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医院消毒监督管理 厦门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传染病防治监督科
2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内容: (一)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及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二)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隔离技术培训,掌握消毒隔离知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情况。 (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情况。 (四)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五)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
3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二十一条 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部门的文件,核实消毒管理人员,现场查看消毒管理岗位职责、消毒管理工作计划及检查记录。 (二)现场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技术、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的计划、培训资料。 (三)现场检查消毒灭菌程序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等制度。查阅消毒与灭菌效果定期检测记录,以及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 (四)现场检查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注射室、血透室、内镜室、手术室、发热门诊和肠道传染病门诊、检验科(血库)等科室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 (五)现场核查消毒产品的卫生许可文件、标签说明书,以及消毒产品使用记录。 (六)现场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的场所、设施及措施。
4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年6月16日) 《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年6月16日) 《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6月15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3年8月14日) 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 卫医发〔2004〕292号
5
规范、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1996年7月1日实施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 (2004年4月1日)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2010.1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5.3.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2009.12.0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2009.12.01 《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的通知 》2008.10.16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09.12.01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7.20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08.01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6
2012年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检查计划 (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1.检查对象: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
2.主要内容:《消毒技术规范》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侧重点有所区别。 消毒供应室 口腔诊疗机构 治疗室、换药室 消毒产品索证: 灭菌设备、消毒药剂是否索取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说明书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7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区别 项 目 传 染 病 医 院 感 染 病原体 典型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为主 病原学诊断 易判定 不易判定
传 染 病 医 院 感 染 病原体 典型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为主 病原学诊断 易判定 不易判定 传染源 外源性 内源性+外源性 传播方式 常见途径(空气、消化道、接触) 常见途径+特殊方式(介入性操作、易位) 感染对象 健康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爆发对象 多而明显 少而不明显 传染性 强 低 隔离方式 病源性隔离 保护性隔离 临床表现 单纯、典型 复杂、不典型 诊断 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 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定位实验室诊断 预防 免疫接种、改善生活与卫生条件 消毒、灭菌、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8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08.01 4.3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4.3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负责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并留档备案。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9
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 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四、五、六、七、八、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10
有关消毒术语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
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在试验中,除有特殊规定外,以将试验菌芽胞或自然微生物全部杀灭者为合格。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在试验中,以将对试验菌杀灭率≥99.90%或自然菌杀灭率≥90.00%者,说明符合消毒使用要求;在现场试验中消毒处理后残留菌数也应达到相应国家消毒卫生标准。
11
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被甲、乙类传染病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洁,并于使用前再按物品的危险性种类选择合理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
12
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选择 凡是高度危险性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热力、EO、戊二醛、过氧乙酸 )
凡是中度危险性的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高效(紫外线、氯制剂、臭氧 )、中效消毒法(碘、醇、酚类消毒剂) *凡是低度危险性的物品,一般用低效消毒法(单链季胺盐、双胍类)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如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后,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性质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13
