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 商鞅变法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 商鞅变法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 商鞅变法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2 青年毛泽东写下的作文:“商鞅之法,良法也”
一九一二年六月,十九岁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读高中时写过一篇作文。这篇作文不长,仅四百六十五个字,但对了解青年毛泽东的法治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提到:“商鞅之法,良法也。”他在作文中分析说,商鞅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孝公时代。当时,我国中原地区非常混乱,战事很多,举国疲劳,不堪言状。而要战胜诸国,统一中原,非常困难。商鞅变法之令发出后,依法惩治坏人,保护人民的权利;推动耕(田)织(布)生产,增加国民的财富;对军人是奖励为国家立功,以树立国威;对不好好劳动的人,就让他无吃无穿无钱花。这真是那时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老百姓还有什么可怕的?还有什么不相信(朝廷)的呢?所以,商鞅真是利国福民的伟大政治家。 国文教员柳潜阅后,在这篇作文上多处撰写评语,多达一百四十三个字,说:该文“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精理名言,故未曾有”,“力能扛鼎”,“积理宏富”,“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柳潜批注,让同学们“传观”,并预测青年毛泽东“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3 商鞅之痛:朱镕基在经济改革中困局重重 1996年岁末,朱镕基副总理在北京看话剧《商鞅》。据报纸上面的消息,他为剧情所动,凄然泪下。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流,终为顽固派羁绊,车裂而死。此事虽已过去2000多年,然而以古衡今,焉能不令人慨叹。 朱镕基是中国经济大局的实际主持者。此人给予外界的最突出的印象,乃是“铁面无情”。美国《新闻周刊》说他是“中国最厉害的老板”。中国新闻社则说他从“右派”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其跨度之大,非坚忍不拔之人莫能过也”。这样一个人,如若不是为情所动,有感而发,能够泪洒剧场么?

4 朱镕基是目前共产党的权力中枢里最具经济眼光的人之一,他压住了经济的“大起”却没有出现“大落”;他压住了通货膨胀,却未见市场萧条。他清楚地了解今天我们国家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则他在解决这些症结问题的时候却又没有可能为所欲为,甚至还要常常违心。 由于国企的利益保证,中国深入改革困难重重“我们是优胜劣不汰,最后还是优不胜劣不汰”,朱镕基说。

5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秦国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它使西部边陲国穷力单的秦国,一变而成为地域辽阔的大秦帝国。商鞅究竟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为什么能取得这样重大的成果?

6 1、图片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哪些方面的发展?
农工商 2、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关系怎样的变化? 又会对社会政治产生什么影响? ⑴变化: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产生新的阶级:地主和自耕农 ⑵影响:生产力发展及新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7 公元前384年,战国七雄各割据一方,各地都不断地在变法革新中,一片战乱纷繁…

8

9 各地君主都热衷于改革,天下一片混乱。但是秦国却一派安宁。于是我….
乐毅改革 胡服骑射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改革 决定到秦国去.. 吴起变法

10 战国时期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从中可以看出战国时兵战的阵势。

11 战国时期,各大国间连年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人民遭受巨大痛苦,渴望结束战争,国家统一。
战国武士复原图

12 秦襄公: 护送平王东迁有功, 奠定国家基础 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穆公霸西戎」

13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史记·秦本纪》
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秦穆公时比较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野蛮落后的国家,很少让它参与盟会。 魏国曾经兵渡黄河,占领秦国大片领土,秦国无力还击。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 柏翳(yì)佐禹治水,舜赐姓嬴;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jué)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fǔ)为周缪(mù)王架车, 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

14 公元前408年,吴起一举攻下秦国落水以东五座城池,设立了西河郡,令秦军望而却步。

15 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

16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

17 “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痤

18 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第 1 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有利条件: (1)秦孝公支持、重用商鞅变法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历史机遇: 三家分晋;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的游说,追求建功立业。

19 《盗法》 《贼法》 《囚法》 《法经》 《捕法》 《杂法》 《具法》 李悝 商鞅携李悝的《法经》入秦

20 秦孝公下令求贤 孝公求贤 商鞅入秦 ,商鞅入秦 能出奇计强秦者,……与之分土。

21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商鞅初到秦国时第一二次见到秦孝公,对他讲述学尧、舜等的帝王之道,孝公直打瞌睡;第三次他就与孝公讲述了富国图强之术,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

