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國史學 史記(司馬遷)與漢書(班固)之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國史學 史記(司馬遷)與漢書(班固)之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史學 史記(司馬遷)與漢書(班固)之分析

2 兩書之基本認識 《史記》 《漢書》 作者 司馬遷 班固 體裁 紀傳體通史 紀傳體斷代史 動機 歌頌漢朝的功德 斷限 黃帝至漢武太初元年
人物傳記為主 紀傳體斷代史 動機 歌頌漢朝的功德 斷限 黃帝至漢武太初元年 西漢一代(高祖至平帝) 成書 西漢武帝時,共130篇 東漢光武至安帝,共百篇,八十餘萬字 編修形成 私修 私官修

3 《史記》和《漢書》為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部歷史著作,後人並稱史、漢,二書體制。但二書有其不同處:
《史記》和《漢書》為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部歷史著作,後人並稱史、漢,二書體制。但二書有其不同處:  體制相異:《史記》為通史,《漢書》為斷代史。 取材不同:《史記》是雅俗並收,所以有舊俗風謠,有異事說異聞;《漢書》則重典雅之文,所以書中多載各種經術文章及辭賦,多取諸現成文獻。 治學精神不同:司馬遷「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而班固則恪守儒家正統觀念 風格不同:《史記》筆含感情,有慷慨之氣,如<項羽本紀>在鉅鹿之戰時氣吞山河,而垓下之戢四面楚歌,呈現的卻是悲壯氣氛,把項羽寫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 筆法而言:《史記》之文奇特變幻,揮灑自如,筆墨酣暢,當豪放處豪放,當簡潔處簡潔,不拘一格;《漢書》則細緻工整,組織嚴密。 文字不同:司馬遷秉筆直書,兼取口語,故行文多用散體。班固則因工辭賦,習 藻飾,所以書中好用古字、崇尚藻飾,韻偶多而散行少。

4 史記內容 《史記》為紀傳體通史,共一百三篇,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大類;其史「本紀」、「世家」、「列傳」都是「傳」的性質,只是所述人物的社會地位不同。「列傳」是記載帝王外的各類歷史人物,不限官僚 士大夫等是遍及社會各階層人 物,不論其或善或惡,只要對 歷史有好或有壞的影響者皆將 之寫入「列傳」。

5 漢書內容 而《漢書》的例,多繼承《史記》而來,全書為紀、志、表和列傳四類。《漢書》稱「紀」不稱「本紀」,共十二篇,「紀」是專記皇
帝事跡。班固的標準是只有帝皇才可以 立紀,因而楚漢相爭時期的項羽及西漢 以後的王莽,僅置於「列傳」。「列傳」 主要西漢人物的傳記,《漢書》並無 「世家」,因而將《史記》中的漢初諸 侯王事跡放入列傳。

6 史記之讚美 史記是首部紀傳體之史籍,開創先河,能綜合各體,與春秋編年為主不同,史記以十二本紀記帝王,三十世家述諸侯,七十列傳誌人物,十表系時事,八書詳制度,彼此相連。史記為紀傳體之鼻祖, 正如趙翼云: 「自此例一出,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云: 「其例總括千古,為一家之言,非學問足以該通,文章足以該通,文章足以鎔鑄,則難成此書。」 史家的讚美 羅香林盛讚:「體例完備,排比適宜,靡恃為史學界空前之作。」 四史之一,歷來評價高,魯迅評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7 論贊的確立 史記的「太史公曰」,確立了中國史學上的論贊體。「太史公曰」是史記的注疏,對材料加以考証,說明材料的來源, 最重要的是說明自己的
史評。自史記確立論贊體 後,漢書有「贊曰」魏書 有「評曰」,「論曰」, 資治通鑑有「臣光曰」, 可見史記對史學體裁發展 的影響。

