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超声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基础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影像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超声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基础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影像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超声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基础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影像教研室

2 常用超声检查方法

3 一、探测方式与途径 1、  直接探测法:最常用。将超声探头与人体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为了排除两者接触间隙的微量空气,须在探头与皮肤间均匀涂抹超声耦合剂。 间接探测法:少用 2、 途径:常规采用经体表途径; 腔内、术中途径;

4 二、操 作 方 法 1、    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 2、    立体扇形断面法; 3、    十字交叉法; 4、     对比加压扫查法;

5

6

7 三、超声图像的标识方法 常用的扫查切面: 1、    纵切(断)面; 2、    横切(断)面; 3、    斜切(断)面; 4、    冠状切(断)面;

8 图 像 方 位 标 准 仰卧位扫查: 1、横断面:监视器显示图像本身的左侧示被探测切面的左侧的组织结构;
监视器显示图像本身的右侧示被探测切面的右侧的组织结构; 2、纵断面:监视器显示图像本身的左侧示被探测切面的下侧的组织结构; 监视器显示图像本身的右侧示被探测切面的上侧的组织结构

9 3、斜断面:如斜断面近乎横断面,则以上横断面为标准;
斜断面近乎纵断面,则以上纵断面为标准; 4、冠状切面:监视器显示图像本身的左侧示被探测切面的下侧的组织结构 监视器显示图像本身的右侧示被探测切面的上侧的组织结构;

10 表浅器官及包块超声检查技术 一、乳腺超声检查技术 (一.) 检查前准备 1. 注意受检者的隐私和心理反应 2.操作者要态度端正
3.检查前要问清主要病史及必要的触诊 4.受检查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5.首先嘱患者充分暴露乳房及暴露腋窝

11 (二.) 仪器及探头选择 1.高频浅表器官探头:频率为7~13MHz 2.选择仪器内预设的小器官或表浅组织条件,最好是乳房检查条件。
(二.) 仪器及探头选择 1.高频浅表器官探头:频率为7~13MHz 2.选择仪器内预设的小器官或表浅组织条件,最好是乳房检查条件。 3.常规检查乳房探头为线阵式,如果乳房包块位置表浅或腺体较薄者,可选更高频率。

12 (三.) 检查体位 1. 仰卧位 这是最常用体位,双手上抬置于头部上方,该体位适用于乳房体积不是太大、乳房内肿块定位、乳房紧张度较好的患者。 2. 侧卧位 针对有的乳房腺体较松弛、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适用,有时甚至可以让助手一旁将受检乳房内推固定。 3. 坐位 较少用,针对乳房肿块只有在直立位才易摸出者。

13 (四.) 检查方式和途径 常用方法为直接法,偶用间接法。

14 (五.) 检查基本方法 我们以直接法作介绍。 1. 横切扫查 从如法上象限的外周部分至乳房下皱褶,沿乳房依次横切扫查。 2. 纵切扫查 从腋中线或腋前线乳腺尾部至胸骨旁,沿乳房依次纵切扫查。 3. 放射状扫查 沿乳晕连续做放射状切面,能较好显示乳腺导管。 4. 旋转扫查 当发现病变或可疑异常时,沿所扫查部位做旋转扫查或十字交叉扫查,以便判断有无病变。 5. 斜切面扫查 主要用于检查乳头和乳头后方病变。 超声检查时,我们主张复合式扫查,采用多种扫查方式配合的方式能更容易发现病变及鉴别。

15 (六.) 解剖基础 正常乳房由15~20个腺叶、相应的腺管以及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构成。乳房由浅至深依次由皮肤、浅筋膜浅层、皮下脂肪、乳腺腺体、浅筋膜深层、胸大肌及肋骨等构成。在声像图上,皮肤呈一厚约2~3mm的弧形光带,皮下筋膜常不显示。乳腺腺叶表现为中等回声的光点、光斑。乳腺导管呈圆形或椭圆形暗区,排列不等但大小相近。乳腺组织回声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生理时期表现不一样。如妊娠期、性成熟期腺体发达,而老年人腺体相对萎缩。

16

17 二. 甲状腺超声检查技术 (一.) 检查前准备 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二.) 仪器及探头选择
二. 甲状腺超声检查技术 (一.) 检查前准备 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二.) 仪器及探头选择 高频浅表器官探头:探头为线阵式,频率为7~13MHz;选择仪器内预设的小器官或表浅组织条件,最好是甲状腺检查条件。如果甲状腺包块位置表浅者,可选更高频率。

18 (三.) 检查体位 仰卧位是最常用体位,嘱患者头部稍后仰,充分暴露甲状腺区。 (四.) 检查方式和途径 常用方法为直接法,偶用间接法。

19 采用仰卧位,颈后垫上枕头,嘱患者头部后仰,略向对侧偏转,充分暴露甲状腺区。
(五.) 检查基本方法 采用仰卧位,颈后垫上枕头,嘱患者头部后仰,略向对侧偏转,充分暴露甲状腺区。 先从上向下横切扫查,取最大横切面测量甲状腺左右侧叶横径,再作两侧叶纵切面扫查,取最大长径测量两侧叶上下径及最大前后径,从上向下扫查峡部,显示峡部最厚处测量峡部厚度。 仔细观察甲状腺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对于甲状腺内显示的异常回声要仔细描述其部位、大小范围、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情况、有无特殊征象,如钙化、液化等。

