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腦癇症
2
你發過呆嗎?沉悶的課堂上,不難找到發呆的同學,因為腦袋一片空白,所以下課後無論問他甚麼問題都是一問三不知,但原來發呆竟然是腦癇症的其中一個病徵。
3
腦癇症,亦即是我們常叫的「癲癇症」,「發羊吊」或「發雞吊」,有此俗稱原因是當患者腦癇發作時,胸部肌肉抽筋收縮令其發出像羊叫或雞叫的聲音。腦神經科專科鍾鎮邦醫生解釋,腦神經系統是由成千上萬的腦細胞組成,在正常情況下,每個細胞均帶有極微量的電流。腦癇的原因為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從而引起短暫大腦神經功能紊亂,而引致患者有如電腦當機般無反應或身體出現抽筋症狀。身體過勞,加上飲用大量含咖啡因的飲品,隨時觸發腦癇發作,甚至斃命。
4
腦癇症抽筋可「大」可「小」 鍾醫生表示,腦癇症在香港並非十分罕見,大約每250至500人便有1人羅患腦癇症,而每25至50人中便有1人一生中曾經抽筋過最少一次。腦癇症的症狀可分為「大抽」(即大抽筋)及「小抽」(即小抽筋)。「小抽」的患者由於大腦某部分不尋常放電,而導致失神、發呆、不回應外界呼喚及像電腦當機般保持固定姿勢等症狀,每次只會維持約數秒至數分鐘,所以較容易被忽略。
5
「大抽」的症狀較明顯亦較普遍,患者發作時整個大腦的神經細胞會異常放電,引致手腳抽搐、痙攣、身體僵硬、失去知覺、口吐白沫、流口水、失禁等典型「發羊吊」情形。腦癇症患者有些會「大抽」,有部分只會「小抽」,有些則兩者皆有。而患者本身對於失神會有短暫失憶,不知道自己曾經抽筋,過一陣子才會回過神來。
6
腦癇症發病症狀沒有趨勢及期數之分,發作前亦未必會有抽筋症狀,有些患者可能一直有「小抽」而不以為意,鍾醫生稱,「大家或許試過『夢境成真』或『似曾相識』(déjà vu),即曾經夢過一些片段,過後夢境在現實中出現,其實那可能是由『小抽』引起。有醫學研究指出,一些患有大腦顳葉癲癇的人經常產生『似曾相識』的錯覺。而嗅到怪味、肚子不適、頭暈等,亦可能是病症先兆,對於慣性出現這些先兆的患者,他們一般都會知道自己快要抽筋。」
7
年輕、年長患病成因各異 別以疲勞挑戰底線 腦癇症的成因主要分兩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發病年齡推斷病因。「如在孩童或25歲以下年輕時發病,多由先天遺傳病或基因問題所致,腦部發展不良會引致患者容易抽筋,如患者曾經腦部缺氧、受細菌感染、腦膜炎、發燒抽搐等,或天生腦部發展不良,如患上唐氏綜合症等,亦會導致腦癇症。
8
而中老年患者的成因則跟有明顯分別,患者主要由於中風、患腦退化症、老年痴呆症、腦膜炎、腦腫瘤、腦癌、頭顱或腦部曾受傷撞擊等引致。」鍾醫生表示,「每個人本身也有一個抽筋底線,一些誘因如睡眠不足、過勞、接觸到刺激性東西,如刺激性飲品、長時間打機等均可觸及底線而誘發抽筋,而腦癇症患者引起抽筋的底線會更低。曾有患者因為連續工作兩日兩夜,沒有睡眠休息,飲用大量咖啡及抽煙提神,結果便誘發了一次大抽筋,所以絕不能輕視休息的重要性。」
9
因應需要施以不同治療 腦癇症乃慢性疾病,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根治,而治療上最常見是用藥來控制抽筋情況,鍾醫生解釋,「對於早期或輕微程度患者,如每兩年大約只發作一次,便毋須服藥,但如果在短時間內,如半年內再有兩、三次抽筋,便應服藥控制抽筋情況。如患者的工作完全不容許有抽筋,例如高空搭棚、操作危險機器的人或司機,一旦抽筋可即時致命,所以均需要定時服藥。」
10
「有些嚴重患者的抽筋頻率可以高至一日兩、三次,他們的死亡率相對較高,除了因突然死亡外,也會因為發作期間腦部受撞擊或發生其他意外所致。如藥物未能控制嚴重個案,或患者有死亡危險,可做手術切除部分腦葉的問題細胞,但患者及家人需考慮手術風險,而且切除部分腦葉可影響智商,如非必要,一般也不建議。」鍾醫生表示。
11
如身邊有患者抽筋發作,千萬不要用湯匙等硬物或手指放入他口部,只須讓患者伏在地上,頭部側放便可,一般抽筋症狀維持約3分鐘便會消失,如患者仍然不停抽筋,身邊人應立即致電999求救。
完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