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资产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流动资产 资产 非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 货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资产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流动资产 资产 非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 货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资产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流动资产 资产 非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 货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第二章 资产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资产 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 货 长期股权投资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 固定资产

2  (一)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现金核算、现金清查  (二)掌握银行结算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核算与核对  (三)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四)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五)掌握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六)掌握存货成本的确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清查  (七)掌握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的核算  (八)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九)掌握固定资产的核算  (十)掌握无形资产的核算  (十一)熟悉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  (十二)熟悉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十三)熟悉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及确认条件  (十四)熟悉其他资产的核算  (十五)了解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3 第一节 货币资金 一、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 (一)现金管理制度 1.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
第一节 货币资金 一、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 (一)现金管理制度 1.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 职工工资、津贴 个人劳务报酬 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劳保、福利费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其他支出 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款项 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 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4 2.库存现金的限额 3.现金收支的规定 不准用不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不得“白条抵库”; 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 不准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 不准用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不准保留账外公款(即小金库)。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 1.账户设置 设置“库存现金”账户,收到现金记借方,付出现金记贷方,期末余额在借方。 企业应设置现金总账和现金日记账,分别进行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和序时核算。

5 2.库存现金的账务处理 (1)从银行提取现金400元。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2)行政人员李玉预借差旅费300元,报销260元,交余额40元。 借:其他应收款——李玉 贷:库存现金 借:库存现金 管理费用-差旅费 贷:其他应收款——李玉 (3)行政部门购买办公用品付现金80元。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 80 贷:库存现金

6 (三)库存现金的清查 待处理财产损溢 1.采用实地盘点法每日清点;清查小组定期或随机清查;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
2. 如果账款不符,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 科目核算,然后根据审批 进行处理。 (1)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 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 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属 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计入 管理费用。 (2)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 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 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 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①发生盘亏 ③处理盘盈 ②发生盘盈 ④处理盘亏 无 期 末 余 额 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方 贷方

7 库存现金 待处理财产损溢 其他应收款 现金短缺的处理 ②责任人赔偿 ①清查时,短缺现金 管理费用 ③无法查明原因 现金溢余的处理 库存现金 其他应付款 营业外收入 待处理财产损溢 ①清查时,现金溢余 ②应支付给有关人员 ③无法查明原因

8 二、银行存款 1.银行存款核算 企业应当设置银行存款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分别进行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银行存款日记账上应计算出银行存款收入合计额、银行存款支出合计额及结余额。 2.银行存款的清查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核对 账款不符的原因: 银行发生串户 企业单据丢失 记账错误(银行错误、企业错误) 存款未达账项(一方已入账,另一方未入账)

9 1.在未收到凭证一方调整,2.调整方向按对方(收到凭证一方)银行存款增减同方向调整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项 目 金额 项 目 金额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 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 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 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10 三、其他货币资金 (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 (二)其他货币资金核算 1.其他货币资金账户设置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下按 其他货币资金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11 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述 (一)概念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二)账户的设置: 1.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投资收益 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2 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
出售交易性 金融资产时 结转的成本 交易性金融 资产—成本 借方 贷方 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借方 贷方 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 公允价值低 于账面余额 的差额 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 公允价值高 于账面余额 的差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方 贷方 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 账面余额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

13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 投资收益 其他货币资金 (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 公允价值 支付的价款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已到期
尚未领取 支付的金额当中如果含有已宣告但未派发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剩下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计入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当中。 投资收益 支付的交易费用

14 例:海华公司2007年2月25日,购入华能公司3000股, 每股21元,其中含华能公司1月20日宣布分派现金 股利:每股1元,另手续费300元,共付 63300元。 2007年2月25日购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 (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 –华能公司 (宣告未发放股利) 贷:银行存款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例:华能公司宣布发放现金股利,每股2元,则: 宣布发放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实际取得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15 账面余额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总账账户结余的金额,或其所属明细账账户的金额之和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交——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大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公允价值小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账面余额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总账账户结余的金额,或其所属明细账账户的金额之和

16 投资收益包括持有及处置等实现的投资收益或损失
例:华能公司股票2007年12月31日市价为每股25元则: 股票公允价值=3000×25=75000 股票账面余额=60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华能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若:华能公司股票2007年12月31日市价为每股15元则: 股票公允价值=3000×15=45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华能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5000 五、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投资收益=出售的公允价值-初始入账金额 或投资收益: ①出售时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包括持有及处置等实现的投资收益或损失

