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华东师范大学 2014示范性远程培训 视频答疑 时间:2014年10月24日 答疑者:季云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华东师范大学 2014示范性远程培训 视频答疑 时间:2014年10月24日 答疑者:季云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华东师范大学 2014示范性远程培训 视频答疑 时间:2014年10月24日 答疑者:季云飞

2 本次主要答疑方向 幼儿游戏(玩与学,玩与教) 幼儿美术活动

3 玩与学的关系 “业精于勤,荒于嬉”? “玩,是幼儿最需要、最适宜的学习方式”? 你赞同哪一个观点?

4 沙池里,孩子们有的在做沙堡,有的在修长城,有的在搓沙球。阳阳蹲在那里,拿着铲子,将铲子装满沙子,然后看着沙子流下来。他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行为。
你怎么看待阳阳的行为? 他在游戏吗? 他在学习吗?

5 什么是学习? 什么是游戏?

6 游戏的本质与特征

7 (一)什么是游戏 很难给“游戏”下一个定义 只能例举游戏的行为

8 判断一个活动是不是游戏,不是看它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幼儿的心理体验。那么,能引起幼儿游戏心理体验的活动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9 (二)游戏的特征 游戏是无外在目的的活动

10 (二)游戏的特征 2.游戏是游戏者自主的活动;

11 (二)游戏的特征 3.游戏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

12 (二)游戏的特征 4.游戏是表现已有经验的活动

13 (二)游戏的特征 5.游戏是假想的非正式的活动

14 (二)游戏的特征 6.游戏是体验积极情感的活动

15

16 因此,判断游戏与非游戏的标准,不是内容,也不是形式,是游戏者的心理体验
(二)游戏的特征 游戏是无外在目的的活动; 游戏是游戏者自主的活动; 游戏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 游戏是表现已有经验的活动; 游戏是假想的非正式的活动; 游戏是体验积极情感的活动; 轻松感 因此,判断游戏与非游戏的标准,不是内容,也不是形式,是游戏者的心理体验 控制感 满足感 胜任感 自由感 愉悦感

17 游戏的功能 1、愉悦功能 放松 消遣 表现 2、发展功能 自发练习 自发探索 3、教育功能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本体功能 内在功能
附加功能

18 幼儿在游戏里学习什么? (游戏的发展功能)
动作技能 认知 社会性 情感

19 问题:下列照片中的幼儿发展了什么?

20

21

22

23

24 一、游戏与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25 (一)游戏是成熟引导下的动作自发练习 基本动作 爬行、走跑、跳跃、抛掷、操作 发展过程 无—萌芽—低水平—熟练—动作技能 生理成熟 自发练习
有意训练 游戏 爬的游戏 走和跑的游戏 跳的游戏 抛掷游戏 操作游戏

26 (二)游戏提供了多种运动形式的练习 运动性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区别: 体育教学 运动性游戏 单一动作的机能性训练 同一目标的要求
多种动作的综合性练习 不同水平的发展

27

28

29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

30 (一)游戏促进儿童对客体概念的获得 物理经验 逻辑经验 存在于客体本身的物体属性——外源的
通过触觉、动觉(即肌肉的控制力)获得物体属性的经验 物理经验 存在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内源的 通过作用于多个物体的一系列动作发现物体之间相互依赖而发生的变化 逻辑经验

31 问题:幼儿从挂图上获得的概念与游戏中获得的概念有何区别?

32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水平的体现。
(二)游戏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水平的体现。 研究证明:游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问题解决) 辐合型问题解决试验(Sylva,1976) 将3—5岁的被试分成5组,每组36人 游戏组 观察原理组 观察戏剧表演组 训练构成组 控制组

34 处理 结果 游戏组 观察原理组 观察表演组 训练构成组 控制组 解决问题的人数 14 15 6 7 3 没有解决问题的人数 22 21 30 29 33

35 游戏组倾向于开始使用简单的方法,但是逐步地有系统地把这些简单的方法发展成为复杂的方法,逐渐接近正确答案。观察原理组的被试倾向于一开始就采用复杂的方法试图一下子解决问题。
游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怕挫折与失败,更有耐心和毅力。宣布弃权的人少于观察原理组。

36 游戏经验比观察、模仿、训练等更有利于后继问题的解决。
为什么?

