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2 眼球的基本结构 外层:角膜和巩膜 眼球壁 中层:虹膜和脉络膜及睫状体 眼球 内层:视网膜 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

4 眼眶的基本结构 眼眶为一个四棱性锥体状的骨窝, 邻额窦、上额窦、筛窦、蝶窦。
眼外肌六条,止于眼球,司眼球运动。肌间膜与四条直肌构成一圆锥体空间,称为肌圆锥。 眶脂体为填充在眼球、眼肌、泪器及神经血管间的脂肪组织,位于中央部份(肌锥内)通常称球后脂肪垫。

5 眼部的血管和神经 眼动脉由颈内动脉分出,分支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和睫状动脉系统。
视网膜中央动脉由眼动脉第二段分出,于球后约9~11mm处进入视神经鞘,从视盘穿出。分支形成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四支,属终末动脉分布于视网膜内,相互间不吻合。较大血管主要分布在神经纤维层内,内核层以外的视网膜各层为无血管区,其营养供应来自脉络膜。 睫状后动脉包括2~3条短动脉和2条长动脉,均在视神经附近从后进入眼内,为脉络膜(短动脉)以及虹膜和睫状体(长动脉)提供血供。 静脉系统包括眼静脉、涡静脉及视网膜中央静脉。

6 眼超声检查适用范围 (1) 眼内膜性病变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机化膜)
(2) 眼球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 (3)玻璃体内病变(玻璃体积血、机化膜、先天性第一玻璃体永存、晶体后纤维增生等) (4) 眶内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炎性假瘤、泪腺肿瘤) (5) 眼外伤(异物、晶体脱位、巩膜裂伤) (6) 突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Graves病、眶内肿瘤)

7 仪器及检查测量方法 检查方法 探查方法分为直接眼球法、直接眼睑法和间接水囊法,后两者常用。
超声仪器 有眼科专用仪器(一般尚包含A型模式)及非眼科专用仪器(目前一般多使用具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功能的超声诊断仪)。非眼科专用仪器使用探头频率以5.0~10MHz最合适。 检查方法 探查方法分为直接眼球法、直接眼睑法和间接水囊法,后两者常用。

8 正常眼声像图 眼球呈球形,球壁(除角膜外)呈较厚高回声,前房房水显示为新月形暗区。晶体一般显示后界短弧线,球体为无回声区。
眼眶球后脂肪垫为三角形高回声区,视神经呈略弯曲的轴向走行低回声带。眼直肌呈偏低回声带。

9

10

11 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频谱

12 眼动脉频谱

13 常见眼部疾病声像图

14 视网膜脱离声像图表现 玻璃体内条带状回声,一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另一端与周边部的眼底光带或锯齿缘相连。眼球运动时,可见此带轻度震颤。
彩色多普勒表现:脱离的光带上可见血流信号。

15

16

17

18

19

20      脉络膜脱离声像图表现     脱离膜多位于眼球赤道部,形态呈半环状,凸面向球心,脉络膜全脱离则呈X形,光带中部相吻合,但不与视乳头相连,冠状切面玻璃体内多个连续的弧形条带,称之为玫瑰花征。回声带较典型视网膜脱离为厚,后运动缺乏。 彩色多普勒表现:脱离的光带上可见血流信号。频谱为动脉型血流频谱,与睫状后动脉相似。

21

22

23 视网膜母细胞瘤声像图表现 ◆ 眼轴正常 ◆ 见球形、半球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向玻璃体腔内隆起 ◆ 边缘不光滑 ◆ 内部回声不均,常见钙化、液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声像图表现 ◆ 眼轴正常 ◆ 见球形、半球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向玻璃体腔内隆起 ◆ 边缘不光滑 ◆ 内部回声不均,常见钙化、液化 ◆ 肿块无后运动 ◆ 肿块内彩色血流较丰富,频谱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频谱特征基本相同。

24 视网膜母细胞瘤伴视网膜脱离

25 脉络膜黑色素瘤声像图表现 ◆ 半圆形或蘑菇形实性物,自眼球壁突入玻璃体腔 ◆ 肿物边缘光滑锐利
◆ 肿物前部回声点密集明亮,向后渐减弱,接近眼球壁处出现无回声暗区,即“挖空现象” ◆ 肿瘤局部眼球壁较周围正常区域回声低,称脉络膜凹陷 ◆ 肿瘤后方回声衰减 ◆ 可继发视网膜脱离 ◆ 彩色血流较丰富,由睫状后动脉供血,频谱为中速低阻血流频谱

