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福建教师培训 文言文教学的反思与重建 江苏师范大学 魏本亚 2013.7
2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现有教材中最经典的几篇文言文调查 人民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3
每一册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都在2-4篇之间,占到每册教材中教学文本的15-20%,鲁人版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占到了35.6%。
《师说》《鸿门宴》《陈情表》一共出现了五次, 《劝学》《赤壁赋》《阿房宫赋》《滕王阁序》一共出现了四次, 《寡人之于国也》《项脊轩志》《报任安书》和《兰亭集序》在这五个版本中一共出现了三次, 9/10/2017
4
《师说》 老师想教什么 1、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知识。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 (3)掌握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掌握 师、传、从等文言实词和 之、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力目标 (1)分析评价本文的思想观点。 (2)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背诵全文。 3、情感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9/10/2017
5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9/10/2017
6
老师实际教了什么 作者介绍(文学知识) 说(文体知识) 对比写法(写作知识) 实词虚词(古汉语知识) 主题思想(写作知识)
9/10/2017
7
老师为什么要这么教 因为各级各类的考试要考 尤其是高考就这么考 9/10/2017
8
福建2013高考文言题 龙 洞 山 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啕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1] (选自《钦定四全书·归田类稿》) 9/10/2017
9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亦阳慑.力殆 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 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3分)译: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译: 9/10/2017
10
江苏2013高考文言文试题 9/10/2017
11
9/10/2017
12
调查的基本结论 1.重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譬如实词、虚词、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的教学。 2.重视文言文的阅读。
3.重视文言文的翻译与背诵。 9/10/2017
13
调查的基本结论 1.教学目标表述不清。一篇文章要教什么?教师的表述好似清晰,实际上带有很大的模糊性。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很大偏差。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许多目标与内容缺乏必要的关联。这就导致了教师想教的(目标)与实际教的(课内教给学生的)不一致。教师想教的结果没有教,教师不想教的结果教了。 3.对文本的解读普遍不到位。调查发现,许多教学设计是从教参上、教案上或者网络上来的,教师本人缺乏对课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因此绝大多数教学设计千人一面。 4.对文言文教学规律认识不到位。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受应试影响,把文言文上成古汉语课;受功利授课影响,许多教师又把文言文上成了人文思想教育课。 9/10/2017
14
文言文教学反思 教师想教什么不清楚 教师实际教了什么也不清楚 学生实际学会了什么更不清楚 9/10/2017
15
教师教什么不清楚的表征 目标大而不当 目标空而失切 9/10/2017
16
目标大而无当 《师说》目标“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涉及三个方面:热情、思想、风气, 《鸿门宴》的目标“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涉及四个方面:体例、别名、作者、二十四史。 9/10/2017
17
目标空而失切 《滕王阁序》采用了多角度的描写方式,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角冲击。 几位教师教学目标: “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9/10/2017
18
教师想教什么与实际教什么之间的差异 教学内容过多超越了教学目标统领范围 《赤壁赋》,教师确定的目标是“认识赋的基本特征”,
可教师干了以下几件事:读课文,翻译课文,教师讲解苏轼的人生经历,讲师讲解“乌台诗案”,讲师介绍“文武赤壁”,学生改写课文。 9/10/2017
19
《兰亭集序》,教师设计了“正确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可以说这个目标很好。
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 《兰亭集序》,教师设计了“正确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可以说这个目标很好。 教者让大家读书,然后介绍作者、介绍“兰亭集序笔帖”。接下来,教者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笔帖,让学生读,学生读不出来,教师用楷书书写一段,然后用草书书写一段,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的美妙。 9/10/2017
20
二、文言文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文本解读不到位 对文言文教学规律认识不清楚 9/10/2017
21
文本解读不到位 信教参、信教案、信网络,自我缺失 凭经验“不求甚解” 缺乏必要的文本解读方法 9/10/2017
2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10/2017
23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9/10/2017
24
鸿门宴 与朱元思书 9/10/2017
25
三、文言文教学策略 认识文言文教学一般规律 确定文言文教学内容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9/10/2017
26
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诵读习得 读人悟文 文言文章文学文化 9/10/2017
27
