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考标点符号运用的难点突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考标点符号运用的难点突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考标点符号运用的难点突破

2 课前小试身手 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3 杭州语文中考题回顾 (03年至12年)

4 【 03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例1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例1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医学认为:草莓性凉,味酸,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键脾解酒等功效。 B.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C.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5 【 03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答案:C.考问号的用法 例1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例1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医学认为:草莓性凉,味酸,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键脾解酒等功效。 B.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C.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答案:C.考问号的用法

6 【 04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例2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例2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7 【 04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答案:C. 考逗号和顿号的用法 例2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例2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答案:C. 考逗号和顿号的用法

8 【 05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例3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例3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在电话诞生之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竟都变成了现实。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D.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9 【 05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答案:B. A项考分号的用法, C项考引号的用法, D项考顿号的用法。
例3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在电话诞生之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竟都变成了现实。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D.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答案:B. A项考分号的用法, C项考引号的用法, D项考顿号的用法。

10 【06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例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例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B.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 C.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D.我们应当选取那些有益于我们思想、启迪我们智慧的书籍来读。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11 【06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答案:A. 考分号的用法 例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例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B.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 C.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D.我们应当选取那些有益于我们思想、启迪我们智慧的书籍来读。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答案:A. 考分号的用法

12 【07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例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 B.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13 【07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答案:C.考冒号的用法 例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 B.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答案:C.考冒号的用法

14 【08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例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据统计,江苏、上海和浙江出生的院士合计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的41.19%,这三地堪称“中国院士的摇篮”。 B.陈水扁大玩公投花样,从“咨询性公投”到“防御性公投”;再到“和平公投”,如此等等,但都改变不了卸任的结局。 C.中日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促进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双方合作交流,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D.近期,北京奥运圣火在全国各地传递。作为中国人,谁不欢欣鼓舞?谁不为国家强盛而自豪?

15 【08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答案:C.考冒号的用法 例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据统计,江苏、上海和浙江出生的院士合计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的41.19%,这三地堪称“中国院士的摇篮”。 B.陈水扁大玩公投花样,从“咨询性公投”到“防御性公投”;再到“和平公投”,如此等等,但都改变不了卸任的结局。 C.中日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促进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双方合作交流,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D.近期,北京奥运圣火在全国各地传递。作为中国人,谁不欢欣鼓舞?谁不为国家强盛而自豪? 答案:C.考冒号的用法

16 【09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B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09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17 【09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09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18 A 【10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19 【10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20 B 【11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其问,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21 B 【11年杭州语文中考题透析】 , , 。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其问,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红船” ,

22 03年至12年中考热点 杭州中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①问号的使用; ②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
③用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

23 【考点透视】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考核重点: 句中点号:顿号 逗号 分号 冒号 句末点号:句号 问号 叹号
【考点透视】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考核重点: 句中点号:顿号 逗号 分号 冒号 句末点号:句号 问号 叹号 出现疑问语气词的陈述句 选择问句 引号和点号的搭配使用: 引文的内容 说话人出现的位置 标号:省略号 书名号 ●考查形式:选取运用正确或有错的项。

24 标点符号运用要突破六个难点: 1、问号 2、引文末的点号位置的确定 3、顿号 4、冒号 5、并列分句间停顿用逗号或用分号 6、省略号

25 问号运用中要突破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整个句子是陈述句,句末不用问号。(疑问结构作主语、宾语或定语,有疑无问)
2、选择问句的中间停顿用逗号,不能用问号。 3、疑问倒装句,一般中间用逗号,问号放句末。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

26 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例1: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解题分析:例1用了四个疑问代词,但是后面四个句子充当“懂得”的宾语,整个句子是陈述句,句末都不能用问号,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27 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误用问号 例2: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解题分析:例2第一处的问号用得对,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句中的“是…还是…”是个选择问句,中间应该用逗号。第三个问号用得对。第四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不是…只是…”也是表选择关系的疑问句,句中停顿用逗号。

28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之误 例3:①到底怎么办?这件事。 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解题分析:例3是倒装句,“这件事”是全句的主语。凡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倒装句中叹号也应置于句末。含有称呼语的问号应移到句末“同志们”后。

29 引文末点号位置的确定也是难点 1、引文独立成句,引文末的点号放在引号内。
2、引文不能独立成句,只充当作者表达的句子中的成分,引文末的点号应该放在引号外。如不需要停顿就不用点号 。 小诀窍:引文前面用了冒号,引文末点号放在引号内。

30 引文中句末点号误置 例4:①罗伯特·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
②宋朝的林和清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梳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解题分析:例4①处引文独立成句,引文末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内。 ②虽引用了两句诗,但从整句来看,它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因此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31 顿号的运用应抓住三个难点: 1、顿号是专门用于句子内部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较长的并列短语间用逗号,也不能用于并列的句子之间。
2、相邻两个数连用表概数时,应作一个词看,中间不能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 3、并列词语中又包含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32 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例5:①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神,意境等。②这翻滚的麦浪,这潺潺的溪水,这百鸟的鸣唱,这热闹的劳动场面,使我深深陶醉了。 ③杭州的地铁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解题分析:例5①中“笔力,风神,意境”是并列的词,它们之间宜用顿号; ②中“这翻滚的麦浪,这潺潺的溪水,这百鸟的鸣唱,这热闹的劳动场面”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用逗号而不用顿号。③“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三个并列主谓短语作谓语,是并列的分句之间用逗号。 

