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药物依赖性试验 drug dependence experime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药物依赖性试验 drug dependence experimen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药物依赖性试验 drug dependence experiment
药理教研室 胡庆华

2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
定义:又称精神活性药物,指的是可显著影 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 其药理学特点: 1.驱使用药者反复不间断用药的潜能; 2.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性或敏化现象; 3. 易产生依赖性。

3 药物滥用(drug abuse) 定义:是指人们非医疗目的地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

4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药物依赖性:是指反复(周期性或连续)使用某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引起的人体对于药品心理上及/或生理上的一种依赖状态,表现为一种强迫性或非强迫性的要求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按照使机体产生依赖性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分为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 和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5 药物依赖性分类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又称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 是指机体对具有依赖性特征的药物经过反复使用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用药者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这也称为药物戒断综合症(abstinence syndrome)。

6 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又称心理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指用药后使人产生愉快、满足或欣快感,在精神上不能自制反复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用药者周期性或连续用药。 精神依赖者断药后不出现生理戒断症状。

7 交叉依赖性(cross-dependence):是指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身体依赖性时,停用该药物所引发的戒断综合征可能为另一性质相似的药物所抑制,并替代或维持原已形成的依赖状态。
这种相互替代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例如中枢抑制剂之间,阿片类药物之间具有交叉依赖性,镇静催眠药与酒精之间具有部分交叉依赖性。

8 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
定义: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 分类:快速耐受、交叉耐受 特点: ① 对药物不同作用的耐受程度并非完全相同(如吗啡)。 ②具有可逆性。 ③交叉耐受性-化学结构或作用机制类似的药物。 药物依赖性常同时伴有对该药的耐受性。 有些药物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药效逐渐减弱,需增加药量才能保持药效不变。这种现象称为耐受性。停药一段时间后,机体又可恢复原有的敏感性。 例如,硝酸酯类药物的扩血管作用,连续用药2-3周,可出现耐受性。停药1-2周后又可恢复原来的敏感性。麻黄碱、加压素在很短时间甚至在第二次用药时机体就已产生耐受性,称为快速耐受性。 有时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性也降低,则称为交叉耐受性。如嗜酒者往往能耐受大量的乙醚,故在麻醉时,需吸入更多的乙醚才能达到预期的麻醉效果。 常用的药物成瘾概念模糊已少用,实际上包含了上述耐受性、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三方面的过程。 药物依赖性是造成药物滥用的直接原因,依赖性会使用药者强迫觅药和反复滥用,滥用反过来又加重依赖状态,所以这类药品由国家严格控制和管理,严禁滥用,以确保人民健康。

9 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 按照国际禁毒公约,具有依赖性特征的 药物分为三大类 麻醉药品(narcotic drugs)
精神药品(psychotropic substance) 其他 按照国际禁毒公约,具有依赖性特征的药物分为三大类

10 麻醉药品(narcotics) 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停药后产生戒断症状的药品 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

11 加利福利亚罂粟花 poppy flower of California

12 罂粟 Papaver somniferum

13 阿片类药物:阿片、吗啡、海洛因等 精制海洛因 粗制阿片 吗啡片剂
1.阿片类包括天然来源的阿片以及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也包括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如海洛因、度冷丁、美沙酮、芬太尼等。 精制海洛因 粗制阿片 吗啡片剂

14 古柯 coca 大 麻 marijuana 2,可卡因,古柯叶。 3.大麻。

15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substances)
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应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分类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 中枢兴奋药:甲基苯丙胺(冰毒),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 致幻药:氯胺酮(“K”粉) 1,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等 2,苯丙胺,甲基苯丙胺。 3,致幻药,如麦角酰二乙胺(LSD)

16 其他 酒、烟草及挥发性溶剂

17 致依赖性药物的依赖特征

18 临床表现 3-6小时需重复 初吸阿片类物质 恶心、呕吐、头昏、无力、视物不清、焦虑 不适减少 快感增加 停止
快感传至全身,皮肤1分钟 似睡非睡 松弛 0.5-2h 2-4h精神振奋 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10-15%)1806年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来。在狗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结果狗吃下去后很快昏昏睡去,用强刺激法也无法使其兴奋苏醒;他本人吞下后也长眠不醒。据此他用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吗啡斯(Morphus)的名字将这些物质命名为“吗啡”。 3-6小时需重复 依赖形成

