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化學分組報告 指導老師 : 黃永慈博士 報告主題 : 醣 組別: 第17組 組長: 林宏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化學分組報告 指導老師 : 黃永慈博士 報告主題 : 醣 組別: 第17組 組長: 林宏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化學分組報告 指導老師 : 黃永慈博士 報告主題 : 醣 組別: 第17組 組長: 49615015 林宏緯
組長: 林宏緯 組員: 曾柏豪 殷開稜 張棠華 夏志豪 王品懿 報告日期: (五) 紫色字體為有疑問~請再詳加確認。 P2需要編輯 第五頁內容有點空虛 請再補充 第六頁需要濃縮 P 內容尚需確認 P12之後尚未排版 抬頭字體為綠色 46 書面資料老師規定最少20頁 上台報告時間約15—20分鐘

2 報告大綱 醣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我們人類所需的能量來源, 而醣類又分為很多種,我們把他約略分為三大類 ,單醣、雙醣、多醣類,它們以C、H、O 組成 元素因排列的而構成不一樣的化學鍵。在了解醣 的種類後我們在來就是區分醣類之中人工甜味劑 與天然糖分它們兩者有何不一樣,並且這些醣類 對我們人體的益處優缺點有哪些,我們是如何攝 取與吸收消化。以下的報告內容我們將一一介紹 ,並且用實例去讓我們更了解。

3 目錄 一、醣的種類 二、人工甜味劑與天然糖分 三、醣類的消化(寡醣、乳醣等) 四、 案例 五、 結論 附件 參考資料

4 一、 醣的種類 醣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醣類都是由碳(C)、 氫(H)、氧(O)三種元素所組成,而且大部分氫 與氧元素比例為2:1與水(H2O)相同,因此早 期醣類的化學式寫為 Cm(H2O)n,故稱為碳 水化合物。小分子為單醣,大分子為澱粉,實 際上,水分子不存在於醣類的結構中。 依化學結構之不同,醣可分為單醣、雙醣及多 醣三種。

5 醣 只是一種供應熱能的物質,細胞之間進行 溝通的主宰是蛋白質 。
醣 只是一種供應熱能的物質,細胞之間進行 溝通的主宰是蛋白質 。 單醣:核醣、去氧核醣、葡萄糖、果塘、半乳醣 雙醣:蔗糖、麥芽糖、乳糖 多醣:澱粉、肝糖、纖維素 寡醣──果寡醣、乳寡醣、麥芽寡醣等

6

7 雙醣:由兩個單醣組合而成的醣叫做雙醣, 經消化後,轉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醣在人體內的功用 單醣:可不經過消化,直接就被胃腸吸收 雙醣:由兩個單醣組合而成的醣叫做雙醣, 經消化後,轉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多醣:整體結構由十個以上單醣所組成的物 質。它是吃了會提供熱量的澱粉(也可能讓 人發胖),也是幫助腸道暢通的膳食纖維。 寡醣 1.增進消化作用。 2.使體內有益菌大量增生,並壓抑無益菌的 繁殖生菌劑對人類或動物腸道中雙叉菌與 乳酸菌均有增生作用。 1.纖維素可促進腸胃的蠕動而增加消化功能。因為寡醣能夠吸收水分,使水分留在腸胃中,可使糞便不容易硬化。 2.例如乳酸菌要在人類或動物腸道中供應有葡萄糖、乳糖、乳酮糖等營養素,其菌屬才能有充分增生與繁殖。然葡萄糖、乳糖等營養素在人類或動物腸道中很難達到腸菌較多的大腸部位,隨即被吸收利用,故生菌劑中的細菌較難以存活或大量繁殖。

8 二、人工甜味劑與天然糖分 人工甜味 是用化學合成方法合成的代糖,它們完全沒有糖類 的結構,一般具有超高甜度,大概是蔗糖的200到500 倍。代糖用量可以較少而熱量低,保留了味覺享受 ,而沒有熱量負擔,適合忌糖病人使用。 經衛生署認可的有阿斯巴甜及醋磺內酯鉀 (Acesulfame–K)、 阿斯巴甜是由胺基酸所組成,甜 度為蔗糖的180倍,但加熱後甜味會喪失;苯粡尿症 患者則不能使用,不過一般人可安心使用。另一種 磺內酯鉀、簡稱ACE-K,甜度為蔗糖200倍,則不被 人體吸收及消化,故對人體並不造成累積,對熱穩 定。 例如糖精鈉鹽、阿斯巴甜、丁四醇和 AK 糖等。

9 天然糖分 是利用微生物、酵素、或無機酸等把澱粉 水解成葡萄糖、果糖、以及果寡糖等,例 如市面上的果糖漿、麥芽糖、果寡糖漿等 。因為澱粉的來源非常充裕,足夠彌補天 然產量的不足。 一般有蔗糖、果糖、糖醇、蜂蜜…等,除 糖 醇外,其他的甜味劑不適於糖尿病患之 病情 控制。糖醇為天然有熱量之代謝,對 血糖影響極微,不過,攝取過多會引起腹 瀉,主要用 於低熱量食品及糖果。

10 醣類的吸收 1. 寡糖 鈉幫浦主動運送,與腸道內糖的濃度無關。大 多數的營養素的吸收,藉由此作用完成,由低 濃度輸到高濃度,且需有攜帶者「例如:葡萄 糖、半乳糖的吸收需要鈉及ATP的存在」。 被動擴散作用:又稱為簡單滲透作用,當腸道 內糖濃度高於黏膜細胞及血漿內糖濃度時,則 可靠滲透壓平衡而吸收。由高濃度往低濃度運 送。