17 因为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间取得的真正的收益
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例:海华公司将华能公司股票全部出售, 每股18元,另付手续费等200元。则: 实际收款=3000×18-200=53800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75000 投资收益= =-21200 借: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同时: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18 第三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票据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应收 预付账款 及预
第三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一、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概述 1.含义: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企业申请使用银行汇票时,应向其承兑银行按票面金额的万分之五交纳手续费。 2.应收票据的分类: (1)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 及预 付款项

19 (2)带息商业汇票和不带息商业汇票 带息应收票据的利息=应收票据的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企业应通过“应收票据”科目核算应收票据的取得、到期、未到期转让等业务。 1.应收票据取得时按其票面金额入账。 2.应收票据到期的处理:如果到期付款人无力付款的,应将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转作应收账款。这时应注意: 不能把应收票据的到期值转到应收账款,而是只把应收票据账面的余额,即面值加上已预计的利息转入应收账款。

20 3.票据未到期转让时,应按票面金额结转。 4.应收票据的核算举例 (1)不带息商业汇票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取得: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1 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待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后,再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债务人抵偿前欠货款取得: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转让的核算: 借: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或贷)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到期收款: 借:银行存款 (1)带息商业汇票 例: 某企业2007年11月1日,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货已发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的商品价款为 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7 000元,同日收到B公司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期限为3个月,票面利率为5%。该企业账务处理如下: 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待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后,再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22 发出商品,收到票据时 借:应收票据━━B公司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03年12月末计提一次利息 票据利息= ×5%×2/12=975(元) 借:应收票据━━B公司 贷:财务费用 2004年1月31日,票据到期收回票款 收回金额= ×(1+5%×3/12)= 元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B公司 财务费用 票据到期,对方无力偿还,应收票据应转入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B公司    贷:应收票据━━B公司

23 二、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2.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在确定应收账款入账价值时,应注意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商业折扣不影响应收账款的计价。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按总价法入账,实际发生现金折扣,作为当期财务费用,计入发生当期损益。 不单独设立“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账款也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24 3.应收账款的核算 4.应收账款核算举例 例1 某企业销售商品一批给A公司,按价目表上标明的价格计算,其售价金额为20000元,由于是成批销售,销货方给购货方10%的商业折扣,折扣价2 000元,适用增值税率为17%,其账务处理如下: 销货方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为 =18 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18000×17%=3 060元

25 借:应收账款━━A公司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A公司 例2 某工业企业销售产品一批给B公司,售价10 000元,增值税额1 700元,双方在销售合同中约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N/30”,产品已经发出,并已办妥托收手续,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B公司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收到货款时,根据公司是否得到现金折扣的情况入账。若B公司在10天内付款,则可享受2%的现金折扣,折扣额=11700×2%=234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B公司 若B公司超过现金折扣期限付款,则不能享受现金折扣: 借:银行存款

26 三、预付账款 1.预付账款的概念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预付账款应当按实际预付的金额入账
预付款项不多的企业,也可直接计入“应付账款”的借方,而不设“预付账款”。 2.预收账款的核算 企业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企业收到所购物资,按应计入购入物资成本的金额: 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27 补付和退回多余款项时都要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 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四、其他应收款 (一)概念及种类 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包括: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28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4.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5.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1.备用金的核算 (1)定额备用金制 采用定额备用金制度的企业,一般应事先由会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拨出一笔金额固定的备用金。备用金采用先领后用、用后报销的办法,即由会计部门根据企业内部各单位或职工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预先付给一定数额的现金,这些职工或部门支出以后凭单据向会计部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达到规定的固定金额。收回备用金时,再结清。 (2)非定额备用金制 它是指为了满足临时性需要而暂付给有关部门和职工个人现金,使用后实报实销的制度。

29 2.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款项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等 3.收回各种款项时: 借:库存现金 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 例:甲公司在采购过程中发生材料毁损,按保险合同规定,应由保险公司赔偿损失30000元,赔款尚未收到。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贷:材料采购 上述保险公司赔款如数收到: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30 五、应收账款减值 (一)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二)坏账准备的计量 坏账准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三)坏账准备的核算 1.坏账准备的计提 ①以前未计提的坏账准备 ②如果“坏账准备”已有贷方余额 ③如果“坏账准备”又有借方余额 这可是难点,在计算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时,一定要注意之前“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31 2.应收款项作坏账转销 坏账准备 借方 贷方 ①计提 ③已确认的 坏账又收回 ②转销 坏账 期末余额 3.已确认的坏账又收回

