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躋身(IEEE)國際學術 會士之策略及經驗分享 鄭木海 中興大學光電所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躋身(IEEE)國際學術 會士之策略及經驗分享 鄭木海 中興大學光電所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躋身(IEEE)國際學術 會士之策略及經驗分享 鄭木海 中興大學光電所教授
2016 IEEE Taiwan Academic Seminars 躋身(IEEE)國際學術 會士之策略及經驗分享 鄭木海 中興大學光電所教授 105年05月19日 涵堂資訊有限公司 Hinton Information Services

2 摘要 躋身國際知名學術會士殿堂,例如IEEE國際電機電子學會、OSA美國光學學會及SPIE國際光電工程學會會士,除本身學術研究成果要很好的基本條件外,藉由國內外資深教授之經驗與人脈傳承之策略(訣竅/眉角),減少申請摸索,可能較有機會早日進入國際知名學術殿堂。本文以個人申請與獲得會士經驗,國內外學者提供獲得會士心得,及IEEE網站申請與獲得會士之統計資料報告(Fellows Statistics and Trend Reports),跟大家分享如何躋身IEEE國際學術會士之經驗與策略。

3 簡報大綱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三、IEEE會士提名與獲得統計資料 四、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 五、結論

4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IEEE) (一)國際電機電子學會(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
首先將一般會員申請為資深會員(Senior Member)。 成為會士需八位會士推薦函(最少五位/最多八位)及二名知名學者專家支持信(Endorser),而這八位推薦者最好不是在同一國家的學者,代表您研究成果受國際肯定,且您邀請這八位學者要確定能替您極力推薦(推薦函被推薦等級於Fellow Committee討論時,以絕對分數表示),否則不一定要湊到八位推薦函。 選擇會士提名者(Nominator)人選也很重要,最好選擇具Society人脈之國際重要知名人士。

5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IEEE) IEEE會士申請領域分四類:應用工程師(Application Engineer/Practitioner) 、教育家(Educator) 、技術管理者(Technical Leader) 、及研究工程師與科學家(Research Engineer/Scientist) 每一IEEE會員申請者僅能選擇一類申請。惟於學校擔任重要行政主管之學者,其提出引用(Proposed citation)可結合第四類(研究工程師與科學家)加第二類(教育家)領域專長申請(範例),但其提出引用僅能選擇一類。 這選擇對學術研究成果很好並擔任學校行政主管學者,可增加獲得會士機會。

6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IEEE) IEEE提名表格共12項,最多只能寫四頁,表格最重要6b填寫,須具體陳述一至二項研究成果顯著貢獻(Distinctive contributions)之領域影響力(Impact on society)及領域被認同(Recognized by society),不需將研究成果一一說明。表格7填寫6b研究成果貢獻之佐證, 陳述三項主要及十項次要成果文獻說明。 參加IEEE society活動,包括會員服務、擔任研討會委員、加入會員時間、及服務其他IEEE society均有加分作用。

7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IEEE) 每年提名獲得IEEE會士比例為低於會員總人數的0.1% (近四年獲得會士人數不超過 300位) ,通常第一次提名獲得會士的機會相當少。 躋身IEEE會士最好年輕化,使獲得會士後發揮較多邊際效益。 申請IEEE會士提名,每年必須在三月一日前提出。

8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IEEE) 10. IEEE會士評審過程(The Fellow evaluation process)網站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Evidence of technical accomplishments Evidence by the IEEE Society/Technical Council selected by nominator Confidential opinions of references and endorsers Service to other professional societies Total years in the profession 根據上述六項,每項評審過程以絕對分數表示。IEEE會員被推薦為會士 辦法與國內學術界升等辦法之三級三審相仿,IEEE Fellow Committee分 為Technical,Society及Fellow三級審查。首先Nominator將被提名者資料 送至Technical Council (如同系教評會)打分數後,送到Society Committee (如同院教評會)進行提名者打分數與排序,前二級主要考慮學術成果顯著 貢獻之領域影響力與領域被認同度。最後將排序送至Fellow Committee(如同校教評會)討論最後會士推薦名單,討論項目包括 Reference與Endorser成績、Society服務、及加入IEEE會員時間。

9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IEEE) 11. IEEE會士評審過程(The Fellow evaluation process)網站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2)Evidence of technical accomplishments (3)Evidence by the IEEE Society/Technical Council selected by nominator (4)Confidential opinions of references and endorsers (5)Service to other professional societies, (6)Total years in the profession Judges rate the candidates from 100 to 0 in four categories (IEEE Fellow Committee) Technical Accomplishments (1)+(2) 40 points Society Evaluation (3) 25 points References (4) points IEEE/non IEEE Activities (5)+(6) points The candidate population points An “absolute” candidate score Extraordinarily qualified (90.0 – 100) Highly qualified (80.0 – 89.9) Qualified (60.0 – 79.9) Marginally qualified (50.0 – 59.9) Not qualified (00.0 – 49.9)

