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針灸與本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針灸與本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針灸與本草

2 針灸的起源 針灸的演變 本草書的沿革 藥方、醫者與政府 藥物、大眾與生活

3 針灸的起源 1.起於古代使用的器具 A.骨針-可用來處理傷口、切開膿包、 割除腐肉、刺皮放血 B.石頭-可用來治病(箴石、砭石) C.碎陶片-可用來切割身體部位以治病 2.金屬針刺的出現 A.戰國以後 B.《黃帝內經》已有「九針」的記載

4 仿古九針模型 九針經過數千年來的演變,其中若 干針已不再為臨床所用,今日常見 的針具則是由毫鍼發展而來的。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藏

5 3. 灸的起源 A. 歷史比針更長久-長沙 馬王堆有灸的 記載,無針的用法 B. 與火的發明與使用有關 a
3.灸的起源 A.歷史比針更長久-長沙 馬王堆有灸的 記載,無針的用法 B.與火的發明與使用有關 a.烘火取暖→以獸皮、樹皮包燒燙的 石頭進行局部取暖→原始的熱燙法 b.發現在身上特定部位燒灼或薰熨可 減輕身體不適→灸灼法問世 C.最常用來燒灼的物質-艾草

6 灸艾圖 一名走方郎中正為患者施行艾灸的情景。 宋代 李唐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7 4. 與針灸相關的理論-有二 A. 氣的理論 a. 醫者主張天地間有「六氣」,過與 不足都會影響人體健康 b
4.與針灸相關的理論-有二 A.氣的理論 a.醫者主張天地間有「六氣」,過與 不足都會影響人體健康 b.視「氣」為生命基本因素觀念,至 戰國中期已成立 B.經絡理論 a.指氣在體內運行的通路 b.長沙 馬王堆出土漢墓醫書有脈的記載 c.《黃帝內經》的經絡理論更完備

8 今本的《黃帝內經》分為兩部份,其中「素問」
明刊本《黃帝內經》「靈樞 」篇 今本的《黃帝內經》分為兩部份,其中「素問」 專論醫理,「靈樞」探討經絡與針灸。

9 針灸的演變 1.唐以前 A.長沙 馬王堆醫書只有灸的記載,沒有 針的用法-這些手抄醫書上溯至戰國 時期(約西元前三世紀) B.最早有詳論的針灸經典為《黃帝內經》 -成書約於戰國晚期至漢代 C.晉 皇甫謚的《針灸甲乙經》為第一部 針灸專書

10 明刊本《針灸甲乙經》 今本計12卷 128 篇 ,該書對晉代以前 的針灸療法進行了 歸納整理,為後世 針灸學發展起了重 要作用。

11 2. 唐宋時期 A. 唐代:太醫署設立「針科」 a. 以《黃帝內經》與《針灸甲乙經》 作為教材 b. 奠立針灸作為一門醫學專科的地位 B
2.唐宋時期 A.唐代:太醫署設立「針科」 a.以《黃帝內經》與《針灸甲乙經》 作為教材 b.奠立針灸作為一門醫學專科的地位 B.宋代:醫官王惟一奉命 a.編修《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b.設計銅人模型,推動針灸的學習 與考試

12 清本《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此圖經是北宋 王惟一所撰,是部針灸專 書,使針灸經絡腧穴有了統一的規範。

13 仿宋針灸銅人 宋代 仁宗 天聖(1023~1031) 銅人復原件,現存於中國 北京 中國醫史博物館。

14 3. 明清時期 A. 方藥比針灸更受重視-針灸為醫者輕視 a. 新興醫學理論出現:(a)溫補學派 (b)溫病學派 b
3.明清時期 A.方藥比針灸更受重視-針灸為醫者輕視 a.新興醫學理論出現:(a)溫補學派 (b)溫病學派 b.醫療處方偏向溫補與調養法 c.針灸淪為走方醫專擅的醫技 B.清道光年間-太醫院不再施行針灸療法 C.清末-醫科考試採新式教育體制,取消 針灸科目

15 串鈴賣藥圖 清人所繪「北京民間生活」圖 ,描繪當時走方郎中(又名鈴醫 或江湖郎中)沿街賣藥的情景。

16 剃頭棚放睡圖

17 清 道光皇帝禁針詔

18 4. 今日的針灸 A. 廣受華人社會重視 B. 歐美各國多採認可的政策- a. 針灸對止痛、治病有顯著療效 b. 美國有針灸師執照的考試 C

19 針灸減重 針灸減重在今日社會中甚為流行,透過針灸 ,再加上適當的運動,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0 穴道動動手 合谷穴:在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橈側中點(即俗稱的虎口)。主治頭痛、牙痛、咽喉腫痛、重聽等症。