(一)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手术器械包: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有条件的也可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临时应急可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
锐利手术器械(手术刀、剪、锯,眼科、耳鼻喉科的精密锐利手术器械)的灭菌:首选快速压力蒸汽灭菌;也可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戊二醛灭菌(2%、10h)、环氧乙烷灭菌。
14
(一)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数量少、使用频繁器械,如手机、扩大针、棉花针的灭菌:采用卡式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不耐热手术用品(人造器官、导管、内窥镜)的灭菌: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和戊二醛灭菌。 手术敷料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也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油纱布采用干热灭菌(厚度不超过1.3cm,160℃,2h)。 数量少、使用频繁器械,如手机、扩大针、棉花针的灭菌:采用卡式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15
(二)内窥镜的消毒 需消毒的内窥镜: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窥镜。
压力蒸汽(121℃,20分钟)、2%戊二醛浸泡20分钟;煮沸20分钟。 对结核、肝炎、HIV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采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或戊二醛进行严格消毒(2%戊二醛45分钟,压力蒸汽121℃,30分钟。)
16
(二)内窥镜的灭菌 需灭菌的内窥镜: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等进入人体无菌部位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的内窥镜,以及进入破损粘膜的内窥镜附件(如活检钳等)。 灭菌方法: 环氧乙烷:54±2℃ ,800mg/L,6小时。 压力蒸汽:134℃,3~4分钟;121℃,30分钟。
17
(三)手和皮肤粘膜的消毒 卫生洗手消毒 外科洗手消毒 皮肤消毒 粘膜消毒
20
不恰当的洗手 容易产生遗漏 手背 手掌
22
手的清洁与消毒: 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1)配备洗手设备、洗手液与手消毒剂,注 意正确的洗手方法(六步法) (2)洗手的指征: 上下班前后,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介入性操作或无菌操作前后,进入隔离病区及特殊病区前后,处理污物后,接触未经消毒的仪器设备后,穿隔离衣、防护服前,脱隔离衣、防护服后。 (3)手的消毒: 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23
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护人员接触病人与污染物后要认真消毒双手 方法:0.3%~0.5%碘伏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 酒精)揉搓1~3分钟。
24
(四)医院室内空气消毒 层流通风处理;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
过氧乙酸熏蒸、过氧化氢喷雾;不宜用甲醛熏蒸消毒空气。
25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由于各种消毒方法的实施受着很多因素影响,消毒效果难以保证,因此,不断地对医院消毒物品进行质量控制,是防止由于物品消毒不当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主要采用监测、测定的方法,采用物理方法(各种仪表),化学方法(各类化学指示卡)和微生物学(生物培养)方法。
26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7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消毒剂浓度试纸:适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氯制剂、二氧化氯等20-500mg/L,不得超1000mg/L;浸后片刻取出,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比较。 3M戊二醛监测卡:浸入后立即取出,最好不超过3秒;取出后应用滤纸吸掉多余溶液;观察3-8分钟(白 亮黄色)。1.8%、2.1%;适宜酸性戊二醛。
28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二)、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二)、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1 .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29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3 . 生物监测法 应每周监测一次。(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 )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30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每个灭菌物品应使用包内、外化学指示物。 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置于常规生物测试包内,以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监测。
31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四)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监测应每半年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污染杀灭率达到99.90%。
32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五)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六)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3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血透: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液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 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4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5
消毒灭菌质量的控制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卫生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中4.1规定。
36
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一)、制度、预案、文件 1、应建立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
2、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 (二)、布局、流程 A、布局: 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37
2、应分污染区(待洗涤物品)、清洁区(待消毒物品及消毒器械、敷料制作)、无菌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发放),人流、物流路线不得逆向交差,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
3、通风采光要良好。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 4、工作人员进入清洁区、无菌区前应二次洗手更衣换鞋。 5、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定量质量监测。如3M指示带、微生物监测等。
38
2、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 3、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 4、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B、流程: 1、去污区、检查、包装由 科负责。 2、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 3、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 4、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5、 运送车辆应洁、污分开。
