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拉 薩 熱 疾病管制署 105.07.1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拉 薩 熱 疾病管制署 105.07.1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拉 薩 熱 疾病管制署

2 大綱 疾病概述 流行病學 防治措施 本簡報包含三大部分介紹:疾病概述、流行病學及防治措施

3 疾病概述

4 疾病概述 拉薩熱是由拉薩病毒(Lassa virus)造成的一種急性病毒性出血熱疾病,流行地區為西非。
在1950年代首次有拉薩熱病例報告,直到1969年拉薩病毒才在兩名死亡的奈及利亞(拉薩地區)護士身上分離出來。 在西非地區,拉薩熱是當地之地方性流行疾病,亦是一種高致死性疾病。 屬人畜共通傳染病。

5 致病原 拉薩病毒屬沙狀病毒科(Arenaviridae),沙狀病毒屬(Arenavirus)中的一種單股RNA病毒。
Image source: C.S. Goldsmith and M. Bowen (CDC).

6 傳染窩 野生囓齒類動物;在西非為Mastomys多乳頭鼠種的囓齒類。 此齧齒類感染拉薩病毒後不會發病,但可藉由其排泄物排出病毒。
2. 老鼠終身帶病毒而無症狀,可排出病毒於其尿液、糞便及唾液中,但 以 尿液中的濃度最高。 3. 台灣目前並無發現此種老鼠。 Image source: CDC, USA.

7 傳染方式 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受到囓齒類排泄物(尿液、糞便)污染的物體,像是地板或床,或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是經由吸入空氣中囓齒類的分泌物微粒而感染(飛沫傳染),至今尚未有藉由空氣傳播的證據。 亦可由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之血液、尿液、糞便或分泌物等傳播。 人傳人發生在社區或醫療環境,經由醫療設備(如重複使用之污染針頭)而傳播病毒,一般接觸(如未有體液交換之皮膚接觸)不會傳播病毒 曾有經由性行為傳染的報告

8 潛伏期與可傳染期 潛伏期:為6至21天。 可傳染期: 於急性發熱期時,病毒是存在於喉嚨中,故此時喉嚨的分泌物具傳染力。
發病後3到9週,病毒可能經由患者的尿液排出,故此時尿液具傳染力。 在精液中可存在長達3個月。

9 感受性及抵抗力 各年齡層皆具有感受性。 於Mastomys齧齒類盛行的郊區,尤其在清潔貧乏或生活環境擁擠的居民風險最大
未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及落實感控措施而照護拉薩熱病患的醫療人員亦為高風險族群。

10 臨床症狀(1/2) 初期症狀為發燒、倦怠、身體不適,接著出現頭痛、喉嚨痛、肌肉痛、胸痛、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重症者出現顏面腫大、肺腔積水、口、鼻、陰道或腸胃道出血,或低血壓,後期出現休克、癲癇、顫抖、定向感障礙及昏迷。 大約80﹪的感染者屬輕微或無徵狀感染,其餘20﹪則會有嚴重的多重系統疾病。

11 臨床症狀(2/2) 25%痊癒病患出現耳聾,其中有一半於1至3個月後恢復部分聽力,恢復期可能短暫落髮及步態障礙。
一般感染之死亡率約為1%,但在住院病患及某些流行地區會有高至15%或以上的病人死亡。 死亡多發生在發病後14天內,若懷孕末期(the third trimester)遭受感染,症狀會特別嚴重,80%以上的孕婦死亡。

12 流行病學

13 流行病學(1/3) 拉薩熱主要流行於幾內亞、賴比瑞亞、奈及利亞、獅子山共和國、貝南共和國、迦納、馬利及多哥。
因為帶有拉薩病毒的囓齒類宿主在西非國家均有分布,所以實際上此疾病在地理上的分布可能不僅限於西非有地方性流行的國家。 在瑞士、德國、英國、荷蘭及美國也有病例,但大多為境外移入案例,德國在2016年有喪葬業者因接觸屍體而感染的案例。 From CDC, USA

14 流行病學(2/3) 病媒及病例分布 Known Distribution of Mastomys From CDC, USA
LASSA 1969 LASSA 1969 1. 在西非Mastomys囓齒類的分布地圖如圖片灰色區域所示。 2. 拉薩熱病例分布如圖片黄色區域。 From CDC, USA

