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

2 回顾与提问 1、常形冲突与变形冲突? 2、心理诊断类型有哪些? 3、许又新神经症简易计分方法。(基础教材P320)

3 诊断分类 正常 异常 健康 不健康 三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疑似神经症 神经症 人格障碍 重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生理心理障碍 癔症 不健康 常形心理冲突 变形心理冲突 有自知力,主动求助 3

4 诊断技能需要掌握的内容 初诊 接待 初步 诊断 鉴别 诊断 原因 分析 三级重点 二级重点

5 本章概览 第一节 鉴别诊断 第一单元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 第三单元 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 第二节 识别病因 第一单元 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第二单元 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第三单元 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

6 三种诊断标准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其中第五卷是精神与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 DSM-Ⅳ CCMD-3
每种精神障碍的描述包括【定义】、【症状标准】、【严重标准】、 【病程标准】、【排除标准】、【说明】 六项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的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四版 五轴诊断系统:主要诊断、智能及人格障碍、生理疾病、 社会心理及环境问题、功能的整体评估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其中第五卷是精神与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 CCMD-3 DSM-Ⅳ ICD-10

7 第一节 鉴别诊断 第一单元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幻觉、妄想; 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神经症和精神病这两类诊断标签是相互排斥的 由于神经症和精神病轻重两极的交错性,故抛弃精神病一词不用,只保留精神病性 属于精神病性的症状: 幻觉、妄想; 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并非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紧张症性行为

8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神经症心理冲突的特点:变形冲突
和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 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9 许又新教授的评分方法 评分方式 1分 2分 3分 结果解释:总分3分:不够神经症诊断;总分4~5:可疑神经症;6分及以上,神经症。 病程
小于3月 3月~1年 一年以上 精神痛苦的程度 自己主动设法摆脱 需借助别人的帮助和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 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别人安慰开导等也无济于事 社会功能 能照常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 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减轻或部分工作,尽量避免社交场合 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休假或退学、完全回避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 结果解释:总分3分:不够神经症诊断;总分4~5:可疑神经症;6分及以上,神经症。

10 神经症与器质性病、人格障碍的鉴别 对可疑的神经症病人必须进行常规的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
可以下两个诊断:神经症症状典型而持久的病人,即使的确有内科疾病,神经症的诊断仍然是可以成立的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可同时诊断 神经症病人大部分都有人格障碍,对于治疗和预后推断有意义

11 CCMD-3中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12 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 强迫症 焦虑症 神经症 疑病症 恐怖症 不典型的 神经症 神经衰弱

13 流行病学 患病率:国内2.2%(1982) 国外5%, 约占综合性医院门诊1/3 发病年龄及性别: 40~50岁高峰,女>男

14 神经衰弱 患病率:15~59岁中为1.3%(1982)。 精神:易兴奋 易疲劳 情绪: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
感到痛苦,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 感到控制不了或者摆脱不了 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生理: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者中度障碍 患病率:15~59岁中为1.3%(1982)。 专栏1-1 关于神经衰弱

15 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的情绪体验: 焦虑的身体表现: 患病率1.48‰,中国12个地区(1982); 男:女=1:2;
漂浮/无名焦虑:与处境不相称、指向未来、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内容的担心害怕 焦虑的身体表现: 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 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 患病率1.48‰,中国12个地区(1982); 男:女=1:2; (变态与健康P305)

16 焦虑性神经症的两个亚型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临床上57%、病程迁延、 6个月以上 焦虑附着在各种偶然事件上 预支性焦虑 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发作性、不可预测、间歇期有预期性焦虑 无特殊诱因、不限于特殊处境 发作时意识清晰、5~20分钟,不超过1小时 占41.3% 1月≧3次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

17 恐怖性神经症 患病率为0.59‰(中国,1982) 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感到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
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常见的恐怖症有: 场所恐怖:广场恐怖症,幽闭恐怖症 特定恐怖: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的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社交恐怖:社交焦虑恐惧症,回避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常伴有自我评价低

18 什么是病态的恐惧? 每个人都有过恐惧心态。正常的恐惧与以往的经历有关,如“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正常情况下人们可清楚地认识到当时处境是否危险或危及生命,故恐惧对正常人来说是种有益的防御反应。而恐惧性障碍者对某些情景、场合产生不必要的十分恐惧的心情,不能自控地尽量回避,不但别人认为难于理解,有时本人也知道不切实际、不合情理,却又无法摆脱而感到苦恼,这就是病态的恐惧。

19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 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 持久的精神痛苦 强迫行为: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 、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观念: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计数、强迫联想、害怕丧失自控能力 (强迫意向) 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 持久的精神痛苦

20 疑病性神经症 对健康过虑 对身体的过分注意 感觉过敏与疑病观念
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解释,检查阴性结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其疑虑 注意与疑病妄想的区分 女性多见,起病年龄多在30岁以前。 继发焦虑、抑郁,病程迁延

21 抑郁性神经症-恶劣心境 兴趣的减退甚至丧失 对前途悲观 无助感 精神疲惫 自我评价低 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持续两年以上,至少2/3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22 人格解体神经症 四种解体: 病人对异常体验的主观性有清楚的了解,因而感到不快和苦恼,甚至在发生时感到惊恐不安 狭义的人格解体:无我感
现实解体 身体解体 情感解体 病人对异常体验的主观性有清楚的了解,因而感到不快和苦恼,甚至在发生时感到惊恐不安