19 海洛因 来源:吗啡经乙酰化改造而成商品名或常用名: 二乙酰吗啡 鸦片毒品系列中最纯品,水溶性、脂溶性都比吗啡大,故它在人体内吸收更快
     海洛因 来源:吗啡经乙酰化改造而成商品名或常用名: 二乙酰吗啡  鸦片毒品系列中最纯品,水溶性、脂溶性都比吗啡大,故它在人体内吸收更快 性状:白色结晶粉末, 品种纯度不一,有浅棕色到白色

20 戒断症状 8-12小时 呵欠,眼泪鼻涕齐流,出汗 12-15小时 思睡,却睡不安稳,频频醒转 情绪恶劣,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易激惹
8-12小时 呵欠,眼泪鼻涕齐流,出汗 12-15小时 思睡,却睡不安稳,频频醒转 情绪恶劣,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易激惹 瞳孔散大,打喷嚏,起鸡皮疙瘩,寒战 厌食,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 全身骨和肌肉酸痛,有时肌肉抽动 软弱,怕冷,不眠,心博加快,血压上升 情绪或更加激惹,出现攻击行为,或转为 抑郁。 36-72小时之间达到高峰

21 可卡因 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一般呈白色晶体状,无臭,味苦而麻。 原料为古柯Coca。灌木,是美洲大陆传统种植作物。
是一种中枢兴奋剂和欣快剂。 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NA类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的浓度,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精神活动和思维能力增强,减轻疲劳,产生欣快感。还有局麻作用。

22 可卡因 初期产生欣快感,飘飘欲仙、消除疲劳感,表现洋洋自得、健谈。只维持30分钟。随后抑制效应出现,吸毒者为恢复初期体验,往往复吸甚至每10分钟使用一次。 小剂量致心律减慢,剂量增大后则心律加快,呼吸急促,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甚至死亡。 高剂量时,出现妄想、假性幻觉。如被害妄想而攻击他人;或感觉身体某一部分有“虫子”钻进去在涌动的难受,而自残肢体。这叫做可卡因中毒性精神病 可卡因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仅有轻微的耐受性和身体依赖性。

23 大麻: 世界上最廉价、最普及的毒品。 耐受性产生快,消失亦快。
是仅次于鸦片的古老致瘾剂。对人体产生明显的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耐药性小。

24 精神药品 苯二氮卓类: 是世界上处方量最大的一类药物。国内外这类药物的医源性和非医源性滥用十分突出。 例如 地西泮,安定

25 冰毒(甲基苯丙胺) (Amphetamine)
中小剂量,可提高人的心境,有能力增加、觉醒程度提高的感觉,表现出精神振奋、清醒、机敏、话多、兴致勃勃、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工作能力提高,长时间无疲劳感、无饥饿感。 苯丙胺,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兴奋中枢,解除疲劳,提高精神及兴奋性。能抑制食欲,还广泛用于减肥。 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每日很少服用,很快产生耐受性;长期大量服用,出现苯丙胺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十分相似。 甲基苯丙胺,冰毒,因毒性剧烈受到广泛关注。快感过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重抑郁、疲劳,也有因严重抑郁而自杀者。 音译安非他明, 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称去氧麻黄素。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26 是冰毒的衍生物,服用后会使人亢奋不已,听到音乐后摇头不止,时间长达6—8小时,并出现幻觉和性冲动。
摇头丸:(MDMA) 是冰毒的衍生物,服用后会使人亢奋不已,听到音乐后摇头不止,时间长达6—8小时,并出现幻觉和性冲动。 反复食用会成瘾,过量会导致死亡。

27 药物滥用的危害 一、对个人的危害 1. 药物滥用者身心健康遭受催残; 2. 药物过量,常致中毒死亡; 3. 身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各种感染;

28 二、对社会的危害 1.药物滥用破坏家庭正常生活; 2.药物滥用促发犯罪行为; 3.药物滥用耗竭社会经济,阻碍社会发展

29 药物滥用的管制与防治 Control of drug abuse
一、国际管制 《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1981 “国际药物滥用管制战略”。 二、我国药物滥用管制办法 制定相应的制度; 成立禁毒组织; 加强群众性宣传教育。

30 我国《刑法》第347条第2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348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31 脱毒药物分类 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替代疗法,如美沙酮、丁丙诺啡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非阿片类药物,如可乐定、洛非西定
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纳曲酮。 镇静药、中药

32 戒毒治疗包括脱毒,预防复吸,回归社会三方面.