10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IEEE) (二)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士提名與獲得
提名OSA會士表格共六項,最多只能寫十頁,表 格其中二項要求較關鍵:學術被認同(Professional recognition)及學術貢獻(Professional contributions) 。 表格學術被認同與學術貢獻說明, 須具體陳述主要研究成果貢獻及影響力。 提名成為OSA會士需有五位會士推薦函及一位提 名者,選擇會士提名者人選也很重要,最好選擇 具OSA人脈之國際重要知名人士。 提名OSA會士,每年必須在六月十五日前提出。

11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IEEE) 每年獲得會士OSA會士比例為低於OSA會員總人數的0.4%,惟最近每年獲得OSA會士比例低於申請會士人數的50% (約65位),因此獲得OSA會士愈來愈競爭 。

12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IEEE) (三)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會士提名與獲得
提名SPIE會士表格共四項,包含技術成就、光學 社區服務、SPIE服務、及成就與榮譽,其中光學社 區服務(Service to the community)與SPIE服務 (Service to SPIE)貢獻這二項為SPIE會士評審委員 較關鍵考慮。 需加入SPIE會員10年時間。 提名SPIE會士需一位提名者及二位會士推薦函。 提名SPIE會士,每年必須在九月十五日前提出。 每年獲得SPIE會士人數無SPIE會員總人數比例說明, 一般每年獲得SPIE會士人數約 65位。

13 簡報大綱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三、IEEE會士提名與獲得統計資料 四、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 五、結論

14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一)利用參加研討會機會積極被推薦擔任邀請講員(Invited Speaker) - 領域被認同
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目的係介紹自己研究成 果,使參加研討會相關領域學者專家肯定您 的研究成果。因此,建議國內教授利用參加 研討會之機會認識資深前輩,使他們了解您 研究成果,並積極被推薦擔任研討會邀請講 員。

15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二)早日將一般會員申請為資深會員
申請IEEE會士資格為會員需資深會員(Senior member),因此IEEE會員首先要將一般會員 申請為資深會員。申請OSA及SPIE會士並無 資深會員的限制,惟建議早日將OSA及SPIE 一般會員申請為資深會員。

16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三)積極主辦/參於IEEE、OSA及SPIE學術研討會 - 領域影響力

17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四)利用國內主辦研討會機邀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編輯,並推薦您擔任期刊之副主編 (Associated Editor) - 領域影響力 利用國內主辦研討會機會邀請國際知名學術 期刊編輯及IEEE/Society、OSA、 SPIE主席 到國內演講與交流,提昇國內研究水準。並 利用機會邀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編輯推薦您 擔任重要期刊之副主編,同時可請期刊編輯、 及Society主席替您推薦國際會士。

18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五)積極被推薦擔任國際重要學術學會理監事、國際重要研討會規劃委員及委員會委員- 領域影響力
利用參加研討會之機會認識國際知名學者, 使這些學者瞭解與看到您研究成果,並積極 被推薦擔任國際重要學術學會理監事、國際 重要研討會規劃委員及委員會之委員,使自 己有利於進入國際學術組織核心。

19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六)積極參於IEEE, OSA, 及SPIE會員活動服務 - 領域影響力 (七)諮詢歷年科技部工程司榮獲國際會士
積極參於IEEE台北分會、OSA台灣分會及SPIE台 灣分會會員活動服務。指導學生推動成立學生分會 (Student Chapter),並擔任學生分會Advisor,這會 員活動之服務對申請獲得會士相當有加分作用。 (七)諮詢歷年科技部工程司榮獲國際會士 藉由國內歷年工程司學門(光電)榮獲國際學會會士經驗與人脈之諮詢,減少摸索申請時間,可能較有機會早日進入國際知名學術殿堂。

20 簡報大綱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三、IEEE會士提名與獲得統計資料 四、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 五、結論

21 Fellows Statistics and Trend Reports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IEEE網站) Fellows Statistics and Trend Reports (一) Fellow Statistics – Affiliation (屬性) (二) Fellow Statistics – Age Group (年齡群) (三) Fellow Statistics – Category/Affiliation (領域及屬性) (四) Fellow Statistics – Regional Affiliation (地區屬性) (五) Fellow Statistics – Percentage by Affiliation (屬性比例) (六) Fellow Statistics – Summary Year (地區與協會統計) (七) Fellow Statistics – Women Elevated (女性獲得)

