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讲座前言 一个学科专业不外由几十门课程组成。如果能为某一学科专业开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撰著其第一部奠基性教科书并使之在高校中广泛推广使用,那将是一件非常值得纪念和引以为豪的事!这是个人近十余年来不懈努力和坚持追求的目标,也是自己设定的学术评价标准和不计报酬工作的精神动力。 本系列讲座系个人近十年来在安全科学理论领域的部分研究内容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讲座前言 一个学科专业不外由几十门课程组成。如果能为某一学科专业开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撰著其第一部奠基性教科书并使之在高校中广泛推广使用,那将是一件非常值得纪念和引以为豪的事!这是个人近十余年来不懈努力和坚持追求的目标,也是自己设定的学术评价标准和不计报酬工作的精神动力。 本系列讲座系个人近十年来在安全科学理论领域的部分研究内容概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讲座前言 一个学科专业不外由几十门课程组成。如果能为某一学科专业开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撰著其第一部奠基性教科书并使之在高校中广泛推广使用,那将是一件非常值得纪念和引以为豪的事!这是个人近十余年来不懈努力和坚持追求的目标,也是自己设定的学术评价标准和不计报酬工作的精神动力。 本系列讲座系个人近十年来在安全科学理论领域的部分研究内容概述。

2 “安全科学新论”6讲题目 第1讲:我国安全学科体系(吴超) 第2讲:安全科学学及其应用(吴超) 第3讲:安全科学原理(吴超)
第4讲:安全统计学的创建(吴超) 第5讲:比较安全学的创建(吴超) 第6讲:安全科学方法学的创建(吴超)

3 讲座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论文 [1]吴超编著. 安全科学方法学[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7
[1]吴超. 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5-15. [2]吴超,王婷. 安全统计学的创建及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7):3-11. [3]吴超,易灿南,胡鸿. 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17-28. [4]吴超,杨冕. 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11): 3-10. [5]吴超,杨冕. 安全混沌学的创建及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8):3-16. [6]易灿南,吴超,胡鸿,廖可兵. 比较安全法学的创建与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1):3-9. [7]易灿南,吴超,胡鸿,廖可兵. 比较安全管理学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0):3-8. [8]刘琛,吴超. 安全心理尺度的模糊数学表达方法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8):16-22. [9]曹莹莹,吴超. 比较安全学的方法论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 23(5):3-9. [10]孙华山,吴超,刘潜,吴宗之,杨书宏。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0): 56-66 [11]GB/T ,学科分类与代码。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 吴超学术简介 近十年热衷于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安全科普的传播工作。
吴超,1957-,男,汉族,广东揭阳人,工学博士。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991年12月开始任原中南工业大学教授,曾在瑞典、美国的3所大学做访问学者,一直从事安全和环保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80多篇被EI、SCI收录;多年来主讲过十多门安全与环保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有两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升级为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已培养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多名;出版《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高硫矿井内因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资源开发环境重金属污染与控制》《化学抑尘》《微颗粒黏附与清除》《大学生安全文化》《公共安全知识读本》《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统计学》等专著和教材20余种,其中三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两部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部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 近十年热衷于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安全科普的传播工作。


Download ppt "讲座前言 一个学科专业不外由几十门课程组成。如果能为某一学科专业开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撰著其第一部奠基性教科书并使之在高校中广泛推广使用,那将是一件非常值得纪念和引以为豪的事!这是个人近十余年来不懈努力和坚持追求的目标,也是自己设定的学术评价标准和不计报酬工作的精神动力。 本系列讲座系个人近十年来在安全科学理论领域的部分研究内容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