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表225 妊娠病名含义 育龄妇人受孕以后,至足月正常生产之前所发生的疾病,往往对母体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有 一定的影响,甚至可终止胎儿的生长,故称此期间所发的疾病为妊娠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表225 妊娠病名含义 育龄妇人受孕以后,至足月正常生产之前所发生的疾病,往往对母体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有 一定的影响,甚至可终止胎儿的生长,故称此期间所发的疾病为妊娠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表 妊娠病名含义 育龄妇人受孕以后,至足月正常生产之前所发生的疾病,往往对母体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有 一定的影响,甚至可终止胎儿的生长,故称此期间所发的疾病为妊娠病

2 表 妊娠病主要内容 本篇论述了与妇女妊娠有关的常见疾病的辨证治疗。其内容包括早期妊娠的诊断,癥与胎的鉴别,妊娠腹痛,妊娠下血,妊娠呕吐,妊娠小便难,妊娠养胎,妊娠伤胎等疾病。其中以妊娠呕吐,妊娠下血,妊娠腹痛为重点。后世妇科学中的妊娠恶阻、子肿、子淋、子嗽、子满、胞阻等,悉在本篇的基础上发展所致

3 表 妊娠病病因病机 妊娠疾病,是由于母体与胎儿之间相互影响,平衡失调所致。妇女受孕以后,阴血聚于冲任以养胎,致使妊妇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如妊妇身体素质较差,脏腑气血阴阳有偏盛偏衰,或外感邪气,内伤情志,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到妊妇与胎儿的健康,则形成妊娠病

4 表228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 对于妊娠病的治疗,既要重视顾护胎元之气,又不拘泥于安胎,强调妊娠有病当治病,病去则胎自安。这种认识在张仲景处方用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为后世治疗妊娠病采用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5 表229 早期妊娠的脉象(原文一) 指平和无病的脉象。即《素问腹中论》所说“何 妇人得平脉 以知之怀子且生也?……身有病而无邪脉也”之意。
妊娠之初,脉象改变尚不明显。 妊娠初期 即指关后尺脉弱小。关后尺脉主肾,属阴。早期妊娠,胎元初结。经血归胞养胎,阴血一时不足,胎气未盛,阴脉弱而不滑,故阴脉小弱,是与《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说“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之“脉动甚”显得相对弱小而言。 阴脉小弱

6 表230 早期妊娠的症状(原文一) 初始受妊,气血阴阳之间有所变梗,全身不适,由于经气不泄,冲气上逆,脾胃不调,胃失和降,故干呕而不能食,是早期妊娠的特点,皆属妊娠反应。 其人呕不能食 虽然有阴脉弱小,呕不能食,好象是“身有病”之证,但非感受外邪所致,故没有恶寒发热之表证。故说无寒热。 无寒热

7 ⑴ 突然停经:妇女一贯月经正常(包括期、色、质、量)或基本正常,而突然月经停止。即月经按自己的周期超过10天以后不来潮。
表231 中医对早期妊娠的诊断(原文一) ⑴ 突然停经:妇女一贯月经正常(包括期、色、质、量)或基本正常,而突然月经停止。即月经按自己的周期超过10天以后不来潮。 ⑵早期反应:一般在月经停止40天左右,随之而出现的头昏,疲倦、思睡、择食、厌食、恶心呕吐或干呕等,脉象早期变化不明显,或稍弱,至二、三个月左右,多随之出现滑数脉。在本条仲景概括为“阴脉弱小,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为诊断早期妊娠的要点。(除此尚有特殊者,有妊而并无反应, 饮食反增)

8 表 [词解](原文二) ⑴宿有癥疾:为瘀血停留于局部,郁结成块的疾病;“宿有癥病”,指旧有癥积之病。 ⑵漏下:在此是指月经停止一段时间以后,又复出现阴道下血淋漓不净。非指一般的行经期间,月经量少而淋漓不断。 ⑶(胚):一般指颜色紫而暗的瘀血;浓稠或块状,在本条又作癥痼的互辞

9 表233 癥与胎的鉴别(原文二) ⑴旧有癥病,停经前三月经水不利,原文说,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非真胎之动,癥痼阻滞脉道)
表233 癥与胎的鉴别(原文二) ⑴旧有癥病,停经前三月经水不利,原文说,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非真胎之动,癥痼阻滞脉道) 癥病 ⑵设若是既有胎又有癥病者,但停经未及三月,有胎也不会动,更不会动在脐上。 ⑴胎动在妊娠六月左右 ⑵停经前三月月经通调 妊娠 ⑶设诺胎漏,为气血亏虚,冲任失调,或邪热内入,但有胎妊之体征。 ⑴有确切的妊娠征象 盛胎 ⑵出血与月经相同,即按周期性来潮 ⑶全身无有不适,是属于气血充沛之生理性月经来潮。

10 ⑵病机:旧有癥病,(瘀血积聚)以癥痼害,血 不归经。
表234 癥病的治疗(原文二) ⑴主证:妇人旧有癥病,经断前三月经水不 利,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 “胎”动 在脐上。 ⑵病机:旧有癥病,(瘀血积聚)以癥痼害,血 不归经。 ⑶治法:消癥化瘀,活血止漏。 ⑷方药: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仁,芍 药,牡丹各等分。