21 穴道動動手 內關穴:在手臂內腕側橫紋上二吋(約三根手指的寬度),兩筋之間的凹陷處。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等症。

22 穴道動動手 風池穴:在後腦杓的枕骨下,髮際當中的凹陷處。主治頭痛、暈眩、目赤痛等症。

23 本草書的沿革 1.藥物本草書 A.漢代-《神農本草經》 B.南朝-《本草經集注》:梁 陶弘景整理 C.唐代-《新修本草》:第一部國家藥典 D.宋代-《開寶本草》、《嘉祐本草》、 《政和本草》 E.明代-《本草綱目》為李時珍編著

24 中國歷代本草書沿革簡表

25 李時珍墓前塑像 該墓位於今中國 湖北 蘄春縣

26 清本《本草綱目》 所載藥物達1892種,可視為中國古代藥物的百科全書

27 2. 食療本草書 A. 食療:利用飲食的特性來調養身體 B. 重要指引 a
2.食療本草書 A.食療:利用飲食的特性來調養身體 B.重要指引 a.唐代《食療本草》 (a)孟冼搜集民間所傳,加以己見 (b)中國第一本食療專著 b.明初《救荒本草》 (a)周定王 朱橚所撰,成書於1406年 (b)目的:便用於荒歲,救助飢民

28 藥方、醫者與政府 1.漢代以前 A.《五十二病方》-長沙 馬王堆出土 帛書手抄本 B.《傷寒雜病論》 a.東漢末年張機著作-被稱為「醫聖」 或「醫方之祖」 b.為後世學習中醫必讀的經典

29 帛書《五十二病方》 1973年長沙 馬王堆 3號 墓出土,記載52種病方 ,據考證約為春秋戰國 時的作品。

30 張仲景《傷寒雜並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後人喻此書:「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

31 2. 宋代以後 A. 「儒醫」出現,偏重本草治療 a. 儒醫出現於北宋末年 b. 對針灸多持保留態度 B. 官方重視方書的編纂 a
2.宋代以後 A.「儒醫」出現,偏重本草治療 a.儒醫出現於北宋末年 b.對針灸多持保留態度 B.官方重視方書的編纂 a.宋代-《太平聖惠方》:中國第一部 官編方書 b.明初-《普濟方》:中國現存規模 最大的方書

32 宋刊本《太平聖惠方》 北宋初期,有鑑於五代戰亂,方書散佚,故政府 乃下令整圖前代方,編成《太平聖惠方》。

33 普濟方 明初朱橚等編,中國收集醫方最多 的一部方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4 3. 藥物管理與濟民 A. 宋 元 明 清宮廷都編制專事醫藥的官吏 ,設立藥房、藥庫負責事宜 B. 宋 元時期設有「惠民藥局」嘉惠貧民 C
3.藥物管理與濟民 A.宋 元 明 清宮廷都編制專事醫藥的官吏 ,設立藥房、藥庫負責事宜 B.宋 元時期設有「惠民藥局」嘉惠貧民 C.明政府在各地設有「惠民藥局」負責 災荒時對百姓施藥治病 D.清無「惠民藥局」,但不定時對地方 施藥、義診

35 藥物、大眾與生活 1.民間藥方-重實用 A.《肘後方》-東晉 葛洪 B.《備急千金要方》-唐代 孫思邈

36 趙太丞家 趙太丞家是專門診治酒食所傷之脾胃病以及專營此類藥物 的專業診所,反映了宋代京城醫業分科等已十分精細。
宋代 張擇端繪,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7 3. 民間藥物買賣 A. 地方-藥房、市集 B. 人物-三姑六婆、走方醫 a
3.民間藥物買賣 A.地方-藥房、市集 B.人物-三姑六婆、走方醫 a.三姑六婆: (a)醫婆-販賣安胎、墮胎藥 (b)穩婆-負責接生 b.走方醫:偏好推拿、拔罐、 按摩、針灸…

38 4. 十九世紀以來的「中藥科學化」 A. 背景:受「廢醫存藥」的衝擊 B. 以科學方法驗證中藥 a. 日本的「漢方」是先驅 b
4.十九世紀以來的「中藥科學化」 A.背景:受「廢醫存藥」的衝擊 B.以科學方法驗證中藥 a.日本的「漢方」是先驅 b.中國與臺灣加入行列-1950年代後 C.目前中藥形式-多元化 a.中藥房的傳統藥材 b.超市的簡易中藥調理包 c.「科學中藥」成主流-粉狀、藥錠 d.也出現西式連鎖藥妝店裡

39 照片為今日臺灣科學中藥常見的形式,不同於
傳統中藥材處理的麻煩,相當實用、便利。


Download ppt "針灸與本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