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八章 感觉器 第一节 概 述 一、组成 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副器组成。 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第八章 感觉器 第一节 概 述 一、组成 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副器组成。 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结构简单的感受器:颈A窦(压力感受器)、颈A小球(化学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触觉小体(触觉感受器)和环层小体(压觉感受器) 。 结构复杂的感受器(即感觉器):视器、前庭蜗器。 感受器分类: 1.外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视器、蜗器、味蕾、嗅粘膜等处,接受外界环境刺激,如痛、温、触、压、声、光、味、嗅等刺激。 2.内感受器 分布在内脏、血管等处,接受内环境刺激,如压力、渗透压、离子和化合物变化等刺激。 3.本体感受器 分布在肌、肌腱、关节、前庭器,感受运动和平衡变化时产生的刺激。 二、功能 接受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感觉传导路,传至大脑,产生感觉。
2
第二节 视 器 一、眼球 (一) 眼球壁 1.纤维膜 (1) 角膜:前1/6,有屈光作用。无血管,无色透明,神经末梢丰富。
第二节 视 器 一、眼球 (一) 眼球壁 1.纤维膜 (1) 角膜:前1/6,有屈光作用。无血管,无色透明,神经末梢丰富。 角膜炎、翳、角膜移植。 (2) 巩膜:后5/6,白色,不透明。 巩膜V窦
3
2.血管膜(血管、色素) (1) 虹膜:圆盘状,中有瞳孔。 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神经 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支配 交大附小 (2) 睫状体 睫状肌--副交感神经 发出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功能--调节晶状体曲度、产生房水 (3) 脉络膜 后2/3 营养眼球内组织、吸收眼内分散光线作用。
4
3.视网膜 虹膜部 睫状体部 盲部:无感光作用 视部:有感光作用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 黄斑: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为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处,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地方。
5
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 外层:色素上皮层 感光细胞层:视锥、视杆细胞 内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夜盲症(VitA)
内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夜盲症(VitA)
6
(二) 眼球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屈光系统 1.房水 无色液体,由睫状体产生。 眼房:前房、后房 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 房水循环:睫状体→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隙→巩膜V窦→眼V。 作用:营养角膜、晶状体,维持眼内压。 青光眼
7
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借自身的弹性变厚,屈光能力增强,使物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视远物时,则与此相反。
2.晶状体 呈双凸透镜状,无色,有弹性。 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借自身的弹性变厚,屈光能力增强,使物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视远物时,则与此相反。 白内障(金针拨内障):晶状体变混浊 老花眼:晶状体硬化(弹性减退)、睫状肌萎缩,看远物清楚、看近物模糊 近视眼:晶状体变凸,屈光率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应戴凹透镜 散光:角膜表面曲度改变。 3.玻璃体 无色透明的胶状体,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有屈光和支撑视网膜作用。 支撑减弱,可致视网膜剥离症
8
二、眼副器 (一) 眼睑 分上、下睑,睑裂,内眦、外眦,睫毛、睫毛腺(急性炎症即为麦粒肿)。 自外向内:由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眼轮匝肌、上睑提肌)、睑板(睑板腺阻塞即为霰粒肿)和(睑)结膜构成。 (二) 结膜 睑结膜:上、下眼睑内面 球结膜:覆盖在巩膜的前部 结膜穹隆:介于睑结膜与球结膜之间 沙眼、结膜炎、红眼病
9
(三) 泪器 泪腺:眼眶外上方,分泌泪液 泪点 泪道 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流泪症(泪道堵塞)
泪道 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流泪症(泪道堵塞)
10
(四) 眼球外肌 运动眼睑的肌:上睑提肌 运动眼球的肌:4条直肌和2条斜肌 上直肌:上内 下直肌:下内 内直肌:内 外直肌:外 上斜肌:下外 下斜肌:上外
11
