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齐鲁师范学院 刘德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齐鲁师范学院 刘德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齐鲁师范学院 刘德增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齐鲁师范学院 刘德增

2 一、《纲要》制订背景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这些讲话的核心有三个方面:
(一)宏观背景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这些讲话的核心有三个方面: 第一,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基石。

3 第二,指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辩证地继承 二、创造性转化 三、创新性发展

4 第三,提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

5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并就师资队伍、多元支撑、组织领导、评价督导、教育教学研究等保障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

6

7 (二)山东情况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出了进一步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时隔一年,又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山东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寄予厚望。

8 齐鲁文化优势之一: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发祥于山东一带的中华文明,一般称之为“海岱文明”。

9 齐鲁文化优势之二:山东是中国思想史“轴心时代”的重心
公元前500年前后,在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对各自国家的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总结,建构了指导各自国家后世文化发展的思想体系。德国人卡尔·雅斯贝斯把这个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是中国历史的“轴心时代”。在这个“轴心时代”,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确定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主题。

10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诸子百家可考者只有10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五行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杂家。此外,还有兵家。如此,诸子百家可考者凡11家。11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墨家、阴阳家、兵家是今山东人。11家学派人物今可考者计有179人,其中属于山东省域者104人,占总数的58.1%。,可谓“诸子半山东”。 山东是儒学的发祥地, 山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礼义之邦”;

11 齐鲁文化优势之三:山东是儒学的发祥地与传播中心
考题:子曰 破题:匹夫而为百世师, 一言而为天下法。

12 齐鲁文化优势之四:山东是中国的“礼义之邦”
“齐鲁礼义之乡”始见于征和二年(前91年)

13 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山东有独特的优势,应该、也必须走在前面。

14 山东历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曾编写了多种传统文化教材,作为地方课程开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掀起了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高潮,中小学开展的经典诵读,省文化厅主导的“尼山书院”,社区乡村主办的“道德讲堂”“儒学讲堂”,异彩纷呈。但是,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也存在形式主义、急功近利、良莠不分等现象,存在误人子弟、贻害匪浅的隐患

15 二、《纲要》起草过程 2015年5月,省教育厅召开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参加的座谈会,就起草《纲要》征求意见,成立了由齐鲁师范学院、孔子研究院、民进山东省委、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经过十几次反复修改,完成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初稿。 省教育厅又两次召开座谈会,讨论、修订。 9月,讨论稿又分送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孟子研究院院长王志民,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山东省“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傅永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邴罡,山东省历史学会会长王育济,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等专家征求意见,专家们对《纲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起草小组再次修订。 10月,省教育厅召开专家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二司等领导、专家,领导、专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建议,起草小组再次修订。 今年,省教育厅又召集起草小组,多次进行修订。

16 三、课程定位 (一)课程宗旨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地方课程。

17 概念辨析之一: 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
概念辨析之一: 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使用极为频繁、内涵甚为模糊的概念,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宗桂教授指出:“究竟何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往往没有一个确切、明晰的概念界定。 ”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 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18 概念辨析之二: 什么是“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历史上的文化,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属于文化遗产;文化传统仅为精神文化,既在过去的文化之中,更在现实的文化之中,属于文化基因。

19 (二)课程性质 1 .人文性 以价值、情感、健全的人格养成为重心,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磨练意志、坚定信念、注重养成等方面入手,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心灵,涵养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0 2 .独立性 本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学校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其他学科相互支撑、有机补充。

21 3 .实践性 本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知行合一,追求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高度统一,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转化为价值评判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与中小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密切结合。

22 4 .开放性 本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各种优秀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三种文化: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本课程还要兼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外国优秀文化。

23 (三)实施原则 1 .价值引领与生活体验相统一 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小学生的精神家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融入学生的道德生活实践,陶冶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4 2 .人格养成与公民教育相统一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结合,与人格塑造、培养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结合,陶冶高尚人格,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25 3 .学习经典与生活实践相统一 经典诵读、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在生活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26 4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7 四、课程目标 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 初中阶段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为重点。
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为重点。

28 每个学段分别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作为教材编写与施教的基本依据。

29 五、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教学内容。其中,儒学经典所占比例不低于60%;在儒学经典中,“四书五经”所占比例不低于60%。