32 4.应收账款减值的核算举例 例:甲企业1998年年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为 元,1999年年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为600000元,2000年4月应收乙企业的货款确认为坏账损失20000元,2000年年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为 元,2001年5月,上年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又收回15 000,2001年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为 元。要求:假设经减值测试,每年均按3%计提坏账准备,做有关会计分录。 1998年年末: 应提坏账准备=50 ×3%=1.5(万元) 期初坏账准备的余额为0 本期计提额 = 1.5-0 = 1.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33 1999年年末: 应提坏账准备 = 60×3%=1.8(万元) 计提前坏准余额为1.5万元 本期计提额=1.8-1.5 =0.3(万元)
应提坏账准备 = 60×3%=1.8(万元) 计提前坏准余额为1.5万元 本期计提额=1.8-1.5 =0.3(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000年4月,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 2 2000年年末: 应提坏账准备 = 55×3% = 1.65(万元) 提前坏账准备余额 = 1.8 - 2 =-0.2(万元) 本期计提额 = 1.65-(-0.2)= 1.8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①1.5 ②0.3 1.8 坏账准备 ③ 2 ④1.85 1.65 ⑤1.5 3.1 ⑥1.05

34 2001年5月坏账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乙企业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 2001年年末: 应提坏账准备 = 70×3% = 2.1(万元) 计提前坏账准备余额 = = 3.15(万元) 本期计提额 = 2.1-3.15 =-1.05(万元)(冲回)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5 第四节 存货 存货的构成 存货 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 燃料 修理用备品、备件 包装材料 外购半成品(外购件) 原材料 在产品 半成品
第四节 存货 存货的构成 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 燃料 修理用备品、备件 包装材料 外购半成品(外购件) 原材料 在产品 半成品 产成品 商品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委托代销商品 存货

36 一、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直接出售 加工后出售 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 出售 区别于长期资产的特征 (二)存货成本的确定:

37 存货 成本 实务中,存货成本确定的具体原则(P77) 1.购买价款
采购成本 加工成本 其他成本 存货 成本 1.购买价款 2.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可抵扣增值税、教育费附加 3.采购过程中的计入成本的费用: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直接人工、分配的制造费用 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 实务中,存货成本确定的具体原则(P77)

38 下列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 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 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注意: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如果金额较小也可以直接计入当期的销售费用。(P76)

39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计价方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不同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不同 —同种材料,不同时间购进,实际单位成本不同
—同种材料,不同地点购进,实际单位成本不同 需按假定的材料流转程序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和期末材料的实际成本,具体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1.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40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P78)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在物价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P78)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P79)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41 5.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举例 某企业20×1年7月1日结存A材料100Kg,实际成本10元/Kg;7月10日和18日分别购入该材料300Kg和200Kg,实际成本分别为12元/Kg和13元/Kg,7月13日厂部领用材180Kg,7月27日车间领用材料270Kg。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42 先进先出法 20×1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 存 月 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结存 100 10 1 000 购入 300 12
结 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结存  100 10 1 000 购入 300 12 3600 4 600 13 10080 1960 220 2 640 18 200 2600 220200 5 240 27  22050 13  3290 150 1950 31 合计 500 6200 450 5250

43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A材料平均单位成本 = (月初结存金额+本月入库金额)÷(月初结存数量+本月入库数量)
=(1000+3600+2600)÷(100+300+200) = 12 20×1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 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结存  100 10 1 000 购入 300 12 3600 400 13 180 220 18 200 2600 420 27  270 150 31 合计 500 6200 450 5400 1800

44 移动平均法 .. A材料每批入库后平均单位成本 =(入库前结存+本批入库)金额÷(入库前结存+本批入库)数量
=(1000+3600 )÷(100+300 ) = 11.5 20×1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 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结存 100 10 1 000 购入 300 12 3600 400 11.5 4 600 13 180 2070 220 2 530 18 200 2600 420 12.21 5 130 27  270 3297 150 1 833 31 合计 500 6200 450  5367 1833

45 三种主要方法之比较 优点 ①符合实物流转过程; ②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市价; ③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 ①比较简单;
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优点 ①符合实物流转过程; ②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市价; ③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 ①比较简单; ②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①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结存情况; ②计算的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缺点 ①工作比较繁琐; ②不太符合配比。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 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管理。 ①每次收货都计算平均单价,工作量较大; ②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46 二、原材料 概念: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核算方法: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47 (一)实际成本法核算 1.账户设置 原材料: 在途物资: 2.购入和发出的会计处理

48 3.按实际成本法购入存货核算举例 单货同到(款已付,料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 单到货未到(款已付,料未入库) (1)付款 借: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2)收料 材料运达企业时,验收入库,据“收料单”: 贷:在途物资