22 商鞅见秦孝公 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帝道,帝指中国历史上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讲他们的治国之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商鞅走后,秦孝公就把景监叫过来,臭骂一顿,然后给商鞅下了一个结论,两个字:妄人,就是只会说大话的人,所以第一次见面没谈成。隔了几天,第二次见面,这一次商鞅给秦孝公谈的是王道。所谓王道就是夏禹,商汤,文、武周公的治国之道,秦孝公还是没听进去。第三次见面,讲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秦孝公听得比较兴奋,但还没有完全听进去。第四次,讲的是强国之道,秦孝公听傻了,先秦时期人们坐的姿势就像我们今天跪的姿势一样,秦孝公听着听着,不自觉就把他坐的垫子往前挪,靠近了商鞅。

23 变法的舆论准备 与旧贵族的论战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PK 旧贵族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24 商鞅舌战图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 反映的问题: ①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②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

25 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卫国人,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被秦孝公任左庶长,实行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人民为国家立军功,并且,废除井田制和贵族世袭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县制。商鞅虽然后来被旧贵族杀害,但是,变法却推行下去,“商君虽死而秦法行”,秦国从此强大起来。

26 1、时代背景: 战国各国竞相变法改革。 2、秦国状况: 秦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落后。 3、个人因素: 秦孝公:决心改革,下达求贤令。 商鞅:热衷法家学说,到秦国实施变法。

27 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重赏….
搬走可得赏五十金..

28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29 商鞅入秦,尽显才华 为争取变法顺利开展,商鞅做了哪些努力? 说服秦王,获得支持。 论战权贵, 扫清障碍。 南门徙木, 取信于民。

30 商鞅舌战图 徙木立信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两幅图片反映商鞅为了变法 成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批驳守旧观点,宣传变法主张; 争取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彰显诚信,保证变法民意基础 徙木立信

31 有没有搞错,现在可是打仗的年代呀,这些迂腐的话语,寡人听了直想打瞌睡. 啊?尧(鸟)、舜(树)、禹(鱼),这是什么玩意儿。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大王:治理国家, 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旁白:前两次会见,商鞅所谈并非本意,他是故意大谈儒家的“王道”治国理论。不久,商鞅又第三次求见秦孝公。 有没有搞错,现在可是打仗的年代呀,这些迂腐的话语,寡人听了直想打瞌睡. 哈…啊…欠。 啊?尧(鸟)、舜(树)、禹(鱼),这是什么玩意儿。 大王:依我们法家的观哈哈!先生之言正合寡人之意,来来,靠近些,给寡人细细道来。 点,要称霸天下,就要发展经济,实行强兵政策,要… 旁白:孝公对商鞅的富国强兵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公元前359年,孝公起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 秦孝公 旁白:开始的两次会见

32 二 角色体验知内容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假如你是商鞅,如何利用当时秦国的有利条件进行改革变法?
假如你是秦国的国民,你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解决?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33 变法内容 1、军事改革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虎狼之师?

34 材料一: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二;在战斗中士兵若怕死退缩,要受黥刑(在脸上刺字)或劓刑(割掉鼻子)。 材料三:凡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

35 1、军事改革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 2)严肃军纪 3)建立什伍组织 作用: 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保证兵源。

36

37

38 “虎狼之师”

39 “虎狼之师”名不虚传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年,秦国除了同若干残存的小诸侯国以及和西戎、巴、蜀少数民族作战以外,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的仅5次,败北仅4次。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即位以后,统一战争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仅用了10年时间,便于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高度集权的专制帝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分裂割据局面。

40 2、经济改革 庞大军队需要强大国力的支撑。商鞅用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呢? 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强制分家。
根据材料提炼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 居五年,秦人富强 。 ——《史记.商君列传》 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强制分家。

41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重农抑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弃农经商的或因懒惰而贫困的,家属要被收为奴婢 。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42 井田制废除的根本原因 铁犁铧 秦国是战国时期使用牛耕技术最普遍的国家。铁犁铧是利用牛力进行深耕的利器,它的出现标志着农业生产进入深耕细作的新阶段。 青铜牛尊

43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汉书》书影

44 二、改革的内容 1、经济方面(富国) 1)废井田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 2)奖励耕织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 1)废井田 开阡陌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国家实力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 2)奖励耕织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3)统一度量衡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45 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 便利各地经济交流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

