、土石 流災害等天然災害,以及火災、爆炸、公 用氣體與油料管線、輸電線路災害、礦災 、空難、海難、陸上交通事故、森林火災 、毒性化學物質等災害為對象。
26
我國中央至地方防救體系架構
27
我國中央災害防救體系組織架構
28
救災應變措施 災害警報之發布、傳遞、應變戒備、人員疏散、搶救、避難之勸告、災情蒐集及損失查報警戒區域劃設、交通管制、秩序維持及犯罪防治。
消防、防汛及其他應變措施。 受災民眾臨時收容、社會救助及弱勢族群特殊保 護措施。 受災兒童及少年、學生之應急照顧。 危險物品設施及設備之應變處理。
29
救災應變措施 傳染病防治、廢棄物處理、環境消毒、食品衛生檢驗及其他衛生事項。 搜救、緊急醫療救護及運送。 協助相驗、處理罹難者屍體、遺物。
民生物資與飲用水之供應及分配。 水利、農業設施等災害防備及搶修。
30
救災應變措施 鐵路、道路、橋樑、大眾運輸、航空站、港埠、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輸電線路、電信、自來水及農漁業等公共設施之搶修。
危險建築物之緊急評估。 漂流物、沈沒品及其他救出物品之保管、處理。 災害應變過程完整記錄。 其他災害應變及防止擴大事項。
31
思考 近年來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超級颱風」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強度也越來越強,如2012 年侵襲美國東部的颶風「桑迪」,以及席捲菲律賓的颱風「寶發」等,我們該如何調整的防颱防災措施,以因應颱風日益增加的潛在威脅?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