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溼地:陸地與水域間全年或間歇地被水淹沒的土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溼地:陸地與水域間全年或間歇地被水淹沒的土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溼地:陸地與水域間全年或間歇地被水淹沒的土地。
溼地:陸地與水域間全年或間歇地被水淹沒的土地。   提供鳥類庇護、覓食及生育時的棲息地 是魚類、甲殼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處。

2 具有淨化水質、補助地下水、調節洪流、遊憩性、社會性及教育性等功能。
近30年來,人工溼地應用於水污染防治上,去除水中重金屬及病源菌等污染物 證實人工溼地是種省能源、低成本、容易操作維護的廢水處理技術。

3 1970年將溼地之生態工程技術應用於廢水處理上,發展於北美洲,此為表面流動式(free water surface flow,FWS)
歐洲盛行表層下流動系統(SSF,subsurface flow system),利用植物根系處理廢水之程序,稱為根系區間法(RZM,root-zone method) 1985年後英國蘆葦床處理系統(RBTS,reed bed treatment system )研究發展

4 主要是利用表面下流動型人工溼地之礫石床所形成之高度密植生群落,發揮溼地介質過濾功能,並增強污染物的穩定化,以有效去除懸浮固體及有機物,
 人工溼地系統的設計流程,大致說明如下:     第一階段淨化:設置面積200㎡之表面下流動型人工溼地,其平均水深約為0.7m, 主要是利用表面下流動型人工溼地之礫石床所形成之高度密植生群落,發揮溼地介質過濾功能,並增強污染物的穩定化,以有效去除懸浮固體及有機物, 種植之水生植物為香蒲、蘆葦、莎草、培地毛、美人蕉。

5 第二階段淨化:主要利用水深較淺的挺水植物浮水型人工溼地,便其形成高密度植生群落,以增強溼地過濾、穩定化、除氮及抑制藻類生長的功能,
此區初步規劃面積約600㎡,平均水深0.4m,持抵土壤厚度為0.3m,主要水生植物為香蒲、蘆葦、莎草等。  

6 第三階段淨化:主要利用表面下流動型人工溼地,以其礫石床所形成之高度密植生群落,增強溼地介質過濾功能,以有效去除懸浮固體、有機物及氮磷。
此區初步規劃面積約200㎡,平均水深0.7m,種植之水生植物為香蒲、蘆葦、莎草、培地毛、美人蕉。

7 靜止的水就很容易造成優養化,那我們就是要利用植物吸收一些營養鹽,如氨氮和磷的營養鹽
排水溝,那裡有馬達,污水會抽到水塔上面,存夠汙水,再把污水抽到下面進行沉澱,汙水裡面可能會有一些汙泥,會先沉澱在下面,然後我們用馬達再把它抽到溼地裡面 香蒲,俗稱水蠟燭,它已經過了開花季節,它的花就像蠟燭一樣。又稱水蠟燭,是種在水中的表面。

8 表面上的水會流動 ,植物就是比較挺水性的,它的根種植在我們下面的土內,水深是40~60公分左右,汙水進來,剛好一直尋繞過去,我們進去第一個就是水床,再來是石頭床。
水是你看不到的是在石頭下面的,它種植的植物是蘆葦,沒有採收的話,可能會造成植物過多,會有一些磷、氮的釋出會造成優養化 真正的人工溼地是兩段,一個是水床,一個是石頭床,為什麼會在後面接上一個生態池,我們可以在這邊養魚 ,可以養魚,表示這邊有魚所以要有乾淨的水,它可以養魚就代表OK的

9 二行社區為台南縣南端,近臨兩條污染河川─二仁溪及三爺宮溪,民國90年完成鄉村污水自然淨化系統,處理再利用二行村產生家庭污水。
自然淨水系統面積約0. 2公頃,由水生植物塘、表面自由流動式(free water surface,FWS)及表面下流動式(subsurface flow,SSF)濕地所串聯,濕地後方連接放流水池與抽水池。

10 水生植物塘中由污水進流至出流依序劃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
開放水域、種植水芙蓉(Pistia stratiotes)與種植布袋蓮(Eichhornia crassipes)等浮水性水生植物。 FWS濕地,為一水道總長104. 5m、寬4. 2m、水深0.45m的S型渠道;底部覆土30㎝並種植香蒲(Typha orientlis Presl)及蘆葦(Phragmites auatralis L.)。

