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诊断学》 项目四:实验诊断结果判读 子项目1. 血液检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诊断学》 项目四:实验诊断结果判读 子项目1. 血液检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诊断学》 项目四:实验诊断结果判读 子项目1. 血液检验

2 一、红细胞检验

3 病例: 女性,28岁,妊娠8周 患者自两周前厌食呕吐,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嗜睡乏力,首次妊娠体检,血常规化验单见图: 讨论:
患者可能患哪种疾病? 应如何治疗保证正常妊娠?

4

5 参考值 性别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男性 女性 新生儿 120~160g / L (12~16g / dl) 4.0~5.5)×1012 /L
(400~550万/mm3) 女性 (3.5~5.0)×1012/L (350~500万/mm3) 110~150g / L (11~15g /dl)) 新生儿 (6.0~7.0)×1012/L (600~700万/mm3) 170~200g / L (17~20g /dl))

6 临床意义 1 RBC、Hb增多 2 RBC、Hb减少 3 RBC 形态异常

7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呕吐 腹泻 烧伤 大量出汗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相对性增多 RBC、Hb 增多 绝对性增多

8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Hb、Hct低于参考值低限。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RBC生成不足 贫血: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Hb、Hct低于参考值低限。 RBC破坏过多 RBC丢失过多

9 贫血分类 病 因 RBC生成不足 骨髓造血障碍 再障 慢性炎症 并发贫血 细胞分化 成熟障碍 巨幼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 RBC破坏过多
病 因 RBC生成不足 骨髓造血障碍 再障 慢性炎症 并发贫血 细胞分化 成熟障碍 巨幼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 RBC破坏过多 RBC内在缺陷 珠蛋白生成 障碍性贫血 RBC外来因素 溶血性贫血 RBC丢失过多 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

10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大小的异常 形态 的异常 染色反应的异常 结构的异常

11 红细胞大小变化

12 红细胞形态变化

13

14 红细胞染色异常 红细胞 14

15 红细胞机构异常

16 红细胞其他参数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参考值】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积增高: 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17 三种红细胞平均值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参考值 27 ~ 31pg

18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 ~ 360g/L(32% ~ 36%)

19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 参考值: ~95fl(80~95μm3)

20 临床 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 百分数 成人 (0.5%~1.5% 平均1%) 绝对值 (24~84)× 10 9 /L
(2.4万~8.4万/ mm3 ) 1、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临床 意义 2、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3、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21 临床意义 红细胞沉降率(ESR) 1.生理性: 12岁儿童、月经期、妊娠、老年人、高原地区 男 0~15mm/ln 参考值:
动态观察病情 1.生理性: 12岁儿童、月经期、妊娠、老年人、高原地区 2.病理性: 炎症性:急性细菌炎症、风湿热、慢性感染 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肺梗塞 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 贫血 高胆固醇血症 男 0~15mm/ln 女 0~20mm/ln 参考值: 肿瘤鉴别 高球蛋白血症 临床意义 Company Logo

22 二、白细胞检验

23 病例: 男性,18岁自述被雨淋感冒。自感鼻塞、流涕,寒战,口干,咽喉疼痛,咳嗽,头痛,关节痛。 查体:体温39.6℃,咽喉红肿。
血常规化验单见图: 讨论: 患者可能哪种病原体感染? 应如何治疗?

24 白细胞计数参考值 (4~10)×10 9/L 成人 (4000~10000/mm 3) (15~20)×10 9/L 新生儿
6月~2岁 (11~12)×10 9/L (11000~12000/mm 3)

25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细胞名称 比值 百分比(%) 绝对值(×109/L) 中性杆状 核粒细胞 0.01~0.05 1~5
0.04~0.5(40~500) 中性分叶 0.50~0.70 50~70 2~7(2000~7000) 嗜酸性 粒细胞 0.005~0.05 0.5~5 0.02~0.5(20~500) 嗜碱性 0~0.01 0~1 0~0.1(0~100) 淋巴细胞 0.20~0.40 20~40 0.8~4(800~4000) 单核细胞 0.03~0.08 3~8 0.12~0.8(120~800)

26 白细胞 白细胞 50%~70% 3%~8% 20%~40% 0.5%~5% 0~1% 嗜碱性 粒细胞 单核 细胞 中性 粒细胞 淋巴 细胞
嗜酸性 粒细胞

27 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白细胞异常 白细胞增多 WBC>10×10 9/L (10000/mm 3)

28 正常波动;暂时性升高;新生儿、月经期、妊娠期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 在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起重要作用 生理性增多 正常波动;暂时性升高;新生儿、月经期、妊娠期

29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病理学增多 反应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和炎症 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 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30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病理学增多 异常增生性增多 粒细胞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31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 0.5 × 10 9/L 中性粒细胞
WBC<4×10 9/L 中性粒细胞 <1.5 × 10 9/L < 0.5 × 10 9/L

32 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因 感染 性疾病 其他 SLE 病因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液 系统疾病 理、化 因素 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 功能亢进

33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34 核象变化 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或杆状核以前的幼稚细胞增多>5%、见于感染、类白反应、白血病) 核右移
外周血五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增多>3%,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感染恢复期

35

36 中性粒细胞出现上述中毒性改变者称为中毒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核变性 棒状小体:诊断白血病 中毒性改变 中性粒细胞出现上述中毒性改变者称为中毒性粒细胞

37 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大小不等 中毒颗粒 空泡变性 核变性

38

39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 寄生虫病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

40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 某些急性传染病(伤寒)

4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 骨髓 纤维化 3 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

42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占50%~70% 占15%~30%

43 淋巴细胞增多 感染性疾病 (麻疹、肝炎、 百日咳、结核) 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 的恢复期 器官移植后 的排斥反应

44 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皮质激素、 烷化剂、 接触放射线、 免疫缺陷性疾病、 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45 单核细胞 生理性 增多 病理性 增多 见于儿童 及两周内婴儿 某些感染、血液病 急性传染病 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46 三、血小板检验

47 病例: 女性,8岁, 患者患腮腺炎两周,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频繁鼻衄 、牙龈出血入院,血常规化验单见图: 讨论:
患者可能患哪种疾病? 应进行哪些进一步检查?

48 参 考 值 参考值 (100-300)×109/L 7-11×109fL 0.114%-0.282% 15.5%-18.1% 血小板计数
参 考 值 血小板计数 PLT ( )×109/L 血小板容积 MPV 7-11×109fL 血小板比积 MPV 0.114%-0.282%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15.5%-18.1%

49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PLT MPV 意义 ↓ ↑ 血小板破坏增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急性失血
AIDS、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 正常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切除


Download ppt "《诊断学》 项目四:实验诊断结果判读 子项目1. 血液检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