33 三、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美沙酮替代疗法:与阿片受体亲和力高,作用维持时间长,成瘾潜力小。
可乐定治疗: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蓝斑核NE神经元的兴奋,控制部分戒断症状。 美沙酮维持(methadone maintenance)疗法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普遍用于各种阿片类成瘾者。国内多采用2-3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此药本身也是成药性药物,只是用它的成瘾性取代了吗啡或海洛因的成瘾性。 纳洛酮 丁丙诺啡: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其脱瘾作用比美沙酮强,尤其多海洛因成瘾者,每日舌下含化3-8mg,用药第四天递减药量。我国常用此药。 可乐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阿片类依赖治疗药物。

34 非临床药物依赖性研究 非临床药物依赖性研究可为临床提供药物依赖性倾向的信息,获得的非临床试验数据有利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合理用药,警示滥用倾向。

35 药物的研发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系统工程,依赖性试验是药物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依赖性研究应结合该受试物的药学、药动学、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毒理学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与评价。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盲法和可重复性的原则。

36 适用范围 1、与已知具有潜在依赖性化合物结构相似的新的化合物; 2、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镇痛、镇静、催眠及兴奋作用的药物; 3、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大麻受体、多巴胺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5-羟色胺受体、N-胆碱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苯二氮卓受体等受体的药物;

37 4、复方中含有已知较强依赖性成分的药物; 5、已知代谢物中有依赖性成份; 6、拟用于戒毒的药物; 7、原认为不具依赖性,而在临床研究或临床应用中发现有依赖性倾向的药物。

38 试验系统 (一)选择试验系统的依据 为了获得科学有效的依赖性信息,应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模型或其他试验系统。选择试验系统的因素包括试验系统的药效学反应,如敏感性、特异性和重现性;受试物的背景资料,如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特点;试验动物的种属、品系、性别和年龄等。如果选择特殊的试验系统,应说明原因。

39 (二)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猴等,一般情况下选用雄性动物,必要时增加雌性动物。通常选用大、小鼠,对于高度怀疑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药物,而啮齿类动物试验结果为阴性,则应选择灵长类动物。动物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等级要求。

40 (三)离体试验系统 离体试验系统可用于支持性研究(如研究药物的活性特点和作用机理)。常用离体试验系统主要包括: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

41 (四)给药剂量 依赖性研究应在一个较宽的剂量范围内进行,可根据不同的试验方法和目的选择不同的给药剂量。一般采用主要药效ED50的倍数递增或最小有效剂量的倍数递增,同时结合药物的溶解性、毒性及对运动功能、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来设计剂量。每个试验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

42 (五)给药途径 原则上给药途径应和临床一致,尽可能增加静脉给药途径。由于模型的选择或者考虑到以后可能的非临床滥用的不同给药途径,也可考虑增加其他给药途径。

43 (六)对照组 应设立阳性对照和溶媒对照组,如受试物需采用特殊的溶媒溶解,还应增设空白对照。如果受试物为较纯的单一化合物,与其母核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则还应选择此化合物为阳性对照药。

44 (七)试验要求 药物依赖性研究一般包括神经药理学试验、躯体依赖性试验和精神依赖性试验三部分内容。

45 1、神经药理学试验 如有早期的体外依赖性试验,所获阳性试验结果还应通过体内研究来进一步确认。可利用神经药理学方法,对行为学效应和神经递质进行测定,初步判断受试物有无依赖性倾向,这些内容可通过药效学试验、一般药理学试验或毒理学试验进行观察,

46 1.1 一般情况下,充分揭示药物的药理特性之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潜在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的研究。
同时出现下述三种情况除外:(1)在有效浓度范围内,药物与依赖性相关的分子靶点无相互作用,或者虽然观察到药物与相关靶点的结合,但这种结合不会引起相应的功能变化。

