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灿烂求备 异彩纷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灿烂求备 异彩纷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灿烂求备 异彩纷呈

2 隋唐美术分类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杂画 石窟陵墓壁画

3 人物画 初唐画坛 “画圣”吴道子 仕女人物画 孙位及其《高逸图》 五代人物画

4 阎立本 阎立本 (601?一673) 中国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工部尚书、右相。其父阎毗长于绘画、工艺、建筑,兄阎立德亦长于书画、工艺、建筑。阎立本承其家学,尤长于绘画。擅道释、人物、肖像、山水、鞍马等,尤长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与肖像画,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一时有“右相驰誉丹青”之称。其肖像画多描绘唐初建功立业的功臣形象,如描绘房玄龄、杜如晦等18位文人谋士肖像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又在凌烟阁壁上画长孙无忌、魏微等24位功臣像等。杜甫《丹青引》中有“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的诗句形容其所画之生动传神。阎立本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5 《步辇图》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它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太宗形象是全图的重心所在。作者不遗余力地给以生动细致的刻画,他笔下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全图不设背景,以摹绘人物为主,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从细部描摹来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欲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着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6

7 步辇图(左) 唐

8 步辇图(右) 唐

9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10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是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城)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肃宗朝(约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吴道子活动的时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 宋代苏东坡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愈),书至颜鲁公(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亦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

11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12

13

14 仕女人物画 中国唐代画家。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开元(7l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善画人物、仕女。他画仕女尤喜以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得童稚之形貌,又有活泼之神采。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从他曾以“金井梧桐秋叶黄”之句画《长门怨》并且“甚有思致”来看,张萱是有文学修养并巧于构思的。他的人物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其妇女形象代表着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是周昉仕女画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15 《捣练图》 《捣练图》(宋摹)绢本 设色 纵37厘米 横147厘米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16

17

18

19 《虢国夫人游春图》

20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 局部

21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 局部

22 《虢国夫人游春图》 (宋代摹本) 局部

23 周昉 周昉,字仲朗(一作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其职位仅次于一州长官刺史。周昉能获得这个官位与他的哥哥的地位有关,其兄周皓随哥舒翰征吐蕃克石堡城等立有战功 “周家样”的艺术影响早在唐代已超出了中国本土,它的艺术魅力为邻国新罗(今朝鲜半岛中部)的画家所倾倒。贞元年间(785一805)以来,新罗人到周昉曾活动过的江淮一带以善价求购周昉的画迹。“周家样”不仅影响到新罗的人物画,而且漂洋过海至东瀛,波及日本奈良时代的佛教造像,如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吉祥天女像)(图1)。这个时期日本仕女画的造型更是直取“周家样”之形,如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鸟毛立女屏风》(图2)等。

24

25

26

27 周昉

28 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29

30 孙位及其《高逸图》 《高逸图》(又名《七贤图》)是他的代表作,是一幅彩色绢本的人物画,最早见于《宣和画谱》。据近人研究,现存的《高逸图》所绘内容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第一个人物是山涛,第二个手执如意作舞的人物王戎,第三个人物是捧杯纵酒的刘伶,第四个人物是手执尾尘的阮籍,因是残本,尚缺嵇康、向秀、阮咸等人物。反映了这些人孤高傲世,寄情田园,不随流俗的哲学思想。除《高逸图》外,还有《维摩图》和《三教图》许多人物画作,他也是壁画家,在四川应天寺、昭觉寺画有龙水、墨竹、松石和天王像等画。后人师法甚多。

31 第一个人物是山涛, 第二个手执如意作舞的人物王戎, 第三个人物是捧杯纵酒的刘伶, 第四个人物是手执尾尘的阮籍

32

33

34

35 五代人物图 顾闳中是五代时著名的人物画家,南唐后主李煜时(公元570—583年)为画院翰林待诏。关于 其生卒年代已无从考证,在史料中关于他的创作活动记载甚少,韩熙载是探讨和研究其创作思 想和艺术成就的重要作品依据。 周文矩周文矩,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生卒年月不详,五代著名的宫殿画家。昇元中已在宫廷作画,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工画人物,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或文士生活为题材。风格近唐周昉而更纤丽,多用曲折战掣称为“战笔”的笔法表现衣纹,其线条挺健又略带抖动和顿挫。这一特点在当时影响很大。画的内容以“用意深远”著称