46 孟子和商鞅针锋相对:转型期国家改革的正反镜鉴
2011年01月17日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赵士林 商鞅变法抛弃传统,实行土地私有的自由买卖,造成严重的贫富悬殊。孟子和商鞅针锋相对,明确地反对“上下交征利”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商鞅的改革有其必要性;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孟子的主张也有其合理性。特别是面对强者利用权势肆无忌惮地欺凌侵夺弱者时,孟子的主张就更体现出社会的正义性、道德的崇高性。 如今在中国和俄罗斯,尽管改革所采取的模式大不一样,但都发生了贫富悬殊的问题,都发生了强势阶层侵夺弱势阶层,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都碰到了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47 孟子坚决反对“暴君污吏”利用政治特权侵害民众利益,应该说是抓住了社会公平问题的症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对发展工商业的主张。他的主张最令人称道的有两点:一是反垄断。第二个主张是反对滥收税,主张鼓励工商。孟子为商人想得真的很周到,这也是先秦儒家对工商的共同态度,这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十分前卫的经济学思想,其强调贸易自由的理念丝毫不亚于今日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

48 重农抑商 其深远影响有: 前期 (积极): 后期 (消极):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重农抑商 其深远影响有: 前期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后期 (消极): 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49 为吸取周天子弱干强枝的深刻教训,加强对地方和人民的控制,商鞅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50 3、政治、思想文化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 1)建立县制,官吏国君任免 2)推行什伍连坐法 3)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4)焚烧诗书
材料: 令(下令)民为什伍,而相(互相)牧司(管理)连坐。不告(举报)奸(违法)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51 在政治上商鞅实行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使优秀的精英人士补充进入政权,使政权充满活力。建立军功爵制,打击世袭贵族,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连坐制,把全国老百姓编织成一个网络,便于中央集权。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商鞅在政治领域内实施的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是有利的。

52 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53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旧贵族、新兴地主、农民、军士或国君,你支持还是反对商鞅变法,理由是什么?
旧贵族 新兴地主 农民 军士 国君

54 角色体验 亮出你的观点: 以前我们虽然掌握了一部分土地,但是不许买卖,土地是国有的。我们做官的人很少,政治地位较低。 新兴地主阶级:
没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命真苦啊! 农民: 军士: 我们没有立功受赏的机会,拼死沙场毫无回报! 旧贵族: 我们以前一生下来就是小贵族,吃穿不愁,不用劳动,不用打仗,可以继承祖辈的爵位和财产。 国君: 秦国如此落后,如果不能富国强兵,就有被列国兼并的危机啊! 角色体验

55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意义: 1、结果—— 商鞅虽死,新法未废。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秦策一》 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56 变法影响 积极 作用 消极 影响 ①对秦国: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的中央集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
②对历史发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积极 作用 严刑峻法(轻罪重罚、连坐) 消极 影响 文化专制 重农抑商

57 三.富国.强兵.集权:商鞅变法的内容 领域 措施(内容) 经济 (以农求富) 军事.政治 (强兵.集权) 思想文化 社会风俗 ⑴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⑵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⑶统一度量衡 ⑴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 ⑵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⑶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⑷普遍推行县制,国君直接任命县令 烧毁不合地主利益的诗书; 根据《法经》制定秦律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小家庭政策

58 (旁白: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 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郡守
赏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真羡慕你啊! 主人: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粮食, 不也被郡守奖励了吗! 李四: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生活改善很多. 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高兴! 主人:秦国不仅富,还是七国中强国。我打了十年仗, 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 ▲从中,我们了解到商鞅实行了哪些措施? 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59 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积极作用 措施 积极作用 经 济 军 事 政 治 司 法 文 化 习 俗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严禁私斗)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普遍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 坐法 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60 四.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的影响 性质: 一场较彻底的改革运动,一场封建化运动 积极: 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为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⑴政治上: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 ⑵经济上:废井田,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⑶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激发了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消极: ⑴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导致后来秦朝的暴政; ⑵加重人民所受剥削与压迫; ⑶旧的制度、文化未彻底废除

61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发布逮捕商鞅命令。商鞅携老母和手下外逃,在秦国境内无处投宿,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

62 车裂之刑

63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商鞅不听激起官怒。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因为他出卖朋友,于道义不合,所以受到魏国人的仇视。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商鞅变法不循私情,得罪过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惠文王赵驷,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他也是“忠臣”,专于谋事。与岳飞、袁承焕似同。