11 表235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 ⑴痛经:属气滞血瘀实证,以经前小腹刺痛,胀痛,下血有瘀快者,本方加当归,枳实各20克。
表235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 ⑴痛经:属气滞血瘀实证,以经前小腹刺痛,胀痛,下血有瘀快者,本方加当归,枳实各20克。 ⑵产后恶露不尽,或胎盘滞留,崔生下死胎,于本方中加枳实,厚朴各20克,酒大黄15克。 ⑶用于宫外孕而尚未破裂者,本方加当归,川芎、木通、元胡、大黄各10克,研末冲服2-3克/次 ⑷用于子宫肌瘤:本方加三棱、莪术、川芎、三七粉,气虚加人参。

12 表236 妊娠腹痛原文分析(原文三) 脉弦发热:阳虚阴盛则脉弦,弦脉主寒主痛;虚阳外浮则发热。
表236 妊娠腹痛原文分析(原文三) 脉弦发热:阳虚阴盛则脉弦,弦脉主寒主痛;虚阳外浮则发热。 即原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里阳虚,阴寒盛,子脏不能司藏闭之令。(西医认为是与子宫刃带松驰相关) 其胎俞胀:阳虚阴盛,气机阻滞,胞 宫失于温养,则病人自觉 胎胀。 《张氏医通》:“虚阳外散故发热, 阴寒内逆故胎胀。 证候 分析 腹痛恶寒 阴寒凝滞,阳气不通,故少腹痛恶寒,恶寒之状尤如扇冷风入腹,非外感恶寒。 少腹如扇

13 表237 阳虚寒盛腹痛证治(原文三) 主证:脉弦发热,其胎俞胀,腹痛恶寒, 少腹如扇。 病机:阳虚阴盛,阴寒凝滞,胞胎失于温煦。
表237 阳虚寒盛腹痛证治(原文三) 主证:脉弦发热,其胎俞胀,腹痛恶寒, 少腹如扇。 病机:阳虚阴盛,阴寒凝滞,胞胎失于温煦。 治法: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方剂:附子汤(伤寒论方)。

14 主证:腹中痛,小便不利,足附浮肿。 病机:肝郁脾湿,肝脾失调,气血郁滞 治法:养血疏肝,健脾利湿。 方剂:当归芍药散。
表238 肝脾失调腹痛证治(原文五) 主证:腹中痛,小便不利,足附浮肿。 病机:肝郁脾湿,肝脾失调,气血郁滞 治法:养血疏肝,健脾利湿。 方剂:当归芍药散。

15 主证:妊娠下血,腹中痛 病机:冲妊脉虚,阴气不能内守致 阴血下漏。 治法:调补冲任,养血固胎。 方剂:芎归胶艾汤。
表239 胞阻(妊娠下血)证治(原文四) 主证:妊娠下血,腹中痛 病机:冲妊脉虚,阴气不能内守致 阴血下漏。 治法:调补冲任,养血固胎。 方剂:芎归胶艾汤。

16 表240 妊娠呕吐证治(原文六) 主证:呕吐不止,舌质淡,苔白滑,头眩心悸。 病机:脾胃阳虚,寒饮内停,胎气上扰, 浊邪干胃,胃失和降。 治法:温中益气,化饮降逆 方剂:干姜人参半夏丸。

17 表241 妊娠小便难证治(原文七) 主证:妊娠小便难,小便频数,淋漓不尽, 尿道灼热涩痛。 病机:血虚热郁,气郁化燥,兼有湿热 治法:养血润燥,清热除湿。 方剂:当归贝母苦参丸。 方义:方中当归养血润燥,贝母利气解郁,苦参清 利湿热,共达养血润燥,清热利尿之功。

18 主证:身体肿重,小便不利,恶寒怕冷,头目昏眩
表242 妊娠水肿证治(原文八) 主证:身体肿重,小便不利,恶寒怕冷,头目昏眩 病机:胎气所碍,水气内停,气化受阻。 治法:利水通阳,健脾消肿。 方剂:葵子茯苓丸。 方义:方中葵子,滑利通窍,茯苓淡渗利水,兼 能健脾,共达利水通阳,健脾消肿之功。

19 表243 血虚湿热胎动不安证治(原文九) 主证:腹中隐痛,胎动不安,转筋,口苦,苔腻 微黄。 病机:血虚失养,湿热内郁,肝脾失调。 治法:养血调肝,清热除湿。 方剂:当归散。 方义:当归、白芍、川芎调肝养血,疏郁行滞; 白术、黄芩。清热除湿;诸药合用,共达 养血调肝,清热除湿的目的。

20 表244 [复习思考题] 1、妊娠腹痛如何辨证治疗?(参考 图解表193) 2、何为胞阻,如何治疗? 3、词解:胞阻
表 [复习思考题] 1、妊娠腹痛如何辨证治疗?(参考 图解表193) 2、何为胞阻,如何治疗? 3、词解:胞阻 [重要条文] 1、2、4、5、6


Download ppt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表225 妊娠病名含义 育龄妇人受孕以后,至足月正常生产之前所发生的疾病,往往对母体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有 一定的影响,甚至可终止胎儿的生长,故称此期间所发的疾病为妊娠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