36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后逃往南方避乱,曾任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等官。由于当时江南战争较少,有比较优越的自然与生产条件,官僚士大夫的生活奢侈糜烂,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据史书记载,韩熙载家即有歌伎40余人。韩熙载有政治才干,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但他眼见南唐国势日衰,痛心贵族官僚的争权夺利,不愿出任宰相,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南唐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即派画院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目识心记,回来后画成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卷》。该卷钤有自南史弥远"绍动"印到近代张大千的收藏印记共计四十六方. 著录于《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该图卷旧传为顾闳中所作,今书画鉴定界有些人士认定为宋人摹本。

37  据记载,韩熙载原为北方人,其父在后唐时曾任平卢节度副使,后被明宗所杀,此后其逃往南 唐,曾有统一中原之志,并多次参政,但终不被重用。其晚年浪迹歌舞,表示了对封建礼教的藐视 与抗争,更是对其政治上失意的一种寄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后主李煜想起用他为相。为了对其 生活进行考证,命画院待诏顾闳中潜进韩府,通过目识心记画成了《夜宴图》。在顾闳中笔下的韩 熙载,美髯飘然,神态轩昂,举止高逸,全然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忠正耿直的高士;又是一个多才多 艺“审音能舞”的才子,人物刻画逼真,情态生动,表现了韩熙载超脱不俗而又沉郁寡欢的复杂心 理状态。整幅作品共分五段完成,第一段“听乐”人物俯身凝神,以手按拍,十分传神;第二段“ 观舞”,韩熙载亲自击鼓伴奏,神态自若而专注;第三、四段“歇息”“清吹”,也都画的真实、 具体、自然;最后一段“尾声”宴散了人或携妾离去,或安置歇息,而韩熙载却一人独自站在那里 ,神态茫然,若有所思。整幅画面主要人物反复出现,可以说是一幅长卷式的连环画。画面第一段 之间的连接,处理得当,完全没有生硬和重复之感,使人感到若在其中。正如长卷山水画一样,把 人带到了画卷之中,可望、可行是也。其这种非同凡响的构图方式,使画面段落分明而统一,结构 完整而灵活,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38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39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局部

40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局部

41 《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晋王景遂、齐王景达、江王景逖会棋的情景。头戴高帽居中观棋的长者即中主李璟,他比其他人都显得高大,手持盘合,两眼前视,若有所思;两个侧身坐胡床边对奕者为景达和景逖,他们相互观察着对方;中主旁边的观棋者即景遂。胡床后边的榻上置投壶、棋盘,环境简洁静雅。背后竖一长方形直角大屏风,屏风上画唐代诗人白居易《偶眠》诗意图,描写一老翁倚床而卧,一妇后立,三侍女捧褥毡,床后又立一三折屏风,上绘山水。因此图画“会棋”而又在屏风中画屏风,故名《重屏会棋图》。人物写实神情刻画精细,清秀儒雅的共性中又有各自身份和心理活动的区别。线描细劲曲折,略带起伏顿挫,即史载之所谓“战笔”。

42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绢本设色 纵40.2厘米,横70.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43 《琉璃堂人物图》 《琉璃堂人物图》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的任所江宁玻璃堂与诗友李白、高适等聚会的情景。其后半段即《文苑图》部分,精心刻画四位诗人冥思苦想寻觅诗句的生动情态。画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弯曲的松树上凝神思索,旁若无人;右边一人一手握笔托腮,一手轻捧纸绢,陷入沉思,一童子俯身为他研墨;左边二人坐着共展一卷诗文,似在细细琢磨推敲,一作沉思状,一扭头回视,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作品把处于特定情景中的四位诗人的神情姿态和性格气质,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姿态各有不同。但又统一在诗人构思的浓浓氛围中

44 五代·南唐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传 )

45 《游春图》 是我国现存著名画家作品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为隋代展子虔所作。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家视为“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展子虔,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一生经历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曾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是隋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展子虔擅长画楼阁、人马、山川。