33 概数误用顿号 例6:①一天才走五、六里。 ②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解题分析:例6中①中的“五、六里”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路程。既然是概数,便不能用顿号,因为一加顿号便成了“五”和“六”并列。这就不符合原意。②中的“三四”表确实的序数,中间要用顿号。

34 并列短语不同层次之间误用顿号 例7: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解题分析:例7中大并列短语中含有并列词语,“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所以第三、四处的顿号要改为逗号。

35 冒号的运用难点有三个: 1、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2、一句话中通常用一个冒号,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3、冒号不能与“就是”“即”同时使用。

36 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例8:①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例8:①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②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疼你,我要保护你”之类的话? 解题分析:例8①中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② “我疼你,我要保护你”充当“话”的定语,并一起充当“说”的宾语,动宾之间停顿小,不应用冒号,也不能用其他点号。

37 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或同时使用冒号和“就是”“即”
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或同时使用冒号和“就是”“即” 例9:昨天开大会,王厂长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一是持证上岗,二是下岗分流。 解题分析:例9中两个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一般只能用一个冒号。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例10、牛身上到处是宝:就是肉可吃,奶可喝,皮可做衣帽。 解题分析:例10中冒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是表示提示下文,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38 并列分句间是用逗号还是用分号 1、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并列分句中无逗不用分。
2、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39 并列句中未用逗号径直用分号 或应该用分号误用了逗号
并列句中未用逗号径直用分号 或应该用分号误用了逗号 例11、①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②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解题分析:例11中①“指出”的宾语由两个并列的句子构成,这两个句子用逗号可以表示出并列关系,因此分号要改成逗号。②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第三个逗号要改成分号。

40 省略号运用的难点: 1、省略号前是一个完整句子,要保留句末点号。省略号前不是一个完整句子,一般不用句末点号。
2、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它的点号。 3、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之类”并用。

41 省略号运用的难点 例12①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②一群马,在公孙龙子眼里是“非白马”,是黑马、青马、黄马、棕马、……的综合。 解题分析:例12①正确。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问号(句末点号)、冒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号、叹号、冒号应保留。②错误。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句中点号),要省掉。

42 省略号运用的难点 例13、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解题分析: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它的点号。 例14、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都爱读。 解题分析: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之类”并用。

43 应用练习:以下各句中的标点符号有的是正确的,有的不完全正确,请指出用错的标点符号。
1、你的书还在我家里,是我给你送呢?还是你自己来拿呢? 2、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3、怎么了,你? 4、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错。选择问句的问号应在句尾,句中用逗号。 错。句中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尾应用句号。 对。主谓倒置的问句,问号应在句尾,倒装成分之间用逗号。 错。引文能独立成句,引文末尾的点号放在引号内。

44 5、王局长说:“咱不能把功劳当资本,向党和人民捞好处”。 6、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真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7、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弟、表妹、同学……等。 8、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错。引用的话作整个句子的主语,“奶”后的点号应在引号外,该为逗号。 错。能独立成句,引文末尾点号应在引号内。 错。省略号和“等”“等等”不能同时使用,或去掉省略号,或去掉“等”。 错。单句排比或并列,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45 9、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10、我不讳言:前两年,我们确有过相当困难的时期,但是这种情况改变得很快。 11、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错。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错。冒号提示范围不清,这里的提示,还包括最后一个分句。将冒号改为逗号。 错。冒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是表示提示下文,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46 12、“你瞧,多美啊!” 她低声喃喃地说:“可惜碎了。” 13、斯大林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理论。 14、辽宁官员谈“死虎事件”中不能上山救虎三点原因:其一是经验不足;其二是没有专业捕兽队伍;其三是捕兽枪支不够。 错。 “某某说”出现在一段引语的中间,不能用冒号,而只能用逗号。 对。如果引用的只是原文大意,应该用逗号。 错。分句间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应改为逗号。

47 15、行家一搭眼就愣住了,不由得脱口说了一个“好!” 16、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17、耿妈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就应该问好,不要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对。带有感叹语气的引用单位放在句尾,成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感叹号放在引号里。 错。该加逗号而不加,造成句子歧义 。 错。一句话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48 18、全市十大杰出青年:李洋、张杰、朱军等在一起畅谈创业理想。 19、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20、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错。同位语中间只需短暂停顿,可不必用标点符号。 错。已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经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分号,或者将分号改为句号。 错。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成为作用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但是,要注意问号和感叹号仍保留在后引号内。

49 复习建议 熟记考点,把握难点,做适当练习巩固。

50 祝同学心想事成! 祝12年中考成功!

51 《寒食》新解 有人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它分别标点成绝句、词(小令)和一幕古雅短剧,你能把标点标出来吗?
杜牧唐诗《寒食》,是有名的佳作,原文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它分别标点成绝句、词(小令)和一幕古雅短剧,你能把标点标出来吗?

52 《寒食》新解 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只要改动诗中的标点符号,就变成一首小令:「清明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其意思变为向酒家掌柜打听哪儿有牧童。 若再改标点符号,则可改成一幕古雅短剧: 时间:清明时节。场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演员: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53 【考点透视】 《初中总复习教学指南》中强调:
【考点透视】 《初中总复习教学指南》中强调: 在复习中,特别要注意掌握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1)问号。(2)引号及其配合使用的点号。(3)破折号。(4)省略号。 在平时复习,除了要注意上述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外,还要注意复习掌握冒号、分号、顿号、书名号等用法。


Download ppt "中考标点符号运用的难点突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