22 Fellows Statistics and Trend Reports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Fellows Statistics and Trend Reports Affiliation (屬性): Education (教育界)、Government (政府單位)、Industry (工業界) 及 Other (其他) 2. Category (領域): Application Engineer/Practitioner (應用工程師)、Educator (教育家)、Technical Leader (技術管理者) 及 Research Engineer/Scientist (研究工程師與科學家) 3. Region (地區): IEEE會員被劃分10個地區, Region 1-6 (US)、Region 7 (Canada)、Region 8 (Europe, Mid East, Africa)、Region 10 (Asia and Pacific)、台灣屬於亞太地區 4. Society (協會): IEEE Society分45個協會: AES,AP,ASC,BIO,BT,CAS,COMM,CPMT,CIS,COMP,CE, S,CEDA,DEI,EDUC,EMC,ED,EMB,CRS,IA,IE,IM,IT,ITS, MAG,MTT,NAMO,NPS,OE,PEL,PE,PC,PHOT,PSE,RL,RA,SEN,SP,SIT,SSC,SMC,SYSC,TMS,UFFC,VT

23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一) 會員屬性(Affiliation)統計資料

24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二) 年齡群(Age Group)統計資料

25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三)會士領域及屬性(Category/Affiliation)統計資料

26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四)會員申請地區屬性(Regional Affiliation)統計資料
IEEE會員提名申請會士被劃分10個地區: Region 1-6 (US)、Region 7 (Canada)、Region 8 (Europe, Mid East, Africa)、Region 10 (Asia and Pacific)、台灣屬 於亞太區之Region 10。表4-1至4-2說明Region 10提 名與獲得會士人數及會士成功率,表4-1說明最近 IEEE亞太地區會員提名會士人數逐年增加,近三年 (2013~2016年)超過200人。 表4-2說明亞太地區會員 獲得會士人數及成功率,成功率為25~49%。惟近六 年(2010~2016年)獲得會士成功率較低於歐美地區, 2016年區亞太地區會士成功率為27.4%。

27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五) 2016年會士提名屬性比例(Percentage by Affiliation )統計資料

28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六) 2016年(Summary Year)地區與各協會統計資料
IEEE會員被劃分10個地區: Region 1-6 (US)、 Region 7 (Canada)、Region 8 (Europe, Mid East, Africa)、Region 10 (Asia and Pacific),台灣屬於 亞太區之Region 10。圖1說明Region 1-10 IEEE會 員人數,Region 1-6美國地區會員人數比例較多 為51%。圖2說明Region 1-6美國地區提名人數佔 總提名人數比例為47.4%,而獲得會士比例也較 多為54.2 (圖3)。比較亞太地區提名人數佔總提名 人數比例為19.5% (圖2) 而獲得會士比例僅為 19.5% (圖3),可能跟地區會員人數比例較低有關。

29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六) 2016年(Summary Year)地區與各協會統計資料
IEEE學會分45個分會,表6-2說明2016年各協會 提名及獲得10位會士以上成功率。其中航太 (AES)、通訊(COMM)、天線(AP)、微電子構裝 (COMP)、自動化(RA)及信號處理(SP),獲得會 士成功率為40%,各分會獲得會士成功率均不同。

30 三、IEEE會士申請與獲得統計資料 (七)女性獲得會士(Women Elevated)統計資料
表7-1說明女性獲得會士人數及獲得會士成功率,女 性提名人數逐年增加,因此獲得會士也逐年增加, 近六年(2011至2016年)成功率為31~56%,女性獲得 會士人成功率較高。

31 簡報大綱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三、IEEE會士提名與獲得統計資料 四、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 五、結論

32 四、 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統計 國際學會機構 榮獲會士者 所屬學校機關 榮獲年度 IEEE (13位) 洪瑞華 國立中興大學精密所 2015
郭浩中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張守進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 2014年 張翼 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系 蔡定平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 2012年 潘犀靈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 綦振瀛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2011年 鄭木海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2010年 林清富 國立台灣大學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33 四、 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統計 國際學會機構 榮獲會士者 所屬學校機關 榮獲年度 IEEE (13位) 孫啟光 國立台灣大學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2009年 李清庭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 謝漢萍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2008年 蘇炎坤 2007年

34 四、 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統計 國際學會機構 榮獲會士者 所屬學校機關 榮獲年度 OSA (21位) 洪瑞華 國立中興大學精密所 2016年
林恭如 國立台灣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 2014年 張守進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 2013年 郭浩中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2012年 賴暎杰 張宏鈞 2011年 孫慶成 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鄭木海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2007年 李正中 謝漢萍

35 四、 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統計 國際學會機構 榮獲會士者 所屬學校機關 榮獲年度 OSA (21位) 蔡定平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暨研究所
2006年 許根玉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2005年 潘犀靈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 孫啟光 國立台灣大學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陳永睿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2003年 楊志忠 2002年 孔慶昌 2001年以前 邱爾德 國立陽明大學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 劉容生 國立清華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 祁甡 王興宗

