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二節 六○年代的政治和社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二節 六○年代的政治和社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二節 六○年代的政治和社會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二節 六○年代的政治和社會

2 第二節 六○年代的政治和社會 學習重點 冷戰時期的國際危機 激情和叛逆的一代 臺海對峙

3 冷戰時期的國際危機 (一) 柏林危機 1.危機背景 A.二次大戰後,德國與柏林被蘇、美、 英、法四國分區占領 B.東、西德正式分裂:1949年 2.三次柏林危機 A.第一次-1948年 B.第二次-1958年 C.第三次-1961年 柏林危機 (00’00)

4 柏林危機 1948年 6月, 蘇聯阻擋前 往西柏林的通道,遭受封 鎖而缺乏物資的西柏林, 只能依賴英、美等國的空 投援助,因此柏林機場附
近時常擠滿孩童,期盼執 行空投的飛機會投下糖果 。直到1949年蘇聯宣布解 除封鎖,危機才告緩和。

5 3. 「柏林圍牆」的架設 A. 始自:第三次柏林危機時 B. 目的:防止東德人逃往西德 C. 材質:鐵絲網→真正圍牆 D
3.「柏林圍牆」的架設 A.始自:第三次柏林危機時 B.目的:防止東德人逃往西德 C.材質:鐵絲網→真正圍牆 D.被拆毀:1898年隨著蘇聯與東歐共產 體制崩潰→1990年德國統一 E.意義:被視為第二次大戰後,德國分 裂及冷戰時代的標誌性建築 建柏林圍牆 (00’00) 柏林圍牆倒下來 (00’00)

6 柏林圍牆

7 在柏林演講的甘迺迪 1963年甘迺迪在西柏 林發表演說,說明自 由與民主的珍貴,同 時也對柏林圍牆所代 表的共產體制感到不
齒,並鼓勵西柏林人 要對自由與和平抱持 希望。

8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雷根在布蘭登堡門發表演說,建議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拆掉柏林圍牆。

9 (二) 古巴飛彈危機-1962 1.起因:美偵察到蘇聯於古巴修建針對美國 的導彈發射場
1.起因:美偵察到蘇聯於古巴修建針對美國 的導彈發射場 2.甘迺迪總統的對策 A.下令封鎖古巴對外航道 B.要求蘇聯撤離布置的飛彈 古巴飛彈危機 (00’00)

10 被擊落的美國U-2偵察機殘骸,現存放哈瓦那革命博物館

11 古巴飛彈的射程範圍

12 3.雙方化解危機 A.蘇聯總書記赫魯雪夫撤回古巴飛彈 B.美國宣布不發動任何入侵古巴的行動

13 古巴危機 甘迺迪在總統辦公室與U-2飛機的偵察員 及空軍將領會晤的情形

14 (三) 越戰 (1961~1975) 1.第一階段:1945~1954年 A.二次大戰後,越共胡志明取得政權 ,與法對抗 B.1954年簽〈日內瓦停戰協定〉-以 北緯17度為界 a.北-越南民主共和國:胡志明 b.南-越南共和國:吳廷琰

15 2. 第二階段:1961~1975年 A. 1961年甘迺迪派兵進駐南越 B. 1963年吳廷琰被刺身亡→美大舉介入 C
2.第二階段:1961~1975年 A.1961年甘迺迪派兵進駐南越 B.1963年吳廷琰被刺身亡→美大舉介入 C.1969年尼克森開始自越南撤軍 D.1973年美國決定對南越停止援助 E.1975年南越投降,越戰結束 甘迺迪遇刺 (00’00)

16 越戰中的美軍 越戰持續十多年,美國在此期間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資 ,但軍事失利,並成為許多美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17 激情和叛逆的一代-六○年代 1.西方經常出現青年的抗議運動 A.積極投入:a.反越戰運動 b.黑人民權運動 c.女權運動 B.建構出青年的主體性文化:嬉皮文化 2.此一激情與叛逆的代表:六○年代 美國與法國的學運和社會運動 格洛斯維諾廣場 的反越暴亂 (00’00)

18 嬉皮文化

19 (一)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1.第二次大戰後,美國黑人地位逐漸提高 A.戰後黑人在工會中力量迅速增強 B.黑人在二次大戰中表現優異 C.黑人教會作用越來越大-黑人牧師 占突出地位 D.1954年美國最高法院裁示「黑白學童 分離就學」違憲