26 脉络膜黑色素瘤

27 脉络膜血管瘤 声像图表现 ◆ 孤立性为后极部低隆起(多为扁平状物),高度一般<5mm ◆ 内部多为高回声,均匀 ◆ 常伴脉络膜脱离
◆ 无明显彩色血流或点状血流信号

28 脉络膜血管瘤

29 玻璃体混浊 ◆ 先天性混浊 为胚胎发育时的异常残留物,如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 内因性混浊
    为胚胎发育时的异常残留物,如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 内因性混浊 由玻璃体本身的变性引起,多见于老年人及高度近视者,如星状玻 璃体变性及闪辉样玻璃体液化症 ◆ 外因性混浊 常见有:⑴玻璃体积血 ⑵玻璃体内炎性渗出 ⑶玻璃体内色素沉着 ⑷眼内肿瘤 ⑸玻璃体内的寄生虫

30 玻璃体混浊声像图表现 ◆ 玻璃体内见点状、絮状、团块状回声 ◆ 新鲜的积血呈细密小点状弱回声弥漫于玻璃体腔内或沉积于后壁
◆ 当血块机化形成纤维膜时,可见带状或膜样回声,多呈分叉状,厚薄不均,与后壁多无固着点或位置不定,如无固着点则后运动明显 ◆ 带状回声上多无血流信号 ◆ 降低增益,玻璃体内回声较后壁回声提前消失

31

32

33

34

35 玻璃体积血

36 星状玻璃体变性 玻璃体内见均匀一致的强回声斑点,可以局限在一个部位,也可以布满玻璃体全部,无下沉现象,后运动弱阳性。

37 玻璃体后脱离声像图表现 玻璃体内可见连续的条状光带,与视网膜之间为无回声区,当有玻璃体积血时,血球沉积于玻璃体后界膜,声像图上可出现厚薄不均的膜状回声。部分玻璃体后脱离时见条状光带与视网膜相连,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时条状光带不与眼底光带相连,后运动明显。CDFI检查条状回声带上无血流信号。

38 眼眶疾病 ◆ 眼眶肿瘤 ◆ 炎症 ◆ 血管性病变 ◆ 内分泌性病变(甲状腺相关眼病)

39 ◆ 球后脂肪垫内圆形或类圆形回声病变; ◆ 边界清楚,光滑; ◆ 内为中等或偏低回声,分布大体均匀; ◆ 压迫眼球时可明显变形;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 球后脂肪垫内圆形或类圆形回声病变; ◆ 边界清楚,光滑; ◆ 内为中等或偏低回声,分布大体均匀; ◆ 压迫眼球时可明显变形; ◆ 肿瘤内多无血流信号。

40 眶内炎症 ◆ 球后脂肪垫扩大,光点明亮,呈海绵样块状 ◆ 若有脓肿形成,则可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整齐的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
◆ 眼外肌肥厚,边界较正常模糊 ◆ 视神经回声加宽 ◆ 眼球筋膜水肿,表现为眼球壁增厚,眼球壁与脂肪强回声之间有一狭窄的无回声裂隙,轴位层面与视神经图像联合为“T”形暗区。

41 球筋膜水肿

42 球筋膜水肿

43 炎性假瘤 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内为低回声或无回声,病变不可压缩,可侵犯全眶,眼外肌肥大或界限不清,急性期可见“T”形征。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44 颈动脉-海绵窦瘘声像图表现 ◆ 在视神经和上直肌之间出现一长圆形、圆形无回声区,可随心跳而搏动。压迫颈动脉则此无回声区与其搏动消失。
◆ 在视神经和上直肌之间出现一长圆形、圆形无回声区,可随心跳而搏动。压迫颈动脉则此无回声区与其搏动消失。 ◆ 球后脂肪垫扩大,有水肿时可见弥漫性分布的小暗区。 ◆ 眼外肌肥厚和视神经加宽。 ◆ 彩色多普勒可见扩张的眼上静脉内出现五彩镶嵌的血流或是迎向探头方向的红色流柱,频谱呈动脉化。

45 颈动脉-海绵窦瘘

46 突眼性甲状腺肿  眼部表现 眼直肌增厚,厚度>4mm

47 后巩膜葡萄肿 眼球后极部失去正常的圆弧形结构,代之以不规则的向外的凸起

48 球内异物 玻璃体内金属异物显示为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

49 眶内异物

50 晶状体脱位 晶体离开正常位置,多位于玻璃体内,呈环状回声

51 晶状体后囊破裂 晶状体后囊半月形回声中断,见不规则中等回声团自中断处突入玻璃体,为晶体皮质。

52 谢谢!


Download ppt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