36 四、 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統計 國際學會機構 榮獲會士者 所屬學校機關 榮獲年度 SPIE (24位) 高甫仁 國立陽明大學生醫光電所
2015 任貽均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光電系 洪瑞華 國立中興大學精密所 2014年 呂海涵 黃建璋 國立台灣大學光電所 杜立偉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 鄭木海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系 2013年 張守進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 郭浩中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系 馮哲川 蘇炎坤 2012年 游漢輝 國立中央大學光電所

37 四、 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統計 國際學會機構 榮獲會士者 所屬學校機關 榮獲年度 SPIE (24位) 楊志忠 國立台灣大學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2011年 劉容生 國立清華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 綦振瀛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傅永貴 國立成功大學光電所 2010年 林清富 孫啟光 2009年 林恭如 2008年 李正中 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2006年 孫慶成 2005年 潘犀靈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 2004年 許根玉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2003年 邱爾德 國立陽明大學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 1993年

38 簡報大綱 一、躋身國際會士經驗 二、躋身國際會士策略 三、IEEE會士提名與獲得統計資料 四、歷年國內光電學門會士 五、結論

39 五、結論 躋身IEEE、OSA及SPIE國際學術會士殿堂,除研究成果具備領域影響力及領域被認同條件外,藉由國內外資深教授經驗與人脈傳承策略,減少申請會士摸索,使國內學者早日進入國際知名學術殿堂。 近年獲得國外會士愈來愈競爭,每年獲得IEEE會士 比例低於會員總人數的0.1%(約300位),獲得OSA會 士比例低於會員總人數的10%(約65位) ,至於獲得 SPIE會士無會員總人數比例(約65位)。近四年國內 獲得IEEE會士愈來愈少,由2013年12位,2014年減 少為 7位,2015年下降為6位, 2016年僅為4位。 躋身國際會士最好年輕化,使獲得會士後發揮較多 邊際效益。惟學術研究係長期工作,需固定運動習 慣,以保持健康身體。

40 ~簡報結束~      謝謝聆聽

41 表1-1: 1999至2016年IEEE會士提名人數統計

42 表1-2: 1999至2016年IEEE會員獲得會士人數及成功率統計

43 表1-3: 1999至2016年教育界提名會士人數統計

44 表1-4: 1999至2016年教育界獲得會士人數及成功率統計

45 表2-1:1999至2016年IEEE提名會士人數年齡層分佈

46 表2-2:1999至2016年IEEE獲得會士人數年齡層分佈

47 表3-1: 2007至2016年領域屬於應用工程師提名及獲得會士人數
Application Engineer/ Practitioner

48 表3-2: 2007至2016年領域屬於教育家提名及獲得會士人數

49 表3-3: 2007至2016年領域屬於技術管理者提名及獲得會士人數

50 表3-4: 2007至2016年領域屬於研究工程師與科學家提名及獲得會士人數

51 表4-1: 1999至2016年IEEE會員屬於亞太地區Region 10
提名會士人數(包含台灣) (person)

52 表4-2: 1999至2016年IEEE會員屬於亞太地區Region 10
獲得會士人數及成功率(包含台灣)

53 表5-1: 2016年IEEE會員屬教育界、政府單位、工業界及其他提名會士人數

54 表5-2: 2016年IEEE會員屬教育界、政府單位、工業界及其他獲得會士人數及成功率

55 圖1: 2016年IEEE地區會員人數統計資料 22.1%

56 圖2: 2016年IEEE地區會員提名會士人數比例統計資料

57 圖3: 2016年IEEE地區會員獲得會士人數比例統計資料

58 表6-1: 2016年IEEE10個地區會員獲得會士成功率統計資料

59 表6-2: 2016年IEEE各協會提名及獲得10位會士以上人數
AES: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 AP: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CAS: Circuits and System COMM: Communications COMP: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ED: Electron Devices PE: Power Electronics PHOT: Photonics RA: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SP: Signal Processing

60 表7-1: 1999-2016年女性獲得會士人數及獲得會士成功率統計資料

61 結合二類領域申請範例 1. Jingshown Wu (2005) (吳靜雄) for leade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wireless industry development 2. Yan-Kuin Su (2007) (蘇炎坤) for contributions to optoelectronics and nanophotonic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3. Chan-Nan Lu (2008) (盧展南) for contributions to power delivery and to pow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4. Shen-Li Fu (2009) (傅勝利) for contributions to electronic packag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5. Powen Hsu (2010) (許博文) for leadership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6. Mikael Ostling (2004) for contributions to semiconductor devi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Download ppt "躋身(IEEE)國際學術 會士之策略及經驗分享 鄭木海 中興大學光電所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