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卓越建筑结构工程师(合格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卓越建筑结构工程师(合格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卓越建筑结构工程师(合格篇)

2 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 力学素养 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对规范的理解) 模型能力和解析能力(结构设计及优化、常见问题)
图纸表达能力(规范化和精、细)

3 结构设计的主要范畴 正确、合理的设计条件和参数(规范及软件) 合理的结构平面布置,重力荷载的传递 合理的结构竖向布置,水平荷载的传递
荷载和作用传递路径的检查 合理恰当的结构构造 设计图纸的表达

4 结构平面布置(一)原则 建筑方案阶段参与竖向承重构件布置,不宜直接以建 筑方案图作为结构工作图,特别是公寓、住宅等建筑
楼梯间、上下对齐的功能房间、平面转角处等宜适当 予以加强,在不牺牲建筑功能和造型的基础上应尽可 能安全、经济 结构构件截面宜统一和协调,加以归并和优化

5 结构布置原理(二)梁板布置 尽可能通过次梁形成单向布置,充分利用板的刚度, 次梁宜先横向后纵向,且应尽量连续布置
搁置次梁的边框架梁应复核框架梁的扭转,其截面宜 有一定的抗扭刚度,特别是有悬臂板时更应注意

6 结构平面布置(三)大跨布置 大跨空间应根据长宽比决定单向框架或双向框架,功 能明确并许可时,应尽可能减小开间距离,即尽可能 多做框架主梁,而非次梁 屋面大跨应结合排水找坡布置 自重是关键 钢桁架组合楼层

7 结构平面布置(四)悬挑布置 大悬挑设计宜分散传力,不宜只在框架柱上挑出,且 应多道设防,并有足够储备
梁高控制下的极限悬挑梁高度是预应力的悬挑密肋板, 但此时边框架梁要有足够强度

8 结构平面布置(五)开洞布置 楼面开洞如何设置边梁?如何加强,非单向受力方向 开洞可以不予设置 在平法表示时,可统一在施工说明中采用小梁表处理

9 结构合理构造 建筑剖面、外墙大样和结构布置 边框架梁或内外周边梁应和建筑外墙大样一致 变板面高度处结构布置

10 结构竖向布置(一)原则 结构竖向布置宜上下对齐,规格统一 框架结构可通过调整框架柱截面调节楼层抗侧刚度, 特别是建筑底层层高较高时
抗侧力剪力墙边的开洞应注意,确保楼层水平力的可 靠传递,无法有效传递时,应调整剪力墙位置。如: 突出楼面的电梯间,角部楼、电梯旁的剪力墙等

11 结构竖向布置(二)薄弱层和软弱层 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小于 65%属严重不规则
一般是由于上层增加剪力墙或斜撑进行竖向转换时发 生 侧向刚度不规则,上刚下柔 一般由于层高的变化,或竖向转换而引起 对策:楼层地震剪力予以不小于1.15的放大 调整截面和增加高效抗侧力构件

12 结构竖向布置(三)转换构件 竖向有斜撑转换构件时,斜撑布置形式应注意:混凝 土构件宜压不宜拉,钢结构构件宜拉不宜压
竖向荷载引起的水平力更要有恰当的传递路径,不能 因为分析模型的假定(刚性楼板,水平梁等构件内无 轴向力)而遗漏

13 结构竖向布置(四)- 坡地建筑 设置永久性挡土墙,营造局部平地
利用结构外墙挡土,坡地对结构的 约束高度不同,挡土墙的刚度不同。 带来的问题是:质心与刚心的偏心 距增大,刚度中心偏向剪力墙墙肢, 位移比增大,扭转效应更加明显。 利用结构外墙挡土,第一要注意侧 土压力的平衡,第二要在远坡端增 设部分剪力墙,减小结构的偏心率 削坡盖板处理

14 结构竖向布置(五)地震作用放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第4.1.8 条(强条)规定: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 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 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 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 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其值可根据 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 范围内采用 削坡盖板处理

15 分析设计参数取值(一)分析坐标系 结构材料信息:混凝土的容重放大1.04~1.12/钢材的 容重放大1.04~1.18
水平力的夹角:包含风作用的方向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GB50011第 条,>15度),软件自重组合考虑取最不利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 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GB50011第 条,>15度)

16 分析设计参数取值(二)墙元细分 SATWE墙单元采用在壳元的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来 模拟剪力墙,并通过采用数字回归于专家系统相结合 的办法,实现了墙元的自动化分 隐含的细分单元网格长度为2m 新版PKPM默认1m?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时的一个控制 参数。内部节点:只把墙元上、下边的节点作为出口 节点。多层建筑,剪力墙较少可选用出口节点,全部 参加总纲组装,高层可选内部节点

17 分析设计参数取值(三)刚性楼板 根据GB50011的规定,在计算位移比、周期比、层刚 度比时,应选择全楼刚性楼板假定 并选用侧刚模型
考虑刚性楼板价定时,使用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来近 似考虑楼板的平面外刚度 平面不对称时应计及扭转的影响 弹性楼板3-壳单元(板柱结构,注意导荷载)、6-平 面内无限纲的厚板弯曲单元、弹性膜单元 平面复杂、开洞结构采用平面内真实刚度的膜单元

18 分析设计参数取值(四)层间刚度 等效剪切刚度法/剪切刚度法(高规附录E.0.1)嵌固、 1层框支
层剪力与层位移比值法(抗规3.4.2/3.4.3)刚性楼板 剪力墙结构带层高的修正 分X/Y双向进行,任何方向竖向不规则,其软弱层的 地震剪力放大1.15(抗规3.4.2)