64 我对商君之法的看法 商君之法太过于激进,严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缺乏变通,缺乏信誉,缺乏儒家的中庸之道,改革应当学会妥协和让步,要在稳妥中取得渐进式发展然后中心突破逐步深化。对于被剥夺特权的旧贵族,事后要懂得适当补偿,给予一些权利以缓和对抗,减少改革阻力。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和日本就比杀了路易十六的法国大革命要好得多。历史的进步不一定非得以反对派的流血为代价,商君之法的教训就是如此。 孙曙光 我对商君之法的看法太过于激进,严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缺乏变通,缺乏信誉,缺乏儒家的中庸之道,改革应当学会妥协和让步,要在稳妥中取得渐进式发展然后中心突破逐步深化。对于被剥夺特权的旧贵族,事后要懂得适当补偿,给予一些权利以缓和对抗,减少改革阻力。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和日本就比杀了路易十六的法国大革命要好得多。历史的进步不一定非得以反对派的流血为代价,商君之法的教训就是如此。

65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个人的悲剧 由于受守旧贵族打击,商鞅被车裂示众 ▲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重大代价,所以改革者要有决心.勇气甚至牺牲;
个人的悲剧 由于受守旧贵族打击,商鞅被车裂示众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重大代价,所以改革者要有决心.勇气甚至牺牲; ▲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历史的进步 变法强国的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66 从秦统一全国的事实来看,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但是从商鞅惨死和秦的迅速灭亡也说明商鞅变法有其过于严酷的一面,势必触犯旧贵族利益,也会引起下层人民的反抗。 然而为了富国强兵,就一定要有铁的手腕,严厉打击反对变法的任何人。商鞅这样做了,也为他的惨死埋下伏笔。 当然他确实不善谋身,只以秦孝公为后台。秦孝公死了,他的政治生涯必然结束了。 大秦一统,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67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正确的决策和改革的决心,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根本原因 2)商鞅正确的决策和改革的决心,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3)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4)变法立信立威于民,深入人心 5)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学 思 之 窗

68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秦——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1、性质: 2、历史作用(积极性) 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1)经济上: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2)政治上: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 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秦——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69 2、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剥削与压迫: (3)改革不完全彻底: (4)重农抑商: 如:刑法严酷 如:连坐法
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合法性 (4)重农抑商: 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70 商鞅变法的特点: 1、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 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2、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3、推动秦国社会的发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71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根本原因 重要因素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重要因素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72 改革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 成败因素: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73 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认识与启示   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1、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2、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3、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4、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74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盛起来,但是改革者商鞅却被车裂而死,“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面对这样的结局,你有什么认识或者是感想呢?
请把我的问题带走,让你的思索留下……

75 认 识 认识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因循古代的传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 认识二: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这就要求改革者敢于承担风险、敢于创新 ,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认识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认识四: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信心。

76 三 合作探究理特点 与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国家改革比较,商鞅变法措施有何特点? 知识在讨论合作中得到升华

77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的概况 变 法 内 容 (前356--前338) 时间 国家 改革者或名称 春秋 齐国 鲁国 战国 魏国
楚国 其它诸侯 措施 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严禁私斗) 废除世卿世禄制 普遍推行县制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 坐法 制定秦律 燔诗书而明法令 禁止父子兄弟同居,推 行一夫一妻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管仲 改革 初税亩 经济:“履亩而税”(594BC)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李悝 变法 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 ②推行 “平籴法”,政治:制定《法经》 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 吴起 变法 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

78 四、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⒈全面性   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   ⒉有效性   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⒊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

79 四 课堂检测悟真谛 B A 1、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2、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A

8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81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消极影响?

82 答案: (1)赞扬态度 (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 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83 香港高考(2003)  中国历史试卷一(三小时完卷)共答四题(建议答题字数达2000字或以上) 第一部分:历代治乱因果    第1题为历史资料题,此题必须作答。    第2至6题,只须选答一题。 历史资料题,此题必须作答。 试析论战国时期秦势力之消长与政治改革的之关系。

84 四 课堂检测悟真谛 学习了商鞅其人和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启迪和感悟? 成功之路就在你脚下

85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宋代)王安石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

