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醫養生及穴位按摩 柳營奇美醫院 中醫部 李啟光 105.9.2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醫養生及穴位按摩 柳營奇美醫院 中醫部 李啟光 105.9.2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醫養生及穴位按摩 柳營奇美醫院 中醫部 李啟光

2 目錄 一.中醫養生 (一)中國的曆法 (陰陽合曆)(12節氣,12中氣) (春:2,3,4月 夏:5,6,7月 秋:8,9,10月 冬:11,12,1月) (二)四季應四臟(春:肝)(夏:心)(秋:肺)(冬:腎) (三)養生通則(勿暴飲暴食)(運動333)(睡眠充足) (四)四季養生法(肝,心,肺,腎分論)

3 二.穴位按摩 (一)經絡系統(十二正經,奇經八脈) (肺包心,大三小,脾肝腎,胃膽膀) (肺大胃脾,心小膀腎,包焦膽肝) (二)四季養生穴位: 1.春季(養肝):大敦,行間,太沖,中封,曲泉 2.夏季(養心):少沖,少府,神門,靈道,少海 3.秋季(養肺):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 4.冬季(養腎):湧泉,然谷,太溪,復溜,陰谷

4 (三)保健穴位: 1. 十總穴(10) 2. 肩部保健穴位(4)(肩前,肩髃,肩(骨翏),肩貞) 3
(三)保健穴位: 1.十總穴(10) 2.肩部保健穴位(4)(肩前,肩髃,肩(骨翏),肩貞) 3.肘部保健穴位(4)(曲池,尺澤,曲澤,少海) 4.腕部保健穴位(4)(陽溪,合谷,列缺,外關) 5.腰部保健穴位(2)(腎俞,大腸俞) 6.膝部保健穴位(4)(內犢鼻,外犢鼻,陽陵泉,委中)

5 (四)常見症狀之穴位按摩 1. 五十肩(肩關節周圍炎) 2.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3. 高爾夫球肘(肱骨內外髁炎) 4. 媽媽手 5
(四)常見症狀之穴位按摩 1.五十肩(肩關節周圍炎) 2.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3.高爾夫球肘(肱骨內外髁炎) 4.媽媽手 5.腕隧道症候群 6.落枕 (五)減重耳穴(神門,胃點,渴點,饑餓點,內分泌點) (六)戒煙穴位(內關,合谷,百會,迎香)

6 中國的曆法是陰陽合曆: (a)觀察太陽製作出陽曆(節氣和陽曆有關) (b)觀察月亮製作出陰曆 (這裏和三伏天有關, 中國的曆法以天干地支記日, 初伏:夏至後第3個庚日, 中伏:夏至後第4個庚日, 末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 (甲乙屬肝,丙丁屬心,戊己屬脾, 庚辛屬肺,壬癸屬腎.) (2016年: 初伏: (共10天) 中伏:7.27—8.5(共10天) 末伏:8.16—8.25(共10天)

7 什麼是24節氣? (a)地球繞太陽公轉360度,大約每15度就產生一個節氣。 (b)24節氣是: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c)24節氣的日期每年固定是那幾天 (春:2,3,4月 夏:5,6,7月 秋:8,9,10月 冬:11,12,1月) (春夏兩季:每月6,21號左右, 秋冬兩季:每月8,23號左右) (清明:每年的4月5號左右) (冬至:每年的12月23號左右)

8 其實,正確地說,24節氣,應該是12個節氣,12個中氣. 立春(節氣) 雨水(中氣) 驚蟄(節氣) 春分(中氣) 清明(節氣) 穀雨(中氣) 立夏(節氣) 小滿(中氣) 芒種(節氣) 夏至(中氣) 小暑(節氣) 大暑(中氣) 立秋(節氣) 處暑(中氣) 白露(節氣) 秋分(中氣) 寒露(節氣) 霜降(中氣) 立冬(節氣) 小雪(中氣) 大雪(節氣) 冬至(中氣) 小寒(節氣) 大寒(中氣) 1.為何要知道何者是節氣,何者是中氣呢? 因為,中國的曆法,閏月是採無中(氣)置閏法. 如:1995閏8月 2.中國的過年,正月必含雨水這個中氣.