47 (2)体内研究结果未显示出潜在依赖性。 (3)未发现此药物具有可能与依赖有关的新的作用机制。 1.2 当潜在依赖性的类别和程度已经从体外试验中充分暴露出来(例如一个完全μ受体激动剂),就不需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3 如果发现此药物有可能与依赖有关的新的作用机制,则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48 2、躯体依赖性试验 各种有依赖潜力的药物产生躯体依赖症状不同,没有理想的反映躯体依赖性的单一指标,所以需要多种指标来综合评价。生理指标可采用体重、体温、呼吸、摄食量等;在行为学试验中,可采用反映运动功能、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动机行为改变的指标。指标选择的标准为:适宜在给药前、给药期间和给药后进行动态观察,从而有利于描述机体产生的耐受及敏化的程度、特征及发展过程。

49 2.1 方法 评价药物躯体依赖性的一般试验方法有三种:自然戒断试验、催促戒断试验、替代试验、诱导试验。无论是自然戒断还是催促戒断,动物都会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表现,但不是所有戒断症状在一个受试动物身上都能出现。

50 由于每种方法观察的指标都不相同,可结合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表现选择适当的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
小鼠自然戒断试验 小鼠催促戒断试验 大鼠自然戒断试验 大鼠催促戒断试验 大鼠替代试验 小鼠替代试验 猴自然戒断试验 猴催促戒断试验

51 2.2 戒断反应观察主要注意事项 a.给药剂量、频率和周期应该使动物产生神经适应性反应。
2.2 戒断反应观察主要注意事项 a.给药剂量、频率和周期应该使动物产生神经适应性反应。 b.戒断反应的观察应该有足够时间和频度,并且注意给药前后的自身比较。 c.自然戒断和催促戒断两种方式都需进行,但可在不同动物模型上进行。 d.尽可能采用仪器检测的客观指标。 e.有依赖性的药物在戒断后往往表现出反跳现象(急性药理学作用相反的症状),在选择观察指标时加以注意。

52 3、精神依赖性试验 具有精神依赖性的药物能促使用药者周期性或连续性地出现感受欣快效应的用药渴求,但这是一种主观体验,只能间接用药物所导致的动物行为改变来反映。常选用的方法有:自身给药试验、药物辨别试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行为敏化试验。

53 3.1 方法 猴自身给药试验 大鼠自身给药试验 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 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 大鼠药物辨别试验 小鼠行为敏化试验
3.1 方法 猴自身给药试验 大鼠自身给药试验 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 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 大鼠药物辨别试验 小鼠行为敏化试验 大鼠行为敏化试验

54 3.2 精神依赖性研究主要注意事项: a.在自身给药试验中需要注意药物毒副作用相关的无应答期(动物表现出觅药行为之前的一段时间)、增加剂量的时间点和替代的程序。 b.自身给药试验中,尽可能结合躯体依赖性试验结果,设计合适的剂量,并至少变换三次剂量。 c.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中应使用平衡的实验设计,避免动物天然倾向性影响。

55 依赖性研究项目的选择 为了获得足够的药物依赖性信息,药物依赖性研究内容的选择需要参考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结果,同时至少应进行躯体依赖性试验(自然戒断和催促戒断)和一项精神依赖性试验。有强烈精神活性并拟用于改变精神神经活动的药物,应有灵长类动物试验数据。

56 结果分析与评价 在对所得到的非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时,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统计学差异与生物学差异的问题。统计学差异可判断受试物对考察的试验结果是否存在影响,但由于样本数的限制,有时可能掩盖真正的生物学差异,故样本数应足够充分,同时,还应注意对每个样本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统计学上的差异,还应结合动物的正常反应加以分析。

57 2、阳性药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结构相似和/或作用机理相似的合适阳性药。
3、对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及作用强度的观察。 4、所选择的动物是否合适,模型是否可靠。 5、分析所选择指标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靠性。

58 6、对具体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及整体评估。 7、比较产生依赖性的剂量与有效剂量、中毒剂量的关系。 8、分析是否存在耐受性,及耐受与依赖的关系。 9、根据药物拟定的适应症、有效性,综合分析继续进行临床研究的可行性。

59 (一)躯体依赖性试验 1、小鼠跳跃试验(催促戒断试验)
(1)原理:短期内重复大剂量给药,然后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如受试物属于阿片类药物,则动物发生跳跃反应,跳跃次数可反映依赖性程度。 (2)动物:健康小鼠。

60 (3)实验步骤:药物剂量常按递增法,有时也配合采用恒量法,给药总量可按镇痛ED50的倍数计算。连续给药数天(根据药物镇痛作用的强弱确定给药时间),末次药后2h(以吗啡为例)腹腔注射纳络酮,观察30min内的跳跃动物数及跳跃次数,还可观察1h内的小鼠体重减轻程度

