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深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自觉性。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4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1
5
国 情 构成要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族 构成 阶 级阶层结构 历 史文化特 点 国民教育水平 人 口结构 经济 体制 自 然资 源
国 情 构成要素 自 然资 源 基本制 度 地 理状 况 生产力 发展水平水平 国 际环 境
6
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断 2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比较 发达阶段 不发达 阶段 过渡 时期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形成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形成和发展 3 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它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叶剑英在纪念建国三十周年上的讲话
8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9
“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指出: “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十三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 论断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步形成
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含义
13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指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一、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指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
14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
第一、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15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充分发展的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充分发展的 资本主义
16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
第二、是由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17
生产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主要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 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的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 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学技术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状况同时存在。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 均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美元 中等发达国家 中 国(2000年) 1000美元
19
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传统农业多现代工业少 不发达地区多发达地区少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地区结构 技术结构 低技术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地区结构 传统农业多现代工业少 技术结构 不发达地区多发达地区少 低技术多 高技术少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 特指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党的十三大报告
21
第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0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50年左 右 195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0年
2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3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4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25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26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27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28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29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30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31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2
(1)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3、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当前初级阶段新特征的论述 八大新特征 (1)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33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4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35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36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37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38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39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40
这些特征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41
1982年8月,北京凭票供应9英寸黑 白电视机。 1988年9月,武汉汉正街市场卖 算盘的农民。 现在的家电超市 刚上市的超便携笔记本电脑。
42
1996年11月,河南驻马店的一对 我们曾经这样理发 农民青年在拍摄婚纱照。 2008年5月30日,一对新人在 今天做个什么发型?
今天做个什么发型? 2008年5月30日,一对新人在 上海外滩拍摄婚纱照。
43
两个不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45
4.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第一、它是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的科学结论。
46
第二、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7
第三、它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现阶段正确路线的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它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现阶段正确路线的根本依据 江泽民指出:“ 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48
第四、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过渡时期
49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50
这反映了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之间在物质技术基础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主义发展程度方面的不够格。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51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 党对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54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强调指出重视并解决这些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55
1957年后逐步改变了党的八大和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形成了阶级斗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观点。
5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的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
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阶级矛盾。
6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 出及其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 出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在正确分析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6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2
第一、“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第一、“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简称:“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
64
“ 一个中心、两个基点 ”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四项基本原则 ”,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一个中心 ” 与“ 两个基本点 ” 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 “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它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6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是我们的宏伟目标。它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6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指出:“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68
一方面,必须全面正确认识、理解基本路线;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怎样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方面,必须全面正确认识、理解基本路线;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6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的提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
7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的提出 1979年,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简要纲领。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思想和方针。
7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的提出
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些方面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方针作出了分析和论述,奠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雏形。1995年江泽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十二个重大关系的深刻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如何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7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的提出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方针政策作出了新概括,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
73
经济建设目标 政治建设目标 文化建设目标 社会 建设 目标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经济建设目标 政治建设目标 文化建设目标 社会 建设 目标
7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7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7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7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7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经济政治文化基本目标与基本路线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经济政治文化基本目标与基本路线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基本目标,是对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的具体化。
79
3、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共产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8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共产主义既是一个远大的社会理想和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归根结底都是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8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实现崇高理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奋斗,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共产主义宏伟事业。必须经过很长的社会主义阶段才能进入共产主义。
82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8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坚持最高理想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
8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85
一、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4、“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86
“两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战略的源头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和意义 “两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战略的源头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分两步实现我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
87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中国到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蓝图问题。
88
战略进一步完善 提出第三步战略目标 提出第一、二步战 略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第三阶段
1987 —92年 战略进一步完善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提出第三步战略目标 第二阶段 1982—1987年 提出第一、二步战 略目标 第一阶段 1979—1982年
8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90
富强 小康 温饱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三步走”发展战略示图 (人均4000美元) (人均100美元) 80年 90年
2000年 2050年
91
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建党一百年,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9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农业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点 能源和交通 教育和科学
93
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主体价值实现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了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94
发展速度的适当性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实现途径的开放性 战略重点的科学性
95
4、“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内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96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7
1、总体上小康水平的特点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98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
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100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101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2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体现了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有了这个奋斗目标,就有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基点和前进方向。
10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106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107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108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111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12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地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113
阅读文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4
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载《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四部分,2007年10月15日。
115
思考题 什么是“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是什么?已经实现了哪些目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态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16
思考题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纲领是什么?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最终认识到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 如何理解“一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