20 甲状腺上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通过颈动脉纵切和横切,显示颈外动脉第一分支即为甲状腺上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取甲状腺横切面,在充分暴露甲状腺峡部的情况下,在甲状腺外侧颈总动脉深部有一条横向走行的动脉即为甲状腺下动脉,然后纵切追踪观察其近端和远端。近端与甲状颈干连续,远端在甲状腺下极背侧分为两支。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内的血流供应程度,频谱多普勒测量甲状腺上、下动脉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

21 (六.) 解剖基础 甲状腺是一个内分泌腺体,位于颈前区,其前方组织由浅至深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筋膜、颈前肌。其后与喉及气管相贴。因气管内含气体,故声像图上气管呈一弧形多重强光带后方伴声影区。其外侧为胸锁乳突肌,后外方由外向内依次为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 甲状腺外形呈“H”状,由左、右两侧叶及峡部构成,超声扫查横切面呈蝶形或马鞍形。实质主要为甲状腺滤泡构成,呈密集均匀的点状回声,强度略低于肝脏回声。甲状腺血供极其丰富,主要来自甲状腺上动脉和下动脉,超声易显示。

22

23 甲状腺正常参考值:左右侧叶上下径40~60mm,横径20~25mm,前后径10~20mm,峡部厚径2~4mm;甲状腺上下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220~330cm/s,平均速度120~220cm/s,RI0.55~0.66。

24 三. 阴囊超声检查技术 (一.) 检查前准备 一般无需特殊准备。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检查前,让患者掌握“Valsalva”试验动作要领。隐睾患者检查前要适度充盈膀胱。 (二.) 仪器及探头选择 高频浅表器官探头 ,频率:8~14MHz 选择仪器内预设的小器官或表浅组织条件,最好是阴囊检查条件。

25 (三.) 检查体位 仰卧位最常用 (四.) 检查方式和途径 常用方法为直接法,偶用间接法。 1. 直接法 将线阵探头直接置于涂抹耦合剂的阴囊皮肤进行检查。 2. 间接法 在阴囊皮肤与超声探头间除了正常涂抹耦合剂外,可以用水囊或者透声模块进行垫撑。

26 (五.) 检查基本方法 采用仰卧位,嘱患者把阴茎向上提拉固定,阴囊下方可垫撑毛巾或草纸上抬。双侧对比观察睾丸、附睾、阴囊壁、鞘膜腔、附件、精索等,观察各机构形态、回声,测量大小,要纵切、横切、斜切多方位观察,避免遗漏微小病灶。对于隐睾和精索静脉曲张、斜疝患者应结合站立位,Valsalva动作试验。 彩色多普勒观察睾丸、附睾及精索内血流情况,应用不同呼吸状态,观察精索内静脉及蔓状静脉丛血流方向、流量。

27 (六.) 解剖基础 阴囊为一皮肤囊袋,由阴囊中隔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容纳两侧睾丸、附睾、精索下段。阴囊壁为整齐的线状高回声,厚度约3~5mm,两侧对称。 成人睾丸纵断面呈卵圆形,横断面近似圆形。包膜完整、光滑整齐。实质回声为均匀、密集的细小点状等回声。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侧和上方。附睾头呈三角形、半圆形或新月形,位于睾丸上端,其回声与睾丸相似或略高。附睾体和尾部位于睾丸睾丸背侧和下端,超声不易显示。 睾丸正常参考值:长径3.5~4.5cm,厚径1.8~2.5cm,宽径2~3cm。附睾头厚径小于1cm,体部厚径小于0.5cm,尾部厚径小于0.8cm。正常蔓状静脉丛内径小于0.15cm,精索外静脉小于0.2cm。阴囊壁厚度小于0.5cm。

28

29 四. 涎腺超声检查技术 (一.) 检查前准备 一般无需特殊准备。如涎腺所在位置须发过密者可适当剃除。 (二.) 仪器及探头选择 高频浅表器官探头:10MHz以上 选择仪器内预设的小器官或表浅组织条件

30 (三.) 检查体位 仰卧位是最常用体位,嘱患者头部向对侧片状。如检查颌下腺,则使颈部向后过伸,充分暴露颌下腺。 (四.) 检查方式和途径 常用方法为直接法,偶用间接法。

31 (五.) 检查基本方法 腮腺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头转向健侧,颈向后伸展,尽量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对检查部位从上到下横切和从左到右纵切扫查,要显示出所有的腺体组织,对颌下腺和舌下腺需要纵切横切斜切扫查,有病变时要扫查周围淋巴结,获得清晰的二维灰阶图像后,进行多普勒检查,观察腺体血流变化,并测值。

32 (六.) 解剖基础 涎腺(Salivary gland)是人体的唾液腺,可以分为腮腺(Parotid gland)、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和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各一对。

33 腮腺位于下颌后窝,外耳道前下方,咀嚼肌后部的皮下,上抵颧弓,下达下颌骨下缘,前缘位于咀嚼肌中部,后缘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及乳突部。腮腺内有导管穿行,其体表投影相当于耳屏至鼻翼根部口裂中点的连线上,最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水平的颊粘膜腮腺导管乳头处。

34 颌下腺位于颌下三角内,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其结构与腮腺类似。但颌下导管较细长,较易发生炎症及结石。正常腮腺及颌下腺声像图腺体边缘清晰规整,实质回声呈细密均匀的低回声,内可见一平行管状光带穿行,即腺体导管。

35 腮腺正常参考值:腮腺上下径60mm,宽径30~40mm,厚径10mm,腮腺导管内径20~50mm。

36


Download ppt "第六章 超声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基础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影像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