61 2、大鼠体重减轻试验(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
(1)原理: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症状出现后,大鼠体重减轻,但非阿片类镇痛药和镇静催眠药则无明显作用。阿片类戒断后大鼠体重急剧下降,以戒断后24-48h最明显,是考察阿片类身体依赖性的较好指标。 (2)动物:健康大鼠

62 (3)实验步骤:自然戒断试验每天早、晚相同时间测定大鼠体重,每次测重后按体重给药,每天2-3次,连续给药数周(不少于4周)。剂量根据LD50和ED50及给药途径制定。原则上低剂量应高于药效学有效剂量,高剂量应尽可能高,但不能出现毒性反应。末次给药后每天测量体重2-3次(与给药次数相同),计算平均值,比较停药前后不同时间的体重变化。

63 催促戒断试验以剂量递增法给药,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后2h注射拮抗剂,在2h内每隔30min测量体重1次,比较体重下降百分率。也可同时观察大鼠给药后行为变化和体温及自发活动的变化情况,并以第1次给药至反复给药1周内为重要。 (4)结果评价:如戒断后大鼠体重急剧下降,则反映受试物具有身体依赖性。

64 3、大鼠替代试验(替代试验、交叉躯体依赖性试验)
(1)原理:阿片类药物都有基本相同的药理作用,给动物阿片类药物并使之产生身体依赖性后停药,代之以受试物,观察动物是否发生戒断症状。 (2)动物:健康大鼠。

65 (3)实验步骤:掺食法连续给以吗啡使动物产生身体依赖性,5天后以生理盐水、吗啡或不同剂量受试物代替,每8h给药1次,连续6次。替代前(基础值)及替代后每隔4h测定体重1次,计算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比较替代药物组和吗啡依赖组之间的差异。

66 (4)结果评价:按等效镇痛ED50的倍数计,比较达到同样替代程度的受试药的剂量和吗啡的剂量,可以确定受试药物的身体依赖性潜力的强弱程度。对体内代谢迅速、皮下给药不易形成依赖性的药物,用掺食法诱发依赖性可以获得较明确的结果。

67 4、大鼠攻击试验(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 (1)原理:大鼠对阿片类药物形成依赖性后停药或用拮抗剂催促,可发生戒断症状,易与同笼大鼠发生相互攻击(一般停药后72h最明显,24h时极不明显;具有间断性的特点,可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天)。 (2)动物:健康大鼠。

68 (3)实验步骤:按递增剂量给药,连续数天,如有依赖性,则停药后大鼠出现体重减轻、摇体、眼睑下垂及扭体等戒断症状;此时如将大鼠同居一笼,则出现嘶叫、对阵和相互攻击现象,甚至受伤致死。一般于停药后第3天进行试验(将动物同居一笼),观察1h,记录对阵时程和嘶叫,以及攻击和互咬次数。

69 (4)结果评价:本试验可反应吗啡成瘾后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停药后戒断症状是多巴胺功能亢进的表现,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增强攻击反应。所以注意排除药物对多巴胺功能的干扰所产生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70 5、戒断症状的记分评定(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
(1)原理:动物长期获得阿片类药物后,其中枢神经系统能产生一种适应状态,停药或注射拮抗剂后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干扰现象即戒断症状。对这些戒断症状的轻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即可判断药物的身体依赖性潜力。

71 (2)动物:常用大鼠和猴。其中阿片类药物在猴上的依赖性表现与人较接近,戒断症状比较明显且易于观察。

72 (3)实验步骤:按剂量递增法并配合恒量法给药,也可用拮抗剂纳络酮催促戒断。自然戒断或催促戒断后观察一系列戒断症状,根据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综合评分。

73 (4)结果评价: 戒断症状的综合评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可对戒断症状进行全面综合评分,也可对其中主要戒断症状进行综合评分。猴戒断症状可分为轻、中、重、极重4个等级,每一等级的评分可根据症状种类的多少和出现的频率定分,但不能大于级差分值。

74 依赖性潜力的大小可依据等效依赖性剂量来判断,即产生近似依赖状态的剂量来判定,也可按相同的等效镇痛ED50的倍数剂量来比较。
本方法同时也可进行替代试验。可在自然或催促戒断试验中观察。