依据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王荣生提出:“对一个具体作品、具体文章的理解,要依据它的文章体式……要符合两个要求:第一,对这种特定体式的文本,阅读取向要‘常态’。也就是说,像正常人、像能读这样作品的人那样去阅读。第二,在特定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 9/10/2017
28
鸿门宴 体裁 作者特点 9/10/2017
29
《鸿门宴》体裁 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 9/10/2017
30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9/10/2017
31
司马迁历史散文特点 刘向、扬雄认为: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1.善序事理 2.寓论断于序事 3.浓郁的抒情性 4.讽刺艺术
5.通俗化和个性化的语言 9/10/2017
32
历史事实 陈王有约:先下咸阳者为王 项羽走北路:对付秦军主力 刘邦走南路:迂回前进 刘邦攻下咸阳 9/10/2017
33
当时形势 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政权的较量 刘邦十万兵 项羽四十万兵 军霸上 军鸿门 想称王(不敢) 想称王(缺理由) 道义上王者 事实上王者
刘邦十万兵 项羽四十万兵 军霸上 军鸿门 想称王(不敢) 想称王(缺理由) 道义上王者 事实上王者 军事上弱者 军事上强者 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政权的较量 9/10/2017
34
历史事件 鸿门宴故事: 一、无伤告密 二、范增献计 三、项伯夜访 四、张良献计 五、刘项约婚 六、项伯游说 七、刘邦谢罪 八、项王留饮 九、范增举玦 十 、项庄舞剑 十一、项伯翼蔽 十二、樊哙闯帐 十三、沛公逃席 十四、诛杀无伤 9/10/2017
35
事态进展 刘邦危在旦夕 项羽胜券在握 内奸 兵少 敌强 功高 兵强 信息 讨好 示弱 媚敌 收兵 商讨 对话
刘邦危在旦夕 项羽胜券在握 内奸 兵少 敌强 功高 兵强 信息 讨好 示弱 媚敌 收兵 商讨 对话 请罪 斥责 赠礼 示好 舞剑 收礼 逃脱 惩奸 失势 失心 优势、劣势互换 9/10/2017
36
历史人物的研究 刘邦如何扭转劣势的 项羽如何失去优势的 司马迁对待二人的态度 9/10/2017
37
兰亭集序 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9/10/2017
38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9/10/2017
39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悲 分析流程 这篇作品的情感变化流程是一个由“乐---痛---悲”的过程
良辰—美景--佳处—乐事:“信可乐也”—乐 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痛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悲 9/10/2017
40
《阿房宫赋》 作者介绍 背景介绍 阅读课文 字词疏通 概括段意 欣赏文章 9/10/2017
41
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起于战国,盛于两汉。《阿房宫赋》则为佳作之一。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9/10/2017
42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10/2017
43
关于叙事 史书上记叙 考古发现 杜牧叙事 9/10/2017
44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9/10/2017
45
这个遗址,东起巨家庄、赵家堡,西至古城村,东西长1300米以上,南北宽500米,约60万平方米以上。有的地方残高十余米。遗址内的红烧土、烧块及被火烧过的砖瓦,记录着项羽的罪恶行径。
《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阔。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9/10/2017
46
《汉书·贾山传》云:“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丈,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鹜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水经注》“渭水”条引《关中记》日:“阿房前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廷中受十万人。” 9/10/2017
47
关于抒情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 )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 9/10/2017
48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雄矣,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谓众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矣。其亡亦可谓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矣!
9/10/2017
49
关于赋的特征 《阿房宫赋》可以说是典型的赋文,有人称之为“千古第一赋”,它典型地表现了赋的内容和特征。
“赋者,铺也,铺彩摛文,体物写志者也。” 一是更突出事物的特点,还有一点是语言有气势。 9/10/2017
50
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不知道的要让学生知道 学生认识不清的要认识清楚 9/10/2017
51
《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9/10/2017
52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9/10/2017
53
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著,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节选自余樾《春在堂笔记》 9/10/2017
5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10/2017
55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10/2017
56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9/10/2017
57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9/10/2017
58
黄玉峰教学步骤 第一步,提出阅读要求: 第一个问题是宋濂在这篇文章中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宋濂要对马生说些什么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你读了以后你自己读出什么东西来? 9/10/2017
59
第二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在读的时候特别思考,作者是怎么表达他要说的话的,他要说的意思?