30 (一)课程内容结构 1.课程主体内容 以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一切经典文献为视域,以儒家经典为主体,兼取诸子百家及其它适宜的经典内容。坚持文化知识序列与学生认知序列相适应;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31 2.课程拓展内容 精选与课程主体内容具有相同价值引领义的素材,形成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文化体系。拓展板块可涉及中国古代礼仪、传统节日、书画、音乐戏剧、中外名人名句、古今中外经典故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要特别重视挖掘、利用齐鲁文化资源,以丰富学习内容,充实和拓展学习视野。

32 (二)学段课程内容 1.小学学段 以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中的格言、章句诵读为主,开展经典启蒙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好学、习礼、孝亲、尊师、友善、诚信、勤劳等方面的优秀美德,养成善良、谦恭、简朴、礼让的优秀品格。

33 小学低年级(1—3年级),借鉴传统文化蒙学养正经验,以“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以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蒙学中的格言作为诵读内容。
小学高年级(4—6年级)选择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章句(篇章或语句)作为主要诵读内容,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精华。

34 2.初中学段 重视儒学传统文化的系统化,让学生初步系统感知中华传统美德。在内容体系上,以仁、义、礼、智、信“五常”,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道德纲目,通过经典专题教育,比较系统地认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富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明白为人处世之道,完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

35 3.高中学段 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进行比较系统、深入地研读、反思,了解传文化统经典的精髓,温故知新,推陈出新,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中外对比,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教材以经典书目,设置课程编排体例。

36 (三)各学段课时安排 小学教科书每年级一册,共6册,每学期16课时。 初中教科书每年级一册,共3册,每学期16课时。
五四学制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参照实行。 高中教科书一、二年级各一册,共2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

37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2 .明确各学段课程目标 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4 .重视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1.准确把握课程定位 2 .明确各学段课程目标 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4 .重视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5 .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环境

38 (二)评价建议 1 .注重多种评价方法的使用 2 .关注学习过程 3 .关注课程学习成果评价

39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 .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3 .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 4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1 .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 2 .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3 .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 4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40 六、《纲要》特色 (一)重新回归“文化” 在古汉语中,“文化”一词是与“武功”相对而言的,与“文治”同义,指以“文”教化、治理天下。“文”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在英语中,“文化”一词写作Culture,它源自拉丁文Cultura。而拉丁文的Cultura一词系由Cultus演化而来。Cultus的涵义是: ①为敬神而耕作。②为生计而耕作。由此可见,古汉语“文化”与拉丁文Cultus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的“文化”注重道德教化,西方的Cultus强调物质发展。 这是古代也是当今中、西文化意向的一个重要差异。

41

42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43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 ——《礼记·礼运》

44 “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45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46 克人欲,存天理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 十一

47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 ,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 ,参加《独立宣言》的起草和美国宪法的制定。

48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节制 静默 条理 决断 俭朴 勤劳 诚挚 正直 中庸 整洁 宁静 贞洁 歉逊

49 (二)重新发掘“经典” 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万世之作,中华民族正是通过对经典的传承与弘扬,构筑了精神家园。
在中华不断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提炼出的文化精华,即为经典。 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万世之作,中华民族正是通过对经典的传承与弘扬,构筑了精神家园。

50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经典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轴心”。对中华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家经典。孔子用以教授弟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到战国时被尊为“六经”。入汉,《乐》散佚。至宋,程朱理学大力标举《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之取得了与“五经”并列的地位。“四书五经”构成儒家经典的主体。

51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儒家经典所占比例不低于60%;在儒学经典中,“四书五经”所占比例不低于60%。精选经典内容,发掘经典精华。在经典诵读中陶冶、滋养,在经典研习中反思、升华,与经典同行,见贤思齐,温故知新。

52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精华与糟粕并存。如何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令人极为困惑的问题。
(三)重新扬弃“传统”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精华与糟粕并存。如何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令人极为困惑的问题。

53 路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趋向,创新行为方式。

54 案例:孝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伦理规范之一,孝子成为标榜的典型。署名“延平龙溪郭居敬撰”的《二十四孝》,辑录了“孝感动天”的22个孝子和两位孝女的故事。《二十四孝》宣扬的价值趋向——孝亲,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但他们行孝的方式今已不可取,要用新的方式来践行之。

55 谢谢! 谢谢各位!


Download ppt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齐鲁师范学院 刘德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