39
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三)、设施设施 :1、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超声清洗装置、气枪、水枪、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等 2、放大镜、检查、包装设备;3、防护用品 4、储存、发放设施。 (四)、清洗、打包与包装 1、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2、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40
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3、打包: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必须充分撑开。
4、手术器械布包装不少于2层。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器械包<7公斤,敷料包<5公斤。 5、应有包内、外化学指示卡。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 6、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6mm,包内器械柜包装袋封口≥2.5cm。
41
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7 、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8 、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记录清洗、消毒监测的资料和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42
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五)、灭菌 : 1、方法: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灭菌干热灭菌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灭菌干热灭菌 2、压力蒸汽灭菌是否进行灭菌器的预热。 3、消毒: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 4、灭菌: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6min, 5、观测并记录灭菌的物品种类、数量、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
43
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六)、无菌物品储存发放: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隔地、离墙、离天花板存放并设置标识。
2、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3、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专架存放。
44
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4、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5、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
6、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七)、清洗质量监测 :1、日常监测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45
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八)、消毒质量监测 : 1、湿热消毒: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
2、化学消毒: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3、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 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46
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九)、灭菌质量的监测 1 . 物理监测法:查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2.化学监测法:查看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情况。 3.生物监测法:查看每周监测记录、实验室报告。 4、B-D试验:查看B-D卡变色均匀情况。
47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检查 (一)、规章制度管理、无菌物品储存发放、清洗质量监测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索证同《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
(二)、诊疗区域消毒 : 1.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 2.诊室按每立方米1.5W标准安装紫外线灯,记录消毒累计使用时间。 3.每个病人治疗后用中效消毒剂消毒操作台。 4.每日工作后消毒治疗外周区域 5.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注明品名、开启使用时间、使用期限
48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检查 1.器械使用后→流动水清洗→加酶洗液清洗→用流动水冲洗→擦(烘)干→(包装)→消毒
(三)、清洗、包装、消毒与灭菌 1.器械使用后→流动水清洗→加酶洗液清洗→用流动水冲洗→擦(烘)干→(包装)→消毒 2.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用超声清洗。 3.牙科手机等器械包装消毒前是否有注明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4.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环氧乙烷□ 等离子体□ 5.对不耐湿热用化学方法浸泡消毒的器械使用前,是否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49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检查 6.经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无包装器械,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应记录开启使用时间。
7.一次性口腔器械,不得重复使用 (四)、个人防护: 1.工作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 2.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是否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3.诊疗用品在患者使用前经消毒(灭菌)每日应清洁、消毒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
50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监督检查 (一)、分区 : 1.无菌区:包括配制静脉、肌注药物,并存放无菌物品柜、治疗车等区域。
2.清洁区:存放口服药柜、药车、已消毒物品,如口腔护理盘等。 3.污染区:又为处置区,各种治疗操作后的物品回收处理消毒。 4.各室内应具有流水洗手设备、用品。 (二)、物品存放:1.应有无菌物品放置专柜 灭2.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逾期重新灭菌(报废)。 3.一次性医疗器械应去外包装后放入专柜。
51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监督检查 (三)、人员操作 : 1.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
1.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 2.注射、针灸应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两小时。 3.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四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 4.碘酒、酒精瓶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 5.常用无菌敷料罐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6.治疗车上物品统一排放,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52