86 学习了商鞅其人和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启迪和感悟?
A 、商鞅:勤奋好学 取信于民 有威信、坚决果断 大无畏精 神 社会责任感 顺应潮流。 B、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进步性;局 限性。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改革会遇到重 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改革应充分发挥 人才的作用。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要 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C、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 选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 受阻的真正原因。 D、……

87 不同见解: 以商鞅作为“历史制造”改革家系列的第一人,不得不说有些牵强。无论在历史教科书上商鞅变法的地位和意义被如何渲染,它的事实本身并不会超出仅有的几部文献的范围;无论在《大秦帝国》乃至别的什么小说里,他被吹捧为“神”或者“圣”,商鞅本人的历史形象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在历史的语境下,情绪什么也不是,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永远是理性分析和思考。说来,人们崇拜以一人之力挽救国家危亡的英雄本无可厚非,毕竟世界观各有不同,只要是真英雄本不怕人崇拜。但是,如果这历史本就是“稻草人”,“英雄”的粉丝们又该怎么办呢?

88 何炳棣:秦国转弱为强非因商鞅变法 实是墨者功劳
何炳棣先生却认为,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应该是墨者协助秦国完成统一大业,而可惜它本身却消溶于时代政治洪流之中。秦国转弱为强,人们一般都归功于商鞅变法,但事实上,应该归功于墨者的帮助。墨子壮年就以城防及军械发明制造闻于列国。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尚同”。实际上是《孙子兵法·计》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一语最忠实巧妙的简化。为适应战国初期列国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情势,墨子就把这句名言引伸利用为建立一元化中央集权政体理论与实践的张本。 何炳棣先生却认为,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应该是墨者协助秦国完成统一大业,而本身却消溶于时代政治洪流之中。秦国转弱为强,人们一般都归功于商鞅变法,但事实上,应该归功于墨者的帮助。墨子壮年就以城防及军械发明制造闻于列国。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尚同”。实际上是《孙子兵法·计》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一语最忠实巧妙的简化。为适应战国初期列国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情势,墨子就把这句名言引伸利用为建立一元化中央集权政体理论与实践的张本。

89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国家确立一种意识形态作为统治的思想基础。确立它的绝对主流地位,强迫全民接受,并排斥其他任何一种思想。第二,一个最具权威的人(皇帝或其他名称)主宰一个国家。无论他的权威来自何处,一旦获得就不容置疑。他是绝对权威,由他对国家实行人 治。他的见识和能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一切。第三,由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实施统治。这个官僚体系听命于最高统治者,控制和统治整个社会。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在秦朝,始作俑者是秦国的历代君王及手下商鞅、李斯这班大臣,其完成者是秦始皇。尽管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的地位远远没有儒家的孔子、孟子那么 高,但他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法里”的含义。从历史的角度看,法家对中国历史的副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中国大一统的封建专制正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和所有弊病的根源。这 种在秦统一中国时期起过积极作用的思想和制度,越往后越反动。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国家确立一种意识形态作为统治的思想基础。确立它的绝对主流地位,强迫全民接受,并排斥其他任何一种思想。第二,一个最具权威的人(皇帝或其他名称)主宰一个国家。无论他的权威来自何处,一旦获得就不容置疑。他是绝对权威,由他对国家实行人 治。他的见识和能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一切。第三,由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实施统治。这个官僚体系听命于最高统治者,控制和统治整个社会。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在秦朝,始作俑者是秦国的历代君王及手下商鞅、李斯这班大臣,其完成者是秦始皇。尽管秦以后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的地位远远没有儒家的孔子、孟子那么 高,但他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法里”的含义。从历史的角度看,法家对中国历史的副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中国大一统的封建专制正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和所有弊病的根源。这 种在秦统一中国时期起过积极作用的思想和制度,越往后越反动。

90 杨师群:从云梦秦简看秦的国有制经济 根据云梦秦简及其有关史料,深入剖析秦国的经济基础,我们发现其国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不是传统理论所说的主要是地主制经济。秦简中没有一条允许土地买卖和世袭的律文,就可以说明国家是不承认土地私有制的。整部秦简中非但没有承认土地私有制的有关法律,甚至连私有土地的概念也不存在。商鞅主张国家严格管制粮食贸易,即商人不得进行粮食买卖。其结果也就是要由国家全面把握粮食的生产与流通。秦国一贯奉行压制打击私营工商业的政策,实际上也就是在全面推行官营工商业的发展,这一点从云梦秦简中有确切反映。秦国的私营工商业在长期压抑束缚下,步履维艰,很难发展;而官营工商业在国家扶持下,品种齐全,规模可观,产量浩大。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时秦国的官营工商业占据着无可争辩的主导地位。这样,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社会性质与所谓地主阶级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需要重新定论。它还关系到商鞅变法乃至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变革中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重新研究探讨。