9 四季應四臟 1.春季(2,3,4月)應肝 (春季萬物生發,萬物欣欣向榮) (肝氣必須條達,肝氣必須能夠疏瀉) 2.夏季(5,6,7月)應心 (夏天炎熱高溫,流汗多,汗液中有鈉,鉀等電解質,鈉流失過多, 腦部受影響,鉀流失過多,心臟受影響) 3.秋季(8,9,10月)應肺 (秋天天氣較乾躁,天氣乾躁,人體的水分易於流失,造成皮膚乾, 口乾,咽乾等肺系的乾躁症狀) 4.冬季(11,12,1月)應腎 (冬天寒冷,人體體溫下降,腎上腺皮質分泌cotisol,這是一種應提昇身體新陳代謝 的荷爾蒙,而中醫所謂的寒象與腎有關)

10 養生通則 1.勿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造成胰島素的過量分泌,過量的胰島素造成血糖過低, 過低的血糖造成cortisol的過量分泌,過量的cortisol造成血糖過高) (胰島素屬中醫的脾) (cortisol屬中醫的腎) (長時間的胰島素, cortisol過量分泌,會使中醫的脾,腎虧虛) (平時可飲清秀茶) 2.運動333 (每週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運動時,心跳須130下/分) (脂肪的分解須有氧氣) (有氧運動---微微出汗,有點喘) (運動能舒張血管,血壓會下降)

11 養生通則 3.睡眠充足: (1) 不熬夜, 2300~0300 一定要睡覺 (2) 經氣: 2300~0100 膽經 0100~0300 肝經 (3) 中醫的肝膽包括自主神經系統 (4) 熬夜: 交感神經活化(血壓升高,面紅,目赤,口乾舌躁,手心足心熱 ,屬中醫的陰虛熱象,久了,有可能陰虛而陽亢(肝陽上亢) )

12 四季養生法 1.春季(養肝): (1)肝須條達,意思是情緒須能疏泄,不要鬱悶,正面思考. (2)可多吃蒜,蔥,韮菜等辛味食物(辛味食物有散性,與肝的生理功能相符) (3)熬夜者易傷肝,可飲用活力茶(內有清肝火之藥材) 2.夏季(養心): (1)避免流汗過多,流失過多的電解質 (2)飲水中加入適量之鈉(高血壓患者應注意) (3)多食瓜類以退火 3.秋季(養肺): (1)塗抺潤膚乳液 (2)多食木耳,愛玉,仙草,山藥,海參,海帶,秋葵,豬腳筋,雞腳,鴨腳,鰻魚…等 (質稠潤的) 4.冬季(養腎): (1)注意保暖, 早睡晚起 (2)補養氣血(薑母鴨…….)(何首烏藥膳)

13 四季養生法 1.春季(養肝):大敦,行間,太沖,中封,曲泉 2.夏季(養心):少沖,少府,神門,靈道,少海 3.秋季(養肺):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 4.冬季(養腎):湧泉,然谷,太溪,復溜,陰谷

14 經絡系統 (肺包心,大三小,脾肝腎,胃膽膀) 經絡系統 : 一.經脈: (一) 十二正經: 1. 手三陰經: (1)肺經 (陰面,前線) (橈骨側) (拇指側) (2)心包經 (陰面,中線) (3)心經 (陰面,後線) (尺骨側) (小指側) 2. 手三陽經: (1)大腸經 (陽面,前線) (橈骨側) (拇指側) (2)三焦經 (陽面,中線) (3)小腸經 (陽面,後線) (尺骨側) (小指側) 3. 足三陰經: (1)脾經 (陰面,前線) (2)肝經 (陰面,中線) (3)腎經 (陰面,後線) 4. 足三陽經: (1)胃經 (陽面,前線) (2)膽經 (陽面,中線) (3)膀胱經 (陽面,後線)

15 經絡系統 經絡系統 : (二) 奇經八脈 : 1.任脈(前,腹) 2.督脈(後,背) 3.衝脈 4.帶脈(腰) 5. 陰維脈 6. 陽維脈 7. 陰蹻脈 8. 陽蹻脈 二.絡脈: (一) 十五別絡 (二) 浮絡 (三) 孫絡 三. 其他: (一) 十二經別 (二)十二經筋 (三) 十二皮部

16 十二正經 十二正經名稱: 肺大胃脾 心小膀腎 包焦膽肝 (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 (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

17 十二正經流注時辰: : 肺大胃脾 心小膀腎 包焦膽肝 流注的意思: 某個時辰某經是 較活躍的. (好比GH在夜間的 分泌較多)

18 四季養生法 1.春季(養肝):大敦,行間,太沖,中封,曲泉 2.夏季(養心):少沖,少府,神門,靈道,少海 3.秋季(養肺):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 4.冬季(養腎):湧泉,然谷,太溪,復溜,陰谷

19 大敦 取穴法: 足大趾末節外側, 距趾甲角1分處.

