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生物的互相依賴 組員: 陳鎮良 (1) 姚錦輝 (29) 羅錦珊 (12).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物的互相依賴 組員: 陳鎮良 (1) 姚錦輝 (29) 羅錦珊 (1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的互相依賴 組員: 陳鎮良 (1) 姚錦輝 (29) 羅錦珊 (12)

2 引言 生物於環境中不可能是獨存的,生物與生物之間需要互相依靠。捕食便是生物間一個顯而易見的關係。當生物需要同樣的食物或在相同的生境中生存,牠們便會為了食物和棲身之所而互相競爭,這種關係便稱為 競爭。共生 是生物生存的一種方法,它是指兩種生物的生活方式互相有著於一個密切的連繫。共生的例子包括片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在這些關係中, 有些生物得益;有些受害;有些則無受益無受害。下表說明了物種甲和物種乙 與不同的關係中所受到的

3 捕食 故名思意,捕食就是一物種(捕食者)將另一物種(獵物)作為食物. 獵物不會生活在捕食者裏,因為這樣會對自身的生處造很大險危
大山貓捕食野兔 故名思意,捕食就是一物種(捕食者)將另一物種(獵物)作為食物. 獵物不會生活在捕食者裏,因為這樣會對自身的生處造很大險危 很明顯,捕食者是這關係的得益群,獵物則身受其害 蛇捕食青蛙 大山貓捕食野兔

4 捕食方法 不同的捕食者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去尋找、捕捉牠們的獵物。牠們可 以用視覺、嗅覺、去偵察牠們的獵物。牠們會坐著靜 靜等待牠們的獵物,有些則會互相合作去捕 捉獵物,然後一同分享。

5 例子 老虎,牠的膚色與周圍草原的顏色相似,可以有效藏自己,等到最佳時機,就會突襲獵物. 而螞蟻,就會用合作的方式,去捕捉食物.
雀鳥捕食影片:

6 捕食者和獵物的關係中有一個週期性的變動,而兩個物種的週期 會此起彼落。這是因為當獵物的數目上升,捕食者的食物也相應上升,捕食者 的數目亦因此增加。但當捕食者的數目上升到某一階段,獵物的數目因捕食關 係而滑落。當獵物的數目下降,便會導致捕食者的食物數量不足以應付牠們的 需求,繼而導致捕食者的數目下降。當捕食者數目下降至可令獵物的數目增加, 週期便告完結,另一週期又開始。

7 獵物的應變 為了保護自己逃 避偵察,有些獵物會有阻嚇性的顏色,例如蝴蝶。牠們或有保護色有時候,牠們會模仿背景或有毒的品種。牠們的活動時間亦與其捕食者有所不同,例如 蝙蝠於晚上活動,但牠的捕食者鷹卻在日間活動,這便能防止被捕捉了。

8

9 競爭competition 基本上,當兩種物種的生態地位互相重疊,競爭便會發生。競爭可分為種間競爭(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和種內競爭(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種間競爭是於同一生境內,不同的物種有著類似的需要而導致的競爭關係,而種內競爭則是同一物種因分享同一資源而導致的競爭關係。

10 對植物而言—它們可能為陽光、水、礦物鹽和生長空間而競爭。
對動物而言—牠們可能為食物、遮蓋物/躲避處/地方和伴侶而競爭。

11 種內競爭(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種内競爭可能激烈,因為個體趨向於需要分享共同资源。就算资源需求可能有年齡差异 性差別 生物密度的影響 干擾性競爭

12 種間競爭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原生種物雙核小草履蟲(Paramecium aurelia)和大草履蟲(P.Caudatum)。當分别在酵母介質中培養時,P.aurelia 比P.Caudatum增長快。當把兩種加入同一培養器中時,P.aurelia在混合物中佔優勢,最後P.Caudatum死亡消失

13 於種間競爭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稱為「競爭排斥原理」。這概念說明兩種不同 的物種永不會擁有完全相同的生態位置。
競爭排斥原理(Competive exclusion theory) :如果两個物種在穩定、均匀的環境中競爭,或者一物種勝利而另一物種被排除,或兩物種達成共存。