20 2. 黑人民權運動 A. 導火線:1955年「蒙哥馬利罷乘運動」 a. 一名黑人婦女在公車上拒絕讓位給 白人遭逮捕 b
2.黑人民權運動 A.導火線:1955年「蒙哥馬利罷乘運動」 a.一名黑人婦女在公車上拒絕讓位給 白人遭逮捕 b.金恩號召黑人進行公車罷乘381天 B.19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 a.1963年 金恩發動華盛頓大遊行 b.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 規定「不得因種族、膚色、宗教和 性別而有所歧視」 馬丁路德金恩 (00’00)

21 被帶到警察局的羅沙‧帕克斯 雖然羅沙‧帕克斯並未領導民權運動,但因為她的勇氣使美國 社會重新審視種族問題,並引發一場波瀾壯闊的民權運動。

22 「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
金恩牧師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演說 「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

23 1963華盛頓大遊行

24 (二) 美國反越戰運動 1.起因:1964年 9月加州大學頒禁止校外 政治活動進入校園→引發學生與 學校對抗
1.起因:1964年 9月加州大學頒禁止校外 政治活動進入校園→引發學生與 學校對抗 2.行動 A.1965年華盛頓舉行大規模反戰遊行 a.全美各地紛紛成立反戰組織 b.決定對政府的徵兵對抗 c.以芝加哥大學最激烈 d.左派青年聲名大噪

25 B. 1960年代後期越戰昇高 a. 開始出現革命運動的訴求 b. 激進學生運動漸與社會主流脫節 c

26 美國學生運動的衝突景象 芝加哥警方痛毆企圖前往民主黨全國大會總部的抗議學生

27 (三) 法國學生及社會運動 1.背景 A.學生對現況不滿 B.受中國文化大革命與古巴革命的鼓舞
2.起於:1968年3月一群學生開始占領巴黎 地區的大學 3.過程: A.法教育部決定關閉各大學→引發學生 與警察衝突 B.法國工會與左派政治人物加入→法國 癱瘓失控 巴黎暴動 (00’00)

28 1968年巴黎街頭的學生運動

29 4.結果 A.解散國會,重新選舉 →右派戴高樂政權獲 勝,危機解除 B.法國人民公投否決戴 高樂總統的政治改革 →戴高樂下臺

30 (四) 中國文化大革命及「毛澤東思想」的輸出
1.中國文化大革命 A.時間:1966~1976 B.性質:毛澤東發起的奪權政治鬥爭 a.利用青年學生組織「紅衛兵」打 倒「反革命分子」 b.興起一股盲目崇拜毛澤東的浪潮 C.傷害:a.使無數人民遭摧殘與迫害 b.造成文化思想上的大浩劫

31 紅衛兵高舉毛澤東肖像遊行 毛澤東號召學生發動「無產階級文化 大革命」,目的在於剷除異己、鞏固 自我,卻造成全國的混亂。

32 2. 「毛澤東思想」的輸出 A. 地區: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等第三 世界,乃至歐 美國家 B. 影響法國學生運動 a
2.「毛澤東思想」的輸出 A.地區: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等第三 世界,乃至歐 美國家 B.影響法國學生運動 a.標榜毛澤東思想組織相繼出現 b.鼓吹人民起來反抗統治者 C.影響美國學生運動-柏克萊大學學生 以《毛語錄》作為指導鬥爭方向書籍 D.成為開發中國家鬥爭路線的參考

33 宣傳毛澤東思想的文藝隊伍

34 臺海對峙 1.1949~1960年間:軍事對峙 A.臺海危機 a.1955-中共攻打金門,占領大陳島 b.1958-中共發動「八二三炮戰」 B.中美關係演變 a.1954年-簽《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b.1958年-簽《中美聯合公報》 (a)美國確認中華民國為自由中國的真正代表 (b)中華民國首次聲明「不以武力」光復大陸

35 2. 1960~1970年間:外交角力 A. 1960年代 a. 為中華民國國際地位最穩定時期 b
2.1960~1970年間:外交角力 A.1960年代 a.為中華民國國際地位最穩定時期 b.中共外交呈被孤立傾向: (a)內-文化大革命 (b)外-先後與蘇聯、印度交惡 B.1970年代 a.1971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席位被 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 b.1972年-尼克森訪問中國 c.1973年-美國與中共正式建交

36 神情黯然的外交部長 周書楷為臺灣退出聯合國 時的外交部長。 1971年,中華民國在聯合 國的席位為中華人民共和 國取代,臺灣因此宣布退
出聯合國。

37 尼克森參訪中國 1972年尼克森在離開中國之前與周恩來舉杯致意。此次訪問後 ,雙方雖未表明何時建交,但承諾要增進彼此非官方的接觸。


Download ppt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二節 六○年代的政治和社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