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书 愤 ——陆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书 愤 ——陆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书 愤 ——陆游

2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它乡胜故乡。

4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瑰丢落风中。

5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6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

7   他的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后人辑录有《放翁词》。

8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9 陆游

10 陆游:南宋人。(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1154年(29岁)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淳熙五年(1178年)(53岁),被召回临安,先后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11 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 存诗2400余首。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64—85岁)。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12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13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书愤》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14 鉴赏要点 陆游的诗今存9 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篇都是围绕着“志”写的。

15 写作背景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16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17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8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宋孝宗淳熙13年春,陆游家居山阴。时诗人被黜在野,想山河破碎中原未复,感小人误国世事多艰。郁愤之情喷薄而出,遂作《书愤》。陆游曾说:“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英雄而无用武之地,陆游开篇直抒胸臆,把自己沉浸在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引出如山的壮志豪情。面对南宋的苟安,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的事业竟会这样艰难。一个“气”字,使全诗弥漫在志在收复中原的氛围里。 逐联赏析

19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写有两件战事。宋高宗绍兴31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击溃金兵。第2年,宋军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大散关。一说,宋孝宗乾道8年(1172),陆游入王炎幕僚,积极筹划北征,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不久,王炎被调回临安,宣抚使府中幕僚随之星散,北征成泡影。诗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两两相合,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诗人以曾经的辉煌战例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细细品味,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愤激和辛酸。

20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诗人用“塞上长城”典故明志。南朝宋文帝听信谗言杀名将檀道济,檀道济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年轻时就立下了征战沙场、收复山河的远大志向, 很有舍我其谁的劲头。现实是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一个“空”字,几乎是一生奋斗无成的写照。揽镜自照,却是两鬓先白,时日无多。身世之感,国家之痛,不由人不悲从中来。

2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用诸葛亮坚持北伐故事。诸葛亮上表出师,忠心为主,是何等慷慨。最终“未捷身死”,但名满天下。千载而下,有谁可与之相提并论?诗人实际是 以诸葛亮自况,意在斥责朝廷上下碌碌奸人苟安主降,也表明自己并未消沉的英雄气概,恢复中原的决心至死不渝。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出路,转而将渺茫的希望寄托在古贤身上,真是万般无奈。

22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23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24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25 《归次汉中镜上》:“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1172)
《观长安城图》:“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1174)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巍峨下临贼。” 《观大散关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1175) 《怀昔》:“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暮,扬鞭临散关。”(1191)

26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27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28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我有心,天不予!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我有心,天不予!

29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30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3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32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夜读范志能揽辔录》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追感往事》 连宋高宗自己也曾说:“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 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33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34 书生无地效孤忠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报国欲死无战场

35   这首诗语言明畅,劲健有力,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
  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36 阅读诗歌思考: 1、诗人“书”了哪些事? 2、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 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4、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5、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7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问题探究: 1、诗人“书”了哪些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38 2、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
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39 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40 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1 4、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42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43 5、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

44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主旨)
答: 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45 《书愤》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时诗人61岁。诗人一生渴望收复河山,但朝廷投降派弄权,不图恢复,因而统一大业日趋渺茫。加上老之已至,时不我待,悲愤填膺也就异于寻常。最为可贵的是,诗人老骥伏枥,从不
绝望,而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始终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干一番报国大业。 阅读小结

46   放翁,无可奈何的你,心事浩淼的你,就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声长叹,却在历史的长空里,回荡千年。

47 陆 游 诗 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 (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 诗 作

48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49 满江红 岳飞 同类赏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0   “拿剑,拿剑,痛击狂胡三百万。”   回望中原,你看见萧萧边关,你听见刁斗笳鼓,猛然呐喊。   激愤万千,气势如山,比五千仞摩天之岳还高,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

51   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是想恢复中原,恢复那几万里河山。而梦想是你的,期盼是你的,所有的正义和悲愤都是你的,江山却是那个姓赵的,他只想求得半壁江山的苟安。于是,你的手,你可以草就军书和锦绣文章的手,你可以抽倚天之剑的手,你充满正气和愿望的手,此时,攥紧的是一把喷血的激愤和疼痛。

52   狂胡不是你的对手。你在茫茫夜雪里的楼船猛然一动,就啸气成剑,就剑影刀光,就杀声震天,就让狂胡伏尸百万,那河山就阳光遍布,那遗民就笑语纷然。秋风里,你铁血强劲的狂飙,就激起万里滚滚烟尘,胡马望尘而逃。

53   你的对手在大宋的朝廷里,他们躲在阳光射不去的最潮湿的角落,他们附着那个姓赵的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算计你,让你满手的力量无法释放,让你的剑抽不出来。无路请缨,空怀长风;欲死报国,不见战场。你只能在那个名叫大宋而其实很软很弱的国度里,把那段长城在内心里修筑,巍巍浩荡,坚不可摧。但岁月的侵蚀终是抵挡不了,时光使你的貂裘暗淡了光色,使镜中如霜的鬓发更接近秋天。

54   于是,在你61岁的时候,在你的书房,在你的窗前,在你纵横万卷诗书之时,你想念三国的诸葛孔明,你想他当年怎样力主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想念《出师》一表中的恳切浩荡之气。你想,在千年的过往英雄之中,试问有几人可与诸葛伯仲之间,那帮主和派嗷嗷不已的群凶自不必说了,而你胸中的百万雄兵,你那词句铿锵的《出师表》,又是怎样的被遗落?而今又在何方?

55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

56 切勿轻书生,  上马能击贼。    ——《太息》 平生万里心,  执戈王前驱。    ——《夜读兵书》

57 其二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其三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58 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59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Download ppt "书 愤 ——陆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