49 款未付,料入库 (1)若发票账单已到,但货款尚未支付(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已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2)若发票账单在月末仍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已验收入库时,应暂估料款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       下月1日红字冲销:同上,金额用红字 收到发票、付款: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

50 预付货款,料未入库 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货到入库 :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补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4.按实际成本法发出存货核算 逐笔记账 每发出一笔材料,随时记账: 汇总记账 ——平时领用材料只办理材料出库手续,填领料单 登记材料明细账“发出”栏的数量

51 ——月末根据领料单位和用途,编制“耗用材料汇总表” ——根据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发出材料的成本按前述计价方法确定,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借:生产成本(生产产品领用)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销售费用(销售机构领用) 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材料加工) 其他业务成本(销售材料) 在建工程(工程项目领用) 贷:原材料等 (二)计划成本法核算 1.账户设置 原材料 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52

53 2.存货计划成本法收发的核算

54 购入材料: 借:材料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 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一般月末汇总结转) 结转超支差 结转节约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日常发出材料:

55 存货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计划成本) 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 (计划成本) 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存货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结转超支差 管理费用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 贷:材料成本差异

56 计划成本基本核算程序: 结转节约差作相反分录 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期初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57 三、包装物 1.包装物是指为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包括: 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2.账户设置: 周转材料-----包装物,按种类设置明细帐;数量不多可并入“原材料” 3.包装物的核算 生产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如采用计划成本法,则还要转“材料成本差异”

58 随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随产品出售,单独计价: 按售价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如采用计划成本法,则还要转“材料成本差异”

59 四、低值易耗品 1.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
1.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   2.企业应当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借方登记低值易耗品的增加,贷方登记低值易耗品的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通常反映企业期末结存低值易耗品的金额。 3.低值易耗品收入的核算: 类似“原材料”收入的核算 4.低值易耗品耗用的核算: (1)一次转销法 领用时按用途将其价值一次、全部计入有关成本费用中,适用于价值较低或极易损坏的低值易耗品。 借: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60 (2)五五摊销法(P88) 设置科目: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在用, —摊销
适用于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或每期领用数量和报废数量大致相等的低值易耗品。

61 例:生产车间本月领工具,账面价值计6000元 ① 领工具 A、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B、摊销50%: 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② 工具报废,摊销余下的50% A、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B、注销报废工具的价值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C、回收残料100    借:原材料(库存现金)      贷:制造费用

62 五、委托加工物资 1.概念: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2.成本确认: (P89) 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
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等; 支付的税金,

63 3.科目设置: “委托加工物资” 注: (1)如果以计划成本核算,在发出委托加工物资时,同时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时,应视同材料购入结转采购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 (2)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税金

64 4.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例: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用于连续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甲乙两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5%。甲企业对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有关资料如下:

65 1.甲企业发出材料一批,计划成本为7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2.按合同规定,甲企业用银行支付乙企业加工费4600无(不含增值税),以及相应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3.企业用银行支付往返运杂费600元(不考虑增值税进项税额)。 4.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完成后的材料计划成本这为80000元,该批材料已验收入库。 要求: (1)计算甲企业应支付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2)编制甲企业委托加工材料发出、支付有关税费和入库有关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账户需列出明细账,增值税需列出专栏)。 (1)应支付的增值税: 4600×17%=782元 应支付的消费税: (7000+7000×2%+4600)÷(1-5%)×5%=4000元

66 (2)关会计分录如下: ①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②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因加工的是用于连续加工的材料,固将4000元计入消费税借方以便连续加工抵扣,否则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③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④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材料成本差异

67 六、库存商品 1.概念: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符合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2.范围: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的展览的商品、寄存在外的商品、接受来料加工的代制品、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 (P91) 3.账户设置:“库存商品”(资产类) 下按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设明细账 4.库存商品的核算

68 1.生产型企业 2.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 (P92)
它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本期发出商品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净额×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69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即平时商品的购进、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70 =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一般为贷方发生额)×进销差价率 C、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 贷:主营业务成本 -
平时先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 贷:库存商品 —(售价) 期末:再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 A、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即分摊率) 期初商品的 本期购入商品的 进销差价 + 进销差价 进销差异率= ———————————————×100% 本月主营业 + 库存商品的 务收入净额 期末余额 B、计算已销商品成本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一般为贷方发生额)×进销差价率 C、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 贷:主营业务成本 -