第三个问题:他是怎么表达他要说的意思的?首先,他要说的什么意思,对不对?其次,就是他怎么表达这个意思的?复次,特别注意一些字词句,打动你的东西,拍案叫绝的地方,你特别佩服的地方,也可能有你读了以后不爽的地方 9/10/2017
60
第二步:讨论三个问题 宋濂为什么要“勤读书”? 怎么证明? 学生:余幼时即嗜学;益慕圣贤之道
师:他这篇东西是《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回到家乡去,他的故乡在浙江,就是在金华这一带,他要回去了,去看宋濂,他写了篇长文章给宋濂。那么说宋濂要是送他的话,他会说这篇文章好或者是不好,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他突然不写这个东西,对吧?关于马生的文章的好坏,他只说了这样几句话,“词甚畅达”,对吧,于是“论辩言合事理”。那么他为什么不来写写对这个文章的评价,你这个人怎么样,他就突然来写自己的事情了 ,这个有点好像很奇怪吧?你们想过没有?他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书序的内容反映出他为什么要写? 9/10/2017
61
我认为,通过自己的四个方面来讲,然后再跟太学学生的那四个方面来比的话,我觉得马生是太学学生中的一个可以算是佼佼者的同学,他通过自己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然后再跟太学学生现在学习条件的优越,他希望可以警醒太学学生珍惜眼前的这种优越条件,希望他们可以更加的利用条件好好学习。 9/10/2017
62
宋濂笔锋一转:余幼时:无书、借书、抄书、送书 益慕圣贤之道,患无硕师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门人弟子填其室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马生善学否?善学---自谓 宋濂笔锋一转:余幼时:无书、借书、抄书、送书 益慕圣贤之道,患无硕师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门人弟子填其室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10/2017
63
师:这段话里有四个方面,他怎么对照起来的?他是不是这样平行起来一一对照的?
拜师 求学 师:这段话里有四个方面,他怎么对照起来的?他是不是这样平行起来一一对照的? 生:不是 师:怎么对照的?相反,是倒过来对照的。他先讲没有饭吃,然后讲奔走之劳,然后讲没有老师,最后讲没有书。倒过来,这个文章就活泼了,如果平行就很死板。 9/10/2017
64
师:好,差不多了,我们现在要渐渐地走到文章关键的地方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这样说。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最后,他把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意思给表达出来了。那么你们理解他表达什么。 9/10/2017
65
生:应该是有两种,第一个是要告诉太学学生要努力,第二个是要告诉东阳马生作者学习的艰苦。
生:我觉得应该是希望东阳马生能珍惜太学这个优越的学习条件,希望以后能有所为。 文章有删节: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10/2017
66
生:想告诉学生自己能有现在的成就是因为自己的勤奋而不是天资好,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勉励学生向他学习向他那样勤奋。
生:我觉得是想告诉学生们多加勉励刻苦 生:想告诉学生自己能有现在的成就是因为自己的勤奋而不是天资好,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勉励学生向他学习向他那样勤奋。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善良,这段话插在什么地方? 生:岂他人之过哉后面 师:岂他人之过哉?到底是岂他人之过哉还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10/2017
67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生:我勉励同乡学习是我的志向,说我夸赞自己的经历来贬低同乡,难道是了解我的吗? 师:(竖起大拇指)你可以参加高考了。好,我们现在把整篇文章都看过了,你们说作者宋濂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沉默思考 师:你说 生:勉乡人以学者 9/10/2017
68
师:你们真的很善良。他这句话有针对性的,有人说他夸际遇以乡人,有人在说他,他退休后回家乡一年,第二年又回到京城,乡人找他评文章,他不评。他退休后发生了一件事情,他孙子犯罪了,他被连累,遣道流放生病死在路上。他写这篇文章有针对性,别人说自己衣锦还乡其实是不了解我,我是在遣道啊。我们可以读出来这篇文章是讲学习,要好好努力,真正读到以后呢你可以了解到很多成功人士在写文章的时候很酸,宋濂写这篇文章他说自己不是在夸耀他正是在夸耀自己。我们来回答一开始的问题,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他为了衣锦还乡。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衣锦还乡,他还乡的时候确实是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他就是这样,别人让他写文章,他却写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好,现在大家把整篇文章读一下,读读里面的味道。 9/10/2017
69
我要说我们从宋濂的成功里面学到了什么东西?你学到了什么东西?我们总结一下学到了什么东西? 生:思考 生:要勤奋,要专心于学习
生:要有忘我的精神 师:自己不能忘记(笑) 生:要谦虚 生:不管物质条件,要专心学习 生:不耻下问 师:还有吗?很多很多,可以读出很多东西。但是我知道有两条东西,第一,他嗜学,读书背书抄书。第二,尊师重道, 9/10/2017
70
9/10/2017
71
9/10/2017
72
9/10/2017
73
9/10/2017
74
9/10/2017
75
9/10/2017
76
9/10/2017
77
第一部分 情况介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