19 分析设计参数取值(五)调整系数 活荷载折减调整,工业建筑不调整 支座负弯矩调整,钢结构可不调整 结构自振周期的折减
梁刚度放大系数调整,楼板按壳单元不调整 连梁刚度折减不宜小于0.5

20 分析设计参数取值(六)剪力调整 《抗规》第6.2.13条: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 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 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 核心筒结构计算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 1.5 倍二者的较小值。 《高规》第9.1.11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筒体结构的 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应符 合下列规定:1、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 值的最大值不宜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 %;2、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 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各层框架 部分承但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应增大到按结构底部总地 震剪力标准值的15%进行调整

21 结构的抗扭设计(一) 美国帝国峡谷的Imperial County Services Building,简 称ICSB 办公楼在1979 年10 月15 日地震时遭受严重破 坏 能量的角度,破坏向局部构件集中 失效模式以脆性破坏为主,易发生局部甚至整体倒塌

22 平面布置不规则结构的抗扭设计(二) 对于质量刚度分布比较不均匀的结构,当结构抗扭刚 度较强时,也有可能属于扭转规则结构。
控制好扭转位移比及平扭周期比是控制结构扭转的有 效有段 偏心率大时要从严 对策:抗侧力构件外移

23 提高结构抗扭能力的对策(三) 对于平面狭长的框架结构,加大两边榀的框架梁比加大边 榀的柱在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上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剪力墙结构可以通过加大外圈连梁高度,角窗部位增设暗 梁来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将周边剪力墙的连梁加高, 虽有 利于增加抗扭刚度,但造成剪力墙延性减小,不利于抗震。

24 抗震设计方法(一) 地震作用和结构体系延性 地震危险性和体系安全度 承载力设计和变形能力设计

25 地震作用和结构体系延性(二) 与基于承载力设计只以结构是否失效这个单一水准为依据 不同的是,结构抗震能力优劣的判断必须使用承载力-延性 联合准则,而不能只以设计地震作用的相对取值高低作为 标准。 美国规范中的地震作用折减系数R直接根据对多自由度结 构体系进行分析,不同结构体系差别很大,R值从3到8变 化,中国抗震规范规定的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统一为1/2.85, 日本规范中DS则在0.25~0.5之间。

26 地震危险性和体系安全度(三) 对于钢结构而言,7度地区,我国规范地震作用只和 美国高延性钢结构地震作用相当;9度地区,我国规 范地震作用和美国中等延性钢结构地震作用相(说反 了么??)当。换句话说:我国低烈度区抗震设防水 准偏低,高烈度区设防水准偏高 因此若以美国规范为参照,我国7度地区只有采用高 延性钢结构其安全度才和美国规范相当;我国9度地 区采用中等延性能力的钢结构其安全度和美国规范相 当,采用高延性钢结构时还有较大富裕。 高烈度区结构的地震作用可折减多些,相应地提高其 延性要求;低烈度区结构的地震作用可折减少些,相 应的构造措施可适当放松【方小舟、魏琏】

27 承载力设计和失效模式设计(四) 抗震规范第6.1.14条,对地下室的刚度做了明确要求 (层刚度、梁柱墙承载力配筋的放大等)。希望在大 震作用下,结构的(抗倒塌)塑性铰出现在嵌固端。 这是一种预期的假设。从理论上讲,结构下部的嵌固 部位应能限制结构上部构件在水平方向的水平位移和 转角位移,并将上部结构的剪力全部传递给下部构件。 实际工程地下室刚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某些性能化的设计方法,人为转移预期的失效模式, 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抗震设计应该从承载力设计向失效模式设计转化,注 重抗震方案设计。

28 图纸表达的基本要求 精确:轴线尺寸、模板尺寸、大样尺寸等均需准确 精炼:图纸表达应简练,无关的尺寸、线条等应删除
精巧:在结构布置中应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 简洁,传力直接;布图应考虑对称性和均衡性的体现 图纸目的是指导施工,一切以此为原则

29 图纸标准化 《GB/T 50001-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105-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图纸规划:布置图纸内容、对称性的运用、圆弧 形平面、复杂平面、仅局部变化的楼层图纸、图 纸空间的运用等 线型规划:粗、中粗、细线 字体规划:电子制图不宜超过两种字形 各类图标的大小应该以图纸空间为准 说明文字的大小应该以图纸空间为准

30 线型 图线的宽度b, 宜从下列线宽 系列中选取: 2.0、1.4、1.0、 0.7、0.5、 0.35mm。
粗、中、细对 应基准宽度的1、 0.5、0.25倍 最细的线宽应 为0.18mm(打 印机设置)

31 字体 文字的字高,应从如下系列中选用:3.5、5、7、10、 14、20mm 长仿宋字体的宽高比应为0.7

32 电子制图要求 精度:宜调整有效位数为小数点后四位 钢筋、零件、杆件、设备等的编号宜以直径为 5mm~6mm的细实线圆表示,同一图样应保持一致
引出线角度问题:引出线应以细实线绘制,宜采用水 平方向的直线,与水平方向成30°、45°、60°、90°的 直线,或经上述角度再转为水平线 注意图中每根线都有其实际意义,结构构件应表达清 楚,非结构构件删除 板面标高不一样时,注意虚实线的问题,模板图的严 肃性

33 楼梯的设计和绘图 图纸的规划和计算书的简化 平面图的剖切位置 模板的相互关系


Download ppt "卓越建筑结构工程师(合格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