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歷史報告---袁世凱and軍閥 組別:第二組 組長:6 柳品妤 組員:7徐緯寧 11張雅晴 12楊賢英 13詹于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歷史報告---袁世凱and軍閥 組別:第二組 組長:6 柳品妤 組員:7徐緯寧 11張雅晴 12楊賢英 13詹于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歷史報告---袁世凱and軍閥 組別:第二組 組長:6 柳品妤 組員:7徐緯寧 11張雅晴 楊賢英 13詹于萱

2 袁世凱簡介 中華帝國皇帝 任期1916年1月1日 – 1916年3月22日 前任無(帝國創建) 繼任無(頭銜廢止) 第1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任期1916年1月1日 – 1916年3月22日 前任無(帝國創建) 繼任無(頭銜廢止) 第1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任期1912年3月10日 – 1916年6月6日 前任孫文(臨時大總統) 繼任黎元洪 第2任大清帝國內閣總理大臣 任期1911年11月16日 – 1912年2月12日 前任慶親王奕劻 繼任張勳(1917年溥儀復辟時期) 出生1859年9月16日中國河南省項城 逝世1916年6月6日 (56歲)中華民國北京市 政黨北洋軍閥、共和黨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的軍事和政治人物。袁世凱出生於清咸豐九年八月二十日(即1859年9月16日)未時。

3 早年、在朝鮮嶄露頭角、 新軍及清季政局 早年 袁世凱年輕時失意科場,22歲棄文從軍,投奔嗣父的至交、淮軍將領吳長慶 在朝鮮嶄露頭角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高宗李熙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奪權 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為「事大黨」及閔妃所把持的政權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海陸皆敗,袁世凱隨軍撤退天津 新軍及清季政局 袁世凱自1895年開始在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練兵起家,漸為清廷所倚重。這股軍隊後來發展成為北洋六鎮(北洋新軍),為清末陸軍主力,民國初年的北洋系軍閥亦多源自清末新軍

4 清末新政、中華民國大總統 清末新政 1901年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成為疆臣首領。
1907年丁未黨爭中軍機大臣瞿鴻禨被罷免,林紹年請辭,因而袁世凱與張之洞替補調入中央,任軍機大臣,成為中樞重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佈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 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北洋新軍成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於是再用袁世凱,先任其為湖廣總督,旋任其為內閣總理大臣。 袁世凱就職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10日〉

5 二十一條、洪憲帝制 二十一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以英日同盟(協約國)為理由,強行派兵接收德國(同盟國)在山東膠州灣的租界地,以及膠濟鐵路沿線地帶,中國政府無力阻止。 洪憲帝制 袁世凱掌握北洋軍權,為民國初年唯一之軍事強人,至其解散國會,取消約法之後,大總統之權實已形同皇帝,然袁氏心中仍有稱帝之野心。 最後,袁世凱接受了第二次推戴書,改國號為中華帝國,登基稱帝,並改來年的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總統府改為新華宮。 袁世凱最後稱帝,與其長子袁克定迷戀太子權位是分不開的,其中最嚴重的是袁克定偽造《順天時報》,營造日本支持袁世凱稱帝的氛圍

6 評價 評價 對於袁世凱的歷史評價一般以負面居多,但是這些負面評價是否公允也被質疑。
袁世凱有任事之才、治軍之能,實為清朝一務實幹練的能臣,自小站練兵至接掌北洋,還有他建新學的學校,主張廢科舉,引進西方學說,又成立一支警察部隊,令中國軍警分離。袁世凱對中國的軍事和工業化,有很大的貢獻。 然而袁氏當國時期,為鞏固個人獨裁權力,不守約法、解散國民黨,使剛誕生的中華民國失去在制度下健康發展的機會。有人指他是暗殺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的元兇,但實際元兇可能是其他人;而無論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殺宋,此事成為黨人發動二次革命討袁的引爆點,結果造成了中國的南北分裂。

7 圖片花絮 袁世凱故居變成首府酒家 徐世昌和袁世凯的蜡像

8 軍閥簡介 日期:1926年7月9日 - 1928年12月29日 地點:中國 結果:中國國民黨勝利,成功初步統一中國。
起因:{{{casus}}}領土變更:{{{territory}}} 參戰方中國國民黨 國民革命軍北洋政府民國軍閥 指揮官蔣中正張作霖吳佩孚 孫傳芳 1927年北伐時國民革命軍接管位於漢口的英國租界。

9 歷史、國民革命軍北閥 歷史 背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在廣州的東校場的北伐誓師儀式上閱兵
1926年7月4日,在廣州,國民黨中央臨時全體會議通過《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陳述了進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 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 1924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 推翻了「賄選」的大總統曹錕, 然後邀請孫中山北上。

10 戰爭經過、蔣介石北閥誓師詞 戰爭經過 國民政府以廣東及廣西為基地,策略以「打倒吳佩孚,聯絡孫傳芳,不理張作霖」為主,實行各個擊破
蔣介石北伐誓師詞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在東北通電東北易幟,宣佈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佈成功。國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由從南向北統一全國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對元朝的北伐),雖然它所達成的統一在很多方面來說都只是屬於形式上的,當時更有「軍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說法。

11 北閥中的國共合作與分裂 北伐中的國共合作與分裂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中共與蘇聯顧問鮑羅廷以:「黨的力量在前,革命的武力在後」為理由,在國民革命軍中發表北伐必敗論,並於廣州市區散發傳單,反對北伐。英國外相也指出共產黨反對北伐態度堅決。 其他 五卅運動爆發後,隨著中國國民黨北伐運動的推進以及成功,中國反帝國主義愛國民族運動空前高漲,收回租界、收回教育主權、反西洋基督宗教和反帝國主義勢力的運動如火如荼,但是北伐長期造成的國力日漸衰弱和自己中國人自相殘殺的後果,使得日本三年後卻發動了九一八事件和八年抗戰的主因。 北伐後的中華民國情勢, 其中藍色部分為南京國民政府控制力較高的區域, 其他部分多由地方軍閥武裝控制

12 圖片花絮 北伐军服 1928年7月6日,蔣中正偕馮玉祥,閻錫山, 李宗仁等人至北平西山碧雲寺孫中山靈前, 祭告北伐告成。

13 THE END 謝謝觀賞


Download ppt "歷史報告---袁世凱and軍閥 組別:第二組 組長:6 柳品妤 組員:7徐緯寧 11張雅晴 12楊賢英 13詹于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