11 放流水池亦即景觀池,長12.2m、寬5m、水深0.75m,池中除種植香水蓮花外,並放養鯉魚。
 SSF濕地長14.4m、寬5m、水深0.75m,放置石頭並種植蘆葦。 放流水池亦即景觀池,長12.2m、寬5m、水深0.75m,池中除種植香水蓮花外,並放養鯉魚。 抽水池長24.2m、寬8m、水深0.75m,其功能為貯留處理後污水,以方便處理水再利用。 整個系統於90年11月底先後完成整地、挖地、鋪設不透水層及土壤礫石工作,在完成種植水生植物後,並開始引進該社區之生活污水。

12 流量逐步由 90年 1月至 3月每天10至 15立方公尺,增加到 4至 5 月的每天 25 至 30 立方公尺,最後維持在每天 45 立方公尺
穩定塘加入人工溼地系統後,處理水量已增加至每天 82 立方公尺 增加一半的處理面積,卻可以增加一倍的處理量

13

14

15 做一些做比較簡單的實驗COD、BOD,TP
這些比較簡單可在實驗室做

16 溶氧劑(BO),是用每升有多少毫克,水裡面的溶氧越高,其實是比較好的,表示水是比較乾淨的,
水質比較乾淨或藻類比較多的話,會生成氧氣,它可能溶氧量較高,也達到水質處理。 空氣中的溶氧大概在7跟8左右,所以我們以這個單位來看的話,它是7~8都OK, 如果改成百分比的話,那就是20~25左右,那就是氮氣跟氧氣的比,

17 IC實驗,IC就是離子根分正、負離子,可以監測陰、陽離子。監測亞硝酸根、硝酸鹽,
總有機碳:生物在進行硝化作用的時侯需要,過多也不好 「種磷」,「種磷」就是我們要探討水裡面的磷,造成優養化的一個現象 種磷比較容易卡在玻璃的邊緣,所以我們會進行酸洗

18 比色法: 加藥進去,分光溫度計做比色 總懸浮固體: 污水中懸浮固體不易溶解、沉澱,我們會用濾紙過濾秤重,看它總懸浮固體的量,目的是測它是髒的還是乾淨的,總懸浮固體較多,則汙水裡面不易溶解的東西會比較多。 濾紙拿到乾燥箱去,等到室溫後進行稱重之後過濾,然後繼續烘乾。就是這個步驟反覆做2次之後,稱重看它過濾後的量多少

19 輔導植物(模擬 ):去汙水能力,先放在實驗室,看它有沒有去除汙水的效果
水芙蓉 :是用它的根去吸取水中一些懸浮固體,或是其它的一些有機物質,通常我們會在有水的地方會用到水芙蓉 溼地石頭床部分:種植蘆葦,可淨化水源

20 恆溫培養箱:進行大腸菌的培養,溫度大概在37度 ,社區廢水比較常見的是大腸菌。大腸菌多,表示那個汙水的地方,就會有傳染病
總凱氏氮: 硝化器,水壓進行硝化作用,進入硝化器進行水的監測硝化過程,藥品跟水裡面中總凱氏氮做反應,監測總凱氏氮 一般的社區汙水的話,總氮就是40,每升裡面大概是40毫克,越少越好

21 酸洗桶:我們會進行酸洗,有些東西比較容易卡在玻璃的邊緣殘留,必須清洗。硝酸1,水7,1公升的硝酸7公升水去做稀釋
高溫、高壓滅菌器: 高壓在1.2,就是每平方公分裡面是1.2公斤,壓力是121psi,psi是壓力單位 ,滅菌之後可以直接丟掉 酸洗桶:我們會進行酸洗,有些東西比較容易卡在玻璃的邊緣殘留,必須清洗。硝酸1,水7,1公升的硝酸7公升水去做稀釋

22 FWS溼地:    FWS溼地面積為450㎡,邊坡則以卵石切成。FWS溼地內種植多年生挺水性水生植物(emergent macrophytes),前端種植蘆葦,後端種植香蒲,中間設置一部分水較深的池子,使挺水植物無法生長,以提供魚類及其他水生動植物生長,並提供景觀得效果。

23 SSF溼地:    由FWS溼地處理過後的污水引流至SSF溼地內處理,SSF溼地面積為400㎡,底部在撲礫石,水深控制為1m,邊坡則以卵切成。溼地內種植水生植物種類有:香蒲、蘆葦、培地毛及荸薺等。

24 生態景觀池:    生態景觀池面積為300㎡,接收SSF溼地淨化後的污水,池內放置浮水性水生植物(Floating Aquatic Plants)以及具有觀賞價值的挺水性水生植物,池中飼養大肚魚與蓋斑鬥魚以控制病媒文的產生。

25

26

27

28


Download ppt "溼地:陸地與水域間全年或間歇地被水淹沒的土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