15 流行病學(3/3) 致死率 一般感染之致死率約為1 %,而住院病患致 死率可高至15%或以上,而在某些偶發之流行事件中,其致死率甚至可高達50 %。 懷孕末期(the third trimester)孕婦致死率 在80%以上,而胎兒約95%死亡。

16 防治措施

17 病例通報 拉薩熱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發現符合通報定義者,應於24小時內上網通報,若無法上網,可以書面傳真、電郵或電話向轄內縣市衛生局(所)通報。

18 通報定義(1/4) 具有下列任一條件: (一)符合臨床條件及流行病學條件 (二)符合檢驗條件

19 通報定義(2/4) 臨床條件 同時具有下列二項條件 (一)急性發燒(≧38℃) (二)符合下列部分或全部臨床描述:
倦怠、發燒、頭痛、喉嚨 痛、咳嗽、噁心、嘔吐、腹瀉、肌肉酸 痛、胸痛、聽力喪失等症狀。

20 通報定義(3/4) 檢驗條件 具有下列任一條件: (一)臨床檢體(血液、尿液或咽喉擦拭液)分離並鑑定出拉薩病毒 (Lassa virus)。
(二)臨床檢體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陽性或檢測出拉薩病毒抗原。 (三)血清學抗體檢測陽性:IgM抗體陽性或成對血清檢體之IgG抗體 陽轉。 (四)組織切片的免疫化學染色(IHC)陽性。

21 通報定義(4/4) 流行病學條件 發病前3周內,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一)具有拉薩熱流行地區之旅遊史,且有囓齒類動物之排泄物或
   其污染物品、食品、水等暴露史。 (二)接觸極可能病例或確定病例之血液或體液或其污染物。 (三)進行拉薩熱病毒或檢體之實驗室操作。

22 疾病分類 (一)極可能病例: 雖未經實驗室證實,但符合臨床條件及流行病學條件 (二)確定病例: 符合檢驗條件。

23 檢體採檢送驗事項(1/2) 檢體種類:血清、尿液、咽喉擦拭液。 除血清外,尿液及咽喉擦拭液視情況採檢,每樣檢體各送2份。
血清檢體請逕以無菌真空塑膠試管(紅頭管)採靜脈血5-10 mL,貼上個案資料標籤送驗。

24 檢體採檢送驗事項(2/2) 檢體採取及搬運人員務必穿密閉的防護衣及呼吸過濾設備作週全的個人防護措施。疑似屍體之檢體採檢應由法醫/病理解剖醫師執行,並穿戴個人適當防護裝備。 所有與血液或體液接觸過之醫療器材必須高溫滅菌或藥物消毒。 檢體採檢方式詳見傳染病檢體採檢手冊。

25 個案處置 隔離: 經醫師評估為拉薩熱通報病例或經檢驗證實為確定病例時,應安置於有衛浴設備的單人病室。
由於醫護人員照護疑似或確診病人被感染的風險高過其他族群,因此除了穿戴合適之個人防護裝備,亦應嚴格地確實執行感染管制措施。 治療: 應給予Ribavirin治療,特別是在發病的6天內最有效,但無證據顯示Ribavirin作為暴露病毒後預防性投藥 此外應給予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及氧氣狀況、補充失血和凝血因子、併發性感染等的支持性療法。

26 疫情調查 通報後24小時內完成「新興傳染病類疫調單」,確認病人在發病前3週之行蹤及住所,追查感染源及找出接觸者。

27 附件二:疫情防治會議國際疫情簡報範例 病例接觸者定義(1/2) 接觸者定義: 接觸者包含確診個案發病後之共同居住者,以及 曾於患病期間直接接觸個案或其屍體、血液、體 液(包含嘔吐物、尿液、糞便、精液等)或其汙 染物(如衣物、床單等)之朋友、同事、醫護人 員、實驗室人員、處理屍體至火化過程的參與人 員等