消毒产品索证 灭菌设备、化学指示卡、生物监测包、消毒剂是否索取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安全评价报告、说明书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53
无菌物品生物监测结果判定 压力蒸汽灭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经培养后,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 环氧乙烷灭菌 :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置于常规生物测试包内,经培养后,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
54
消毒效果监测 空气区域: Ⅰ类: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卫生手消毒:10 ≤cfu/cm2
空气区域: Ⅰ类: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Ⅱ类≤4cfu/15′平皿 Ш类、lV类≤4cfu /5′平皿 物表: Ⅰ类、Ⅱ类≤5 cfu/cm2 Ш类、lV类≤ 10cfu/cm2
55
医疗机构内环境分类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Ш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 lV类传染病科及其病房
56
常见问题 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不足,院感管理人员未参加每年一次的专业培训,多数医生对医院感染与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全,不能正确运用。
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消毒意识不强、未进行规范的洗手操作及严格的消毒,无菌操作不规范;无洗手消毒设施。 抽血人员戴手套抽血,手套未更换直到手套表面有明显血迹才更换。 没有做到对每位患者“一人换一副手套” 、血压计、听诊器未分开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人民医院30多名接受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大面积感染丙肝
57
常见问题 手卫生设施不足,消毒隔离措施不严格:没有洗手设施,更没有速干手消毒剂: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房间里没有洗手池、速干手消毒剂,即使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也没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8名新生儿患者死亡事件 。 多为手动式水龙头,流动水, 皂液,少数配备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
58
供应室用房、设备在审批时基本符合要求,过后由于各种原因被挪为他用,只剩下高压锅。
设备不全:常缺少超声清洗机 、蒸馏水发生器、放大镜 、压力气(水)枪。 待消毒物品在各业务科室自行清洗打包后送供应室消毒,隐患: 供应室未记录消毒的物品来源、种类、数量、消毒时间、温度。 供应室未开展消毒灭菌监测。 化学指示卡选择错误121℃/132 ℃,变色不均匀未处理。 消毒供应室内存放有个人生活用品。
59
常见问题 高压灭菌器装、卸、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过量、过密、过早、温度及压力)
未标示消毒灭菌物品的名称、包装者、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6mm,包内器械柜包装袋封口< 2.5cm。破袋、湿袋 轴节类器械未打开轴节。 无菌柜发现过期物品未及时清理,重新洗消。 灭菌后待使用物品用方盘装未加盖裸露于无菌柜内
60
常见问题 口腔用手机使用后未消毒,仅用酒精棉球擦外表,更换车针后继续治疗下一位患者。
口腔用手机用1:4的金星消毒液浸泡,总共2把手机,检查门诊记录发现日接诊>3人的次数很多。 车针未从口腔用手机卸下,清洗后直接装纸塑袋消毒灭菌。 医生对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知晓率低,少数医生能空踩一下。
61
常见问题 口腔:经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后裸露存放于无菌容器中,未记录开启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还在使用。 口腔用手机未使用超声+酶清洗。
口腔:2%戊二醛(1)消毒时间<20分钟、未加盖。(2)灭菌时间<10小时。(3)使用前未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4)未使用试纸监测浓度。(5)未及时更换。(6)未做必要的清洗器械不断投入。
62
丙肝门事件 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且未消毒。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感染丙肝,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 。
不安全注射和一次性医疗用品不规范使用 : 安徽省涡阳县丙肝聚集性疫情,丙肝阳性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 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不完善,消毒隔离措施不严格:安徽安庆宜城医院、寿县县医院相继发生血透感染丙肝事件。河南安阳数十名癌症患者在医院手术后染上丙肝 甘肃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陷入“丙肝门”事件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妇幼保健院:血液透析治疗 11名患者HCV呈阳性。
63
常见问题 对消毒剂的购入及配置使用,缺少相应的监督和检测措施 :深圳妇儿医院事件:1998年4月1日~5月31日手术292例病人,自4月22日~7月14日发生切口感染148例,罹患率50.68%。把2%的当成20%稀释使用,测定使用中戊二醛的浓度为0.0137%。造成手术物品灭菌失败,导致分枝杆菌切口感染暴发。
64
常见问题 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云南省某医院由于新生儿共同用一操作台换尿布、配奶等,致使23名新生儿感染上中毒性痢疾,其中10名新生儿死亡。
65
常见问题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 治疗车不洁,已消毒物品与污物同层存放 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敞开。
消毒用品、无菌敷料罐、溶酶、无菌溶液未标注开启使用时间或超过有效使用时间。 换药车未配快速手消毒剂。 医疗废物存放在治疗室、无专用垃圾袋。。 未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无锐器盒使用纸质容器收集锐器、无科室医疗废物交接记录。
66
常见问题 消毒灭菌设备、消毒药剂无索证或索证不全。 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与使用型号不符、无卫生许可批件、冒用卫生许可批件。
说明书扩大宣传。
67
医院消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医院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消毒方法不合适; 3 .消毒剂应用不合理; 4.不重视对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检测
5 .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 6. 医务人员不重视手卫生,洗手依从性低
68
对医院消毒重要性认识不足 只看到投入,看不到产出; 消毒成本比预想的高; 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很麻烦…….
对策: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
69
选择的消毒方法不合理 用低中效消毒剂处理高危物品(酒精、碘伏擦拭口腔科的手机与车针);
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方法处理凡士林油纱布(应采用干热灭菌 160℃,2小时); 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手术器械等。
70
消毒剂应用不合理 使用种类选择不当:用氯制剂消毒口腔、眼结膜等,高浓度戊二醛消毒皮肤; 使用浓度不合适:普遍浓度过低;
更换不及时:不根据检测结果更换,没有形成制度; 配制方法不合理:不使用量筒定量,随意性大;现配现用不落实,配制后存放时间长; 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进货时把关不严等。
71
不重视对消毒效果的监测 消毒剂有效成份含量的测定; 高压蒸气灭菌柜的生物监测等。
医院常常因忽视对消毒效果的检测,或检测方法不正确,导致未达到预期消毒目的: 消毒剂有效成份含量的测定; 高压蒸气灭菌柜的生物监测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