20 行間 取穴法: 足背第一、二趾 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21 太沖 取穴法: 足背第1~2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當行間後二寸。

22 中封 取穴法: 1.將大腳趾翹起 2.浮現一條硬筋 3.本穴位於硬筋與 內踝最高點之間 的凹陷處

23 曲泉 取穴法: 1.曲膝 2.膝蓋內側橫紋末端是穴

24 少沖 取穴法: 手小指末節橈側, 距指甲角1分處

25 少府 取穴法: 握拳時,當小指尖所指處

26 神門 取穴法: 腕部腕掌橫紋上, 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

27 靈道 取穴法: 神門上1.5寸, 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

28 少海 少海取穴法: 1.屈肘約90度 2.肘橫紋未端與肱骨內上髁 做一連線 3.此一連線的中點是穴

29 少商 取穴法: 手拇指末節橈側, 距指甲角1分處。

30 魚際取穴法 魚際取穴法: 1.第一掌骨中點 2.赤白肉際

31 太淵 取穴法: 第一腕橫紋橈側, 橈動脈搏動處是穴

32 經渠 取穴法: 掌面橈側,太淵上2寸

33 尺澤 取穴法: 肘橫紋中, 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34 湧泉 取穴法: 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 與足跟後端連線的前1/3折點

35 然谷 取穴法: 足內側緣,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當公孫後1寸

36 太溪 取穴法: 內踝後方, 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37 復溜 取穴法: 太溪直上2寸, 跟腱前方凹陷處

38 陰谷 取穴法: 屈膝, 由委中穴向膝蓋內側滑去, 兩筋之間是穴.

39 十總穴 1. 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 內關心胸胃 4. 肚腹三里留 脅肋尋支溝 腰背委中求 筋會陽陵泉 8. 婦科三陰交 安胎公孫求
阿是不可缺

40 1.列缺取穴法 1.將右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2.將左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3.將左手的虎口蓋在右手的虎口上 4.左手食指的末端,前臂陰面處是穴 (左手食指的末端須搭在撓骨上) 主治:頭項強痛 咽喉腫痛、咳嗽多痰

41 2.合谷取穴法 1.將右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2.將左手拇指的指間關節對準右手 之虎口 3.左手拇指的未端是穴 主治:面神經麻痹(口眼歪斜) 牙痛

42 3.內關取穴法 1.手掌朝上 2.找到腕橫紋 3.由腕橫紋的中點朝手肘的 方向直上2寸是穴 (注意:在兩筋之間) 主治:失眠、健忘、暈車 心悸 胸悶 胃痛、噁心、嘔吐

43 4.足三里取穴法 1.外犢鼻(外膝眼)下3寸 2.脛骨前緣外1寸 主治:腹脹、胃、十二指腸潰瘍 胃炎 返流性食道炎

44 5.支溝取穴法 1.先取陽池 (手背向上,沿第四掌骨 向手腕方向,與腕橫紋交會處是穴) 2.再找肘尖 3.陽池肘尖兩點作一連線 4.由陽池順此連線 向肘尖方向3寸是穴 (注意在橈,尺骨之間) 主治:胸膜炎、肋間神經痛、急性膽囊炎

45 6.委中取穴法 膕窩橫紋中點是穴 主治:腰背扭傷 坐骨神經痛 (腰部至大腿以及小腿刺痛、無力)

46 7.陽陵泉取穴法 1.找到脛骨小頭 2.找到腓骨小頭 3.以脛骨小頭,腓骨小頭為 正三角形3個頂點中的2個頂點, 向下取正三角形的第3個頂點 是穴 主治:肋間神經痛 股膝外側痛 踝關節扭傷