14 如在以下情况下,則不會出現競爭排斥 : ①不穩定的環境中,物種之間不能達到平衡 ②棲息在没有資源競爭的環境中的物種之間 ③在一物種被排擠掉之前,環境的改變使競爭方向改變

15 共生 共生是生物生存的一種方法,它是指兩種生物的生活方式互相有著於 一個密切的連繫。 特點:兩種不同的生物

16 片利共生 片利共生是兩種生物間的一個親密關係,於這關係中,一物種因這關係而得到 益處,這物種稱為共生者,但另一物種﹝稱為寄主﹞卻無影響。
特點:一方得到好處,而另一方則没有影響. 而且這個關係不是恆久的.

17 例子 小丑魚和海葵有著片利共生的關係。海葵的觸鬚可於短時間內麻痺接觸到牠們 的魚類。但小丑魚擁有特別的黏膜,這黏膜可防止海葵放出麻痺物質。於這關 係中,小丑魚得到保護,亦可於海葵殺死其他生物時,從海葵的身體上吸收剩 餘的食物。

18 海葵能藉著蟹移動到新環境獲取更佳的食物供應與及從蟹遺留下來的食物中得到食物殘餘。

19 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是兩種生物間的一個親密關係,於這關係中,雙方也得到益處。這關 係是經過長時間的生物進化過程而產生,逐漸成為一樣與牠們生存不可分割的 東西。 特點:1.雙方都可以得益 2.這關係是恆久的 3.若果另一方死亡,另一方也無法生處

20 例子 地衣是由藻類與真菌類組合而成。於這關係中,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提供食物 予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真菌類,而真菌類提供居所予藻類,雙方也得益。

21 豆科植物是不能於大氣中直接吸取氮氣來製造自己的蛋白質。但若與固氮細菌 於豆科植物的根瘤組成一個共生的關係,便能吸取和利用大氣的氮氣了;至於 固氮細菌可得到保護和居所。

22 寄生 寄生是兩種生物間的一個親密關係,於這關係中,一種生物﹝寄生物﹞依靠消 耗另一種生物﹝寄主﹞而養活自己。這關係對於寄生物來說是必需的。有時候, 這關係甚至可以間接導致寄主死亡。寄生關係可分為兩種:內寄生物和外寄生 物。內寄生物是住在寄主體內;而外寄生物是住在寄主體外,並且靠刺穿寄主 的外部組織而攝影取食物。 特點:一方獲益,而另一方則受到損害

23 例子 絛蟲便是內寄生關係的一個典型例子。絛蟲是一種住在動物腸裡、背腹扁平的 的生物。牠的身體大致分為三部份:頭節、頸和橫裂體。頭節是一個細小的肌 肉球形突出物,於頭節上有倒鉤和吸盤。倒鉤可確保頭節能埋於腸壁中,而吸 盤則確保絛蟲可穩固地掛在腸壁上。橫裂體由八百至一千個節片組成,是絛蟲 的主要部份。最尾的幾個節片是會不停地脫落,排出寄主體外,這是牠們的生 殖方法。絛蟲能採用滲透的方法吸取養份,而因為牠們浸於一個含有消化了的 食物及養份高的媒介中,可以主動運輸由身體表面所吸取的養份。於這例子中, 寄主是受害的。

24 絛蟲節片經七彩神仙魚的肛門排出,蟲體呈白色帶狀。
危塞於七彩神仙魚腸道內的大量絛蟲。 頭槽絛蟲,由許多節片串連成帶狀,最前端有一個頭節可吸附固著腸壁 絛蟲蟲卵,呈橢圓(100x)

25 外寄生物的例子包括蝨、蚊、八目鰻。八目鰻用牠們吸盤狀的嘴依附在牠們的 魚類寄主身上。牠們用牙齒鑽一個孔,然後吸取寄主的血作食物。明顯地,寄 主會被傷害。


Download ppt "生物的互相依賴 組員: 陳鎮良 (1) 姚錦輝 (29) 羅錦珊 (12)."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