91 怎样强国?警惕中国头上“商鞅主义”的幽灵
商鞅的治国思想中有强烈的愚民和好战的特征。商鞅对商人阶层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视之为仇雠。自由商人几乎被消灭。他对知识分子也非常仇视,他认为国有“五害”,分别是儒家学者、商贾、隐士、手工业者和勇士.在商鞅的经济思想中,“强国”与“富民”似乎是对立的。他认为,人民不但不应该有思考的能力,而且绝对不能够富足。只有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才会强兵,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为勇敢而凶猛的战士。很显然,商鞅把人民的贫困与无知看成是国家兵源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在经济模式上则体现为“命令型的计划经济”。在他的治下,秦国成为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虎狼之国”,举国上下蔓延着极端功利主义的进取氛围,每个秦国人其实都成了国家的工具,宛若后世出土的那些兵马俑,人人面无表情而无比强悍。 商鞅的治国思想中有强烈的反智、愚民和好战的特征。商鞅对商人阶层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视之为仇雠。自由商人几乎被消灭。同时,他对知识分子也非常仇视,他认为国有“五害”,分别是儒家学者、商贾、隐士、手工业者和勇士.在商鞅的经济思想中,“强国”与“富民”似乎是对立的。他极端地认为,人民不但不应该有思考的能力,而且绝对不能够富足。以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强兵就必须使民弱、民怯和民愚,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为勇敢而凶猛的战士。很显然,商鞅把人民的贫困与无知看成是国家兵源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在经济模式上则体现为“命令型的计划经济”。在他的治下,秦国成为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虎狼之国”,举国上下蔓延着极端功利主义的进取氛围,每个秦国人其实都成了国家的工具,宛若后世出土的那些兵马俑,人人面无表情而无比强悍。在知识阶层,甚至以谈论商鞅为耻,宋代的苏轼就声称“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甚至讲出这个人的名字都是脏了口舌、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则是污了纸张——“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以两千年的历史跨度而论,商鞅的基本治国理念被顽强地延续了下来,他的核心经济理念被众多的独裁者所沿袭,在很多朝代,实际上呈现出“半法半儒”、“儒表法里”的景象。后来的治国者们,尽管再不敢象商鞅如此说的直白、干的决绝,却也并非没有效尤者,至少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最终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荒到来的时候,不饿死,这已是最大的善政。 “商鞅主义”的幽灵在中国是否真的已经消散而尽了?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强国”,以及怎样成为一个符合现代精神的“强国”?这些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已经可以回答?

92 在知识阶层,甚至以谈论商鞅为耻,宋代的苏轼就声称“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甚至讲出这个人的名字都是脏了口舌、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则是污了纸张——“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以两千年的历史跨度而论,商鞅的基本治国理念被顽强地延续了下来,他的核心经济理念被众多的独裁者所沿袭,在很多朝代,实际上呈现出“半法半儒”、“儒表法里”的景象。后来的治国者们,尽管再不敢象商鞅如此说的直白、干的决绝,却也并非没有效尤者,至少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最终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荒到来的时候,不饿死,这已是最大的善政。 “商鞅主义”的幽灵在中国是否真的已经消散而尽了?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强国”,以及怎样成为一个符合现代精神的“强国”?这些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已经可以回答?

93 为改革而进行的改革恐怕很难称为改革,只能叫做作秀,而商鞅的改革,无疑就可以归入此类。作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名臣武将,商鞅既能著书立说,又能上马杀敌,绝对堪称个中翘楚,但他在当代最高知名度的,却并非这些踏踏实实的业绩,而是一条条未必靠谱的改革措施,进而被人赋予了种种制度的、社会进化的含义。然而,相对于隐匿于历史深处的墨家门徒而言,他又是幸运的,即使是在身故后,仍有成千上万人对着并不像他的“塑像”膜拜,无论目的是否高尚,结果已然收获不小。不过身为后人,我们的思想仍旧经历着墨家“尚同”、法家“愚民”之类的轮回论辩,究竟是该笑,还是该哭呢?

94


Download ppt "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 商鞅变法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