23 注意事项 有些神经症的求助者,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精神障碍的症状,要仔细询问加以澄清和鉴别。
有的人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出现类似神经症的症状,当刺激消除后情绪好转症状消失,不能诊断为神经症。 所谓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做基础,是指求助者的症状能用器质性病变来解释。

24 思考题:神经症都有哪些心理治疗的方法? 神经症 的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控制和缓解症状 心理治疗 不但可以缓解症状、加快治愈过程,而且能帮助患者学会新的应付应激的策略和处理未来新问题的技巧。 神经症 的治疗 思考题:神经症都有哪些心理治疗的方法?

25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 复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重点掌握ICD-10中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知识 精 神 症 状 认知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感知觉 思维 注意 记忆 智能 自知力

26 第三单元 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 ICD‑10指出人格障碍有三个要素: 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 ②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 ③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27 人格障碍及其分类 偏执性人格障碍: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 分裂性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和外貌的奇特、情感冷淡,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冷酷无情 冲动性人格障碍: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 表演性人格障碍: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 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内心不安全感 焦虑性人格障碍: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自卑 依赖性人格障碍:过分依赖 其它待分类的人格障碍: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抑郁性人格障碍和自恋性人格障碍

28 第二节 识别病因 心理与 行为问题 心理因素/认知因素 生物学因素: 躯体疾病、性别、年龄 社会性因素: 生活事件,人际关系、
生存环境、社会文化 心理因素/认知因素 心理与 行为问题

29 第一单元 生物学因素 工作程序 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 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 感染、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心源性脑病、肾性脑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手术后精神障碍,艾滋所致心理异常、癌症、中风等

30 第二单元 社会性因素 生活事件 人际关系 生活方式 生存环境 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文化

31 第三单元 心理/认知因素 错误认知或错误观念 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事的持久偏见 记忆中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价值观的偏离 心理发育停滞

32 对认知问题做个简单的分类 早起经验引起负性情绪记忆; 心理发育停滞; 成长过程中的误解或者错误; 不良思维方式。

33 注意事项 影响认知评价的某些因素 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来自童年的固定信念 来自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经验 负性自动想法对认知评价的影响 提问
情景联想 角色扮演 家庭作业

34 专栏: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 贝克关于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
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assumptions,schemas)。 负性自动想法是状态性的,而功能失调性态度是特征性的,即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构成抑郁障碍的易患倾向。

35 一般情况 求助者:某女、38岁,初中,公司职员,离异。 求助者自述: 3年前开始害怕上班,回避与上司或比她优秀的人交往,只要有这些人在场就会出汗、发抖,工作和生活受到明显影响,近一年加重,感到非常痛苦。求助者自幼家贫,母亲很霸道。父亲去世后,家里经常需借钱度日,每一次借钱她都感到特别的自卑,总是偷偷地掉眼泪。26 岁结婚,一年后,由于婆媳关系紧张而离婚。之后作保管员工作。三年前,她的一位同事因为开错了发货单被领导开除,从此,她就心里一直很害怕,怕自己也会象这同事一样被开除,所以做事非常小心。一次,她在开票时字写得不是太清楚,同事开玩笑说:“写仔细点,不然老板也要炒你了”。从此以后,她发现,只要领导在场,就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胸闷现象。特别是写字,手抖得根本无法书写,当想到这样下去会被辞退,就会非常害怕,且是越想克制,害怕越厉害,症状越严重。

36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她痛苦不堪,只能找各种借口避免和领导接触。慢慢地,她发现除了领导在场会出现心跳气急、出汗、发抖现象外,就是一些不是领导,但她认为比她条件好的人在场时她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不敢面对他们,无法和他们进行交谈,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近一年已发展到害怕上班及不和人交往,并伴有失眠,为此非常焦虑痛苦。服用各种药物,但又怕长此下去自己会变成“疯子”。这次在妹妹的提醒下,主动来心理门诊求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既往体健,无重大器质性疾病,生长发育正常。平时性格较内向、胆小敏感。从小学习好,但初中毕业因家贫辍学。求助者衣着整洁,步态稳,与心理咨询师配合,对答切题,语速低沉。但神情有点紧张、抑郁,就座后不敢看心理咨询师。自知力存在,有求治欲望。

37 请分析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生物因素:女性、38岁 社会因素: (1)离异,学历低,收入低; (2)家庭:母亲霸道、父亲去世早、婆媳关系差、小时候家贫借债。 心理因素: (1)性格内向、胆小敏感; (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 (3)持久的负性记忆:小时候经常借钱,为此暗自哭泣

38 小结 本章应抓住几个重点问题: 1、神经症的诊断与鉴别: 2、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A)与心理不健康鉴别(常形冲突与变形冲突)
B)与躯体疾病、重性精神病、人格障碍鉴别 2、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A)生理因素 B)社会因素 C)心理因素 思考:如何理解和构建我们的生存环境。

39 谢谢!


Download ppt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