28 病例接觸者定義(2/2) 高風險群: 低風險群: 病人家屬、朋友、同事等與病人之一般接觸 醫療機構或社區其他與病人之一般接觸
附件二:疫情防治會議國際疫情簡報範例 病例接觸者定義(2/2) 高風險群: 未穿戴(或穿戴不全之) 個人防護裝備下,從事侵入性醫療行為(如使用針具)、或黏膜暴露於病人血液、體液或其汙染物(如衣物、床單等)者 未穿戴(或穿戴不全之)個人防護裝備下,直接接觸病人皮膚或暴露於病人血液或體液者 未穿戴(或穿戴不全之)個人防護裝備或未於標準生物安全規範下,處理確診病人血液或體液者 未符合上述條件,惟經評估有高度暴露風險者仍屬之,如未穿戴個人防護裝備,長時間與病人於同一空間;或未穿戴個人防護裝備,曾間接接觸病人體液之接觸者,或病人發病3個月內曾與病人有不安全性行為者,或曾接受病人哺乳之嬰幼兒。 低風險群: 病人家屬、朋友、同事等與病人之一般接觸 醫療機構或社區其他與病人之一般接觸 穿戴適當之個人防護裝備直接接觸病人(如常規醫療/照護)、採檢及實驗室檢驗等。 其他符合接觸者定義但未達高風險群者 上述「一般接觸」指: 與病人於同一空間未穿戴個人防護裝備,但未曾直接或間接接觸病人體液之接觸者 曾短暫直接與病人接觸(如握手),但沒有穿戴個人防護裝備者。

29 附件二:疫情防治會議國際疫情簡報範例 接觸者處置及追蹤 高風險群:健康監測 疫調人員提供相關衛教資訊後開立健康監測通知書,主 動追蹤其健康狀況至最後一次與病例接觸後21天,每日 將追蹤結果彙整回覆疾管署區管中心。 低風險群:自主健康管理 疫調人員提供相關衛教資訊後開立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 接觸者應每日測量體溫並紀錄健康狀況至最後一次接觸 個案後三週。 接觸者應追蹤21日,每日測量體溫2次,如體溫高於(含) 38℃且出現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任一 臨床症狀時,當地衛生局/所應立即協助其赴醫院進行個案 通報及採檢送驗。 病毒出血熱健康監測通知書(高風險接觸者) 病毒出血熱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

30 航空器接觸者調查 若個案於發病後之可傳染期間內曾搭乘航空器,應參考「航空器傳染病接觸者追蹤作業流程」,向航空公司調閱艙單資料,並取得該班機所發生事件的紀錄,進行接觸者追蹤。 接觸者追蹤名單原則上至少應包含航程中曾直接接觸個案的同行旅客及機組人員、個案之鄰座(包含跨走道之鄰座)及前、後座一位旅客、負責清潔個案座位所在區域之機艙清潔人員等。如有例外,將另行通知。

31 防疫措施-1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 特殊囓齒類的防治,撲滅老鼠、不食用鼠肉、避免將食物置於老鼠可接近之處。
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如需照顧病患則應穿戴手套及合適個人防護裝備。 防鼠三大原則: 1. 不讓鼠來: 房舍應填補縫隙不讓鼠進入。 2. 不讓鼠住:環境清潔不讓鼠有築巢的空間。 3. 不讓鼠吃。食物應收理, 不讓鼠有食物可食。

32 食物封存 空隙封補 垃圾桶加蓋 From CDC,USA

33 捕鼠夾 清理鼠窩 From CDC,USA

34 清理鼠跡前先消毒 消毒 From CDC,USA

35 防疫措施-2 病患應避免各種性行為,若要進行性行為應全程使用保險套,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 病患屍體應於24小時內入殮並火化。
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具專一性,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人時,應確實遵循標準防護措施。 1. 機構立即嚴格隔離病患至負壓病房,限制非相關的員工和訪客進入,為 了避免發生院內感染,病患的體液和分泌物要謹慎處理,照護人員應穿 戴防護裝備(如口罩、手套、護目鏡及隔離衣)。 2. 因為在精液中可存在長達三個月。故患者應該三個月內要避免性行為, 除非精液經檢測證實不再含有拉薩病毒存在。

36 周遭環境之清消 病毒不耐受於0.5%次氯酸鈉、酚類、3%醋酸(PH 2.5)或含SDS、甲醛等清潔劑,且可於紫外光照射去活化
病人的血液、分泌物、體液(包含嘔吐物、尿液、糞便、精液等)、器官及其它與病人有直接接觸過之物體,須立即進行消毒,其他可以高溫滅菌之物品,則應以高溫高壓滅菌、焚化或煮沸等方法處理 隔離病室內應有專屬儀器設備,盡量避免使用可重複使用之醫材設備;非專用且非拋棄式的醫療設備於病人使用後,應優先依循廠商說明進行清潔消毒

37 簡報結束


Download ppt "拉 薩 熱 疾病管制署 105.07.1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