11 2. 乳醣 由一分子葡萄醣 + 一分子半乳醣鍵結 而成。存於哺乳動物之乳汁中,甜味 最淡(是唯一來自於動物的醣類)。 乳糖在腸道中經乳糖酶水解後才能被 吸收,能促進腸蠕動,亦能增進鈣的 吸收,因此非常適合幼兒食用。

12 三、醣類的消化 口 腔 可將食物磨碎並與唾液完全混和 胃 繼續食物的磨碎與攪拌 小 腸 擺動、蠕動、分節運動,使消化脢與食物攪拌得更均勻
消化器官 機械性作用 化 學 性 作 用 分泌的消化脢 作 用 口 腔 可將食物磨碎並與唾液完全混和 澱粉脢(Ptyalin) 使澱粉分解為糊精並使糊精進一步分解為麥芽糖 繼續食物的磨碎與攪拌 鹽酸 (HCl) 中和唾液的鹼性,以抑制唾液的澱粉脢。 小 腸 擺動、蠕動、分節運動,使消化脢與食物攪拌得更均勻 由胰臟分泌的胰液內含胰蛋白脢 分解澱粉為糊精及麥芽糖 腸壁內含有各種雙醣脢 將雙醣轉變為單醣

13 (四) 案例 豐年果糖是好糖,這句廣告台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 這種液狀的糖又是甚麼糖呢? 高果糖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 利用的是玉米澱粉,與商業用的菌種水解成糊精 進一步分解成麥芽糖後,再用商業上菌種再次催 化分解成葡萄糖,最後再使用商業用酵素,將葡 萄糖部分轉化成甜度較高的果糖,然後再經過多 次的化學濃縮,加上澱粉水,成為晶瑩剔透的糖 漿。就這麼簡單。 單醣類 葡萄糖 所有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分解後的基本產物,同時也天然地存在於某些水果和植物中。 果糖 存在於一些水果、蔬菜和蜂蜜之中。 半乳糖 半乳糖並不以游離的形式存在,而是與葡萄糖結合成乳糖。 雙醣類 蔗糖 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是餐桌上常見的糖,被廣泛地作為烹調食物時的甘味料。分布在帶甜味的蔬果中。 乳糖 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組成,只存在乳類當中。 是唯一來自於動物的醣類。因乳糖的甜味低,有利於鈣的吸收,亦可促進腸管蠕動,故有利於嬰兒食用 麥芽糖 由二個葡萄糖組成,是澱粉分解後的產物,也存在穀類當中。為澱粉及麥芽的水解產物,常用於加工食品中。 多醣類 澱粉 由螺旋狀的多醣長鏈組成,是植物貯藏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在穀類、蔬菜和水果中都可以找到。 纖維素 纖維素雖然也是多醣類,但與澱粉不同;它的長鏈是直線且平行相連,使得纖維素無法被人類的消化酵素所分解,但可幫助排便。

14 案例3 會療傷的醣 醫學界承認一個事實: 那就是在正常情形下,所有的哺乳類動 物都必需合成醣質營養素。這些醣質營 養素會附著於細胞蛋白質的表面,形成 多醣蛋白。一個人如果缺乏任何一種醣 質營養素,那他就會很容易生病。

15 最近的研究發現有些糖類它們本身就帶 有生物活性,它們不會轉變成葡萄糖。 這些糖類有八種。這八種單醣可以直接 用於蛋白質的表面,這些多醣蛋白在細 胞表面就會形成一個非常複雜的細胞通 訊網。而這個細胞通訊網正是人體的作 業系統。利用這些醣類密碼,細胞間彼 此交換訊息,告訴對方自己的需要,如 養份,賀爾蒙,或是修護等。這細胞通 訊網的發現得到1999年的諾貝爾醫學 獎。

16 人體只需要八種必須單醣── 葡萄糖(Glu)、半乳糖(Gal)、 甘露糖(Man)、岩藻糖(Fuc)、 木糖(Xyl)、乙醯葡萄糖胺( GlcNAc)、乙醯半乳糖胺( GalNAc)及乙醯神經胺酸(NANA ),就能由身體自己合成出無數種 多醣體。

17 如果沒有這些細胞表面的醣類密碼, 身體的作業系統就會故障。你的身體 也許會開始攻擊正常細胞,因為你的 免疫系統誤以為它們是有害的。這種 情況會導致自體免疫性的疾病,如多 發性硬化症 (MS),紅斑性狼瘡 (Lupus) ,纖維肌痛(Fibromyalgia), 及關節炎(Arthritis) 等。而更危險的 是,因為你的殺手細胞被迷惑,真正 有害的癌細胞卻被忽略了。

18 (五) 結論 醣類在對於人體是不可或缺的物質之一,主 要的功能在給身體所需要的能量,當身體中 醣類不夠時,便會以蛋白質作為能量的來源 ,而使蛋白質無法促進生長發育、修補組織 之功能,所以醣類可以節省蛋白質的消耗。 在脂質氧化過程中,必須有醣類的參與氧化 才能完全,否則會產生過多的酮體,造成酮 酸中毒。醣類中的葡萄糖是神經細胞能量的 唯一來源,尤其腦細胞是更不可缺少的,否 則會影響其正常功能 。 以上是我報告的內容,如果老師和各位同學對我報告的內容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Q&A

19 (六)參考資料 1. 2. /article?mid=65 3. /92shot-28.doc 寡糖 4. 知 識 5. 6. 7. 8. 9. arch.com.tw/family/blogH_3.asp?blog_type=4&blog_id=119&title_id=1181 10. /article?mid=6

20 報 告 結 束 謝 謝 大 家


Download ppt "化學分組報告 指導老師 : 黃永慈博士 報告主題 : 醣 組別: 第17組 組長: 林宏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