47 8.三陰交取穴法 1.找到內踝最高點 2.由內踝最高點向上3寸是穴 主治:帶下、經閉 消化不良 小便不利、遺尿

48 9.公孫取穴法 1.先找到大都穴 (第一蹠趾關節後赤白肉際) 2.大都穴後1寸,赤白肉際是穴 主治:胎動不安 生理期不適(腰酸、腹悶痛) 消化不良

49 10.阿是穴 阿是穴取穴法: 取疼痛點(那裡痛,就按那裡)

50 肩部保健穴位 1.肩前 2.肩髃 3.肩(骨翏) 4.肩貞

51 肩前取穴法 肩前取穴法:1.手臂自然下垂 2.前方腋橫紋直上1寸是穴

52 肩髃,肩(骨翏)取穴法 肩髃取穴法:1.握拳屈肘,手臂平舉與肩膀同高 2.肩峰前面肌肉明顯的凹陷處
肩(骨翏)取穴法:1.握拳屈肘,手臂平舉與肩膀同高 2.肩峰後面肌肉明顯的凹陷處 *****前髃後(骨翏)

53 肩貞取穴法(1) 肩貞取穴法:1.手臂自然下垂 2.後方腋橫紋直上1寸是穴

54 肩貞取穴法(2)

55 肘部保健穴位 1.曲池 2.尺澤 3.曲澤 4.少海

56 曲池取穴法 曲池取穴法: 1.屈肘約90度 2.肘橫紋未端與外側髁兩點 連線的中點

57 尺澤取穴法 尺澤取穴法: 1.曲肘約90度 2.在肘橫紋處找到 肱二頭肌肌腱 3.肱二頭肌肌腱的橈側是穴

58 曲澤取穴法 曲澤取穴法: 1.曲肘約90度 2.在肘橫紋處找到 肱二頭肌肌腱 3.肱二頭肌肌腱的尺側是穴

59 少海取穴法 少海取穴法: 1.屈肘約90度 2.肘橫紋未端與內側髁 兩點連線的中點

60 腕部保健穴位 1.陽溪 2.合谷 3.列缺 4.外關

61 陽溪取穴法 陽溪取穴法: 1.拇指翹起 2.兩筋之間,腕橫紋上是穴

62 合谷取穴法 合谷取穴法: 1.將右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2.將左手拇指的指間關節對準右手 之虎口 3.左手拇指的未端是穴

63 列缺取穴法 列缺取穴法: 1.將右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2.將左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3.將左手的虎口蓋在右手的虎口上 4.左手食指的末端,前臂陰面處是穴 (左手食指的末端須搭在撓骨上)

64 外關取穴法 外關取穴法: 1.手背朝上 2.找到手背的腕橫紋 3.由手背腕橫紋的中點朝手肘的 方向直上2寸是穴 (注意:在橈骨,尺骨之間)

65 腰部保健穴位 1.腎俞 2.大腸俞

66 腎俞取穴法 腎俞取穴法: 1.找到肚臍水平線 2.脊柱正中線旁開 1.5寸(2橫指)是穴

67 大腸俞取穴法 大腸俞取穴法: 1.兩髂嵴做一連線 2.於兩髂嵴連線的水平線上, 由脊柱正中線 旁開1.5寸(2橫指)

68 膝部保健穴位 1.外犢鼻(外膝眼) 2.內犢鼻(內膝眼) 3.陽陵泉 4.委中

69 外犢鼻(外膝眼)、內犢鼻(內膝眼)取穴法
右腿外側(外犢鼻) 右腿內側(內犢鼻)

70 陽陵泉取穴法 1.找到脛骨小頭 2.找到腓骨小頭 3.以脛骨小頭,腓骨小頭為 正三角形3個頂點中的2個頂點, 向下取正三角形的第3個頂點 是穴 主治:肋間神經痛 股膝外側痛 踝關節扭傷

71 委中取穴法 膕窩橫紋中點是穴 主治:腰背扭傷 坐骨神經痛 (腰部至大腿以及小腿刺痛、無力)

72 常見症狀之穴位按摩 1.五十肩(肩關節周圍炎) 2.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3.高爾夫球肘(肱骨內外髁炎) 4.媽媽手 5.腕隧道症候群 6.落枕

73 五十肩 一.概說: (1)好發於五十歲左右. (2)是肩關節周圍發炎的一種疾病. (3)多僅發生於單側肩膀,但,也有可能兩肩先後發病. (4)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 二.病因病理: (1)氣血不足: 人到五十歲左右,肝腎的精氣開始衰退,氣血不足, 經脈得不到滋養,於是關節拘急疼痛.

