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節 群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節 群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節 群集

2 群集(community) 在一特定的環境中,絕大多數的生物族群都不可能單獨生存,必定會有許多不同種的生物族群同時生活在一起

3 如臺灣闊葉林中有楓香、樟樹、山櫻花、青剛櫟等植物,並有松鼠、白耳畫眉鳥、鍬形蟲、獨角仙、蚯蚓等動物及土壤中無數的微生物,牠們即共同組成群集

4 群集中包含著不同種類的生物,若是其種類愈多,或是每種生物個體數愈均勻,則可謂其物種多樣性愈大
一個物種多樣性愈大的群集,往往也就愈穩定而不易被破壞

5 生物間的交互作用 群集中的各種生物族群,因為生活在同一環境中,所以會有著直接或間接互動的密切關係 較常見者有: 掠食 共生 競爭

6 掠食(predation) 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的行為 例如: 赤尾青竹絲捕食腹斑蛙 貓頭鷹捕食野鼠

7 圖3-5 赤尾青竹絲捕食腹斑蛙

8 掠食的好處 掠食者因掠食而得到養分和能量 獵物則是喪失生命,因此是一方獲利一方受害

9 赤尾青竹絲捕食澤蛙

10 對獵物族群可說是有利: 捕食的過程中,掠食者可為獵物族群除去老弱殘缺的個體,這不但可降低牠們在食物和空間上的爭奪,也可能為牠們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留下較能適應的個體

11 山貓與野兔 當獵物(如:雪兔)族群增大時,掠食者(如:山貓)會因食物的增多而變多
但當掠食者增多後,因為食物需求量的上升,而使得獵物族群變小。相對地,獵物減少後,掠食者必因食物的減少而減少。 而隨著掠食者族群的變小,獵物族群又會開始增大,如此形成一種有規律性的族群波動。

12 圖3-6 山貓族群與雪兔族群間的關係: A. 1845~1935年兩族群大小的變動; B. 山貓掠食雪兔。

13 共 生 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稱為共生(symbiosis) 共生可分為三種: 寄生 互利共生 片利共生

14 寄生 定義:當一種生物寄居在他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藉以獲得食物或保護 對兩種生物而言,也是一方獲利一方受害 例如: 蛔蟲吸取人體內的養分
菟絲子吸取其他植物的營養

15 圖3-7 生物的共生: A.菟絲子寄生於馬鞍藤上:菟絲子為廣寄生性植物,可寄生在多種不同的草本植物上,並利用其莖上的吸器伸入其他植物的維管束中吸取養分。

16 菟絲子寄生於馬鞍藤上(遠景)

17 菟絲子寄生於馬鞍藤上(近景)

18 菟絲子寄生於馬鞍藤上(近景)

19 菟絲子寄生於馬鞍藤上(纏繞於寄主植物的莖上)

20 菟絲子寄生於馬鞍藤上(纏繞於寄主植物的莖上)

21 共生 互利共生 片利共生

22 互利共生(mutualism) 定義:若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雙方都獲得利益 例子: 藻類和真菌構成的地衣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榕樹和榕果小蜂

23 B.葉狀地衣:地衣是藻類和真菌的共生體,為互利共生的代表。

24 附在石頭上的地衣

25 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定義: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只有一方獲得利益,而另一方卻無利也無害 例如: 印魚和鯊魚 藤壺附在螺貝上
山蘇附生在大樹上

26 C.山蘇附生在大樹上:森林裡因溼氣充足,生長條件較好,許多植物常附生在其他高大的植物上,以便爭取陽光,為片利共生的代表。

27 山蘇附生在大樹上

28 競爭(competition) 定義:生活在同一環境的生物,有時會為了爭奪食物、生存空間、水源和陽光等資源而競爭

29 競爭 種類: 種間競爭 例如: 長尾水雉和紅冠水雞都以菱角葉上的昆蟲為食 獅子和獵豹為了獵物而競爭 羚羊和野牛為食草而競爭 種內競爭

30 非洲草原上互相競爭的動物: 獅子與獵豹,羚羊與野牛。 圖3-8 非洲草原上互相競爭的動物: 獅子與獵豹,羚羊與野牛。

31 種間競爭:水邊吸食水分的蝴蝶(青斑鳳蝶、青帶鳳蝶)

32 就短期而言 因為環境中的資源常常是有限的,所以競爭的結果往往是雙方都受害。

33 就長遠的發展來看 競爭的結果可使族群留下適應的個體,未嘗沒有正面的影響

34 生物的競爭 種內競爭 種間競爭

35 種內競爭 種內競爭是指同種個體的競爭,因為同種個體的食物、棲所及配偶等需求都相同,所以種內競爭要比種間競爭更為激烈。

36 種內競爭:同種蛾類幼蟲搶食食草

37 天敵(natural enemy) 定義:在自然狀況下,專門獵食或危害某種生物,且可影響其群體大小者

38 天敵角色 天敵在生態平衡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抑制某些生物在該地區過度的繁殖。 如瓢蟲喜食蚜蟲或介殼蟲