8 擴大後世史學範圍 史記不但涉及政治,且涉經濟、文化、軍事、科學,擴大史學範圍,如人事活動,史事。
文化方面:儒林傳載先秦諸子之議論,後世史書仿史記,如儒林傳。 經濟方面:《平準書》記經濟, 《漢書‧食貨志》繼其後。 制度方面:史記之禮、樂、律、曆等書有漢書禮樂志及律曆志繼其後。 天文地理方面:史記天官、河渠書有 漢書之天文、溝洫志繼其後。 人物方面:則編及社會各階層,如刺 客,俳優等。

9 奠定歷史哲學思想 司馬遷奠定歷史哲學的思想。他認為歷史是連續的、發展的和變化的。司馬遷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因此他經常闡述變觀點,如他在自序說:「協古今之變 、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又如在《平準書》(抨擊當時的聚斂大臣)中說:「以物盛而衰,時機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他能從變的觀念出發,提出了「究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之歷史哲學

10 漢書之讚美 班固撰《漢書》例雖沿《史記》為紀傳體,但亦有所分別,即《史記》是通史之祖,《漢書》則為斷代史之初祖。
《漢書》為四史之一,歷代評價頗高,故史稱:「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 趙翼《廿二史劄記》有云:「今以漢書與史記比較,多有史記所無,而漢書新增載者為經世有用之文。」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亦云:「《漢書》之敘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

11 創立斷代史 漢書開創了斷代史之先河。《漢書》改善了《史記》之紀傳體,以記一朝為主,為史家陳壽一,范蠡所依眾,後世正史中,除《史記》外,均為此體。 劉知凡《史通》有云: 「知漢書者…包舉一代, 撰成一書,自古迄今, 無改斯道。」

12 確立了書志體 《漢書》最有價值者,是其十「志」對後世的貢獻影響比《史記》八「書」為大。 《漢書》十志,規模宏大,對政治、經
濟、文化皆有記載。後世正史的 《志》,大抵以《漢書》為依據。 而《通典》、《文獻通考》等典章 制度之編篡,皆由《志》發展出來。

13 擴大史學研究範圍 《漢書》使後世史學之研究領域擴大。十志中的《食貨志》為經濟制度及社會生產情況提供了史料;《溝洫志》又有系統地記述秦漢之水利建設。《漢書》又創立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刑法志》系統地記載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體的律令規定。古代兵刑不分,該志又兼述了古今兵制的沿革。

14 保存珍貴史料 《漢書》列傳收錄所傳人物的著述,有的為當時之政治經濟策論,如《賈誼傳》中的《治安策》、《晁錯傳》中的《言兵事傳》。此外,還有其他抒情,評論的文章,方便後世了解漢代史事。《漢書》增補《史記》「世家」、「列傳」的事跡,這都能對西漢歷史事件獲得更全面之了解。《漢書》也根據新史料更正《史記》錯謬之處,如韓信擊魏豹一事 。

15 史記之缺失 紀傳人為綱,割裂了社會文化制度一系列的發展全貌。

16 漢書之缺失 《漢書》有受詔而作的成份,班固站在儒家正統思想立場上,為東漢王朝服務,缺少批評朝政精神,如 《漢書》以為不能把
項羽置於「高祖本紀」 之前,而將之置於 「列傳」中,可見一斑。

17 總括 《史記》重通變思想、歷史發展規律、漸、變、終始之觀念 重歷史現實、重社會各階層、重表現歷史發展之脈絡、用通史 《漢書》重劉氏正統
用斷代史、重上層社會,重正統、重體例之嚴謹 章學誠:「馬則近於圓而神;班則近於方以智。」 由此可見,《史記》、《漢書》各有特色,並為中國古代史學名著的雙璧,既為四史之一,難以斷言高下。

18 想一想? 雖然兩書難以斷言高下,但你認為何者較為詳細記載漢室之功德?


Download ppt "中國史學 史記(司馬遷)與漢書(班固)之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