74 五十肩 (2)外感風寒濕邪: (a)居住的地方較潮溼,常常淋雨,吹風或睡臥露肩, 都可使風寒濕邪易於侵襲經脈. (b)寒邪易使經脈氣血不通暢,經脈不通則痛. (c) 濕邪性黏滯,故關節屈伸不利,活動不良. (3)外傷勞損: (a)肩關節附近之軟組織常受拉扯,容易使附近之韌帶, 肌腱,關節囊受傷而導致發炎,充血,水腫. (b)久而久之發生沾黏,肌肉鈣化,使肩關節的活動度降低.

75 五十肩 三.臨床表現: 1.初期:為炎症期.主要表現為肩部周圍的疼痛. (疼痛是因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退化性的無菌性發炎所 引起的. 受風著涼是本病的誘因,故中醫稱其為漏肩風.) 2.中期: 為粘連期.主要表現為肩部活動受限. (活動受限是肩關節周圍發炎所產生的滲出物,使得附近 的肌肉,韌帶,滑液囊產生了沾黏所致) (會造成上舉,前屈,後伸,內收,外展等不同方向的活動受限)

76 五十肩 3.後期: 為凍結期.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僵硬而呈下垂姿勢. (肩關節的僵硬是因為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廣泛的沾黏所致) 4.恢復期:又稱自癒期. (大多數的患者,若經過治療,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痊癒) (若患者不經治療,也可能在一年半到兩年後自行痊癒, 但,此後肩關節的活動度可能不如從前.)

77 五十肩之按摩穴位 1. 肩前 2. 肩髃(大腸經,前) 肩(骨翏)(三焦經,中) , 3. 肩貞(小腸經,後) , 天宗(小腸經,後) 4. 曲池(大腸經,前) 4. 臂臑(大腸經,前) 5. 肘(骨翏)(大腸經,前) 6. 極泉(心經,後) 7. 少海(心經,後) 8. 青靈(心經,後)

78 肩前取穴法 肩前取穴法:1.手臂自然下垂 2.前方腋橫紋直上1寸是穴

79 肩髃,肩(骨翏)取穴法 肩髃取穴法:1.握拳屈肘,手臂平舉與肩膀同高 2.肩峰前面肌肉明顯的凹陷處
肩(骨翏)取穴法:1.握拳屈肘,手臂平舉與肩膀同高 2.肩峰後面肌肉明顯的凹陷處 *****前髃後(骨翏)

80 肩貞取穴法(1) 肩貞取穴法:1.手臂自然下垂 2.後方腋橫紋直上1寸是穴

81 肩貞取穴法(2)

82 天宗取穴法 天宗取穴法:1. 醫者站在病人後方 2. 若患側為右肩,則醫者以右手搭在右肩上 3. 醫者的右拇指指腹所按壓之處是穴 (將肩胛骨脊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 此連線之上1/3處是穴)

83 曲池取穴法 曲池取穴法:1.屈肘約90度 2.肘橫紋未端是穴

84 肘(骨翏)取穴法 肘(骨翏)取穴法: 1.先找到肩髃 2.再找到曲池 3.將肩髃與曲池連線(肩髃到曲池為10 寸) 4.在此連線上,曲池上1寸

85 臂臑取穴法 臂臑取穴法: 1.先找到肩髃 2.再找到曲池 3.將肩髃與曲池連線(肩髃至曲池為10 寸) 4.在此連線上,肩髃下3寸

86 極泉取穴法 極泉取穴法: 1.一手稍上舉 2.另一手食指按壓腋窩正中處是穴

87 少海取穴法 少海取穴法: 1.屈肘約90度 2.肘橫紋未端與肱骨內上髁 做一連線 3.此一連線的中點是穴

88 青靈取穴法 青靈取穴法: 1.極泉穴與少海穴做一連線 2.此連線上由少海穴向上3寸是穴 (極泉至少海為9寸)