三、眼的血管 (一) 眼A 发自颈内A,经视神经管入眶,其重要分支为视网球膜中央A--鼻侧上、下小A,颞侧上、下小A。 眼底镜检查:点扩瞳药水,观察眼底视网膜中央A的4个分支 形态--硬化、曲张、水肿(高血压、糖尿病) 眼底出血 (二) 眼V 有眼上、下V,向前经内眦V与面V吻合;向后经眶上裂入颅内注入海绵窦。
12
第三节 前庭蜗器 结构:前庭蜗器 前庭器:感受位觉刺激的感受器 蜗器: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 功能:位听器 位器——位觉感受器
第三节 前庭蜗器 结构:前庭蜗器 前庭器:感受位觉刺激的感受器 蜗器: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 功能:位听器 位器——位觉感受器 听器——听觉感受器 外耳 部位:耳 中耳 声波传导部分 内耳:为前庭器、蜗器所在处
13
一、外耳 (一) 耳郭 位置:头部两侧,弹性软骨。 结构:外耳门、耳垂、耳轮、耳轮脚、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三角窝、耳甲(耳甲艇、耳甲腔) 、耳屏、对耳屏、屏上切迹、屏间切迹、屏轮切迹。 耳穴、采血化验、耳垂穿孔
14
(二) 外耳道 形态:自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长2.5cm。 分部 软骨部:外1/3 骨性部:内2/3 外耳道炎症时常肿痛剧烈 鼓膜检查(将耳郭拉向后上方) 耵聍腺
15
(三) 鼓膜 位置:外耳道底与鼓室之间,呈向前外倾斜位。 形态: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形似漏斗,中央有鼓膜脐,前下方有光锥。 分部 松弛部:上1/8-1/6,薄而松驰 紧张部:下7/8-5/6,坚实而紧张 鼓膜肥厚(老年) 破裂(突然大声) 穿孔(中耳炎)
16
二、中耳 (一) 鼓室 位置: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 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 交通 通过前庭窗、蜗窗与内耳相连 经咽鼓管通鼻咽部 经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
17
1.鼓室的壁 上壁:为盖壁 下壁:为颈V壁 六 前壁:为颈A壁 壁 后壁:为乳突壁 外侧壁:为鼓膜壁 内侧壁:为迷路壁
岬 前庭窗--镫骨底 窝窗--第二鼓膜 面神经管凸--面神经 迷路壁
18
2.鼓室的内容物 由外侧向内侧:锤骨、砧骨、镫骨-听骨链 作用:传递和放大声波(杠杆) 记忆:铁锤、铁砧、马镫
19
(二) 咽鼓管 位置:鼓室与鼻咽部之间的管道。 分部 骨部:后外侧1/3,开口鼓室 软骨部:前内侧2/3,开口鼻咽部 两口 咽鼓管鼓室口:鼓室的前壁 咽鼓管咽口:鼻咽部的侧壁(下鼻甲后方1cm) 作用:维持鼓膜内、外的压力平衡。 幼儿易患中耳炎
20
(三)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乳突窦:为鼓室后上方的较大腔隙,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 乳突小房: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 乳突炎(乳突有压痛)
21
三、内耳 位置:颞骨岩部骨质内,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 迷路:内耳由构造复杂的管腔组成 骨迷路:骨性隧道 膜迷路:膜性囊管 内淋巴、外淋巴
22
(一) 骨迷路 1.前庭 骨迷路中部,似椭圆形的腔隙 后上方:有5个小孔,通3个骨半规管 前下方:有一大孔,通耳蜗 外侧壁:即迷路壁,有前庭窗和蜗窗 内侧壁:即内耳道底,有前庭蜗 N .骨半规管 前庭的后上方 前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3个互相垂直,呈“C”形 壶腹骨脚(骨壶腹) 单骨脚 总骨脚
23
3.耳蜗 前庭的前下方,形似蜗牛壳。 蜗顶:顶端,朝向前外 蜗底:底端,朝向后内 蜗轴:位于于耳蜗的中央。 耳蜗由蜗螺旋管围绕蜗轴旋转两圈半构成。 骨螺旋板:自蜗轴突入蜗螺旋管内,其缺损由膜迷路填补。
前庭窗 前庭阶 蜗孔 蜗窗 鼓阶
24
(二) 膜迷路 .椭圆囊和球囊 前庭内,椭圆囊在后上方,球囊在前下方 后壁:有5个膜半规管的开口 椭圆囊 前壁:椭圆球囊管通球囊 底部:椭圆囊斑 球囊 下端:连合管通蜗管 前壁:球囊斑 功能:感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
25
2.膜半规管 在骨半规管内 前膜半规管 后膜半规管 外膜半规管 膜壶腹:内有壶腹嵴,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椭圆囊斑
球囊斑 合称前庭器 壶腹嵴 (位觉感受器) 晕车、晕船
26
3.蜗管 蜗螺旋管内,一端为盲端,另一端借连合管与球囊相通。
横切面呈三角形,介于前庭阶与鼓阶之间。 上壁:蜗管前庭壁(前庭膜) 外侧壁:与蜗螺旋管的骨膜相连 下壁:蜗管鼓壁(基底膜、螺旋膜) 螺旋器(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
27
声音的传导: 空气传导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前庭阶的外淋巴→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鼓膜穿孔或听小骨粘连,其传导途径:声波→外耳道→鼓室蜗窗(第二鼓膜)→鼓阶的外淋巴→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骨传导:声波→颅骨→内耳→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病变,骨传导正常。 神经性耳聋:蜗N 、中枢病变,空气、骨传导正常--链霉素、庆大霉素
28
感觉器习题 1.何谓视神经乳头? 2.眼球壁有哪几层?每层又分为几部? 3.屈光装置包括哪几部分? 4.房水是怎样产生和循环的? 5.试述鼓膜的位置和形态? 6.鼓室六壁怎样? 7.内耳的分部怎样?位觉和听觉的感受装置位于何处?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