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2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3 《水浒传》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

4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施耐庵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5 关于林冲 东京(现河南开封)人,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人称“豹子头”,又唤“小张飞”。善使枪棒,有万夫不当之勇。妻子张氏贞娘,岳父也是禁军教头,父亲是东京的提辖官。操刀鬼曹正是他的徒弟。 山东版《水浒传》豹子头林冲

6 个人档案 姓名:林冲 座次:6 星名:天雄星 绰号:豹子头 相貌: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身高:1.88米 原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座次:6    星名:天雄星 绰号:豹子头   相貌: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身高:1.88米   原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梁山司职 :马军五虎将第二    所用兵刃:梨花枪,后改用丈八蛇矛    特性:勇猛,沉静,冲锋,留情

7 林冲的性格: 人物特征主要有四点: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
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人物特征主要有四点:

8 《水浒传》中与林冲有关的情节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高衙内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9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双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本文节选自《水浒》第10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10 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赍jī发 赏赉lài 迤yĭ逦lĭ 恁nèn 酒馔zhuàn 彤tóng云 仓廒áo 径jìng
天理昭zhāo然  掇duō   搠shuò   剜wān   泱浼měi

11 自主学习,把握小说主要情节 1.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段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开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朝廷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

12 开端 发展 2.小说情节结构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有的结构复杂的前有______、后有______。请概括本文情节结构。(每一部分不超过10个字) 高潮 结局 序幕 尾声 (第1节)序幕: (第2-5节)开端: (第6-9节)发展: (第10-12节)高潮(结局):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林教头复仇山神庙

13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③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14 四、作业 1、找出对林冲的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 2、找出对于风雪描写的语句。

15 第二课时

16 一、学习目标 1.分析情节,把握林冲的性格特征,理解主题。 2.探究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17 二、交流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分析林冲的性格特征。 1.课文的第一节“闲话”(人物语言)对表现林教头的思想性格有什么作用?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18 2.林教头听了李小二的报信后是什么态度?人物的神情和行动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怒——买刀——寻仇——心下慢了 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19 心存幻想 随遇而安 3.派林教头看守草料场原本是陆虞候这伙人的诡计,是想置林教头于死地。对此林教头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第6节,林冲的语言,第8节,人物语言的心理, 第9节,山神庙的祈求。 心存幻想 随遇而安

20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21 三、本文的细节描写历来为人所推崇,试结合文本,探究这些细节及其作用。
1.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干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22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3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所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24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25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便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26 四、简要概括林冲的性格特征。 (1)善良安分,正直热心 (2)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①从分析人物描写切入 (3)幻想得过且过到最后的彻底反抗
(4)细心谨慎 ①从分析人物描写切入 ②从鉴赏情节切入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 ④从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7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 ①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来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③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④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28 五、拓展探究 林冲的遭遇和他思想性格的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意义?  一、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29 二、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30 关于主题 一是小说主要描述的对象(事物、问题),他反应小说题材的客观意义; 二是小说所表现的生活现象所具有的 主观意义。
本文在客观上表现了林冲被黑暗势力 逼上梁山的人生遭遇,在主观上则对 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现实进行了揭露和 鞭挞。

31 第三课时

32 一、学习目标 1、分析情节,把握林冲的性格特征。 2、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33 二、小组合作,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34 (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之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35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36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到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刻不忘“风雪”二字。

37 2、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矛盾:酝酿—紧张——高潮,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烘托人物。 烘托了人物性格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变化。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背景;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⑤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象征、暗示)⑥深化作品主题。

38 三、拓展探究: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中作者的确成功地描写了风雪,但同时,作者在文中还精心写了“火”,写火有什么作用呢?
作用有三:一是衬托风雪之大。“火”越是不断地出现,我们越是能感受到风的刺骨,雪的猛烈。二是表现人物性格。三是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火,作者不断地设疑解疑,使情节不断向高潮发展,冲天的大火燃烧之时,也正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到来之时。

39 中心主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被封建统治者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最终走向反抗的道路的过程,有力地突出了“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40 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 沧州遇旧 杀死陆谦 (奋起反抗) 听说陆虞候到来 三五日未见消耗 亲闻陆谦阴谋 (忍无可忍) (善良安分)
(买刀寻仇) (忍无可忍) 沧州遇旧 (自心下慢) (善良安分) 接管草料场 (随遇而安)

41


Download ppt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