39 小常識 天敵的種類: 掠食性天敵:瓢蟲是蚜蟲的掠食性天敵 寄生性天敵:寄生蜂是玉米螟的寄生性
寄生蜂可產卵於玉米螟的卵內,寄生蜂的卵先孵化成幼蟲,再利用玉米螟卵的養分而長大

40 生物防治法 利用天敵防治害蟲的方法 花農常在玫瑰花田中放養大量的瓢蟲,來控制蚜蟲的數量,以避免蚜蟲對玫瑰花的傷害

41 瓢蟲,可來控制蚜蟲的數量

42 外來種 生長在同一個地區的生物,因為演化過程中相互競爭與適應,而發展出共同生活及相互牽制的能力
但如果是在原來穩定的系統中,添加了外來的成員(即外來種)(exotic species),可能就會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43 外來種:是指某種非原生地的生物或該地已滅絕的生物,在自然狀況下無法跨越天然的河流、海洋及山脈等障礙來進行長距離擴散,但經由人為傳播、引入後,出現在不同生物地理區

44 外來種入侵結果 外來種可能會與當地類似的種類產生競爭,而導致原有種數量的減少 外來種也可能因為短時間沒有天敵的制衡,而數量驟增形成災害
外來的生物也可能大量捕食原有的生物,或引入病原體導致某些本土物種的減少或滅絕 上述任何一種情形,都可能會對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危機或災害

45 消長(succession) 定義:群集常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種連續性的漸變過程稱為消長

46 先鋒群集( pioneer community)
在消長的過程中,首先出現的生產者,稱為先鋒植物 先鋒植物加上其他的生物族群,可構成先鋒群集(pioneer community)

47 顛峰群集或極相(climax community)
後來出現的群集不斷地更替,稱為過渡群集 到最後,出現穩定不變的群集則稱為顛峰群集(climax community)

48 先鋒群集 過渡群集 顛峰群集

49 過程: 地衣→苔蘚→草本→灌木→喬木→森林 特色: 長時間、連續性的漸變,而且在變化中不易劃分出明顯界線

50 圖3-9 消長:A裸岩消長;B湖泊消長(A、B圖之第一列圖為模式圖,第二列圖為實際照片)。

51 圖3-9 消長:A裸岩消長;B湖泊消長(A、B圖之第一列圖為模式圖,第二列圖為實際照片)。

52 地震後,有些地方震出許多裸露的岩石,因岩石表面不能存水,在此環境下,只有地衣可以生長,地衣中的菌類可分泌酸性化學物質侵蝕岩石表面,使其層層剝落,慢慢的形成土壤。

53 地衣中共生的藻類是生產者,小昆蟲或小蝸牛就是攝食地衣的消費者,如此就組成了先鋒群集

54 消長:岩石上附著之地衣與苔蘚(遠景)

55 接著因為土壤可以儲存水分,慢慢的蘚苔植物也加入了群集,土壤逐漸累積,又由於蘚苔植物比地衣更能有效的進行光合作用,逐漸覆蓋在地衣上面,進而取代了原有的地衣。

56 消長:岩石上附著之地衣與苔蘚(近景)

57 消長:岩石上附著之地衣與苔蘚(近景)

58 蘚苔植物繼續生長,加速岩石表面的風化作用,土壤愈積愈多,水分保存量增加,使草本植物、灌木甚至於喬木的種子,都可能萌芽生長。

59 在外觀上,這些較高大植物的根伸入岩石的裂縫中,使土壤愈來愈厚,更適合高大植物的生長,最後甚至可以形成森林。

60 消長:荒地(四月初)

61 消長:荒地(四月初)

62 消長:荒地(四月中)

63 消長:荒地(七月初)

64 消長:荒地(八月初)

65 顛峰群集或極相 一旦形成了森林群集,在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年間,整個森林外貌很少再有重大的變化,這種穩定不變的群集稱為顛峰群集或極相。

66 塔關山─向陽山冷杉森林 顛峰群落或極相

67 顛峰群集或極相,高山針葉林

68 群集的消長是長時間的、連續性的漸變,而且在變化中不易畫分出明顯的界限。

69 消長種類 初級消長(primary succession) :發生在原本不毛之地,如裸岩消長與湖泊淤積
次級消長(secondary succession) :一塊荒廢的田園、火災後的林地或被砍伐後的廢棄林地等原本具有生物群集的地區,因為干擾、破壞後重新開始的消長

70 消長以次級消長較多 地球上各地早有生物生存,多數是經天然或人為因素干擾而改變,所以一般看到的消長以次級消長居多

71 次級消長:圖為雪山森林火災後白木林的景觀
圖3-10 次級消長:圖為雪山森林火災後白木林的景觀,樹幹較筆直的是冷杉,樹幹分枝較多的是鐵杉(有綠葉者)。白木林下方的箭竹族群是森林火災後所形成。

72 微消長(micro-succession)
大部分的消長動輒數十年、數百年,但若在小而封閉的棲所,消長則很快速 例如:一罐密封的鮮奶中,乳酸菌與其他細菌的消長

73 起初是乳酸菌大量繁殖,但因乳酸菌代謝物的累積,罐中酸度增加,蛋白質凝集,而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長,此時適合此酸性環境的各種腐敗菌反而大量繁殖

74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消長 圖3-11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微消長


Download ppt "第二節 群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