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纲解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途径: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本课概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纲解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途径: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本课概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纲解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途径: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本课概览

2 知识整合·重点讲解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 ,提出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 的发展(目的、检验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的繁荣。(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源泉 动力 新情况 新问题 社会实践 民族文化 1、2两个要点,实际就构成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3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机制体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4 易错点判断 1、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来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文化创新的来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传 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 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 唯一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

5 3、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只要进行实践,我们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闻题。需要文化不断创 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明创新提供了 更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丰富的条件。所以,社会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但要实现文化 创新还需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 要经历的过程。同时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 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个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 要经历的过程。此外,我们还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 错误倾向。 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6 考点突破·对应例题 B 命题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命题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训练1 (2011·安徽文综)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7 命题点2 文化创新的作用 训练2 电影《唐山大地震》再现了唐山大地震的场景,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时,将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说明(  ) ①创新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②文化形态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D

8 提醒 文化创新离不开创作者的灵感,但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训练3 “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  )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 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D 提醒 文化创新离不开创作者的灵感,但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9 提醒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训练4 电视剧《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文艺工作者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主体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提醒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0 5、2011·广东文综,30,4分)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11 B 6、(2009·广东单科)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6、(2009·广东单科)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

12 7、(2012·南京质检)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新时期,人们不断寻求新的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目前,京剧以短小、形象、活泼、表演灵活的艺术特点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深受群众的喜爱。这说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13 8、(2010年高考·天津卷14)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0分)

14 【答案】①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②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 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15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重要考点) 考点: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思考: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6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重要考点)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实践的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博采众长,实现文化创新。 (3)在文化创新中,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3、从创造主体看:人民群众

17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继承是创新的重要途径。批判地继承(改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 2、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18 关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理解这一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9 拓展: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总之,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20 考点突破·对应例题 1 (2011·北京文综)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B

21  2、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说:“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 (  ) A.坚持拿来主义,全盘吸收 B.坚持排外主义,全盘否定 C.辩证对待,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D.区别对待,吸收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文化 C

22 命题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3、训练 (2010·广东文综)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命题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3、训练 (2010·广东文综)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3 答案 (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24 4、(2011·浙江文综,40(1),10分)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25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 ,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26 国产影片市场份额下降 热点聚焦·视野拓宽 思考: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
 今年1月至10月底,我国国产故事片已生产638部,票房收入达132.7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0%。但是,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只有41.4%,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多年来国产影片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局面受到动摇。造成这一现状的客观原因是增加进口影片带来的冲击,根本原因还是国产影片的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提升。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电影的创造活力,多生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既有市场又有思想的优秀影片。 思考: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

27 参考答案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进文化创新,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 (2)弘扬传统文化,做好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4)面向文化市场,创作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5)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电影业人才。

28 [2012·广东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29 [答案] ①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②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他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 ③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④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他文化能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

30 电影《功夫熊猫》在构思制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人群作了四万多份的调研,《功夫熊猫》蕴涵了丰富的中国元素。这些是美术总监花了8年时间,钻研中国文化、艺术、建筑、山水风光的结果;
《功夫熊猫2》以丰富的中国元素加上一个奋斗励志的主题,看似简单的题材,通过大胆而奇妙的情节想象,有趣、夸张的个性角色造型,巧妙的情节联合,让影片充满无尽的趣味性。

31 课堂练习 1.《功夫熊猫》成功的关键是故事中包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启示我们 ( ) A.要加强中国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
1.《功夫熊猫》成功的关键是故事中包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启示我们 (  ) A.要加强中国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 B.要充分开发中国的传统文化 C.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要固守我国的传统文化

32 2.《功夫熊猫》最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就是它的创新精神,它把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两大元素——武术和熊猫结合在一起。重视文化创新的原因是 (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3 3.我国动漫业的发展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动漫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创意,动漫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极为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的生活实践,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动漫作品。材料说明(  )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4 4.从全球市场范围看,美国影视产品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为挺进中国庞大的电影消费市场,近年来,美国大片越来越注意植入中国元素,《功夫熊猫2》正是以丰富的中国元素加上一个奋斗励志的主题,看似简单的题材,通过大胆而奇妙的情节想象,有趣、夸张的个性角色造型,巧妙的情节联合,让影片充满无尽的趣味性。据统计,《功夫熊猫2》在我国的票房已超过6亿。 结合《功夫熊猫2》取得票房成功的经验,请你为提高我国动漫产业的竞争力支招。

35 答案 (1)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动漫人才。
(2)推进文化创新,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 (3)弘扬传统文化,做好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5)面向文化市场,创作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36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韵味,因此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
4.上述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  )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 ④开展文化合作,消灭文化差异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7 5.徐悲鸿文化创新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8 6.古代有位画家对摹仿他的人说:“纵横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从文化角度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  )
A.学习文化要区别不同对象 B.要重视文化对社会实践发展的推动作用 C.继承就能实现创新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才有生命力 B、C、D、A、C、D

39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需要创新的领域。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我国文化创新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40 答案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实现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的需要。
(2)不断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繁荣。 (3)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41 4.(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 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 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 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 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 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 “寒风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 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 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42 答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 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
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 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 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 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Download ppt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纲解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途径: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本课概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