37 解决问题需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游戏是自发自愿的,内部动机强。
游戏中探索各种动作的可能性,扩大了幼儿与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范围。 游戏降低了游戏者对于成功的期望以及对失败的担忧。

38 物的转换替代举例 杠杆 材料名称:木棒 测量 使用方法测量 金箍棒 够物 敲打

39 结论 不管是哪里的孩子,游戏对于他们都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存在。 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一定是学习。 他们在游戏里获得丰富的、多元的、联结的、非线性的经验 不仅有认知结果,更重要的是发展认知的支持性系统(即情感、意志、学习品质)

40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教理念

41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提出 1、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0世纪80年代,《幼儿园工作规程》首次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学科化的传统教学。 改革前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用上课的形式进行分科教学

42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提出 2、始终坚持的幼儿园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43 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文件中一再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没做到 对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需要游戏 对教师: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性的重要体现 重课轻游戏 提前教小学的内容 小学化倾向 用小学的方法教

44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 1、什么是基本活动 最经常、最适宜、最必须

45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 2、怎样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46 玩中学 需要什么样的游戏? 老师绞尽脑汁设计的游戏? 需要什么样的材料? 各种高大上的材料? 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高水平的老师?
——浙江安吉幼儿园给我们的启示

47 教师 游戏开始前(确定游戏主题,准备) 游戏开展中(介入) 游戏结束后(分享、点评)

48 某幼儿园大班一个关于“飞机游戏”的故事 思考:老师在其中做了哪些事情?

49 一个关于“飞机”的故事 3.11 可以造一架飞机吗? 3.20 飞机造好了。 3.26 飞机去哪里?(出现了售票处) ——“我要买票!”
——“今天我们的飞机去日本。” ——“那么我们就去日本。” 讨论:你们乘飞机去过哪里?去哪里是谁决定的?

50 一个关于“飞机”的故事 4.3 飞机上的怪事 在一架航班上,有的去北京,有的去香港。 讨论:一个航班有几个目的地?
4.16 手机不能上飞机!(出现安全门、传输带) 讨论:乘飞机手机怎么办?什么不能上飞机? 4.23 来自空中的问候。 ——Hi,徐老师,我在飞机上! 讨论:你乘过这样的飞机吗?

51 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步骤 确定主题 初步布置环境 开展游戏 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丰富材料与环境 产生新的主题
讨论,提出问题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步骤

52 确定游戏主题 从幼儿的需要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但是—— 当幼儿的需要与课程目标“背离”时,怎么办?
当少数幼儿的需要与多数幼儿的需要不同时,怎么办?

53 多数幼儿兴趣 链接 全选 远离课程、 发展目标 接近课程、 发展目标 等待、替换 保存 个别幼儿兴趣

54 初步布置环境 何谓“初步”? 谁布置环境? 现在老师提供玩具、材料的现实有什么利弊?

55 你怎么看待这两种环境?

56 发现问题,讨论,提出问题 以问题为契机促进游戏的发展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 但是——
所有的问题都是契机吗?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解决吗? 谁的问题? 取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57 这张机票你觉得有问题吗?

58 问题取舍的判断标准 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问题 是幼儿生活中能够获得丰富经验的问题 引发幼儿强烈情感的问题

59 关于介入 按介入的媒介分 以教师自身为媒介 以材料为媒介 以同伴为媒介 频频介入幼儿游戏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吗?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介入?

60 材料准备 不介入 观察 以自身为媒介 时间空间准备 分享 介入 材料为媒介 经验准备 同伴为媒介 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61 一位老师在小班下幼儿角色游戏中观察到以下几个片段。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在游戏过后的分享与点评环节选择哪个片段进行讨论?为什么? 你会怎么讨论? 其他的问题怎么解决?

62 1)公共汽车游戏的客人一边说着“我到XX”,一边就直接上了汽车,坐了一会,也没等司机说到站,就自己下车走了。
2)小医院里,宝宝和乐乐为了抢仅有的一个听诊器打了起来。 3)小超市里贝贝在卖冰激凌,老师去买,问:“冰激凌多少钱一个啊?”贝贝说:“100块!”老师说:“啊,那么贵!”“没关系,送给你!”贝贝豪爽的说。

63 用玩的方法教 困难吗? 瑞典垃圾桶的启示 如果做不到,那么,玩归玩,教归教。 但不需要小学化的教。 还是需要研究幼儿身心理发展的特点!

64 游戏是幼儿园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专业化标志。
先做一个“旁观者” 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幼儿,专业能力“悄悄”发展 让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看得见”

65 关于美术活动的问题 幼儿画画到底要不要教? 不教不会画怎么办? 能不能用范画?怎么用?

66

67

68

69 理解幼儿美术发展特点 幼儿美术能力具有自然习得的有序规律 成熟的速度具有同龄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导致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认知发展差异
参与美术活动的机会差异 个体先天素质差异(如空间感知、颜色视觉)

70 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外部世界的 美感体验的。 幼儿自己的方式:对客体的理解水平 体验深刻及感兴趣的程度 幼儿美术技能的成熟程度

71 幼儿美术的支持方式 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达的机会——活动区 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自由表达——与其他领域教育结合 提供真实的感知对象让幼儿模仿——写生 提供艺术作品给幼儿自发模仿的机会——名画、绘本等 听幼儿说画——作品陈列与展示

72

73

74

75

76 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Download ppt "华东师范大学 2014示范性远程培训 视频答疑 时间:2014年10月24日 答疑者:季云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