46 李思训 李思训,651年生,716年逝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代书画家。字建,作建景。宗室,孝斌子。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封彭国公。李邕碑称“云麾将军”。工书法,尤擅画山水树石,笔力遒劲,格调细密。好写“湍濑潺涭、云霞缥缈”之景,金碧辉映为一家法,鸟兽草木皆穷其态,还常用神仙故事来点缀幽曲的岩岭。这种以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山水画,富有装饰性。源于隋代展子虔,继承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朱景玄说他“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明代董其昌推之为“北宗”之祖。唐代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李思训之画风为后代金碧青绿山水者所取;子李昭道亦擅山水,创画海图。人称他们父子为“大、小李将军”。画迹有《山居四皓图》、《江山渔乐图》、《群峰茂林图》等17件。著录于《宣和画谱》。存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轴。唐代。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图绘长松秀岭,翠竹掩映,山经层迭,碧殿朱廊,江天阔渺,风帆沂流,着唐衣冠者四人;山石青绿,有简单斫笔,安歧评谓“傅色古艳,笔墨超轶”。此画用笔工整,设色艳丽。表明山水画到此时已趋成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47 江帆楼阁图 江帆楼阁图,传为唐代画家李思训的手笔,是古代绘画中早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李思训(公元65l——718年)是唐朝宗室。他不仅是一位“早以艺称于当时”的大画家,同时是一位以战功显赫的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的山水画创作,在我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以他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派,和盛唐以后兴起的水墨山水,为晚唐五代山水画的成熟,准备了较为充分的条件。

48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49 荆浩 荆浩:五代后梁杰了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他因躲避战乱,隐居于太行山之洪谷,因号“洪谷子”。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皴钩布局,具稳健格调,笔意森严,全无不凝滞纤弱之迹。并喜作云中山顶替,四面峻厚。

50 匡卢图五代 荆浩  绢本水墨 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

51 关仝

52 关仝 关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53 董源 董源(?-约962)五代南唐画家,锺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曾任后苑副使,后苑即北苑,世称“董北苑”。工画,最擅山水,开创了平淡天真的江南画派,披麻皴的创始者。但历史上最早对董源的画作出评述的是宋米芾,他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明代董其昌偏爱董源的画,千方百计从他人手中寻觅得四图,鉴定为董源所绘,取其堂名“四源堂”以储之。图皆无名,他便依北宋《宣和画谱》所记,一一定名为:《潇湘图》《夏山图》《秋江行旅图》,又将《龙绣交鸣图》改名《龙宿郊民图》。70岁时又在北京朱阁学处见到《夏景山口待渡图》,欣然题引首并跋卷后。存世的题为董源的名迹,似乎都与董其昌有关,但他也搞不清“龙绣交鸣”是何意,便谓此图是宋太祖下江南时地方上用以进贡的,于是自作主张改名为《龙宿郊民图》。然而考证历史,宋太祖并未亲征江南,而图下方水边有众人聚于岸及船上,“联臂舞跃,仿佛古者拔河之戏”,清乾隆帝便猜测是“郊民见龙宿祈雨所陈”。

54

55

56

57 巨然 巨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月不详。五代、宋初画家。开元寺僧。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南唐后主降宋,随至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开宝寺,在学士院绘《烟岚晓景》壁画,为时人称赞。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贡献,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后人把他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等图。《秋山问道图》,绢本,水墨。纵156.2厘米,横77.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整幅画面描绘的是层层峰峦相叠,林木丛生的景象。“矾头”相聚,树丛中掩映一茅屋,其中一老者盘腿静坐,悠然自得。整幅作品给人以浓淡相间、枯润相生、笔墨秀润、气格清雅、意境幽深之感觉。此幅作品由于无作者款印,与巨然真迹《层岩丛树图》差别较大,故有人疑为他人所作。

58

59

60

61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

62 牧马图 牧马图,是中唐时期画马名家韩斡的作品。为小幅设色绢本画。图中绘有二马昂首四顾、并辔缓行;一马馆手勒缰绳,骑马遥视。在朴素安样的神情之中包含着威武刚惧的气质;画面上的“韩斡真迹”四字,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书。全图虽无一陪衬物,但通道对人物与马匹神情气色的渲染,寓意着辽阔的原野风貌,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玩味不尽。这幅画成为我国古代早期画马图中的代表作品。