89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90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1.肱骨外上髁是手臂伸肌附著的地方 2.若反覆收縮手臂伸肌(如:網球反拍回擊) 便會引起肌腱附著處肱骨外上髁的發炎. 3. 事實上,羽毛球選手、以手腕操作為主的作業員、 廚師、甚至家庭主婦,只要是常需使用到手腕反覆伸展動作 或施力的族群,都是網球肘的好發者. 4. 它的臨床表現以肘關節外側的疼痛為主, 當使用到手腕伸展時即可引起此疼痛, 嚴重時甚至前臂痠痛無力,以及手肘的活動受限。

91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按摩穴位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按摩穴位: 1.曲池 2.手三里 3.肘(骨翏) 4.阿是穴

92 曲池取穴法 曲池取穴法:1.屈肘約90度 2.肘橫紋未端是穴

93 手三里取穴法 手三里取穴法: 1.先找到曲池 2.再找到陽溪 (陽溪取穴法:拇指翹起, 兩筋之間,腕橫紋上是穴) 3.曲池,陽溪做一連線 4.在此連線上由曲池往下2寸 (曲池至陽溪是12寸)

94 肘(骨翏)取穴法 肘(骨翏)取穴法: 1.先找到肩髃 2.再找到曲池 3.將肩髃與曲池連線(肩髃到曲池為10 寸) 4.在此連線上,曲池上1寸

95 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

96 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 1.肱骨內上髁是手臂屈肌附著的地方 2.若反覆收縮手臂屈肌(如:打高爾夫球) 便會引起肌腱附著處肱骨內上髁的發炎. 3. 事實上,羽毛球選手、以手腕操作為主的作業員、 廚師、甚至家庭主婦,只要是常需使用到手腕反覆屈曲動作 或施力的族群,都是高爾夫球肘的好發者. 4. 它的臨床表現以肘關節內側的疼痛為主, 當使用到手腕屈曲時即可引起此疼痛, 嚴重時甚至前臂痠痛無力,以及手肘的活動受限。

97 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按摩穴位 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按摩穴位: 1.少海 2.青靈 3.靈道 4.阿是穴

98 少海取穴法 少海取穴法: 1.屈肘約90度 2.肘橫紋未端與肱骨內上髁 做一連線 3.此一連線的中點是穴

99 青靈取穴法 青靈取穴法: 1.極泉穴與少海穴做一連線 2.此連線上由少海穴向上3寸是穴 (極泉至少海為9寸)

100 靈道取穴法 靈道取穴法: 1.先取少海 2.再取神門 (屈腕,神門穴位於尺側 屈腕肌肌腱與腕橫紋 交會處) 3.少海及神門做一連線 4.此連線上,由神門上取1.5寸 (少海至神門是12寸)

101 媽媽手 1.是手背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增厚,壓迫到下方的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及外展拇長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的肌腱和滑膜,引起肌腱及滑膜發炎所造成的疾病. 2.要診斷媽媽手可請病人的拇指彎曲,再用其餘的四指 將拇指包住,往小指的方向彎曲,若覺得 拇指側的腕關節疼痛難耐,就可診斷為媽媽手.

102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媽媽手 日常生活中拇指用力不正確,或是反覆拇指過度用力(如洗衣服、 扭毛巾)的人.
準媽媽們.(因懷孕未期賀爾蒙的改變,滑囊及關節容易產生輕微 的發炎反應,此時,只要稍微施力不當,如抱小嬰兒時手腕過 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等,便容易患上 「媽媽手」) 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的人.(例如:長時間打字的 秘書、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 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都屬於 高危險群)

103 抱小孩的正確方式以避免媽媽手 1.抱小孩時,手掌與前臂呈一直線. 2.伸直的手掌與前臂接近寶寶. 3.抱起寶寶時,手腕不彎曲,以肘部 為支點.