75 (二)精神依赖性试验 1、自身给药试验 (1)原理:药物的精神依赖性可产生对该药的渴求,对觅药行为和用药行为具有强化效应。本试验模拟人的行为,通过压杆方式来获得药物,反映药物的强化效应,可信度较高且可进行定量比较。 (2)动物:常用大鼠和猴。

76

77 (3)实验步骤: 动物麻醉后无菌条件下行静脉插管并用马甲背心固定,连接弹簧保护套及转轴,弹簧套内硅胶管与插管相连,转轴使动物在笼内能自由活动,转轴另一端与恒速注射泵及储药系统相连。术后常规抗感染,恢复4-7天后进行踏板训练,使动物形成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试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套管畅通。如药物具有强化效应,动物经过短期训练后产生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能自动踩压踏板接通注药装置将药物注入体内。

78 (4)结果评价: 通过观察是否形成自身给药行为来判断药物是否具有强化效应;由于动物个体差异较大,通常将每只动物自身给药前后踏板次数变化的百分率进行组间统计。 本试验中也可同时进行替代试验。 通过更换受试物的剂量,比较它们在等效ED50倍数剂量条件下的踏板次数或比较产生类似踏板模式的药物剂量,即可反映受试物的精神依赖性的强度。

79 本试验设计适用于静脉给药,实验中应注意药物稳定性和配药时间的关系。如受试药为口服给药,则不需进行手术,而仅将每次踏板的反应变为给一次口服制剂即可。

80 2、大鼠药物辨别试验 (1)原理:依赖性药物使人产生的情绪效应如欣快、满足感等,属于主观性效应。具有主观性效应的药物可以控制动物的行为反应,使之产生辨别行为效应。本试验可准确判断受试物是否属于阿片类药物,以及产生精神依赖性潜力大小。 (2)动物:常用大鼠。

81 (3)实验步骤: 利用辨别试验箱和训练程序训练动物正确压杆,然后通过辨别训练训练动物产生稳定准确地辨别吗啡和生理盐水的能力。最后进行替代试验,以不同剂量吗啡和受试物进行替代,观察压杆正确率与剂量之间的关系,做出剂量-效应曲线,求得药物辨别刺激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越小精神依赖性潜力越大)。

82 (4)结果评价: 药物辨别刺激ED50值越小反映精神依赖性潜力越大;如替代药物不产生训练药物反应,则说明该药不属于吗啡类药物。本试验不适用于阿片类拮抗剂。由于药物辨别刺激并非完全基于药物滥用产生,因此在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潜力方面不如自身给药试验可信,但在药物主观效应强度的定量比较方面有其优越性。由于动物训练周期较长(一般3-4个月),试验中要注意耐受性的产生。

83 3、条件位置偏爱试验 (1)原理: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如果把奖赏刺激与某个特定的非奖赏性条件刺激如某特定环境反复练习之后,后者便可获得奖赏特性。反复几次将动物给药后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如药物具有奖赏效应,则特定环境就会具有了奖赏效应的特性,动物在不给药的情况下依然有对此特定环境的偏爱。 (2)动物:常用雄性大鼠或小鼠。

84

85 (3)实验步骤: 试验装置为黑、白两个互通的盒子,中间有可活动的隔板隔开。动物每天上午、下午(或隔天)分别给受试物和生理盐水各一次,给生理盐水后将动物放入一侧盒子,给药后动物放入另一侧盒子,每次在盒中停留30-40min,连续训练5天。第6天在固定时间不给药的情况下将动物放在黑、白盒之间的活动台上,同时用隔板将黑、白盒半隔开。以动物爬到盒底的瞬间开始计时,记录15min内动物分别在两盒内停留的时间。

86 (4)结果评价: 如果动物在一侧盒子内停留时间显著延长,则表明其对伴药盒产生位置偏爱,该受试物具有偏爱效应。以吗啡为阳性对照药,比较它们在等效ED50倍数剂量条件下的偏爱效应,或比较产生相似位置偏爱效应的药物剂量,即可反映该受试物的精神依赖性潜力的强度。 本试验的准确性取决于训练次数和每天训练的时间。训练次数越多,条件联系越牢固;时间过短则条件联系不牢固,时间过长则离散度增大。


Download ppt "药物依赖性试验 drug dependence experiment"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