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各位同學, 您是否想過企業是如何開始成長並轉變成國際企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各位同學, 您是否想過企業是如何開始成長並轉變成國際企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各位同學, 您是否想過企業是如何開始成長並轉變成國際企業?
第六章 企業國際化模式與策略 各位同學, 您是否想過企業是如何開始成長並轉變成國際企業?

2 學習目標 了解企業之國際化模式 了解多國籍企業國際佈局之歷程 了解產業網絡與企業國際化之關係 了解國際新事業 了解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國際化

3 企業國際化模式 企業國際化表示企業涉入海外營運之程度。企業國際化是一個過程,企業不斷地投資資源與建立各種價值鏈活動(例如行銷、生產與研發)以強化其國際佈局完整之程度

4 企業國際化模式 (1/5) 瑞典Uppsala大學之Johanson與Vahlne所提出國際化漸進程序
企業進行國際化活動勢必面臨到許多不確定性,因此企業是以漸進的方式逐漸涉入國際市場。而後因企業逐漸在國際市場累積營運經驗與知識,因此可以降低下一階段國際市場涉入的風險與成本,進而擴大企業之國際化程度與佈局

5 企業國際化模式 (2/5)

6 企業國際化模式 (3/5) 企業國際化的過程成為一個「階段模式」,主要可以分成下列四個階段: 企業進行非例行性的出口 企業透過代理商進行出口
企業在海外設立銷售功能之子公司 企業在海外進行直接投資,包括製造功能之子公司

7 企業國際化模式 (4/5) 多國籍企業策略規劃程序包括以下幾點: 多國籍企業策略型態與內涵 多國籍企業價值鏈活動佈局
以「全球整合––地區回應」為基礎的多國籍企業策略型態 多國籍企業價值鏈活動佈局 策略具體的呈現在於企業如何架構其散佈於全球各地的「價值鏈活動」多國籍企業執行面議題:包括多國籍企業組織結構、控制與協調程序、組織文化以及人力資源配置的議題等

8 企業國際化模式 (5/5)

9 多國籍企業國際佈局之歷程 (1/5) 學者Malnight曾針對一個傳統上為母國中心型態的多國籍企業之全球化過程作一探討,發現多國籍企業會逐漸演變成整合的網絡架構,而且多國籍企業內不同的功能活動會有不同的國際化過程,表示不同功能活動開始進行國際化的時點與順序有所差異

10 多國籍企業國際佈局之歷程 (2/5)

11 多國籍企業國際佈局之歷程 (3/5)

12 多國籍企業國際佈局之歷程 (4/5) 多國籍企業各功能活動全球化過程之階段 (1/3) 附加階段 參與階段
一開始多國籍企業所有的海外分支單位皆只是附屬單位,最主要的目標是執行母公司所交付的任務 參與階段 參與階段最重要的課題在於建立分支機構的能力(特別在行銷銷售的功能),以快速回應市場機會

13 多國籍企業國際佈局之歷程 (5/5) 多國籍企業各功能活動全球化過程之階段 (2/3) 貢獻階段
因為多國籍企業在全球各地分支機構之參與程度已達一定的水準,累積一定的經驗與能力,因此每一個分支單位資源與活動之貢獻範圍由「地區」拓展至「全球」

14 多國籍企業國際佈局之歷程 (5/5) 多國籍企業各功能活動全球化過程之階段 (3/3) 整合階段
表示多國籍企業各分支單位與各功能演變成一個、內部高度整合的企業組織。在此階段,不僅分支單位對多國籍企業整體作出其獨特之貢獻,而且多國籍企業全球各單位之資源與功能活動進行高度的整合與協調,重新依目標以進行資源配置,每一個單位都要對多國籍企業的全球方案作出貢獻以及承擔必要之成本

15 產業網絡與企業國際化 (1/3) 企業之交易之產業網絡,包括供應商與顧客,對企業之國際化策略有所影響
企業與產業網絡成員網絡關係之建立,有以下三個方式 國際延伸 :企業設法開始與網絡成員,特別是國外網絡成員建立「新的」關係,以進行國際化策略。 滲透 :企業對已經建立的網絡關係繼續增加承諾與投資 國際整合 :整合企業位於全球的網絡資源,強化其全球性的優勢

16 產業網絡與企業國際化 (2/3)

17 產業網絡與企業國際化 (3/3) Johanson與Mattsson應用「企業國際化程度」與「市場國際化程度」兩大構面,將企業國際化情況分成四種情況 早期市場開拓者 獨自國際化 晚期市場進入者 在眾多企業中國際化

18 產業網絡之外移與企業國際化之現象 (1/2) 母國供應商關係重建與新建 重建供應體系 延伸供應體系
表示企業延續原先在母國的供應關係,繼續在地主國市場建立供應關係 延伸供應體系 延伸供應體系表示企業與母國的供應商原先在母國並沒有供應關係,但是卻在海外地主國建立新的供應關係

19 產業網絡之外移與企業國際化之現象 (2/2) 生產網絡外移 群體棲移 隻身拓荒 權變模式
由中心廠帶領原先的供應商、協力廠一同赴地主國投資,繼續維持原先在母國的供應關係 隻身拓荒 企業本身自行至海外投資,沒有帶領其他原先的供應商,因此必須在地主國與當地供應商重新建立新的供應關係 權變模式 為上述兩者之混合型態

20

21 產業網絡與企業國際化策略之意涵 善用產業網絡的力量進行國際競爭
群體棲移 :由中心廠帶領原先的供應商、協力廠一同赴地主國投資,繼續維持原先在母國的供應關係 產業網絡成員國際化之時點影響企業國際化略 母國供應商與當地供應商各有優勢與劣勢

22 國際新事業 (1/3) 從創立開始即是以「全球營運」為目標,也就是一開始就以國際市場為目標,並且充分的利用全球的資源以進行競爭,稱為國際新事業 原因 產業全球化所帶來的國際市場機會 初創國際營運的成本與風險降低

23 國際新事業 (2/3)

24 國際新事業 (3/3) 依據「涉入營運的國家數目」與「價值鏈活動的協調程度」兩大構面,將國際新事業分成四種型態 新創之進出口商
國際貿易商 (ex:德記洋行) 地理市場集中之新創企業 (國外利基市場) 全球化之新創企業 (ex:趨勢科技)

25 中小企業國際化策略 (1/3) 中小企業的特質 規模較小 :無法達到規模經濟進而降低成本 以及議價力較低
資源較少:需要耗費資源投入之活動較大企業來得劣勢 無法吸引優秀的人力資源 :通常所提供的薪資、福利水準、工作的穩定度與前程發展的明確性相對不如大企業

26 中小企業國際化策略 (2/3) 中小企業國際化策略 (1/2) 從事出口與爭取代工機會,建立專業化之聲譽: 以利基策略進軍國際市場
出口與爭取代工訂單是中小企業進行國際化的第一步,關鍵是讓「企業的產品可以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檢驗」(ex:雷虎科技) 以利基策略進軍國際市場 必須集中火力,將所有資源聚焦在某一特定的產品或價值鏈活動,或是針對某一群的顧客與通路 (ex:法蘭瓷)

27 中小企業國際化策略 (3/3) 中小企業國際化策略 (2/2) 進軍大企業所忽略的市場 以策略聯盟方式補強企業不足之處
大企業所忽略的市場 通常較不競爭,具市場利基 (ex:研華科技) 以策略聯盟方式補強企業不足之處 結合其他企業,運用彼此的資源與能力以彌補中小企業核心能力不足的缺點 (ex: A-Team)


Download ppt "各位同學, 您是否想過企業是如何開始成長並轉變成國際企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