71 例如:某百货超市2007年年初库存商品的成本为28万元,售价总额为35万元;当年购入商品的成本为20万元,售价总额为25万元;当年实现的销售收入为42万元。在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该超市2007年年末发出商品和结存商品的成本为多少? (1)购入商品: 借: 库存商品 贷:银行存款 商品进销差价 (2)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3)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72 七、存货清查 存货的清查方法:通常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核算
(1)账户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该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2)账务处理:分两步: A、报经批准前,将盘亏或毁损的存货出账 ,以使账实相符 B、报经批准后,根据盘亏的原因及批复的意见来处理 (一)存货盘盈

73 会计处理: 借:存货科目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 贷:管理费用 (二)存货盘亏 发生: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存货科目 处理: 借:管理费用(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损耗) 其他应收款(责任人赔偿) 原材料(入库的残料)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74

75 八、存货减值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减值因素已经消失,减值的金额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予以恢复。其中: 1.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即实际成本; 2.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税费 注意: 如果存货是直接用于出售的,则不需用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 (1)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前提确定 (2)实质是净现金流入,而不是单指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76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1.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余额  结果大于零为当期补提;小于零应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范围内转回。 存货跌价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若应提大于计提前的余额——应按差额补提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2)如以后存货价值得以恢复——应冲减跌价准备至零为限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

77 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P96) 1. 控制:为本企业的子公司 ——有权决定受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据以从 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收益 直接拥有5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 虽直接拥有50%或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具有实质控制权 2. 共同控制:为本企业的合营企业 ——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

78 3. 重大影响:为本企业的联营企业 ——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 拥有20%~50%表决权的资本 4. 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 ——“三无” 直接拥有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 虽直接拥有2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但实质上“三无”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根据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不同核算方法 1.成本法适用范围: ①子公司:核算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按权益法调整

79 ②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公允价值不可能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适用范围:
①具有共同控制(合营企业) ②具有重大影响(联营企业) (三)设置的科目  设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在权益法核算下,还要在该科目下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 二、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企业所发生的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作为应收股利单独核算,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处置)

80 在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方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81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 贷:投资收益 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应收股利 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或借:投资收益 差额

82 三、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核算下,其账面价值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调整。 (一)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83 (二)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收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

84 (三)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并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

85 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按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贷:应收股利 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或借:投资收益 差 额 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 借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或借:投资收益

86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一)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金额的确定  1.企业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将该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将该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87 第六节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第六节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第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第二,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88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 (四)固定资产核算设置的科目 企业通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取得、计提折旧、处置等情况。
二、取得固定资产 (一)外购固定资产 外购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等。 1.购置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89 (二)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在核算时应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固定资产”。   1.自营工程

90 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贷:银行存款等 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原材料时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商品时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1 自营工程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分配工程人员工资等)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自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其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2.出包工程 如果企业建造固定资产采用了出包方式,企业支付给建造商的工程价款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企业按合理估计的发包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向建造承包商结算的进度款

92 工程完成时按合同规定补付的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其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三、固定资产折旧 (一)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影响折旧的因素 (1)固定资产原价 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  

93 (2)预计净残值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2
(2)预计净残值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2.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94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有改变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的选择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如需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平均年限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 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 月折旧额=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95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96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2]×100%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应当贷方记入“累计折旧”科目,借方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如果是基本生产车间使用应计入制造费用;如果是管理部门应计入管理费用;如果是销售部门应计入销售费用。

97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98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企业出售、报废或者毁损的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清理的净 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净损益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99

100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按其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 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保险赔偿等的处理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等

101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如为贷方余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102 六、固定资产的清查 (一)固定资产盘盈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企业应按上述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

103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二)盘亏的固定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按固定资产的原价

104 七、固定资产减值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 借:其他应收款 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管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借:其他应收款 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管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七、固定资产减值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105 第七节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3.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无形资产的构成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和土地使用权。   

106 (四)无形资产的核算 企业通过“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科目核算。
1.无形资产的取得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主要方式有外购、自行研究开发等。取得的方式不同,其会计处理也有所差别。 (1)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2)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无形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必要支出总和。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开发阶段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107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满足资本化条件 贷:原材料 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 借:无形资产 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08 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无形资产的摊销 (1)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2)无形资产应自可供使用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 (4)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摊销期和摊销方法。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述两种情况除外:① 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109 ② 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借:制造费用

110 3.无形资产的处置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将所得价款与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111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等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累计摊销 已计提的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借贷差额 贷:银行存款、应交税费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或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借贷差额 4.无形资产的减值 金额的确定: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12 二、其他资产 1.其他资产是指除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等。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单独核算,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Download ppt "第二章 资产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流动资产 资产 非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 货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