63 牧马图  唐  韩斡

64 五牛图 五牛图,被元代画家称为“稀世名笔”的《五牛图》,是唐代画牛名家韩滉的作品。它为纸本着色画卷,以传神之笔,描绘了独立成章的五头牛,或缓步而行,或低头吃草,或踌躇而鸣,或回顾舐舌,或翘首而驰,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在风格上具有浑厚朴实的特点,标志着唐代绘画技艺水平的显著提高。作者韩滉(公元723——787年),字太冲,西安人,是一位出身官僚家庭,做过宰相,死后又被封为晋国公的宫宦画家。据记载,韩滉“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以“牛羊最佳”,而“牛图是其所长”。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这幅《五牛图》,是韩滉的存世真迹

65 五牛图(左半幅)  唐  韩滉 五牛图(右半幅)  唐  韩滉

66 五牛图(放大)  唐  韩滉

67 五牛图(放大)  唐  韩滉

68 "昭陵六骏" 中国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晚期,地方割据,战乱频繁。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准时机,经过七年时间的战争,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他早年在南、北方到处战争,很多时间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因此他特别喜爱马。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昭陵开始建造。唐太宗李世民下了一道诏令,让著名的工艺家阎立德、美术家阎立本把他在战争中骑过的六匹有功战马描画成形,雕刻在宽2米、高1.5米的青石上,陈列在陵山北面的祭坛上。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昭陵六骏"。

69

70

71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明诏令上六块纪念性浮雕的总称,这匹马的名字叫“飒露紫”。此物于二十世纪初被盗,现藏美国。

72 西方净土变,属盛唐时期壁画,是一幅规模宏伟的艺术品,表现了想象中的西方阿弥陀佛居住的极乐世界。画面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左右坐着他的两大菩萨——观音和势至,周围围绕着罗汉、天王、力士以及许许多多供养菩萨。整个画面充分地表现出了“极乐世界”欢乐、热烈的气氛,充分显示了当时壁画艺术发展的高度水平。

73 西方净土变(局部)  唐  莫高窟壁画

74 龙门卢舍那大佛 龙门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的代表作。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二公里处,有一条河流叫伊水,它两岸青山对峙,形成天然门阙,叫龙门。北魏是龙门造像的第一个高峰期,顶峰却在一百多年以后的唐代。继北魏之后,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历代都在龙门营造石窟,至北宋初期才曳然而止,前后长达四百余年。迄今在南北长达一千米的石灰岩峭壁上,还保存有历代大小窟龛二干一百零二个,大小造像九万七千余尊。这个龙门石窟群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齐名,号称我国“三大石窟”。女皇武则天鼎力相助的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像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这不是一具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宗教偶像,而是被高度美化了的大唐帝国高居九重的帝王化身。如果撇开武则天的影子,它确实形象地体现了初唐自强奋发,激昂向上的时代精神。

75 卢舍那大佛  唐

76 龙门石窟佛像

77 敦煌彩塑 敦煌彩塑。公元366年,乐僧和尚在敦煌鸣沙山东麓找到了一块“圣地”,在悬崖上挖了一个石窟,之后,呜沙山东麓南北长约一千六百米的悬崖峭壁,被历代贵宦巨商和佛教信徒争先恐后地开窟造像,到武则天时,已多达一千多个窟洞,所以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但由于长期来自然力与人为的破坏,现仅存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等十余个朝代建造的洞窟五百个左右,彩塑两千多尊,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莫高窟开掘在砾岩悬崖上,因砾岩粗粝松脆不能雕刻,古代艺术家使用泥塑造作佛像,再施彩绘,使它们五彩缤纷,唯妙唯肖,名曰敦煌彩塑。第四十五窟菩萨像,就是一尊颇有代表性的盛唐彩塑。这尊菩萨像,神情体态刻划之精采,肌肤质感表现之精当,妆銮彩绘之精湛,民族风格之精良,都令后代雕塑家仰之弥高,望尘莫及。

78 敦煌彩塑:菩萨像   唐

79 敦煌彩塑


Download ppt "中国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灿烂求备 异彩纷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