104 媽媽手的穴位按摩 媽媽手的穴位按摩: 1.陽溪 2.合谷 3.列缺 4.外關

105 陽溪取穴法 陽溪取穴法: 1.拇指翹起 2.兩筋之間,腕橫紋上是穴

106 合谷取穴法 合谷取穴法: 1.將右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2.將左手拇指的指間關節對準右手 之虎口 3.左手拇指的未端是穴

107 列缺取穴法 列缺取穴法: 1.將右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2.將左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3.將左手的虎口蓋在右手的虎口上 4.左手食指的末端,前臂陰面處是穴 (左手食指的末端須搭在撓骨上)

108 外關取穴法 外關取穴法: 1.手背朝上 2.找到手背的腕橫紋 3.由手背腕橫紋的中點朝手肘的 方向直上2寸是穴 (注意:在橈骨,尺骨之間)

109 腕隧道症候群 1.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手上的正中神經 受到位於神經上方的腕橫韌帶壓迫 所造成的疾病. 2.腕隧道症候群通常發生在需重複手腕 動作的人身上,例如機械技工、木匠、 打字員、及家庭主婦等. 3.女性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是 男性的3-10倍。有三分之一的女性, 在懷孕第七個月至第九個月時, 會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110 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 1.早期症狀:正中神經所支配的感覺神經分布區域出現麻木、疼痛. 2.中期症狀: 細微的手指動作(如扣鈕扣)出現障礙. 3.晚期症狀: 肌肉萎縮,感覺喪失.

111 腕隧道症候群的檢查

112 預防腕隧道症候群的穴位按摩 預防腕隧道症候群的穴位按摩: 1.內關 2.大陵 3.勞宮 4.魚際

113 內關取穴法 內關取穴法: 1.手掌朝上 2.找到腕橫紋 3.由腕橫紋的中點朝手肘的 方向直上2寸是穴 (注意:在兩筋之間)

114 大陵取穴法 大陵取穴法: 1.手掌朝上 2.找到腕橫紋 3.腕橫紋的中點是穴

115 勞宮取穴法 勞宮取穴法: 1.握拳 2.中指指尖與無名指指尖 兩點連線之中點是穴

116 魚際取穴法 魚際取穴法: 1.第一掌骨中點 2.赤白肉際

117 落枕的穴位按摩 落枕的穴位按摩: 1.風池 2.肩井 3.落枕(又名外勞宮)

118 風池取穴法 風池取穴法: 1.先取風府 (後髮際直上1寸) (枕骨之凹陷中) 2.風府旁開1.5寸 當斜方肌與胸鎖 乳突肌之後凹陷中

119 肩井取穴法 肩井取穴法: 1.先取大椎 (即第七頸椎脊突下方 凹陷是穴) 2.再取肩髃 3.大椎肩髃連線之中點是穴

120 落枕取穴法 落枕取穴法: 1.手背向上 2.第二與第三掌骨間隙 的前1/3與中1/3 交界處是穴. (約掌指關節往手腕方向 0.5寸)

121 減重耳穴 中醫認為身體臟腑、皮膚孔竅、四肢百骸,通過經絡與耳廓有緊 密聯繫,故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之說。
因此當臟腑有病時,會在耳廓上反映出來。耳穴刺激療法,旨在 宣暢經絡,疏通氣血,利濕降脂。 現代醫學經已瞭解到耳部的神經血管較豐富,剌激該處的神經有 助調整機體代謝。到目前為止,常用的耳穴減肥方式有針剌、埋 針及壓貼幾種。

122 減重耳穴 神門 胃點 渴點 饑餓點 內分泌點

123 戒煙穴位 體針主要的機轉也是調整大腦皮質的功 能,平衡神經與內分泌,提高血中皮質 醇以及腦內嗎啡的濃度而達到效果。常 取用的穴道有手臂上的內關穴、合谷穴、 頭頂上的百會穴、鼻子兩邊的迎香穴等 123

124 內關取穴法 1.手掌朝上 2.找到腕橫紋 3.由腕橫紋的中點朝手肘的 方向直上2寸是穴 (注意:在兩筋之間) 主治:失眠、健忘、暈車 心悸 胸悶 胃痛、噁心、嘔吐

125 合谷取穴法 合谷取穴法: 1.將右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張開 2.將左手拇指的指間關節對準右手 之虎口 3.左手拇指的未端是穴

126 百會 取穴法: 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127 迎香 取穴法: 鼻唇溝與鼻孔水平線交點是穴

128 謝謝您的聆聽


Download ppt "中醫養生及穴位按摩 柳營奇美醫院 中醫部 李啟光 105.9.2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